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基于学生素养建设的新兴教学模式,其操作上有相当的难度和复杂性。通常,应用翻转课堂需要关注几个要点,一是不宜增加学生课下负担,二是开放自主与教师辅导相结合,三是注意翻转课堂的价值和目标的把握——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就教师如何有效操作翻转课堂进行探讨。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语文;有效;操作
翻转课堂的兴起是基于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需求——这一点是需要教师首先把握的。有些教师认为翻转课堂是基于课堂教学高效化的需要——这种认知是偏颇的。翻转课堂确实在表面上看课堂教学效率比较高,但这种高效率是以学生在课前、课下进行了大量预先性学习而实现的。总的学习时间精力投入上,其实并不比课堂单向讲授更省时、省力。所以,教师需要明确,应用翻转课堂其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素养发展(比如自主学习意识、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分析能力等等)——这些素养的建设,是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落实不了的。
有些教师在应用了翻转课堂之后,转而放弃——认为这种教学法消耗时间精力,教师和学生的工作量较大,而且操控起来容易松散——这其实是对翻转课堂价值判断出现了偏差。基于学生素养建设的需求,翻转课堂不仅应该是提倡的,而且应大力推广、合理操作。
一、課前的学习活动组织
翻转课堂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板块,一是课前的学习行为,二是课堂的学习行为。翻转的含义是,教师将原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辅导的大部分内容放在课前,让学生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自学、先修。也就是学生基本上在课前就完成了知识学习,而在课堂上,则主要是对先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难点进行探究、分析、归纳、梳理或进行拓展学习——本来在课后进行的巩固、拓展等环节移到了主体课堂上。从这个分析可以看出,课前学习是翻转课堂的一个主体环节,不同于以往的预习,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第一,课前学习活动因为要完成大部分学习任务,所以会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基于不能给学生课余时间增加负担的考量,我们组织课前学习并不一定要完全拘泥于课下。一些简单的、消耗时间较少的学习,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下进行独立学习。而对一些复杂的内容、难度较高的内容,则可以专门安排课时,让学生集中进行先学,但教师不进行讲授。比如,学习《我爱这土地》,这是一首非常短小的诗歌,学生读懂甚至背诵,再加上对诗歌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信息的探究,其实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就可以安排在课下。而“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这个内容的先学,就复杂得多,需要学生研究相关内涵、典故人物、内省并撰写主题演讲稿。教师应该给学生专门的课时来完成。
第二,离不开教师的辅导和监督——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其学习的自律性也有欠缺。翻转课堂并不是教师把先学任务和内容布置给学生就可以有效完成,教师必须有相应的举措帮助学生高效完成自主学习。虽然我们不讲授,但通常可以采用提供学习资料或制作微课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辅导、点拨,而且也可以同步完成监督检查。比如,学习《岳阳楼记》,这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在课前学习时会遇到一些文言翻译方面的问题。比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前人之述备矣”等,“夫”“之”的词性、作用、含义是什么呢?初中学生是探究不出来的。需要教师将这些知识点通过微课解释清楚。其他的,段落结构、主题思想则可以交由学生探究。最后,教师在微课中出几个习题或思考题(比如“感极而悲者矣”翻译,“这篇文章的精神主旨是?”),以完成监督并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二、课堂学习的内容形式
可以看出,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基本上是完成了常规学习任务的,那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做什么呢?主要有几项内容,一是着力对学生素养进行培养,二是对学生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以及关键知识点进行解析、讲授和梳理。在课堂上,这几项内容基本上是可以同步进行的。在形式上,因为学生完成了先学,主要就是采用开放的形式,如,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交流、体验性学习或表演展示等等。在这种开放的形式下完成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并巩固、拓展、深化所学。
比如《醉翁亭记》,课上教师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段落结构和文章翻译——这其实是检测课前学习效果,并通过交流探讨让学生初步梳理。有些学生没有搞清楚的知识点(学生学习力有差异,这种情况必然出现),可能在这个环节得到解决。如果学生在汇报段落结构时是正确的(背景→绘景→写人→抒情),教师就不必再讲解了(根据情况而定)。然后,教师再次组织交流互动,让学生花较多时间充分讨论“太守之乐”是什么?完成对文章精神主旨的提炼、解读并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应用的主要功用是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从翻转课堂的结构上看,功夫在课前、目标落实在课堂。对课前学习,千万不应等同于预习;对课堂教学,应尽量采用开放的形式,而教学内容上,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的效果来灵活掌握。
参考文献:
[1]谢晓锋. 初中语文教学运用翻转课堂的尝试[J].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5(17).
[2]王建国. 翻转课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基础教育研究, 2015(8).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语文;有效;操作
翻转课堂的兴起是基于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需求——这一点是需要教师首先把握的。有些教师认为翻转课堂是基于课堂教学高效化的需要——这种认知是偏颇的。翻转课堂确实在表面上看课堂教学效率比较高,但这种高效率是以学生在课前、课下进行了大量预先性学习而实现的。总的学习时间精力投入上,其实并不比课堂单向讲授更省时、省力。所以,教师需要明确,应用翻转课堂其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素养发展(比如自主学习意识、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分析能力等等)——这些素养的建设,是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落实不了的。
有些教师在应用了翻转课堂之后,转而放弃——认为这种教学法消耗时间精力,教师和学生的工作量较大,而且操控起来容易松散——这其实是对翻转课堂价值判断出现了偏差。基于学生素养建设的需求,翻转课堂不仅应该是提倡的,而且应大力推广、合理操作。
一、課前的学习活动组织
翻转课堂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大的板块,一是课前的学习行为,二是课堂的学习行为。翻转的含义是,教师将原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辅导的大部分内容放在课前,让学生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自学、先修。也就是学生基本上在课前就完成了知识学习,而在课堂上,则主要是对先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难点进行探究、分析、归纳、梳理或进行拓展学习——本来在课后进行的巩固、拓展等环节移到了主体课堂上。从这个分析可以看出,课前学习是翻转课堂的一个主体环节,不同于以往的预习,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第一,课前学习活动因为要完成大部分学习任务,所以会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基于不能给学生课余时间增加负担的考量,我们组织课前学习并不一定要完全拘泥于课下。一些简单的、消耗时间较少的学习,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下进行独立学习。而对一些复杂的内容、难度较高的内容,则可以专门安排课时,让学生集中进行先学,但教师不进行讲授。比如,学习《我爱这土地》,这是一首非常短小的诗歌,学生读懂甚至背诵,再加上对诗歌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信息的探究,其实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就可以安排在课下。而“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这个内容的先学,就复杂得多,需要学生研究相关内涵、典故人物、内省并撰写主题演讲稿。教师应该给学生专门的课时来完成。
第二,离不开教师的辅导和监督——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其学习的自律性也有欠缺。翻转课堂并不是教师把先学任务和内容布置给学生就可以有效完成,教师必须有相应的举措帮助学生高效完成自主学习。虽然我们不讲授,但通常可以采用提供学习资料或制作微课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辅导、点拨,而且也可以同步完成监督检查。比如,学习《岳阳楼记》,这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在课前学习时会遇到一些文言翻译方面的问题。比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前人之述备矣”等,“夫”“之”的词性、作用、含义是什么呢?初中学生是探究不出来的。需要教师将这些知识点通过微课解释清楚。其他的,段落结构、主题思想则可以交由学生探究。最后,教师在微课中出几个习题或思考题(比如“感极而悲者矣”翻译,“这篇文章的精神主旨是?”),以完成监督并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二、课堂学习的内容形式
可以看出,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基本上是完成了常规学习任务的,那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做什么呢?主要有几项内容,一是着力对学生素养进行培养,二是对学生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以及关键知识点进行解析、讲授和梳理。在课堂上,这几项内容基本上是可以同步进行的。在形式上,因为学生完成了先学,主要就是采用开放的形式,如,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交流、体验性学习或表演展示等等。在这种开放的形式下完成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并巩固、拓展、深化所学。
比如《醉翁亭记》,课上教师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段落结构和文章翻译——这其实是检测课前学习效果,并通过交流探讨让学生初步梳理。有些学生没有搞清楚的知识点(学生学习力有差异,这种情况必然出现),可能在这个环节得到解决。如果学生在汇报段落结构时是正确的(背景→绘景→写人→抒情),教师就不必再讲解了(根据情况而定)。然后,教师再次组织交流互动,让学生花较多时间充分讨论“太守之乐”是什么?完成对文章精神主旨的提炼、解读并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应用的主要功用是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需要教师和学生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从翻转课堂的结构上看,功夫在课前、目标落实在课堂。对课前学习,千万不应等同于预习;对课堂教学,应尽量采用开放的形式,而教学内容上,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的效果来灵活掌握。
参考文献:
[1]谢晓锋. 初中语文教学运用翻转课堂的尝试[J].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15(17).
[2]王建国. 翻转课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 基础教育研究, 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