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一届理事会的成功召开,大连慈善总会已走过六年的成长历程,六年间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大连慈善事业从探索到不断的完善、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创新建立募捐机制,慈善募捐成果显著
自2004年10月大连市慈善总会成立以来,大连现代慈善事业逐步成长,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累计募集慈善资金9.31亿元,使用救助资金7.74亿元,更探索出了具有大连特色的工作模式。总会始终把募捐作为慈善工作的基础来抓,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式。2008年初,我国南方部分省区遭受雨雪冰冻灾害后,大连市慈善总会几天时间就动员并接收了社会各界捐赠的资金1508万元,名列全国第三位;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共接收3200多家企事业单位、40多万市民捐赠的款物2.31亿元,其中资金2亿多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慈善总会前列;玉树大地震发生后,共接收社会捐款4428万元,约占全省慈善系统募捐额的一半。近年来,一些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后,大连市慈善总会都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响应,迅速展开募捐救助工作,这得益于大连市慈善总会建立的应急募捐机制。
长效募捐机制的建立,更使慈善基金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和个人慈善基金。截至目前,基金总数已达94支,总规模达5.67亿元,已签订的基金协议履约率达到100%。每年一次的“慈爱月”除集中宣传慈善理念,还广泛开展党政干部带动捐、市民一元捐、职工一日收入捐和千家企业万元捐等活动,在全市形成浓厚的慈善氛围,促进了全民募捐机制的形成。
大连市慈善总会还创建了慈善捐赠物资调剂中心,负责募集、接收、变现、发放捐赠物资,对城区慈善超市提供协调服务和宏观指导,并建立了义卖店,对不适宜发放的物资实行变现。物调中心共接收捐赠物资价值6219.2万元,发放救助物资价值5878.26万元,变现物资获得善款115.9万元。
积极开展慈善救助,项目救助成效突出
大连市总会始终把慈善救助作为慈善工作的落脚点来抓,不断创新救助理念,健全了项目服务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以及区市县慈善会、项目执行单位和项目管理单位三级审批责任制。围绕助学、助医、助残、助老、济困、紧急救援6个方面,大连市慈善总会共开展了28个长期救助项目、42个临时救助项目,拨付救助款物5.76亿元,救助社会弱势群体166万余人次。其中西太平洋石化爱心助学、蓓蕾生命救助、新型农村医疗援助、周泊霖孤残儿童寄养、特困母亲援助、阳光助残、临时紧急救援等项目,共拨付善款7020.2万元,使6525名高中生、369名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患儿、8645人次孤儿、1742名特困母亲、2920人次残疾人得到救助,43万余群众受益;大连市慈善总会引进中华慈善总会格列卫、多吉美、易瑞沙、微笑列车等4个赠药项目,赠药额度11240.3万元,使白血病及肠道间质瘤患者2651人次、肾癌肝癌患者371人次、肺癌患者679人次及318名唇腭裂患儿得到救助。这些慈善救助项目,得到了捐赠方、受助方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已经成为品牌项目。
2005年,由大连市慈善总会和市建委发起、万达集团捐资创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工援助分会,并设立了专项援助基金,帮助有困难的农民工解决工伤大病、子女就学、法律维权、技能培训等问题。目前已投入善款580多万元,惠及农民工及其子女18万多人,并为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160多万元。
自2006年起,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大连市慈善总会都积极响应中华慈善总会号召,组织开展“慈善情暖万家”系列活动,给10余万困难家庭送上了温暖。为惠及更多百姓,大连市还加强了慈善公益实体建设,慈善颐养院一期工程已试营业,慈善培训中心正在筹建当中。
发展慈善义工队伍,义务服务影响广泛
在大连市有一张闻名全国的亮丽名片——慈善义工,他们为推进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09年末,大连市慈善义工规模已发展到25万余人,成立义工站、队541个,还成立了防灾减灾万名义工队,已形成市有义工分会;区市县有义工部和义工队;街道、社区、乡镇村、行业团体有义工站(队)的组织网络。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新格局,开展了一系列服务活动,初步建立了政府服务、市场服务与义工服务相衔接的机制。截至目前,围绕慈善救助、社会服务和紧急救援三大方面,已开展服务项目164个,累计义务活动8.3万次,76.9万人次参与,奉献时间414.6万小时,为37.3万人提供帮助,义务献血80万毫升。
已走过六年的大连慈善事业成为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本着从长远的角度更好地发挥作用,大连慈善在今后五年将以传播现代慈善理念、增强全社会的慈善意识为先导;以深入开发整合慈善资源,完善全民、应急和长效募捐机制为重点;以培育品牌救助项目,建立健全阳光化、规范化项目运作机制为基础;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加快慈善义工队伍建设,打造“平民慈善”平台为依托;以加强慈善组织建设、提高其社会公信力为保障,实现累计筹募资金12亿元、使用拨付救助款物8.4亿元、义工总数发展到50万人的目标,开创慈善募捐能力强、救助补充作用大、慈善组织信誉高、慈善氛围浓厚的独具大连特色的慈善事业新局面。
创新建立募捐机制,慈善募捐成果显著
自2004年10月大连市慈善总会成立以来,大连现代慈善事业逐步成长,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累计募集慈善资金9.31亿元,使用救助资金7.74亿元,更探索出了具有大连特色的工作模式。总会始终把募捐作为慈善工作的基础来抓,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式。2008年初,我国南方部分省区遭受雨雪冰冻灾害后,大连市慈善总会几天时间就动员并接收了社会各界捐赠的资金1508万元,名列全国第三位;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共接收3200多家企事业单位、40多万市民捐赠的款物2.31亿元,其中资金2亿多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慈善总会前列;玉树大地震发生后,共接收社会捐款4428万元,约占全省慈善系统募捐额的一半。近年来,一些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后,大连市慈善总会都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响应,迅速展开募捐救助工作,这得益于大连市慈善总会建立的应急募捐机制。
长效募捐机制的建立,更使慈善基金建设得到长足发展,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和个人慈善基金。截至目前,基金总数已达94支,总规模达5.67亿元,已签订的基金协议履约率达到100%。每年一次的“慈爱月”除集中宣传慈善理念,还广泛开展党政干部带动捐、市民一元捐、职工一日收入捐和千家企业万元捐等活动,在全市形成浓厚的慈善氛围,促进了全民募捐机制的形成。
大连市慈善总会还创建了慈善捐赠物资调剂中心,负责募集、接收、变现、发放捐赠物资,对城区慈善超市提供协调服务和宏观指导,并建立了义卖店,对不适宜发放的物资实行变现。物调中心共接收捐赠物资价值6219.2万元,发放救助物资价值5878.26万元,变现物资获得善款115.9万元。
积极开展慈善救助,项目救助成效突出
大连市总会始终把慈善救助作为慈善工作的落脚点来抓,不断创新救助理念,健全了项目服务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以及区市县慈善会、项目执行单位和项目管理单位三级审批责任制。围绕助学、助医、助残、助老、济困、紧急救援6个方面,大连市慈善总会共开展了28个长期救助项目、42个临时救助项目,拨付救助款物5.76亿元,救助社会弱势群体166万余人次。其中西太平洋石化爱心助学、蓓蕾生命救助、新型农村医疗援助、周泊霖孤残儿童寄养、特困母亲援助、阳光助残、临时紧急救援等项目,共拨付善款7020.2万元,使6525名高中生、369名先天性心脏病等大病患儿、8645人次孤儿、1742名特困母亲、2920人次残疾人得到救助,43万余群众受益;大连市慈善总会引进中华慈善总会格列卫、多吉美、易瑞沙、微笑列车等4个赠药项目,赠药额度11240.3万元,使白血病及肠道间质瘤患者2651人次、肾癌肝癌患者371人次、肺癌患者679人次及318名唇腭裂患儿得到救助。这些慈善救助项目,得到了捐赠方、受助方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已经成为品牌项目。
2005年,由大连市慈善总会和市建委发起、万达集团捐资创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工援助分会,并设立了专项援助基金,帮助有困难的农民工解决工伤大病、子女就学、法律维权、技能培训等问题。目前已投入善款580多万元,惠及农民工及其子女18万多人,并为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160多万元。
自2006年起,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大连市慈善总会都积极响应中华慈善总会号召,组织开展“慈善情暖万家”系列活动,给10余万困难家庭送上了温暖。为惠及更多百姓,大连市还加强了慈善公益实体建设,慈善颐养院一期工程已试营业,慈善培训中心正在筹建当中。
发展慈善义工队伍,义务服务影响广泛
在大连市有一张闻名全国的亮丽名片——慈善义工,他们为推进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09年末,大连市慈善义工规模已发展到25万余人,成立义工站、队541个,还成立了防灾减灾万名义工队,已形成市有义工分会;区市县有义工部和义工队;街道、社区、乡镇村、行业团体有义工站(队)的组织网络。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新格局,开展了一系列服务活动,初步建立了政府服务、市场服务与义工服务相衔接的机制。截至目前,围绕慈善救助、社会服务和紧急救援三大方面,已开展服务项目164个,累计义务活动8.3万次,76.9万人次参与,奉献时间414.6万小时,为37.3万人提供帮助,义务献血80万毫升。
已走过六年的大连慈善事业成为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本着从长远的角度更好地发挥作用,大连慈善在今后五年将以传播现代慈善理念、增强全社会的慈善意识为先导;以深入开发整合慈善资源,完善全民、应急和长效募捐机制为重点;以培育品牌救助项目,建立健全阳光化、规范化项目运作机制为基础;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加快慈善义工队伍建设,打造“平民慈善”平台为依托;以加强慈善组织建设、提高其社会公信力为保障,实现累计筹募资金12亿元、使用拨付救助款物8.4亿元、义工总数发展到50万人的目标,开创慈善募捐能力强、救助补充作用大、慈善组织信誉高、慈善氛围浓厚的独具大连特色的慈善事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