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发展实践中形成的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文章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对如何将当地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党建工作进行了阐释:广泛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实施党建“初心传承”计划;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树立高校党建红色文化品牌;地方高校与四平红色教育基地相联合,加强党建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依托四平红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高校党建文化活动。
【关键词】红色资源;四平;高校党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7.6;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0)17-0078-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2020年度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0jqy-05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龙慧,吉林师范大学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党建。
一、红色资源的内涵和意义
“红色资源”是革命战争时期留存的,历经时代的变迁,逐步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从战争年代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文化资源。它承载着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具有政治导向、文化传承、思想教育、历史镜鉴等时代价值,是现代高校乃至全社会学习的必要内容。在面向高等教育学府时,它是巩固校园文化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普及大众化的正面映衬;也是深入加强党的建设、巩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对红色资源的发掘弘扬问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扬和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等重要讲话精神,高校思政教学需要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强化校本资源引用。吉林省四平市地方高校充分挖掘地域红色资源优势,将本地红色资源作为党建工作基本实现路径的着手点,深入挖掘、高度总结四平市红色资源的特点,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强化功能,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主题鲜明、寓教于乐的高校党建活动,进一步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性建设。随着红色资源党建工作的理论研究以及教学实践的开展,校园党建品牌文化建设也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四平市红色资源的特点
1.红色资源时间跨度相對集中
四平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地带,是贯穿四面八方交通的重要枢纽,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1946年到1948年的两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四平同国民党军队之间进行了四场十分艰难持久的战役,被后人称为中国现代军事史里的“马德里之战”。毛泽东同志在指挥四平战役时,曾电令林彪“化四平为马德里”。众所周知,四战四平是东北解放战争中一段重要的战事,“英雄城”就是由无数个革命先辈烈士的滔滔热血挥洒而成,后来由于持续时间长,损伤兵力多,辐射范围广被外国人称为“东方马德里”。四战四平不仅使四平重新回到人民手中,同时也留下了无数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2.红色资源分布相对集中
四平是全国红色旅游第26条线路的第1站。红色资源以四平火车站为中心(四平火车站朝向是坐东面西),位于其正前方是威严耸立的四平市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塔向西侧延伸是四平战役纪念馆。战役纪念馆西侧是四平东北民主联军指挥所旧址,东侧有东北民主联军英雄铜像、马仁兴烈士塑像。四平火车站向右侧北方延伸是四平烈士陵园和四平战争指挥旧址。无论是四平战役纪念馆、四平烈士纪念塔还是到三道林子战斗遗址,都已经融入漫漫的历史长河当中。四平市深入挖掘、整合“四战四平”革命英雄主义历史资源,大力筹备推进红色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其中不少现场教学点被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党校评为“吉林省党性教育现场会教学基地”,是四平战役独特的红色资源核心区,彰显出“英雄城”四平市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特色。
3.红色资源特色鲜明
(1)主题性纪念馆——四平战役纪念馆,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了传承红色基因、振奋人心,1958年在吉林省四平市英雄大街建立了四平战役纪念馆。该馆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正门上方镶嵌着“四平战役纪念馆”七个镏金大字,为彭真同志亲笔题写。
(2)重要机构旧址——四平保卫战指挥部旧址,俗称“林彪指挥所”。1999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战斗遗址——塔山战斗遗址、三道林子战斗遗址。
(4)革命烈士陵园——四平烈士陵园。四平烈士陵园坐落在四平市北郊,陵园占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其前身是1951年的革命公墓,1974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四平烈士陵园。纪念碑后面是无名烈士墓,安葬着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战四平英勇牺牲的一万多名烈士。陵园的主轴线正中是一座由四把尖刀组成的四战四平纪念碑,在纪念碑底座上,镌刻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彭真题写的“四平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多年来,四平市政府对陵园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整体修缮,展厅面积3000平方米,共设立8个主要展厅,内部陈列共两层,第一层主要概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第二层主要概述了英雄事迹。该陵园现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真正的做到了“纪念先烈、教育后人”。
(5)特定时代标志物——四平烈士纪念塔。现为省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塔始建于1951年,整体建筑由塔、牌坊和塔园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纪念塔建成后,在塔身四周均有题词。塔前牌坊上的匾额上题“四平市烈士纪念塔”由时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兼辽北省政府主席阎宝航题写。
4.红色资源具有与时俱进性
随着对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断加强,党和国家加大了对红色资源的宣传保护力度,四平市政府依托当地红色资源大力修缮红色文化遗存,为弘扬传承本地红色革命文化精神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8年建立的四平战役纪念馆距今已经62年了。从刚开始的鲜为人知到现在的万众瞩目,四平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筹集资金,先后投资千万余元对烈士陵园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修缮升级。在新馆的修缮中运用异于原建筑的思维模式,采取现代科技手段把陈列展板与立体造型结合起来,使用物理现象比如声、光、电、影的互相融合,把抽象、静止、无声的历史场面直接转化为形象、生动、直观的场景呈现在参观者面前,使观看效果更加清晰、透彻、震撼,让烈士陵园成为了一座集瞻仰、参观、学习、游览为一体的新型公园式陵园,由此进一步提升了四平战役纪念馆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
在全国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四平市政府对本地红色教育基地实行免费开放等政策,从而更广泛、更全面地宣传爱国主义教育,普及红色革命知识,进一步充分利用发掘了四平市的红色文化资源。
三、四平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途径研究
1.广泛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实施党建“初心传承”计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数革命先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由此,我们应该大力保护红色资源,着力弘扬红色传统,全力延续红色基因,积极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活动,彰显团结统一、爱国友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让属于国人的民族荣誉感、民族自豪感流淌于每一代的血脉之中,讓红色精神世代相传[1]。四平红色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的响应,是提高民族抗战精神的有效途径。
四平本地红色资源不仅包括革命时期保存下来的物质遗产,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这是高校开展党建活动的重要载体,对四平市的高校全体师生和党员干部们加强党性培养、陶冶道德情操、发扬红色革命传统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识文化传承是高校育人育德的重要使命,初心传承是地方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使命。利用好四平市本地的革命历史教育资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红色精神,彰显革命情怀,才能更好地培养党和国家的下一代接班人。地方高校应把“初心传承”红色革命文化精神与地方高校党建发展、教书育人、传承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比如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收集四平当地的战役事迹,分别叙述并展开讨论,最终形成活动报告。
2.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树立高校党建红色文化品牌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广播、校报、宣传栏等营造红色文化的氛围,也可以在校园中树立烈士雕像,书写石碑故事。如此,让师生们从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听到、看到、感受到红色事迹,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和教育,既能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形象化、立体化、网络化,又能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一举两得。
要打造高校红色文化品牌建设就要以全新的形式,充分展现地方红色文化的艺术魅力,并努力寻找其与时代精神的契合点,增强艺术的表现力和张力。校园红色文化品牌建设要充分融入多元化、现代化艺术元素,打破常规的局限性。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设计中也可适当地嵌入当地红色元素,如将地方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感人经历等融入道路、楼宇、教室、校园广场等命名中,让红色文化时时刻刻进入眼球、震撼心灵。红色文化品牌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创造。
3.地方高校与四平红色教育基地相联合,加强党建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提高开展高校党建工作有效性的最佳方式就是将理论融入实践过程中。积极与地方红色教育基地联合,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全新的教育模式。
地方高校可以多组织参观历史纪念馆之类的活动,让师生切身体会革命精神;可以拜访老红军、老战士,真正体验红色革命生活;也可以通过革命历史话剧的形式,再现先烈们的生平事迹,让师生们在参与、观看的同时得到心灵的洗礼。每一次的实践活动后,师生们应该认真把从实践活动中得到的感受和体会记录下来,总结活动中接受到的革命知识和红色文化教育,及时反馈和巩固实践成果,让每一次实践都能得到真真正正的升华和提高。在实践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创新社会实践形式,如联合教育基地举办红色文化专题展,加大红歌、红剧的传承,改编创作有关红色精神的歌剧、歌曲、微电影等,让人们身边处处充满着红色文化的气息,提高其感染力和影响力。通过红色文化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地方高校师生的民族荣誉感、历史使命感,而且也能促使师生更全面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4.依托四平红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高校党建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自觉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高校需要充分利用和依托本地红色资源,开展内容丰富、喜闻乐见、求真务实的校园党建文化活动。这样既减少了思政课程的枯燥性,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例如组织广大师生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举办红色诗歌朗诵比赛和演讲比赛;举办红色革命话剧演出、红色音乐会等。作为地方高校,笔者所在的吉林师范大学就组建了理论教育宣讲团,将每年9月定为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月,活动月中广泛开展各种“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诵红色经典、悟红色精神”等活动,比如举办爱国教育征文等比赛、革命影片鉴赏等活动。在参与活动的同时,高校的广大师生要充分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求,在各项活动中展示风采、同力协契,达到以学促行、以赛促行的良好效果,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来推动高校党建事业更好地发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基业,实现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让党的旗帜高高地飘扬在祖国上空,必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将大学生党员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2]。因此,需要激活高校党建课程的生机,需要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需要把新鲜血液注入党员干部队伍,需要把地方红色资源引入高校思政课堂。
参考文献:
[1]汪恭艳.皖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地方高校党建的路径研究[J].求知导刊,2018(13).
[2]张广宇,王力尘.论红色资源在高校统战工作中运用的价值与途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责任编辑:马程
【关键词】红色资源;四平;高校党建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7.6;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0)17-0078-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2020年度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课题“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0jqy-05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龙慧,吉林师范大学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高校党建。
一、红色资源的内涵和意义
“红色资源”是革命战争时期留存的,历经时代的变迁,逐步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从战争年代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文化资源。它承载着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具有政治导向、文化传承、思想教育、历史镜鉴等时代价值,是现代高校乃至全社会学习的必要内容。在面向高等教育学府时,它是巩固校园文化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普及大众化的正面映衬;也是深入加强党的建设、巩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对红色资源的发掘弘扬问题。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扬和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主义热情等重要讲话精神,高校思政教学需要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强化校本资源引用。吉林省四平市地方高校充分挖掘地域红色资源优势,将本地红色资源作为党建工作基本实现路径的着手点,深入挖掘、高度总结四平市红色资源的特点,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强化功能,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主题鲜明、寓教于乐的高校党建活动,进一步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性建设。随着红色资源党建工作的理论研究以及教学实践的开展,校园党建品牌文化建设也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四平市红色资源的特点
1.红色资源时间跨度相對集中
四平市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地带,是贯穿四面八方交通的重要枢纽,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1946年到1948年的两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四平同国民党军队之间进行了四场十分艰难持久的战役,被后人称为中国现代军事史里的“马德里之战”。毛泽东同志在指挥四平战役时,曾电令林彪“化四平为马德里”。众所周知,四战四平是东北解放战争中一段重要的战事,“英雄城”就是由无数个革命先辈烈士的滔滔热血挥洒而成,后来由于持续时间长,损伤兵力多,辐射范围广被外国人称为“东方马德里”。四战四平不仅使四平重新回到人民手中,同时也留下了无数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2.红色资源分布相对集中
四平是全国红色旅游第26条线路的第1站。红色资源以四平火车站为中心(四平火车站朝向是坐东面西),位于其正前方是威严耸立的四平市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塔向西侧延伸是四平战役纪念馆。战役纪念馆西侧是四平东北民主联军指挥所旧址,东侧有东北民主联军英雄铜像、马仁兴烈士塑像。四平火车站向右侧北方延伸是四平烈士陵园和四平战争指挥旧址。无论是四平战役纪念馆、四平烈士纪念塔还是到三道林子战斗遗址,都已经融入漫漫的历史长河当中。四平市深入挖掘、整合“四战四平”革命英雄主义历史资源,大力筹备推进红色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其中不少现场教学点被省委组织部和省委党校评为“吉林省党性教育现场会教学基地”,是四平战役独特的红色资源核心区,彰显出“英雄城”四平市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特色。
3.红色资源特色鲜明
(1)主题性纪念馆——四平战役纪念馆,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了传承红色基因、振奋人心,1958年在吉林省四平市英雄大街建立了四平战役纪念馆。该馆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正门上方镶嵌着“四平战役纪念馆”七个镏金大字,为彭真同志亲笔题写。
(2)重要机构旧址——四平保卫战指挥部旧址,俗称“林彪指挥所”。1999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战斗遗址——塔山战斗遗址、三道林子战斗遗址。
(4)革命烈士陵园——四平烈士陵园。四平烈士陵园坐落在四平市北郊,陵园占地面积近20万平方米,其前身是1951年的革命公墓,1974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四平烈士陵园。纪念碑后面是无名烈士墓,安葬着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战四平英勇牺牲的一万多名烈士。陵园的主轴线正中是一座由四把尖刀组成的四战四平纪念碑,在纪念碑底座上,镌刻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彭真题写的“四平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多年来,四平市政府对陵园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整体修缮,展厅面积3000平方米,共设立8个主要展厅,内部陈列共两层,第一层主要概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第二层主要概述了英雄事迹。该陵园现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重点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真正的做到了“纪念先烈、教育后人”。
(5)特定时代标志物——四平烈士纪念塔。现为省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塔始建于1951年,整体建筑由塔、牌坊和塔园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纪念塔建成后,在塔身四周均有题词。塔前牌坊上的匾额上题“四平市烈士纪念塔”由时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兼辽北省政府主席阎宝航题写。
4.红色资源具有与时俱进性
随着对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断加强,党和国家加大了对红色资源的宣传保护力度,四平市政府依托当地红色资源大力修缮红色文化遗存,为弘扬传承本地红色革命文化精神奠定了坚实基础。 1958年建立的四平战役纪念馆距今已经62年了。从刚开始的鲜为人知到现在的万众瞩目,四平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筹集资金,先后投资千万余元对烈士陵园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修缮升级。在新馆的修缮中运用异于原建筑的思维模式,采取现代科技手段把陈列展板与立体造型结合起来,使用物理现象比如声、光、电、影的互相融合,把抽象、静止、无声的历史场面直接转化为形象、生动、直观的场景呈现在参观者面前,使观看效果更加清晰、透彻、震撼,让烈士陵园成为了一座集瞻仰、参观、学习、游览为一体的新型公园式陵园,由此进一步提升了四平战役纪念馆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辐射力。
在全国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四平市政府对本地红色教育基地实行免费开放等政策,从而更广泛、更全面地宣传爱国主义教育,普及红色革命知识,进一步充分利用发掘了四平市的红色文化资源。
三、四平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党建工作的途径研究
1.广泛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实施党建“初心传承”计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数革命先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由此,我们应该大力保护红色资源,着力弘扬红色传统,全力延续红色基因,积极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活动,彰显团结统一、爱国友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让属于国人的民族荣誉感、民族自豪感流淌于每一代的血脉之中,讓红色精神世代相传[1]。四平红色资源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堂教学,是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导的响应,是提高民族抗战精神的有效途径。
四平本地红色资源不仅包括革命时期保存下来的物质遗产,而且还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这是高校开展党建活动的重要载体,对四平市的高校全体师生和党员干部们加强党性培养、陶冶道德情操、发扬红色革命传统精神、弘扬民族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识文化传承是高校育人育德的重要使命,初心传承是地方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使命。利用好四平市本地的革命历史教育资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红色精神,彰显革命情怀,才能更好地培养党和国家的下一代接班人。地方高校应把“初心传承”红色革命文化精神与地方高校党建发展、教书育人、传承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比如积极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收集四平当地的战役事迹,分别叙述并展开讨论,最终形成活动报告。
2.营造红色文化氛围,树立高校党建红色文化品牌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广播、校报、宣传栏等营造红色文化的氛围,也可以在校园中树立烈士雕像,书写石碑故事。如此,让师生们从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听到、看到、感受到红色事迹,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和教育,既能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形象化、立体化、网络化,又能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一举两得。
要打造高校红色文化品牌建设就要以全新的形式,充分展现地方红色文化的艺术魅力,并努力寻找其与时代精神的契合点,增强艺术的表现力和张力。校园红色文化品牌建设要充分融入多元化、现代化艺术元素,打破常规的局限性。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设计中也可适当地嵌入当地红色元素,如将地方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感人经历等融入道路、楼宇、教室、校园广场等命名中,让红色文化时时刻刻进入眼球、震撼心灵。红色文化品牌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创造。
3.地方高校与四平红色教育基地相联合,加强党建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提高开展高校党建工作有效性的最佳方式就是将理论融入实践过程中。积极与地方红色教育基地联合,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全新的教育模式。
地方高校可以多组织参观历史纪念馆之类的活动,让师生切身体会革命精神;可以拜访老红军、老战士,真正体验红色革命生活;也可以通过革命历史话剧的形式,再现先烈们的生平事迹,让师生们在参与、观看的同时得到心灵的洗礼。每一次的实践活动后,师生们应该认真把从实践活动中得到的感受和体会记录下来,总结活动中接受到的革命知识和红色文化教育,及时反馈和巩固实践成果,让每一次实践都能得到真真正正的升华和提高。在实践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创新社会实践形式,如联合教育基地举办红色文化专题展,加大红歌、红剧的传承,改编创作有关红色精神的歌剧、歌曲、微电影等,让人们身边处处充满着红色文化的气息,提高其感染力和影响力。通过红色文化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地方高校师生的民族荣誉感、历史使命感,而且也能促使师生更全面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4.依托四平红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高校党建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自觉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高校需要充分利用和依托本地红色资源,开展内容丰富、喜闻乐见、求真务实的校园党建文化活动。这样既减少了思政课程的枯燥性,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例如组织广大师生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举办红色诗歌朗诵比赛和演讲比赛;举办红色革命话剧演出、红色音乐会等。作为地方高校,笔者所在的吉林师范大学就组建了理论教育宣讲团,将每年9月定为红色主题教育活动月,活动月中广泛开展各种“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诵红色经典、悟红色精神”等活动,比如举办爱国教育征文等比赛、革命影片鉴赏等活动。在参与活动的同时,高校的广大师生要充分把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求,在各项活动中展示风采、同力协契,达到以学促行、以赛促行的良好效果,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来推动高校党建事业更好地发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基业,实现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让党的旗帜高高地飘扬在祖国上空,必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将大学生党员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2]。因此,需要激活高校党建课程的生机,需要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需要把新鲜血液注入党员干部队伍,需要把地方红色资源引入高校思政课堂。
参考文献:
[1]汪恭艳.皖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地方高校党建的路径研究[J].求知导刊,2018(13).
[2]张广宇,王力尘.论红色资源在高校统战工作中运用的价值与途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责任编辑: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