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杭是福建省三大青梅产区之一,青梅是上杭县的传统主栽果树,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以其果大、肉厚、核小、含酸量高的优良品质享誉国内外。1988年被国家计委定为乌梅出口基地,1995年县委县府把青梅列为上杭县七大重点和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发展,1998年在调整农业结构中再次把青梅列为发展上杭经济的四大重点和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发展,至2007年全县青梅面积已达36.7公顷,总产3500吨。根据近几年我县生产青梅的实践,总结和制定了无公害青梅标准化栽培技术。现介绍如下:
1 建园与栽植
1.1 建园
1.1.1 气候条件选择避风向阳,早春无霜冻,年平均气温在12~23℃,花期日平均气温8℃以上。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地方种植。
1.1.2 土壤要求 山地、平地、冲积地、砾质壤土、砾质黏土、壤土均可种植。以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表土疏松肥沃,底土稍带黏质的土壤为好。土层深度1米以上。pH值6左右为宜。
1.1.3 环境要求 周围无水泥厂、农药厂等工矿企业和医院等生产生活污染源。要求水源清洁空气清新。
1.1.4 地势 宜南或东南坡向,坡度200以下。园地排灌方便。
1.2 栽植
1.2.1 挖定植穴在定植3个月前挖好定植穴,要求深0.8米,宽1米,平地梅园株行距5米×6米,山地梅园4米×5米。
1.2.2 施肥 每穴基肥40~50千克(如稻草、茅草、绿肥),石灰1.5千克,饼肥1千克,钙镁磷肥1千克。垃圾土100千克。
1.2.3 填土回穴定植前30~40天完成,分3层回填,一层土一层垃圾,用饼肥、磷肥、农家肥与表土混匀,上层表土,做成30~40厘米高的种植堆。
1.2.4 定植剪平苗木根部伤口,蘸好黄泥浆。定植时根系向四周舒展,不宜过深,露嫁接口为宜,要栽直、压实。并配置授粉树10%~15%,混栽。定植后做好树盘,浇足定根水,旱时3~5天浇水1次。树盘用稻草、杂草、地膜覆盖。
1.2.5 立支柱插立竹竿或树枝撑苗。
2 整形修剪
2.1 整形
青梅一般多采用自然开心形。具体做法是:定植后离地面50~60厘米处剪顶定干,在当年抽生的新梢中选留3条分布均匀的主枝,3主枝间距10~15厘米,分枝角度掌握在600左右。当主枝长至50~60厘米时进行短截,留40~50厘米长,在每条主枝上选留2条副主枝,副主枝上再通过短截选留1~2个侧枝。形成基本骨架,在侧枝上培养中、小型结果枝组,树冠基本形成。
为使主、侧枝生长良好。加速树冠形成,应注意夏季的抹芽、摘心、拉枝和疏剪等。
2.2 成年树的修剪
成年结果树的修剪以冬季修剪为主,掌握“以疏为主,适当短截”的原则。
(1)对枯枝、阴蔽枝、交叉密生枝和病虫枝应从基部剪除。
(2)发育枝的修剪:先端短截1/3~1/2,使剪后先端抽发2~3个强枝。下部形成短果枝。供下一年结果。
(3)结果枝的修剪:长果枝应短截1/3~1/2,促使分生中、短果枝;中、短果枝除过密枝外,一般不剪;对短果枝群,可适当疏删,一般每10平方厘米范围内留3个,其余疏除;针状果枝结果后即枯死,可从基部剪除。
(4)衰老枝、下垂枝的修剪:衰老枝进行回缩修剪;下垂枝短截至斜生枝的部位。
(5)徒长枝的修剪:一般从基部剪除,如位置合理,可采取先轻剪后回缩的原则,即先剪去1/4左右,促其下部分枝,第2年再缩剪至分枝部位。这样既可防止剪后继续徒长,又可利用徒长枝培养结果枝组。
对梅树的修剪,总的原则是宜轻不宜重,尽力维持结果面积。但随着树龄的增加,树冠逐渐郁闭,内部不会结果的枝条增多,应进行疏大枝、开天窗。以改善树冠内部的光照条件,减少病虫害,促进隐芽萌发,更新结果面。
3 肥水管理
3.1 幼年树
3.1.1 原则 薄肥勤施,以氮为主,结合磷、钾肥,全年4~5次。
3.1.2 时期 萌芽、展叶后开始施肥。以后每隔1~2个月施1次。
3.1.3 施肥量第1次株施尿素0.5千克或稀薄人粪尿,以后逐增,7月后施少量磷、钾肥,11月施基肥,施人粪尿20千克加过钙0.5千克,第2、3年在第1年的基础上增加1~2倍。
3.1.4 施肥方法 开10-15厘米环状沟,将化肥溶于水肥中施入。
3.2 成年树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适当增施钾肥,氮、磷、钾比为1:0.8:0.5。一般一年施3次肥。
1 建园与栽植
1.1 建园
1.1.1 气候条件选择避风向阳,早春无霜冻,年平均气温在12~23℃,花期日平均气温8℃以上。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地方种植。
1.1.2 土壤要求 山地、平地、冲积地、砾质壤土、砾质黏土、壤土均可种植。以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表土疏松肥沃,底土稍带黏质的土壤为好。土层深度1米以上。pH值6左右为宜。
1.1.3 环境要求 周围无水泥厂、农药厂等工矿企业和医院等生产生活污染源。要求水源清洁空气清新。
1.1.4 地势 宜南或东南坡向,坡度200以下。园地排灌方便。
1.2 栽植
1.2.1 挖定植穴在定植3个月前挖好定植穴,要求深0.8米,宽1米,平地梅园株行距5米×6米,山地梅园4米×5米。
1.2.2 施肥 每穴基肥40~50千克(如稻草、茅草、绿肥),石灰1.5千克,饼肥1千克,钙镁磷肥1千克。垃圾土100千克。
1.2.3 填土回穴定植前30~40天完成,分3层回填,一层土一层垃圾,用饼肥、磷肥、农家肥与表土混匀,上层表土,做成30~40厘米高的种植堆。
1.2.4 定植剪平苗木根部伤口,蘸好黄泥浆。定植时根系向四周舒展,不宜过深,露嫁接口为宜,要栽直、压实。并配置授粉树10%~15%,混栽。定植后做好树盘,浇足定根水,旱时3~5天浇水1次。树盘用稻草、杂草、地膜覆盖。
1.2.5 立支柱插立竹竿或树枝撑苗。
2 整形修剪
2.1 整形
青梅一般多采用自然开心形。具体做法是:定植后离地面50~60厘米处剪顶定干,在当年抽生的新梢中选留3条分布均匀的主枝,3主枝间距10~15厘米,分枝角度掌握在600左右。当主枝长至50~60厘米时进行短截,留40~50厘米长,在每条主枝上选留2条副主枝,副主枝上再通过短截选留1~2个侧枝。形成基本骨架,在侧枝上培养中、小型结果枝组,树冠基本形成。
为使主、侧枝生长良好。加速树冠形成,应注意夏季的抹芽、摘心、拉枝和疏剪等。
2.2 成年树的修剪
成年结果树的修剪以冬季修剪为主,掌握“以疏为主,适当短截”的原则。
(1)对枯枝、阴蔽枝、交叉密生枝和病虫枝应从基部剪除。
(2)发育枝的修剪:先端短截1/3~1/2,使剪后先端抽发2~3个强枝。下部形成短果枝。供下一年结果。
(3)结果枝的修剪:长果枝应短截1/3~1/2,促使分生中、短果枝;中、短果枝除过密枝外,一般不剪;对短果枝群,可适当疏删,一般每10平方厘米范围内留3个,其余疏除;针状果枝结果后即枯死,可从基部剪除。
(4)衰老枝、下垂枝的修剪:衰老枝进行回缩修剪;下垂枝短截至斜生枝的部位。
(5)徒长枝的修剪:一般从基部剪除,如位置合理,可采取先轻剪后回缩的原则,即先剪去1/4左右,促其下部分枝,第2年再缩剪至分枝部位。这样既可防止剪后继续徒长,又可利用徒长枝培养结果枝组。
对梅树的修剪,总的原则是宜轻不宜重,尽力维持结果面积。但随着树龄的增加,树冠逐渐郁闭,内部不会结果的枝条增多,应进行疏大枝、开天窗。以改善树冠内部的光照条件,减少病虫害,促进隐芽萌发,更新结果面。
3 肥水管理
3.1 幼年树
3.1.1 原则 薄肥勤施,以氮为主,结合磷、钾肥,全年4~5次。
3.1.2 时期 萌芽、展叶后开始施肥。以后每隔1~2个月施1次。
3.1.3 施肥量第1次株施尿素0.5千克或稀薄人粪尿,以后逐增,7月后施少量磷、钾肥,11月施基肥,施人粪尿20千克加过钙0.5千克,第2、3年在第1年的基础上增加1~2倍。
3.1.4 施肥方法 开10-15厘米环状沟,将化肥溶于水肥中施入。
3.2 成年树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适当增施钾肥,氮、磷、钾比为1:0.8:0.5。一般一年施3次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