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学在小学数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焦点,提出教学中应留给学生更多空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就对数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要求和自我的一点体会,就此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措施。
一、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学观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所采用的课文都是富有生命活力、具有个性色彩的活生生的生活“课文”,它提供给小学数学教学中教与学双方充分的创造空间。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有创新教学观念。小学数学教师本身应当具有正确的数学教育思想,摒弃应试教学,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自身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数学教学。教师心中始终怀要有“育人”“立人”的崇高目标,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既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注意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师的观察力、想象力、思辨力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也便成了可能。如果教师的思想保守,缺乏创新意识,那是决不可能进行卓有成效的创新的。
二、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愉快的状态,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他接受外界信号的速度就会非常快捷。”而作为一个老师,课堂上必须注意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时刻处于一种轻松自如的情绪当中,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思维都会得到最好的发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创设这样一种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发言,不管对错与否,都给予他们必要的肯定和鼓励。这样既可以消除学生的“胆怯”,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世界上任何简单无趣的东西,在孩子们的眼里都是新鲜有趣的。同样的一片云彩,大人看来仅仅是一片云彩,最多看出是白云、乌云、彩云,但是孩子看的可就多了:一会是猪八戒、一会是孙悟空,再一会是一匹马、再一会是一条狗……孩子的思维是活跃的,是无拘无束的,孩子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难以衡量的。
在创新活动中,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时机,启动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方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通过恰当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教学中采用以旧引新、沟通引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实践证明这些方法都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学习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可贵的创造火花。
比如,我在《图形的旋转和平移》教学中,有一位学生利用一个小小的圆规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了非常多简单又漂亮的图案。这时,我很惊异于这个学生思维的活跃,及时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学习数学时,要多想象、多发散思维。后来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学生果然各抒己见,效果极佳。这样引导,学生就能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多途径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创新思维空前活跃,创新意识得到极大的保护和培养。
四、注重学生动手设计,培养创新实践
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形成,需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辅助才能顺利进行。因此,数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或实验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理性的升华。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一、二年级的操作相对于高年级的操作较多些,操作能力的获得进而熟练,都是在实践中勤学苦练的结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积极创造條件,尽量让学生动手去做,从而发现规律,获得知识,这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我让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学过了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那么圆的周长是什么呢?你有什么办法测量并计算呢?让学生们动手动脑,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从而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和计算公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单纯理解为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提高,而是指我们教师要借助于课堂教学这一基本形式,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学习,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同时也学会合作,学会相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并积极探索、不断反思、自我发现、自我创新。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质疑式教学法及暗示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积极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电脑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声音、图片、动态图形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牢固,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要努力探索创新性课堂教学的途径,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被激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就会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理念就会得以实现。
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要求和自我的一点体会,就此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措施。
一、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学观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所采用的课文都是富有生命活力、具有个性色彩的活生生的生活“课文”,它提供给小学数学教学中教与学双方充分的创造空间。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有创新教学观念。小学数学教师本身应当具有正确的数学教育思想,摒弃应试教学,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自身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数学教学。教师心中始终怀要有“育人”“立人”的崇高目标,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既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又注意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师的观察力、想象力、思辨力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也便成了可能。如果教师的思想保守,缺乏创新意识,那是决不可能进行卓有成效的创新的。
二、创设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总是处于一种兴奋的、愉快的状态,他的思维就会有超常的发挥,他接受外界信号的速度就会非常快捷。”而作为一个老师,课堂上必须注意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时刻处于一种轻松自如的情绪当中,那么无论是记忆还是思维都会得到最好的发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创设这样一种教学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发言,不管对错与否,都给予他们必要的肯定和鼓励。这样既可以消除学生的“胆怯”,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世界上任何简单无趣的东西,在孩子们的眼里都是新鲜有趣的。同样的一片云彩,大人看来仅仅是一片云彩,最多看出是白云、乌云、彩云,但是孩子看的可就多了:一会是猪八戒、一会是孙悟空,再一会是一匹马、再一会是一条狗……孩子的思维是活跃的,是无拘无束的,孩子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难以衡量的。
在创新活动中,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时机,启动创新思维,挖掘创新方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通过恰当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在教学中采用以旧引新、沟通引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实践证明这些方法都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学习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可贵的创造火花。
比如,我在《图形的旋转和平移》教学中,有一位学生利用一个小小的圆规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了非常多简单又漂亮的图案。这时,我很惊异于这个学生思维的活跃,及时肯定了这个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学习数学时,要多想象、多发散思维。后来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学生果然各抒己见,效果极佳。这样引导,学生就能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多途径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创新思维空前活跃,创新意识得到极大的保护和培养。
四、注重学生动手设计,培养创新实践
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形成,需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辅助才能顺利进行。因此,数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或实验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理性的升华。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一、二年级的操作相对于高年级的操作较多些,操作能力的获得进而熟练,都是在实践中勤学苦练的结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积极创造條件,尽量让学生动手去做,从而发现规律,获得知识,这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我让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学过了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那么圆的周长是什么呢?你有什么办法测量并计算呢?让学生们动手动脑,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从而让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和计算公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单纯理解为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提高,而是指我们教师要借助于课堂教学这一基本形式,积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学习,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同时也学会合作,学会相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并积极探索、不断反思、自我发现、自我创新。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质疑式教学法及暗示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积极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尤其是电脑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声音、图片、动态图形等多种表现形式,使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牢固,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和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要努力探索创新性课堂教学的途径,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被激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就会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理念就会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