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蜗微音电位增大和延长反应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enlong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期刊
观察豚鼠缺氧和窒息致死后蜗内电位(EP)、微音电位(CM)和总和电位(SP)的变化,耳蜗的亚微结构改变和听毛细胞存活时间,发现在窒息和死亡过程中:①血管纹对缺氧比毛细胞更敏感;②85%的CM对缺氧敏感,并依赖于耳蜗正常代谢,窒息致死后仍有15%CM残留,其消失的时间与外毛细胞的存活时间有关;③-SP出现极性倒转现象;④-EP的消失与外毛细胞死亡和CM消失有关。
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方法对7例喉正常粘膜上皮(NE)、25例喉粘膜上皮非典型增生(AHE)和44例喉鳞状细胞癌细胞形态和DNA、RNA进行观察。结果证明吖啶橙荧光染色是一种可显示细胞分化程度的染色方法,对细胞DNA、RNA具有很强的特异性,可以显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两种核酸的含量变化。方法简便、迅速、图像清晰,显示了喉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和喉癌DNA、RNA的变化特点,对喉癌早期诊断具有应用价值。
期刊
通过圆盘滤纸法用不同剂量的组胺对正常人、非变应性鼻炎患者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行鼻内激发试验,以症状评分、鼻气道阻力(NAR)、鼻腔有效横断面积(NECA)和鼻粘膜表面温度(MST)的变化判定鼻气道反应性。发现一侧鼻腔用组胺激发可引起双侧性反应,变应性鼻炎患者鼻气道对组胺反应性明显增高。认为组胺鼻内激发试验可作为变应性鼻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一项参考指标。
利用豚鼠利尿酸中毒性聋的动物模型,采用低功率密度的微波进行耳部照射处理,观察耳蜗的功能和形态学改变。结果发现:豚鼠静脉注射利尿酸后即刻进行微波照射能使利尿酸所致的ABR阈移明显变小,听阈恢复到正常的时间明显缩短,螺旋韧带铺片观察显示的血管纹缺血和透射电镜观察的血管纹细胞水肿均较未经微波照射者为轻,恢复也快。因此提示微波具有改善耳蜗血管纹缺血,减轻血管纹细胞的亚微病理,从而促进听功能恢复的作用。
期刊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结合免疫电镜技术,研究心钠素(ANP)在正常豚鼠血管纹中的分布及超微定位。结果发现在耳蜗外侧壁1~4回的血管纹内均可见ANP-IR阳性产物,以靠近血管纹的游离缘反应颗粒明显,螺旋韧带呈阴性反应。免疫电镜观察,血管纹的边缘细胞及中间细胞的胞浆中,可见大量直径为250~350nm的球形颗粒,以核两端相对较多;基底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内含量较少。研究结果提示,血管纹可能具有分泌
对90例喉癌行喉切除咽气管吻合喉功能重建术,并作了远期疗效观察。以50~69岁患者最多,占所有患者的73.3%。男:女为6.5:1。90例全部进行了随访,其中满三年者77例,存活59例,生存率为76.6%;满五年者51例、存活31例,生存率为60.8%。满十年者11例,存活2例,生存率18.2%。拔除气管套管者42例,拔管率为46.7%。90例患者除一例87岁患者术后在还未拔除鼻饲管前发生感染,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