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生由于网络责任意识的缺失,出现了“缺乏网络数据隐私意识而遭到侵犯;遭遇有害网络文化意识形态渗透,缺少甄别能力;涉嫌违法形式多样”等问题。究其原因有四:大学生网络责任认知不足,责任感严重缺失;价值观形成不稳固,核心价值观教育缺失;忽视学生网络责任意识培养,教育引导落实不到位;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影响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的形成。而要提升并强化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就必须加强网络基础建构,创新教育工作模式;建构系统的教育机制;增强师生法制意识,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引导培养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
关键词:信息时代;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9)24-0075-03
责任是一种担当。责任在不同的行业中范畴不同,如军人的责任是保家卫国,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但都体现着使命和信仰。而网络的普及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大学生应当树立健康向上的网络意识,应当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一种网络责任。而提升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既是强化高校教育教学建设,也是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需要,推进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全球化新型治网之道,网络也逐渐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阵地。[1]但是网络功能的互动性、全球性、无法估量的渗透力,助长了部分大学生盲从与非理性表达行为,不能保持高度责任意识与防范意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冲击。因此,加强网络责任意识对于大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尤为重要。
一、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缺失的现状
(一)大学生网民缺乏网络数据隐私意识而遭到侵犯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由于互联网释放出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个人、集体、企业等数据信息都以各种形式存储于网络。随之而来公开披露或者传播他人隐私的行为越来普遍,保护隐私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首先,大学生由于网络意识淡薄,个人信息随意告知他人,受骗后查找相关信息来源很难精准定位,学生的隐私遭受泄露,给工作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其次,盲目跟帖与转发,随意“乱喷”,导致大学生思维逻辑弱化,缺乏主观判断,长时间浸泡在网络空间难以自拔,上网成瘾等问题依旧存在,现有的举措远远不能适应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如何强化数据隐私保护意识是我们面临的巨大课题。
(二)遭遇有害网络文化意识形态渗透,缺少甄别能力
网络的发展促进网络文化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进步。网络作为文化发展的载体,良莠不齐、甚至有害的网络信息混入其中,扰乱了人们的话语沟通逻辑,通过网络虚拟化的人机互动,忽视现实中的面对面交流;恶意捏造歪曲历史人物,混淆视听,让人对微信、微博发布的信息缺乏理性判断,把信息只看作孤立、片面的东西,不考虑它的社会效果,严重扰乱网上舆论环境。[2]由于网络信息是点对点的传输,接受信息具有隱蔽性与便捷性,给网络文化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健康的网络文化意识受到冲击,给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建设敲响警钟。
(三)法制观念淡薄,涉嫌违法形式多样,
随着网络的大众化,少量大学生涉嫌通过网络违法犯罪的数量与日俱增,手段方式多样化,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首先,个别学生法制意识淡薄和道德素养欠缺,通过社交平台恶意攻击诽谤,造成行为失范;利用网络病毒软件盗取微信、QQ、支付宝账户,侵犯他人隐私;有的学生利用考公务员、考研同学的盲从心理,通过QQ群兜售各种假复习资料贪财牟利。其次,大学生普法教育需求得不到满足,教师在讲授法律知识时,没有针对网络热点问题,使学生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缺乏敏锐性。
二、新时代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大学生网络责任认知不足,责任感严重缺失
作为网络的使用者、信息的传播者的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理应具备网络责任意识。然而,责任感的严重缺失,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在无人监督的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更谈不上有什么责任意识。有的大学生不顾及家庭经济水平,通过各种渠道借款、借贷,购买最新款式的手机达到移动上网的目的;部分学生放弃课堂和书本学习,只求借助网络提升学术造诣;有的学生则投机取巧,通过网络进行抄袭、贩卖他人学术成果;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善社交,而视网络为避风港。分析学生游戏成瘾、社交成瘾、网络犯罪等问题的成因,缺乏在网络环境下的自控能力和责任意识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因素之一,[3]其次,学校对学生缺少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在思想道德上尤其是网络责任意识方面缺少引导,导致思政教育制度落实不到位,学生网络责任意识缺失。
(二)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不稳固,核心价值观教育缺失
网络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具有引导作用,而在价值多元化下的背景下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大学生在通过网络进行娱乐时,对网络媒体信息和娱乐八卦新闻以及不理性的评价缺乏判断力,易受网友的影响,从众心理依然占主导,面对网络上一些不健康网站和视频,缺少道德分辨力;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观也在发生着变化,对购物网站(如淘宝网、京东网)进行的“节日狂欢购”,沉迷购物“捡便宜”,追求名牌衣物、化妆品等思维活跃,超前消费观念占主导,导致理想与现实落差较大;学校针对学生价值观、消费观、网络观养成缺乏教育引导,导致价值理性形成不稳固。
(三)忽视学生网络责任意识培养,教育引导落实不到位
校园网络文化宣传教育关系到大学生身心发展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提升。学校建设网络平台投入的经费比重较小,侧重于学校管理层和举办的各类活动,注重智育忽视德育,对学生思想道德与责任意识的培养缺乏专项责任教育;对学生动态掌握不到位,有效的监管措施欠缺,由于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防范意识、自律意识不强,易受不良信息侵扰,给网络诈骗分子可趁之机;教育教学方式上注重理论灌输,轻理论联系实际,缺乏网络法制宣传教育与视频案例相结合,一些大学生对于通过网络充当“枪手”行为不以为然,所做的事情违法与否抱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只要能赚钱就行,缺少大学生应有的网络责任意识。
(四)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影响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的形成
处在网络时代的大学生,片面追求感官刺激,不仅网络责任意识淡薄,亲情友情也很淡漠,冷落疏远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积极引导学生转变意识和观念,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要认识虚拟化网络带来的危害。开放性的网络可以赋予我们话语权,与人们进行深度沟通,使个体选择趋于多元化;但部分学生在网络中从理性的自我表达演变为非理性的自我宣泄,恶搞传统文化,以至于在低俗网络文化中迷失自我。
三、信息时代下提升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的对策分析
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如何提升学校和学生网络责任的建设与引导,确保网络空间网格化、标准化管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进入21世纪以后,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和信息的开放化已经成为国家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学生群体伴随着互联网一同成长,网络媒体对他们的思想观念、责任伦理、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产生深刻影响,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责任意识培养同时,不可忽视网络对学生带来的多样化影响。
(一)加强网络基础建构,创新教育工作模式
网络作为公共空间资源,赋予每个人网络话语权和自由交流的空间,提升网络责任意识,是信息化发展的必须遵循的发展趋势。在校大学生群体网络责任思维易受外界不良信息影响,加强网络软硬件基础构建迫在眉睫。软件上,研发制约学生因法律意识和社会阅历缺乏的相关APP,硬件上,加强网络基础设备的研发投入,增加防火墙、入侵监测系统,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一道防御屏障,以保护用户资料的安全性。大学生在履行网络责任意识的过程当中,应当树立主人翁意识,从自身做起,自觉维护网络责任意识,与破坏网络不正当行为作斗争。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提升师资专业技能和教学策略,通过“讲课—观摩—分析—评价—反思”的方法,准确记录教学过程,从中加快课程,完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创新,从单一向整体转变,扩展政治思想工作视野,推动传统教学和现代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增加一专多能知识储备,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保证政治思想工作的科学化管理。互联网作为良好的沟通传播载体,既可以实时互动,又传播正能量,面对多元化信息,要有取之精华去其糟粕精神。结合大学生网络责任与政治教育发展特点,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网络责任感,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二)强化网络责任意识教育培养,建构系统的教育机制
无论科技如何进步发展,信息技术如何更新换代,终究是社会生产生活的工具。[4]随着网络信息体系的不断完善,信息化技术从单一型转变为复合型,更关注技术对人的思维逻辑和社会带来的影响。首先,丰富学生文化素养,通过网络技术优势探讨网络建构切入点,发挥自身优势,将宣传与教育两者结合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教育成果,促进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的形成。其次,高校各部门充分利用校园网加强网络宣传,热切关注社会焦点,用网络传播积极的正能量,引导大学生甄别网络与现实的能力,构建良好的社会风气。第三,遵循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责任认知规律,根据新时代大学生思维特点,把“讲政治、懂网络、敢担当、善创新”作为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重要标准,[5]把责任意识的培养融入教育全过程。
(三)增强师生法制意识,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在全球化趋势之下,师生都在信息化环境中积极地掌握网络技术,强化法治思维,提升网络责任意识。学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面对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通过灌输传统的教育,来抵挡“电子海洛因”侵蚀,已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高校要充分利用好校园网优势,开展多样化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网络安防知识,营造健康的校园网络和安全防范意识。不断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和强化校园网络监管机制,合情合理合法地进行甄别、分析及判斷,[6]严把网络“安全通道”质量关,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跟踪,将问题解决的时效,固定在可控范围之内,杜绝发生违法违纪事件。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域间资源、负载均衡等技术手段,创新网络监管机制和构建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真正使校园网络得到净化,并为教学管理服务。定期增加网络知识与法制宣传,举办法律讲堂进校园活动,优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管理,补足网络责任意识的缺失,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心灵深处筑起责任担当的堤坝,用优秀的网络文化武装头脑,提高网络责任意识。
(四)创新教师队伍建设,引导学生网络责任感养成
信息技术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知识的传播途径,获取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书本或课堂,积极涉及形式多样的网络资源。高校教育者与管理者在教学与管理过程中,欠缺运用网络技术的手段,利用大数据对相关课程资源创新融合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不足。教师要善于更新教育观念,掌握现代化网络技术,利用网络工具加强教学创新,多渠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7]教师要主动适应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变革,线上加强网络课程开发,拓宽资料的搜集和教学理念的创新性融合,线下进行实际操作研究,构建新型网络课程研发平台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培养新时代新教师责任之道。改进教育方式,积极倡导学生网络伦理建设和网络责任意识培养,加强基础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强化源头治理。强化学生网络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理论意识、政治意识,深层次挖掘教育资源,提高网络公信力,创新教育思维支撑新时代终身教育发展理念,构建起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网络与教育融合发展之路,推动网络安全和教育信息化迈上新台阶。
四、结束语
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的培养既是面向未来的责任,也是面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提升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的培养与担当能力,加强信息的识别能力二者不可或缺。健全网络法制体系,统筹各方信息督查力度,完善网络平台监管机制,弘扬时代主旋律,培养大学生网络责任修养,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滋扰,积极运用网络媒体传播正能量,肩负起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陈小花.网络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形成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2).
[2]王澜.网络传播社会责任意识缺位的原因及对策[J].新闻导刊,2006(3).
[3]谢晓东,邓英欣,蔡龙湖,张丽君,喻承甫,张卫.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与网络成瘾间的中介作用[J].校园心理,2017(1).
[4]肖云川.网络时代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探析[J].教育观察,2018(1).
[5]白晓丽.大学生网络责任意识提升策略研究[J].青少年学刊,2019(4).
[6]高萍美.论网络空间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形态[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3).
[7]王自华,许文婷,翟世川,魏进平.浅析网络时代大学生责任教育[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作者简介:张浩(1987—),男,汉族,河南省漯河市人,单位为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学校教育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语言。
(责任编辑:董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