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德育 诗意渗透 知情 意行 落实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154-01
新课改实施以后,语文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时代性,在每篇课文中我们都能找到“德育渗透”的影子或暗示。如果我们在研读教材中能充分挖掘这些德育渗透点,在教学时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让学生的品行修养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诗意地渗透,就能在课堂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怎样在教学中实现德育的诗意渗透呢?
一、在品词析句中知情
语文课中选编的教材,既有文学性又有思想性。如果教师能立足文本,通过品词析句,推敲品味,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那么我们的德育就不会只是一句空话。
在执教《掌声》一课时,我引导孩子们抓住“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这些最能体现人物内心情感的语句来体会腿脚残疾的英子内心的自卑、难过、孤独、无助、压抑……我让孩子们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进行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英子,你内心最需要什么?如果你身边有像英子这样的一个孩子,你觉得自己该怎么做?在意境想象、讨论交流、启发诱导中,孩子们懂得了同情、善良、理解、关怀、给予是一个人最应该具备的品质。接着,我让孩子们找出文中班上同学是怎么帮助英子的相关语句来品析。孩子们很快就找出了“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两个句子,孩子们深深感受到了同学们对英子的真诚鼓励和热情赞扬。此时,在孩子们心中,文中同学们就成了他们学习的榜样!英子获得掌声后,变得活泼开朗了而且多年以后还给同学们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地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文中的这段话深深的打动了孩子们的心,情感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他们领悟到了“给予就是与别人一起分享快乐和感动”。爱,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德育”就在品词析句中自然流淌、诗意地渗透,达到了知和情的最高境界。
二、在情境创设中意行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语文教师还必须善于创设一定的德育情境,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奏效。当孩子们在“德”方面有了“知”和“情”以后,就会有一种去实践、去亲自体验的愿望。我“趁热打铁”为孩子们创设诗意情境,让他们在“意”和“行”中体验情感和享受快乐。我班有几个留守儿童和来自单亲家庭的贫困儿童,虽然我经常关心他们,但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也并不多,孩子在老师面前显得也很拘谨。每次看到他们孤独的身影、忧郁的神情,我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疼”。学完《掌声》一课后,趁着同学们的热情未尽,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当爱的旋律响起时,我深情地说道:“同学们,我们班虽然没有像英子一样的残疾儿童,但有像英子那样需要我们去关怀、鼓励和理解的同学。当你们在快乐玩耍时,他默默地站在远处看着你们;当你们向父母撒娇时,她羡慕而又伤感地望着你们;当你们获得成绩时,他在为你们鼓掌的同时,眼神是那样的无助和渴望……如果你愿意帮助他,想和他一起分享快乐和感动,就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在温馨而又诗意的情境中,在我的激励中,孩子们在自制的“爱心卡片”上写上了自己要帮助的同学的名字并写了许多鼓励的话。几个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听着同学们对自己的称赞、鼓励和祝福,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此情此景,感动洋溢在整个教室。从此以后,同学们踊跃参加“爱心帮扶”活动,孤独、忧郁的孩子没有了,全班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学,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德育”在孩子们的行动中得以体现,“德”在孩子们快乐体验中得以培植。
三、在生活实践中落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学习机会。而德育的内容也十分宽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合理利用教材,以语文教材为载体,开拓领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把德育落到实处。使德育与社会生活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让教育内容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本学期我班就开设了“美,就在我身边”的作文专栏。学生纷纷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自实践的用文字描绘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遇到美好的节日,如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我都会激励学生用自己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如“为劳累的妈妈捶捶背”、为下班的爸爸递上一杯热茶、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通过这样的德育活动,来熏陶和陶冶学生的情操,体现德育教学中知情意行统一的原则,这样的德育渗透比任何的说教都成功。
语文教学就是生活。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强化渗透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时常有“育人”的意识,在不断创新的方法中,让德育诗意地飘荡在课堂中,唤起孩子们去自觉行动的欲望!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德育 诗意渗透 知情 意行 落实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154-01
新课改实施以后,语文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内容丰富多彩,具有时代性,在每篇课文中我们都能找到“德育渗透”的影子或暗示。如果我们在研读教材中能充分挖掘这些德育渗透点,在教学时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让学生的品行修养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诗意地渗透,就能在课堂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怎样在教学中实现德育的诗意渗透呢?
一、在品词析句中知情
语文课中选编的教材,既有文学性又有思想性。如果教师能立足文本,通过品词析句,推敲品味,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那么我们的德育就不会只是一句空话。
在执教《掌声》一课时,我引导孩子们抓住“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这些最能体现人物内心情感的语句来体会腿脚残疾的英子内心的自卑、难过、孤独、无助、压抑……我让孩子们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进行换位思考:如果你是英子,你内心最需要什么?如果你身边有像英子这样的一个孩子,你觉得自己该怎么做?在意境想象、讨论交流、启发诱导中,孩子们懂得了同情、善良、理解、关怀、给予是一个人最应该具备的品质。接着,我让孩子们找出文中班上同学是怎么帮助英子的相关语句来品析。孩子们很快就找出了“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两个句子,孩子们深深感受到了同学们对英子的真诚鼓励和热情赞扬。此时,在孩子们心中,文中同学们就成了他们学习的榜样!英子获得掌声后,变得活泼开朗了而且多年以后还给同学们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地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文中的这段话深深的打动了孩子们的心,情感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他们领悟到了“给予就是与别人一起分享快乐和感动”。爱,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德育”就在品词析句中自然流淌、诗意地渗透,达到了知和情的最高境界。
二、在情境创设中意行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语文教师还必须善于创设一定的德育情境,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这样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奏效。当孩子们在“德”方面有了“知”和“情”以后,就会有一种去实践、去亲自体验的愿望。我“趁热打铁”为孩子们创设诗意情境,让他们在“意”和“行”中体验情感和享受快乐。我班有几个留守儿童和来自单亲家庭的贫困儿童,虽然我经常关心他们,但老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也并不多,孩子在老师面前显得也很拘谨。每次看到他们孤独的身影、忧郁的神情,我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疼”。学完《掌声》一课后,趁着同学们的热情未尽,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当爱的旋律响起时,我深情地说道:“同学们,我们班虽然没有像英子一样的残疾儿童,但有像英子那样需要我们去关怀、鼓励和理解的同学。当你们在快乐玩耍时,他默默地站在远处看着你们;当你们向父母撒娇时,她羡慕而又伤感地望着你们;当你们获得成绩时,他在为你们鼓掌的同时,眼神是那样的无助和渴望……如果你愿意帮助他,想和他一起分享快乐和感动,就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在温馨而又诗意的情境中,在我的激励中,孩子们在自制的“爱心卡片”上写上了自己要帮助的同学的名字并写了许多鼓励的话。几个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听着同学们对自己的称赞、鼓励和祝福,泪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此情此景,感动洋溢在整个教室。从此以后,同学们踊跃参加“爱心帮扶”活动,孤独、忧郁的孩子没有了,全班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学,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学风。“德育”在孩子们的行动中得以体现,“德”在孩子们快乐体验中得以培植。
三、在生活实践中落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学习机会。而德育的内容也十分宽泛,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树立“大语文”观,合理利用教材,以语文教材为载体,开拓领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把德育落到实处。使德育与社会生活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让教育内容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本学期我班就开设了“美,就在我身边”的作文专栏。学生纷纷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自实践的用文字描绘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遇到美好的节日,如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我都会激励学生用自己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的爱。如“为劳累的妈妈捶捶背”、为下班的爸爸递上一杯热茶、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通过这样的德育活动,来熏陶和陶冶学生的情操,体现德育教学中知情意行统一的原则,这样的德育渗透比任何的说教都成功。
语文教学就是生活。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强化渗透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时常有“育人”的意识,在不断创新的方法中,让德育诗意地飘荡在课堂中,唤起孩子们去自觉行动的欲望!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