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灾来临,我们需要怎样的媒体报道

来源 :方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q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体通过对灾难的报道影响社会受众,不但考验了媒体的社会意识和职业操守,更与行业规范、国家部门、法律法规的指引有密切关系
  “我现在正在雅安市芦山县,看到的情况并没有新闻报道里表现得那么严峻,至少和汶川地震相比,情况还在可控制范围内。”4月22日,本刊摄影记者程丁从采访地回电。
  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发生7.0级地震,这次地震释放的能量,是汶川地震的三十分之一,覆盖面积是汶川地震的八分之一。但打开电视,人们发现此次的报道规模不同寻常。
  除中央电视台率先将综合新闻报道改为现场直播外,各地方电视台也不约而同组建了专门报道组,在雅安驻扎,进行一日近24小时的全程直播,规模之大远超历次灾难报道。在内容选择上,大量救助现场画面搭配官方信息解说,期间穿插着震后各种“首例”个案、“最美”系列英雄楷模报道、对坚强、乐观或孤独、痛苦的被解救对象的采访,构成了媒体报道的主要模式。一种惨烈悲伤和“多难兴邦”的情绪萦绕着整个中国。
  还原灾情与灾难消费
  在汶川地震之前,“丧事当喜事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不是新闻,救灾才是新闻”,曾经长期主宰着我国灾难报道的模式。天灾人祸带给人们的本来是一出悲剧,但一些报道却硬把它演化成一曲颂歌,忽略了对于灾情、伤亡的全面反映,忽视了人文关怀和灾害反思,使得灾难带给人们的警示作用丧失殆尽。
  随着资讯的发展,中国媒体人开始注意到这样的报道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在探索中,他们开始希望恢复新闻报道的原貌。
  2004年,印尼海啸成为世界各地媒体争相报道的要点。纽约时报持续、大篇幅、多角度地对灾难本身进行报道,既有灾难发生的场景再现,也有灾后惨状的记录,既有灾难亲历者的描述,也有记者现场感受,不厌其烦地向读者传达灾情,以浓墨重彩来刻画灾民形象,渲染灾难的残酷性。同时,纽约时报有关灾难责任追究的报道,不但讨论而且明确指责灾难责任人以及救灾不力的政府,也成为当时媒体灾难报道的亮点所在。
  从2008年汶川地震开始,中国媒体开始抛弃原有的报道思路,不再忌讳报道灾难本身,从内容选择和报道手段上,越来越向还原灾情靠拢。记者赶赴灾区所做的现场报道,要远远高于对抗震抢险的英模的报道,对于其他城市的援助,在报道初期更是一笔带过,与我国传统的灾难报道相比,是一次新的突破。
  “不过也能从中看出两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传媒与信息法室副主任陈根发说,“第一,在灾难性报道中,媒体担负着引导社会情绪的重要责任,对灾情的片面追求,尤其是反复播出催人泪下的镜头,实质上是在消费灾难,使整个社会陷入了情绪化的浪潮中。在那段时间里,如果不讨论、不捐款,仿佛这个人不爱国一样,社会对灾难的反应已经超出了社会正常运转的需要。第二,媒体以人为本的精神,只体现在宣传国人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上,可见媒体的理解缺乏更深刻的精神内核。而部分媒体一心爆料,挖掘灾民内心伤口、耽误灾民现场救治,更成为抹黑自己的证据。”
  价值选择与有用信息
  4月的雅安地震中,能看出中国媒体已经开始淡化过于煽情的报道风格,但营造“紧张、悲伤”的默认思想仍在,从拍摄手法、报道角度、配音配乐上都有体现。各地方台蜂拥而上的架势,和对同一受灾点重复的播放,亦无形中虚夸了社会对灾情的感知。而煽情类报道的缩减,也让中国媒体另一个弊端从暗处走到明处——对“有用信息”的把握较弱。
  舆论界对2011年日本海啸后日本媒体职业操守的观摩,成为社会对中国媒体的新期待。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金磊介绍,日本NHK电视台是学习的榜样,因为它在灾难来临的情况下,为灾民提供了最重要的信息。而由于时间紧急且灾害多变,所以在NHK播出的相关地震报道中绝听不到任何背景音乐。对此NHK综合台晚间九点档的新闻节目《NewsWatch9》制作人表示:“受灾地区需要的信息太多了,我们反对用情绪性的音乐影响新闻本身,日本受灾民众的悲伤与希望并不需用音乐来渲染。减灾与灾民最需要什么就播报什么,完全不会以宣传谁为目的。”
  据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培训中心王彩平博士介绍,在国际上,作为社会的瞭望者和公众利益的守护者,媒体快速、全方位和准确的报道,其作用不仅仅在于守望社会,为政府和公众提供优质的决策信息,而且也有助于形成社会动员、科学救援,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救灾力量。
  “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媒体发布的信息都是具体的、人性化的救助信息、服务信息,具有很强的行动价值,非常有助于日本公众的灾后行为选择,有利于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比如,地震发生时,NHK电视台中断议会会议报道发布的几十秒的地震预警信息中,除了灾情信息和受灾范围外,至少提供给公众两个非常具体的行动信息,如‘请注意从上方掉落的物品’、‘请不要收拾火源’等,对急于逃生的民众来说,这无疑是最有价值的生命信息。”王彩平在2011年6月號的《新闻实践》杂志中写道。
  有信息量却不侵犯个人,有数据却不煽情,有各种提示却不造成恐慌。或许,这将是中国媒体要行进的方向。
  媒体操守与法律规范
  陈根发表示,媒体通过对灾难的报道影响社会受众,不但考验了媒体的社会意识和职业操守,更与行业规范、国家部门、法律法规的指引有密切关系。“在这方面,美国和日本的经验较多,立法也较完善,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美国具有一套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行政和法律机制。在行政上,由国土安全部、联邦调查局和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等机构分工负责。在法律上,联邦层面有《国际安全法》、《全国紧急状态法》、《反恐怖主义法》、《信息自由法》等法律可以适用,同时各州都制定有州紧急状态法,州长和市长有权根据法律宣布该州或市进入紧急状态。
  美国对媒体的灾难报道制定了现场规则(出于安全的考虑,媒体必须遵循一些既定的现场规则)。是否遵守这些则是媒体能否进入现场采访的先决条件。因此,媒体必须事先了解这些规则并签字同意,方能获准进行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采访。违背这些规则将可能导致采访的即刻中止和勒令离开灾害现场。
  日本的应急管理体制是以内阁首相为最高指挥官,由内阁官房来负责总体协调、联络,并通过内阁会议等决策机构制定危机对策,由各省厅、部门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配合执行。在法律上有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其中1961年出台的《灾害对策基本法》和1999年颁布的《信息公开法》在突发事件的应对和报道中起着关键作用。
  2005年,日本放送批评恳谈会官方杂志《GALAC》从行业规范角度,规定了日本灾害报道的十大准则,包含追求报道的精确度、灾害留言方式推广、受灾地的规模和范围准确传达、为受灾者提供保护、对受灾者的关怀、电视广播自觉报道、平安消息交给电信、培养灾害报道专门记者、建立报道手册、牢记为谁报道等方面。
  “希望我国也能从震灾中借鉴他山之石,尽快规范行业行为,并出台相关法规。”陈根发对《方圆》记者说。
  人类的震殇,让中国媒体进行反思,反思绝非是声讨,而要在反思中前瞻,使层出不穷的矛盾一一化解,让报道救灾工作出现更专业、冷静与自制的精神追求,或许这才是反思的价值。
其他文献
企业诚信既是经济行为,也是文化行为。在企业诚信度的建立中,一方面企业要把诚信作为一种资本来经营,另一方面企业所在地区政府提高公信度和政府职能诚信化、加快全国大市场的形成、克服信息不对称和阻隔等都是克服文化偏见和实现地域文化与企业诚信良性互动的要件。
乡村自律性组织是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推进农民道德建设的一种与时俱进的组织依托,具有自主性、功能的单一性、务实性等特征,其类型和形式多种多样.它反映了农民道德建设的一
因为姓茹,茹海龙被检察院的同志们称为“儒将”。53岁的他是土生土长的阳城人。阳城县位于山西省的东南部,山水秀美、矿藏丰富,是一座有着人文底蕴的文化名城。茹海龙也的确名副
【√】今年7月,山东威海宣判的“海上大逃杀”一案震惊全国。全船33人出海,仅11人在历经一场惨绝人寰的杀戮后幸存归来。该案背后的海上劳工受盘剥现象备受关注,正是因为对船上待遇的不满以及发现了合同存在欺诈条款,船员们才在远海的“孤岛”上发了狂。  与黑中介勾结雇用劳工出海捕鱼,似乎已成了国内沿海部分渔业公司的惯例:先抛出“高额年薪”骗上船,然后签下“卖身契”,出海之后毫无人性地虐待。无数海上劳工因此
“四人邦”一伙别有用心地把文艺的工农兵方向与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二者之间划上了等号。说什么:“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坚持这一根本任务,就是
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中明确指出“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
在北京朝阳区和平里街道七区的“法苑民家”,义务做调解员的律师王铭在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除了帮忙写文书、调解纠纷、法律培训以外,对于有更多需求的老人,他还会亲自上
"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这是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战略方针"。这一论述,不仅全面、深刻论述了思想政治
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的重要“细胞”,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企业经营发展需要和谐社会所创造的良好环境,构建和谐
对我国古代作家说来,隐逸思想的存在是一个比较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尤其在魏晋六朝文学史上,这一问题就更为突出。其间许多重要作家,陶渊明不必说,他如阮籍、嵇康、左思、郭璞、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