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载体。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赏析古诗词,体味古诗词的优美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方法
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载体。初中语文教师應积极引导学生赏析古诗词,体味古诗词的优美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要抓住古诗词学习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感,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于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综合能力,故在诗歌教学中体会归纳以下四法:
一、注重积累,反复诵读。
学生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因此,加强学生整首诗的积累、诗词名句的积累是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一有好诗名句我就要求学生积累下来,此外,我还收集打印了“古典佳句”给学生背诵,增加学生的积累量,通过积累,内化为他们自身的财富。
在古诗词教学中加强朗读及朗读方法的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诗词这种文学形式,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只有靠自己边读边体会,方能理解得深刻。所以,我在教学中会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手段、多种方式进行诵读教学。1.做好朗读指导,使朗读有的放矢。古典诗词的音乐之美来源于平仄、节奏、韵律,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在诵读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学会把握诗歌的节奏形式。如:四言句为两个音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五言句为三个音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七言句为四个音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2.引导学生自主诵读,让他们真正地进入角色,身历其境,与诗中景、诗中情相融,与诗中人相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读出语言的味道,读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要把朗读技巧与情感体味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写诗词时的心情、情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使他们准确充沛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4.发动学生进行朗读表演。可让学生遴选出自己喜欢的诗词,参加古诗词诵读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人读诗鉴赏,激发情感。
诗歌是一种用凝练的语言集中反映生活的文学形式,它包含着诗人丰富的感情,是发自诗人内心的声音。诗歌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词作品往往是作者个人经历、思想感情的外观。因此,我们赏诗之前,应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这就是“知其人,方能解其言”。如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只有了解了作者的写作背景,才有可能解得这首词。
可见,从创作实践到创作理论,古典诗词其出发点都是人的感情,刘勰在总结《诗经》以来诗作时指出,“为情造文”才是至高至美的。真情的确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灵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亲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情,“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用世之情,“开窗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隐逸之情,“壮志饮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爱国之情,“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进取之情等等。真情摇曳,一浪高过一浪。
故于研赏古诗词课前,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此一诗或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大开方便之门。
三、关键词句推敲法
古诗词语言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浅层,学会对语言的品味是古诗词教学的特色。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独特的感情、深远的意境是"品"出来的。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对一些难读出感情的句子做一些分析,并且反复地带领学生诵读品味。比如"感时花溅泪",让学生理解"时"不仅指时候,还指时局、时势的动乱;"泪"不是一般的眼泪,而是生离死别的泪,是心惊肉跳的泪,是爱国爱家的泪,这样的理解就不是停留在只看注释上。又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名作。"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看似平淡,不仅把平凡的劳动生活写得这般美好,这般有趣,使人读来感到亲切有味,而且流露出了诗人厌恶官场,喜爱田园的思想。诗句朴素无华,细腻含蓄,显示出白描手法的魅力。抓住这些细节,就能品出作者构思的巧妙,用语的精彩。
其他像用散文语言描述、比较分析异同等方法都可以随机插入课堂,比如《杜诗三首》,就用到了这些方法,在这儿就不再多说了。三、写作手法分析法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新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综合能力。
四、意境想像再现法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很重要标准,尤其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歌特别注重营造意境,那么到底什么是意境呢?所谓意境,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思和所描写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观景物浑融契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会贯通诗歌的意境,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之中,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调动学生的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诗歌这笔财富,它的矿藏永无止境,让我们这些在语文教学上挥洒汗水的同仁们再去靠近些,掘的再深些,定会有一片新的天地。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方法
中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载体。初中语文教师應积极引导学生赏析古诗词,体味古诗词的优美意境,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要抓住古诗词学习的技巧,培养学生的语感,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于新课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综合能力,故在诗歌教学中体会归纳以下四法:
一、注重积累,反复诵读。
学生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因此,加强学生整首诗的积累、诗词名句的积累是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一有好诗名句我就要求学生积累下来,此外,我还收集打印了“古典佳句”给学生背诵,增加学生的积累量,通过积累,内化为他们自身的财富。
在古诗词教学中加强朗读及朗读方法的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诗词这种文学形式,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只有靠自己边读边体会,方能理解得深刻。所以,我在教学中会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手段、多种方式进行诵读教学。1.做好朗读指导,使朗读有的放矢。古典诗词的音乐之美来源于平仄、节奏、韵律,所以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在诵读教学中,要训练学生学会把握诗歌的节奏形式。如:四言句为两个音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五言句为三个音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七言句为四个音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2.引导学生自主诵读,让他们真正地进入角色,身历其境,与诗中景、诗中情相融,与诗中人相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读出语言的味道,读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要把朗读技巧与情感体味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写诗词时的心情、情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使他们准确充沛地表达出诗人的情感。4.发动学生进行朗读表演。可让学生遴选出自己喜欢的诗词,参加古诗词诵读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人读诗鉴赏,激发情感。
诗歌是一种用凝练的语言集中反映生活的文学形式,它包含着诗人丰富的感情,是发自诗人内心的声音。诗歌创作往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诗词作品往往是作者个人经历、思想感情的外观。因此,我们赏诗之前,应先对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有一个较为细致的了解,这就是“知其人,方能解其言”。如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只有了解了作者的写作背景,才有可能解得这首词。
可见,从创作实践到创作理论,古典诗词其出发点都是人的感情,刘勰在总结《诗经》以来诗作时指出,“为情造文”才是至高至美的。真情的确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灵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亲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乡情,“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用世之情,“开窗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隐逸之情,“壮志饮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爱国之情,“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进取之情等等。真情摇曳,一浪高过一浪。
故于研赏古诗词课前,先让学生收集诗词作者之人生经历及其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预习了解之中不但体会了此一诗或词之意,同时亦丰富他们头脑中对于诗词作者、历史背景、社会现象等等的认识了解,成为自身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以后再去赏读该人之作及他人该时期之作大开方便之门。
三、关键词句推敲法
古诗词语言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浅层,学会对语言的品味是古诗词教学的特色。古诗词语言的精妙、独特的感情、深远的意境是"品"出来的。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体验古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通过审美体验,得到心灵的陶冶。对一些难读出感情的句子做一些分析,并且反复地带领学生诵读品味。比如"感时花溅泪",让学生理解"时"不仅指时候,还指时局、时势的动乱;"泪"不是一般的眼泪,而是生离死别的泪,是心惊肉跳的泪,是爱国爱家的泪,这样的理解就不是停留在只看注释上。又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名作。"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看似平淡,不仅把平凡的劳动生活写得这般美好,这般有趣,使人读来感到亲切有味,而且流露出了诗人厌恶官场,喜爱田园的思想。诗句朴素无华,细腻含蓄,显示出白描手法的魅力。抓住这些细节,就能品出作者构思的巧妙,用语的精彩。
其他像用散文语言描述、比较分析异同等方法都可以随机插入课堂,比如《杜诗三首》,就用到了这些方法,在这儿就不再多说了。三、写作手法分析法
古典诗词文字简约,蕴含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面对传统教学,我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再溶新标主动探究等理念,以期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综合能力。
四、意境想像再现法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很重要标准,尤其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歌特别注重营造意境,那么到底什么是意境呢?所谓意境,是指作家的主观情思和所描写的富于特征性的客观景物浑融契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和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会贯通诗歌的意境,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之中,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调动学生的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从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诗歌这笔财富,它的矿藏永无止境,让我们这些在语文教学上挥洒汗水的同仁们再去靠近些,掘的再深些,定会有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