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科技馆是国家开展科普教育的窗口,更是弘扬核工业文化、传承核工业精神的重要平臺。
2017年6月2日,中国科协、国家能源局、国防科工局、国家核安全局联合主办的“科普中国——绿色核能主题科普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核工业科技馆(以下简称“核科技馆”)举行,馆内有关核科学技术发展的七个常设展厅首次面向公众开放。截至2017年底,核科技馆已接待国家部委、在京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等单位参观200余场,参观人数近万人。国家工信部原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原局长唐登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李尚福,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凡荣,环保部核安全局副局长郭承站,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国务院法制办司长吴浩,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陈尘肇,北京市副市长阴和俊等领导到核科技馆参观,并给予好评。
在新的发展机遇下,核科技馆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传承核工业历史、开展核科普宣传与核技术交流以及提升文化软实力与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现代、富强、文明、和谐、美好的原子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发挥出原子能院作为中国核事业发祥地和科技创新基地的文化引领、科普传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又要以“特色科普教育基地”、“核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核工业成果展示基地”、“核工业人文和学术思想研究基地”为目标不断提高核科技馆自身创新能力,从而为整个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科学文化舆论氛围。
围绕打造特色科普教育品牌,主要抓好四个基地建设
一是特色科普教育基地。核科技馆已先后获得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国家能源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等国家级、省部级基地称号,在核科普教育方面得到了相关上级单位的广泛认同。目前,依托基地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活动。此外,核科技馆与北京教育学院房山分校合作开展了学生志愿者讲解员培训工作,对优秀学生进行了讲解指导,学生参与讲解实践后为其他中学生参观者讲解核工业的历史和核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对科学技术的探索意识。今后,核科技馆将加强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继续争取获得国家承认的相关资质,借助行业内外优秀专家、科普资源条件,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教育,与各级科协、科委和社会组织建立联系,开展具有核特色科普活动,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社会公众的科普教育需求,为本地区及核行业发展提供科普教育资源保障。
二是核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核科技馆是面向公众开放的核工业行业馆,既具有核工业相关背景,又可为相关学术交流和科技活动提供便捷的场地服务,开馆以来已承办2017年原子能院科技创新论坛暨国防科技工业核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建成30周年用户交流会、北京ISOL装置合作交流活动、首届甲状腺疾病医患交流会等。核科技馆配合开展了专业人才培训、国内外合作交流、各级重大活动等工作,成为原子科学城学术交流和科技活动的重要阵地,为地区及行业上级单位的战略决策、科技创新、学术研究等活动提供高层次的支撑服务。
三是核工业成果展示基地。核科技馆设有七个常设展厅:“中国核工业”展厅图文并茂地再现了共和国核工业的创业发展史和辉煌成就;“核与辐射安全”直面公众最关心、最敏感的核安全问题,为公众揭开核辐射的神秘面纱;“探索核奥秘”展厅以通俗易懂的故事形式,还原历史上世界著名的实验,按时间顺序串联起原子核、电子、中子、同位素、核反应等基础知识;“核燃料循环”展厅以多个互动模型、多媒体等展项呈现了核工业全产业链。“开发核能源”展厅重在揭示核电的经济性、清洁性、安全性以及核电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不可替代性。“核在我身边”、“核在国防中”,以军民融合为主题,介绍了工业、农业、医学、生物、考古、公共安全等领域中的神奇核技术,以可控与不可控为分界,展示了军用核动力、核能源的应用,使参观者了解核技术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以及发展前景,展示我国核军工的最新成果。以核科技馆为平台,以核行业最新成果为契机,有条件策划多种规模、不同主题的临时展览(或巡展)和成果交流会;例如,2017年5月28日是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一层300平方米的临展厅展出了纪念王淦昌先生诞辰110周年回顾展,参观者回顾了王淦昌先生一生作出的卓越贡献,敬佩王老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四是核工业人文和学术思想研究基地。核科技馆依托核事业发祥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原子能院,具有天然的历史文化优势。为梳理核工业历史文化资料,核科技馆关注原子能院等历史悠久的科研院所及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五厂三矿等核工业老单位,开展口述历史研究及文物征集工作,逐步建立历史文化资料库,建立特色化、数字化的现代文献中心和馆藏体系,为原子能院乃至整个核工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文献资源保障。
同时,围绕核工业代表人物思想品德和学术思想研究,以及公众关心的核领域相关热点问题,拟与核工业研究生部共同开发人文通识系列讲座(课程),如《核与公众沟通》系列讲座(课程)将紧扣公众关心的核领域热点问题,科学性、科普性、趣味性地介绍核知识,尤其对公众最为关心的核安全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使核行业从业者能够与公众有效沟通。
为打造特色科普教育品牌,突出抓好“建设”
在科技馆的展教团队中,引进先进的科普研究及文化思想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核工业创建60周年之际指出,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从事核科技馆展教研发工作,应当具有核工业作为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文化自信和对文化传承担当的思想理念。
在科技馆思想理论研究方面,为加强核科技馆科普研究工作及学术思想理念的前瞻性和权威性,成立高规格的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是核科技馆开展科普研究及思想研究的权威机构,负责对核科技馆科普工作发展规划进行审议并提出建议;对科普项目的可行性及成果的科学价值给予评价,对科普活动(包括项目、产品等)进行审查,提出结论性意见;参与学术思想研究及展教人才培养等有关工作。专家委员会成员拟由院士、首席专家及各学术技术带头人担任。 此外,核科技馆从业者需立足国际视野,逐步建立符合核工業行业要求和当前科技馆发展潮流的特色科技馆理论体系。同时,在展教研发方面,对于专题展览或大型活动的选题策划、主题确定、观众定位、内容选择、展品创意、风格设计等要更加贴近核工业先进文化,以提高整体效果和品牌影响力。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目前,不仅是核科技馆,国内各大科技场馆的展教研发专业人才匮乏。因此,核科技馆人员首先需要加强核专业课程与科技传播课程等学习和培训,为核科技馆培养复合通用型的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其次,要加强对科技馆所有在职人员的职业培训,针对特殊岗位和不同专业背景而亟待“补课”的工作人员,应采取成立快速进修班模式,通过“补课”,培养在各个岗位上能够胜任的职业人才。再次,要重点挑选培养一批专兼职展教研发人员。一方面,在文史资料搜集、档案管理,视频、新媒体、数字化管理,外联活动组织和文化推广,科普展品研发和学术研讨组织等方面注重挖掘培养一批专职人员;另一方面,从2015年核工业60周年成就展开展时陆续已招募一批对核科技馆展览讲解工作具有浓厚兴趣的志愿者,从2017年起,每年从原子能院新职工中遴选志愿者进行补充,通过招募、培训、实操、汇报演出等方式长期保持志愿讲解团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此外,还要加强核科技馆与核行业相关单位展馆和其他科博馆的学术交流和业务学习,使核科技馆成为学习型科技馆,为核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奠定人才建设基础。核科技馆对外开放后,与行业内外相关单位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先后调研了上海科技馆、钱学森图书馆、杭州低碳科技馆、核电科技馆等,为中国科技馆、军事博物馆、辽宁科技馆、常熟科协等单位提供了互动展项、多种展品以及相关图文资料,扩大了核科普工作范围,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航天集团、北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国核示范电站、核电科技馆、上海核电办等单位先后到核科技馆调研,交流展览布置及科普宣传等相关问题。
抓准展教研发工作着力点。核科技馆在抓好常设展览的设计外,还要高度重视临展厅的使用,因为专题展览或重要短期展览是快速提升观众数量和扩大核科技馆影响力的重要手段,2017年已利用临展厅作为纪念王淦昌先生诞辰110周年图片展对外开放。针对核科技馆的地理位置,核科技馆应注重和核行业各个兄弟单位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社会各界力量的丰富资源,并根据地区特点,结合原子能院的文化资源优势,跟踪核行业热点动态,努力开发出主旨明确、涵义隽永、内容翔实、深受观众欢迎的短期专题展览。与此同时,要注重研发演示和互动式非展览型展教宣传活动,例如现场组织专题报告会与特色学术论坛等活动、出版科学家与科普知识系列丛书等,在大胆探索与创新中努力创造出具有核科技馆自身特色的展教宣传新模式。
为打造核科技馆文化品牌,已设计制作了一批宣传页,组织编写了《核天体物理》、《中子散射技术》、《反应堆大家族》(上下册)等科普书,拍摄了宣传片,并根据展厅内容和全年活动内容编辑制作高品质精美专题画册和年报等。
提供“以人为本”的高质服务。核科技馆在提升展教水平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观众提供高质量服务。核科技馆不仅接待普通观众的参观,同时为青少年、老年人、特殊人群等提供贴心服务。对于核行业的离退休同志及社会各界老年人讲解员需要放慢引导速度,脚步相对缓慢,并且需要放慢语速、声音洪亮,遇到特殊专业名词还需要尽可能耐心地解释说明,以满足老年人参观的需要。因此,核科技馆不管针对老年人、青少年或者是其他特殊参观群体,都提供贴心服务,使他们一方面感受到核科技的伟大,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获得知识,享受到良好的服务。
核科技馆是国家开展科普教育的窗口,更是弘扬核工业文化、传承核工业精神的重要平台。今后,核科技馆将致力于服务我国核科技事业发展,开发核领域学术交流、核科普宣传等资源,搭建好核工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环保科普基地、核科普教育基地等平台,开展培育核科普宣传队伍、创作核科普作品、组织核科普活动等一系列工作,弘扬核工业文化、传播核科普知识、做好核科普公益事业,办出精品展览,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打造一流特色行业科技馆,使核领域同行及社会公众获得身心的双重满足。
2017年6月2日,中国科协、国家能源局、国防科工局、国家核安全局联合主办的“科普中国——绿色核能主题科普活动”启动仪式在中国核工业科技馆(以下简称“核科技馆”)举行,馆内有关核科学技术发展的七个常设展厅首次面向公众开放。截至2017年底,核科技馆已接待国家部委、在京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学等单位参观200余场,参观人数近万人。国家工信部原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原局长唐登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李尚福,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凡荣,环保部核安全局副局长郭承站,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国务院法制办司长吴浩,国家审计署副审计长陈尘肇,北京市副市长阴和俊等领导到核科技馆参观,并给予好评。
在新的发展机遇下,核科技馆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传承核工业历史、开展核科普宣传与核技术交流以及提升文化软实力与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现代、富强、文明、和谐、美好的原子科学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发挥出原子能院作为中国核事业发祥地和科技创新基地的文化引领、科普传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又要以“特色科普教育基地”、“核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核工业成果展示基地”、“核工业人文和学术思想研究基地”为目标不断提高核科技馆自身创新能力,从而为整个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科学文化舆论氛围。
围绕打造特色科普教育品牌,主要抓好四个基地建设
一是特色科普教育基地。核科技馆已先后获得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全国核科普教育基地、国家能源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等国家级、省部级基地称号,在核科普教育方面得到了相关上级单位的广泛认同。目前,依托基地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活动。此外,核科技馆与北京教育学院房山分校合作开展了学生志愿者讲解员培训工作,对优秀学生进行了讲解指导,学生参与讲解实践后为其他中学生参观者讲解核工业的历史和核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和对科学技术的探索意识。今后,核科技馆将加强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继续争取获得国家承认的相关资质,借助行业内外优秀专家、科普资源条件,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普教育,与各级科协、科委和社会组织建立联系,开展具有核特色科普活动,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社会公众的科普教育需求,为本地区及核行业发展提供科普教育资源保障。
二是核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核科技馆是面向公众开放的核工业行业馆,既具有核工业相关背景,又可为相关学术交流和科技活动提供便捷的场地服务,开馆以来已承办2017年原子能院科技创新论坛暨国防科技工业核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北京HI-13串列加速器建成30周年用户交流会、北京ISOL装置合作交流活动、首届甲状腺疾病医患交流会等。核科技馆配合开展了专业人才培训、国内外合作交流、各级重大活动等工作,成为原子科学城学术交流和科技活动的重要阵地,为地区及行业上级单位的战略决策、科技创新、学术研究等活动提供高层次的支撑服务。
三是核工业成果展示基地。核科技馆设有七个常设展厅:“中国核工业”展厅图文并茂地再现了共和国核工业的创业发展史和辉煌成就;“核与辐射安全”直面公众最关心、最敏感的核安全问题,为公众揭开核辐射的神秘面纱;“探索核奥秘”展厅以通俗易懂的故事形式,还原历史上世界著名的实验,按时间顺序串联起原子核、电子、中子、同位素、核反应等基础知识;“核燃料循环”展厅以多个互动模型、多媒体等展项呈现了核工业全产业链。“开发核能源”展厅重在揭示核电的经济性、清洁性、安全性以及核电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不可替代性。“核在我身边”、“核在国防中”,以军民融合为主题,介绍了工业、农业、医学、生物、考古、公共安全等领域中的神奇核技术,以可控与不可控为分界,展示了军用核动力、核能源的应用,使参观者了解核技术自身的特点与优势以及发展前景,展示我国核军工的最新成果。以核科技馆为平台,以核行业最新成果为契机,有条件策划多种规模、不同主题的临时展览(或巡展)和成果交流会;例如,2017年5月28日是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一层300平方米的临展厅展出了纪念王淦昌先生诞辰110周年回顾展,参观者回顾了王淦昌先生一生作出的卓越贡献,敬佩王老的爱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四是核工业人文和学术思想研究基地。核科技馆依托核事业发祥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原子能院,具有天然的历史文化优势。为梳理核工业历史文化资料,核科技馆关注原子能院等历史悠久的科研院所及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五厂三矿等核工业老单位,开展口述历史研究及文物征集工作,逐步建立历史文化资料库,建立特色化、数字化的现代文献中心和馆藏体系,为原子能院乃至整个核工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可靠的文献资源保障。
同时,围绕核工业代表人物思想品德和学术思想研究,以及公众关心的核领域相关热点问题,拟与核工业研究生部共同开发人文通识系列讲座(课程),如《核与公众沟通》系列讲座(课程)将紧扣公众关心的核领域热点问题,科学性、科普性、趣味性地介绍核知识,尤其对公众最为关心的核安全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和归纳,使核行业从业者能够与公众有效沟通。
为打造特色科普教育品牌,突出抓好“建设”
在科技馆的展教团队中,引进先进的科普研究及文化思想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核工业创建60周年之际指出,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从事核科技馆展教研发工作,应当具有核工业作为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文化自信和对文化传承担当的思想理念。
在科技馆思想理论研究方面,为加强核科技馆科普研究工作及学术思想理念的前瞻性和权威性,成立高规格的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是核科技馆开展科普研究及思想研究的权威机构,负责对核科技馆科普工作发展规划进行审议并提出建议;对科普项目的可行性及成果的科学价值给予评价,对科普活动(包括项目、产品等)进行审查,提出结论性意见;参与学术思想研究及展教人才培养等有关工作。专家委员会成员拟由院士、首席专家及各学术技术带头人担任。 此外,核科技馆从业者需立足国际视野,逐步建立符合核工業行业要求和当前科技馆发展潮流的特色科技馆理论体系。同时,在展教研发方面,对于专题展览或大型活动的选题策划、主题确定、观众定位、内容选择、展品创意、风格设计等要更加贴近核工业先进文化,以提高整体效果和品牌影响力。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目前,不仅是核科技馆,国内各大科技场馆的展教研发专业人才匮乏。因此,核科技馆人员首先需要加强核专业课程与科技传播课程等学习和培训,为核科技馆培养复合通用型的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其次,要加强对科技馆所有在职人员的职业培训,针对特殊岗位和不同专业背景而亟待“补课”的工作人员,应采取成立快速进修班模式,通过“补课”,培养在各个岗位上能够胜任的职业人才。再次,要重点挑选培养一批专兼职展教研发人员。一方面,在文史资料搜集、档案管理,视频、新媒体、数字化管理,外联活动组织和文化推广,科普展品研发和学术研讨组织等方面注重挖掘培养一批专职人员;另一方面,从2015年核工业60周年成就展开展时陆续已招募一批对核科技馆展览讲解工作具有浓厚兴趣的志愿者,从2017年起,每年从原子能院新职工中遴选志愿者进行补充,通过招募、培训、实操、汇报演出等方式长期保持志愿讲解团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此外,还要加强核科技馆与核行业相关单位展馆和其他科博馆的学术交流和业务学习,使核科技馆成为学习型科技馆,为核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奠定人才建设基础。核科技馆对外开放后,与行业内外相关单位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先后调研了上海科技馆、钱学森图书馆、杭州低碳科技馆、核电科技馆等,为中国科技馆、军事博物馆、辽宁科技馆、常熟科协等单位提供了互动展项、多种展品以及相关图文资料,扩大了核科普工作范围,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航天集团、北京信息科学技术研究院、国核示范电站、核电科技馆、上海核电办等单位先后到核科技馆调研,交流展览布置及科普宣传等相关问题。
抓准展教研发工作着力点。核科技馆在抓好常设展览的设计外,还要高度重视临展厅的使用,因为专题展览或重要短期展览是快速提升观众数量和扩大核科技馆影响力的重要手段,2017年已利用临展厅作为纪念王淦昌先生诞辰110周年图片展对外开放。针对核科技馆的地理位置,核科技馆应注重和核行业各个兄弟单位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社会各界力量的丰富资源,并根据地区特点,结合原子能院的文化资源优势,跟踪核行业热点动态,努力开发出主旨明确、涵义隽永、内容翔实、深受观众欢迎的短期专题展览。与此同时,要注重研发演示和互动式非展览型展教宣传活动,例如现场组织专题报告会与特色学术论坛等活动、出版科学家与科普知识系列丛书等,在大胆探索与创新中努力创造出具有核科技馆自身特色的展教宣传新模式。
为打造核科技馆文化品牌,已设计制作了一批宣传页,组织编写了《核天体物理》、《中子散射技术》、《反应堆大家族》(上下册)等科普书,拍摄了宣传片,并根据展厅内容和全年活动内容编辑制作高品质精美专题画册和年报等。
提供“以人为本”的高质服务。核科技馆在提升展教水平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观众提供高质量服务。核科技馆不仅接待普通观众的参观,同时为青少年、老年人、特殊人群等提供贴心服务。对于核行业的离退休同志及社会各界老年人讲解员需要放慢引导速度,脚步相对缓慢,并且需要放慢语速、声音洪亮,遇到特殊专业名词还需要尽可能耐心地解释说明,以满足老年人参观的需要。因此,核科技馆不管针对老年人、青少年或者是其他特殊参观群体,都提供贴心服务,使他们一方面感受到核科技的伟大,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获得知识,享受到良好的服务。
核科技馆是国家开展科普教育的窗口,更是弘扬核工业文化、传承核工业精神的重要平台。今后,核科技馆将致力于服务我国核科技事业发展,开发核领域学术交流、核科普宣传等资源,搭建好核工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环保科普基地、核科普教育基地等平台,开展培育核科普宣传队伍、创作核科普作品、组织核科普活动等一系列工作,弘扬核工业文化、传播核科普知识、做好核科普公益事业,办出精品展览,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打造一流特色行业科技馆,使核领域同行及社会公众获得身心的双重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