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探究”教学法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新尝试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echa_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动—探究”教学法的实施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本文简述了“互动—探究”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尝试的措施和步骤以及其感想和体会
  【关键词】“互动—探究”教学法;学习兴趣;积极性
  
  “Interaction- investigation” teaching method is in the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of high school of new try
  Chen Bao-zheng
  【Abstract】The implement of “interaction- investigation” teaching method valid stired up a student of study interest, full exertive teacher of predominance function and the student's corpus function, transfer teach with learn two aggressive.This text Jian3 Shu4 the theories basis of “interaction- investigation” teaching method, try of measure and step and its feeling with realize.
  【Key words】“Interaction- investigation” teaching method;Study interest;Aggressive
  
  1. “互动—探究”教学法的提出 长期以来,中学化学教学普遍采用“传授式”课堂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遏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应当努力实践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革课程实践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习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不断创新、不断实践。
  新的课程理念就是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探究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努力培养新世纪的创造性人才。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互动—探究”教学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互动—探究”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互动—探究”教学法有着坚实的理论依据,理论的主要指向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合作性和创造性。
  2.1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学生不应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应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学生要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进行思考,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
  2.2 合作教育论提倡师生之间应互相尊重、相互合作,完全排除对学习的强制手段,培养民主、个性,教学中应尽量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延缓对学生的评判,允许学生对某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从而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优势得到良性发展。
  2.3 罗杰斯教学观主张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内在的潜能,并能主动地发展其自身的潜能。学生应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与教师一起探索、研究和发现,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2.4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会存在或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而无实质性交往的“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
  3. “互动—探究”教学法尝试的措施和步骤 根据上述理论,“互动—探究”教学法应以启动、联动、能动和创新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为中心,以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动脑为核心,进而辐射到动口、动手、动笔等诸多互动因素,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强调交流提问、变式探究等教学环节,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新知。
  尝试步骤
  3.1 创设问题情景,引发认知冲突——启动阶段。问题情景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情景。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是实施“互动—探究”教学法的前提。问题情景的设置就是要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激烈冲突,激化学生意识中的矛盾。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应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其过程应生动直观,富有启发性,要善于运用直观演示、实验探索、多媒体动画、趣味实验等手段,努力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原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
  3.2 引导学生探索,自发交流提问——联动阶段。联动阶段是实施“互动—探究”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在引导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铺设若干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子问题,放手让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讨论、动手实验,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操作时要注意保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对探索过程中的不同见解、疑难问题,在讨论交流中能各抒己见、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又要注意对学生的讨论及时进行恰如其分的启发,因势利导地调控讨论进程。
  3.3 教师答疑点拨,适时强化拓展——能动阶段。能动阶段的核心是通过教师当场答疑,将所解决问题中失败的思路暴露出来,让学生从中领悟成功之路,看到思维的全过程并启发他们联系讨论的内容及思维方法,做出适当的引申与拓展。
  3.4 展开变式探讨,自我体验归纳——创新阶段。知识只有在应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学生也只有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才能把知识学活,才能提出新的问题。为此,教师应精选例题与习题,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展开变式训练,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等形式,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并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答新情景下的问题,真正体现“学中用,用中学”,从而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学习和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发展、不断提高。
  4. 实施“互动—探究”教学法的感想和体会4.1 要真正立足于发展,努力体现师生的发展性。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互动—探究”教学法,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两个方面。第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立足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来设计教学,从有利于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因为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动脑等活动与实践过程,才能真正理解、掌握知识技能,第二、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开放性的思维,也必然促进教师视野的开阔、思维的拓展、观念的变化和知识的更新。
  4.2 要恰当运用分组讨论努力体现教学的全体性。课堂讨论是实施“互动—探究”教学法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促进师生双向交流,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教学形式。在全班集体讨论时,往往可能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发言的机会,这就需要通过分组讨论来弥补。分组讨论时,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采用同一层次的与不同层次的分组方式交叉进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以防出现讨论不起来或某些学生没有发言等局面,应该尽可能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使全体学生受益。
  4.3 要积极营造融洽、合作的教学氛围,体现课堂的民主性。教师要关爱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宽容大度,摒弃师道尊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和谐的师生关系、活跃的课堂气氛、高涨的学习情绪、竞争的学习机制已成为现代教育理论所要求的教学过程要素。事实证明,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打开思路,勤于思考,敢于探索,也只有这样的教与学才能共融互进。
  4.4 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努力体现化学的实验性。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不仅要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而且同时又要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景、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正实验方案,参与实验设计,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互动—探究”教学法的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作为新世纪的化学教师,我们应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使中学化学教学走上素质教育之路。
  收稿日期:2008-12-19
其他文献
大家知道,研究性学习是一门能真正体现学习本质的新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课程。它是以学生的学科领域或跨学科领域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同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外显特征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性学习过程。它
期刊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作者从教二十年来的实践经验和体会。  【关键词】教育事业;教书;育人    Teach with“heart”, teach a person with the “love”  Liu Yun-hui  【Abstract】This text synopsis introduction author from teach 20's practice of in the last
期刊
在我国传统的健康与教育理念中,都认为羞愧和内疚之类的负面情感是培养健康孩子的一大障碍。人们已经倾向于给予孩子过多的理解和同情,让他们免受羞愧感和内疚感的“伤害”。结果是,孩子们变得异常脆弱、自我中心。这种过度的“保护”,其实使孩子失去了很多能够利用羞愧感或内疚感来建立良好道德品质的机会。    羞愧是极端的尴尬,当孩子觉得自己没能满足其他人的期望时就会产生,而当他觉得没能满足自己内心的行为标准时,
期刊
【摘要】 汶川大地震后学生的心理重建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下,主动积极投身于灾后学生心理重建工作中去,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心理干预。  【关键词】心理重建;长期;心理干预  The mental state which try to talk empress the earthquake student's appease strategy  Deng Ben-biao  【A
期刊
开场导语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有句古语:“善于始者,成功已半。”这句话说得非常恰当。一堂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使学生兴趣倍增,印象深刻,使学生对你所讲的内容“一见钟情”。  但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采用通过提问,复习旧课的方法来导入新课。对此,我个人认为,要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贯彻素质教学,教师对每一堂课的开场导语的设计必须创新,而不能停留在千篇一律的模式上。  至于如何来改革,
期刊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对课本知识和内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把学习的主动权放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 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 农家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
期刊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国内外竞争分外激烈,人才供不应求,教育倍受重视,教师职业尤显光辉,教师任务尤显艰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特别是做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传道,只有解决了思想问题,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学习目的,那么掌握新知识才会容易。  可是当前学生的思想状况令人甚忧,这里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 惰性严重,不思进取 有些学生家庭条件好,无论提什么要求
期刊
【摘要】让他们自主选择,自由发挥,培养学习的内驱力即对学科学习的兴趣,主动探索了解社会中的学科知识,缩短与社会发展的距离,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陶冶情操和培养健康个性,锻炼能力,为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打下基础。  【关键词】课堂;学生;自主发展;阵地    Let the classroom become a student independence the battlefield of the
期刊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例如,认为作文“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味”。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
期刊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的民主自由氛围,也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条件。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