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长 初识全貌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a263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邢成云老师“整体化教学”理念下,“相交线与平行线”作为初中数学“平面图形”的第二章内容,既可以看成“图形与几何”的“沿途章”,又可以看成这一系统的“起始章”。作为“沿途章”,它是“几何图形初步”的延伸,是在学生认识了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借助数学逻辑,引发新的认知冲突,并对新知进行探索;作为“起始章”,它与“几何图形初步”的学习套路、学习方法又不尽相同,而与后续的“三角形”“四边形”等章节的学习一脉相承,是它们的认知基础和思维统领,其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更是有着“先行组织”的强大魅力,尤其是平行线的相关内容,比如,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判定等就是后续图形内容的所有“内涵”。基于此,笔者立足整体,对本节课进行了思考、探究。教学过程中,笔者引领学生展开“系统”思维,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借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同化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借“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顺势引出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借已有经验的迁移、探究得出“三线八角”的基本模型,最终引导学生勾勒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并得出本章的研究内容,获取本章的研究方法。
  环节1:情境创设,课题引入
  师:观察下面的图片(图1至图4),大家想到了什么数学知识?
  生:图形中出现了多组平行线、相交线。
  师:纵横交错的公路、棋盘上的各条线、操场上的双杠、教室内的课桌……它们提供了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模型”。大家对相交线与平行线应该不陌生,我们在小学曾经学过,今天开始,我们再次研究“相交线与平行线”(板书)。
  环节2:“位置”切入,感悟“模型”
  师:如图5,已知直线AB,点O是平面内一个点,点O的位置相对于直线AB而言,有几种位置关系?
  生1:可以看成两种位置关系—点O在直线AB上,点O在直线AB外。
  生2:也可以看成三种位置关系—点O在直线AB的上方,点O在直线AB的下方,点O在直线AB上。
  师:很好。这正是之前我们研究的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点O与直线AB的位置关系可以概括为两种—点O在直线AB上,点O在直线AB外。
  师追问:如果过点O作直线OD,则直线AB,OD又可能产生几种位置关系?
  生:当点O在直线AB上时,直线AB,OD相交,如图6所示;当点O在直线AB外时,直线OD,AB可能相交,如图7所示;当点O在直线AB外时,直线OD,AB可能平行,如图8所示。
  师追问:由此,大家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有相交或平行两种位置关系。
  师追问:图8中,过点O且与直线AB平行的只有直线OD这一条吗?由此,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只有一条。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师:很好。我们把“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称为“平行公理”。直线AB平行于直线OD,可以表示为AB∥OD。学习图形我们要学会把文字语言翻译成符号语言。
  师追问:同学们想一下,在两条相交直线与平行直线中,我们先研究哪个图形?
  生:相交线,相交线中有我们熟悉的角。两条直线平行,彼此分离着,没产生新的图形,感觉没有太多的“研究价值”。
  师:好,那我们开始研究相交线“模型”。
  环节3:形成概念,探寻内涵
  师:请大家观察图9,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了四个小于平角的角,这四个角的大小取决于什么?
  生:直线AB,CD的位置,如果直线AB,CD的位置确定了,这四个角的大小也就确定了。
  师:要想求出四个角的度数,需要再给出什么条件?
  生:四个角中给出一个角的度数,其他三个角的度数就可以确定了。
  师追问:为什么?
  生1:如果知道∠1的度数,根据∠1+∠2=180°,就可以求出∠2的度数,然后根据∠2+∠3=180°,就可以求出∠3的度数,最后根据∠3+∠4=180°,又可以求出∠4的度数,这样四个角的度数就都确定了。
  生2:也可以根据∠1+∠2=180°,∠1+∠4=180°,直接求出∠2与∠4的度数,再根据∠3+∠4=180°或者∠2+∠3=180°,求出∠3的度数。
  师追问:在此题中,主要运用了什么知识?
  生:平角、角的和差、互补的角。
  师:图9中出现了几对补角?这些互补的角,在位置上又有什么特点?请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形成共识。
  生:四对补角。在∠1与∠2,∠2与∠3,∠3与∠4,∠4与∠1中,每对补角都有公共顶点,角的一条边是公共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师:我们给像∠1与∠2,∠2与∠3,∠3与∠4,∠4与∠1这样的每对角起个什么名字合适?
  生:邻补角,因为它们都相邻并且互补。
  师:请大家观察四对邻补角,∠1+∠2=180°,∠1+∠4=180°,∠2+∠3=180°,∠3+∠4=180°,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因为 ∠1+∠2=180°,∠1+∠4=180°, 所以∠2=∠4。或者因为∠2+∠3=180°,∠2+∠1=180°, 所以∠1=∠3。
  师:在上面的推理过程中,又用到了什么知识呢?
  生:补角的性质—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也就是在圖9中,我们又得出了两对等角。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对等角,它们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
  生:∠1与∠3,∠2与∠4,每对角都有公共顶点,角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师:给它们起个什么名字合适呢?
  生:对顶角,因为它们相对并且有公共顶点。
  师:在图9中,两条直线相交产生了四对邻补角、两对对顶角。我们从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的角度认识了这两类角。   环节4:一般到特殊,循阶发展
  师:继续观察图9,直线CD经过直线AB上的点O,经过点O的直线有多少条?当直线CD绕点O旋转时(结合几何画板演示),有没有特殊情况?
  生:经过点O的直线有无数条,∠1为直角时最特殊。
  师:∠1为直角时(如图10)最特殊。此时的∠2,∠3,∠4呢?
  生:根据上面刚刚学到的邻补角或者对顶角的性质,可以得到另外三个角都是90°,这时直线AB与直线CD互相垂直。
  师:此时直线AB叫作直线CD的垂线(直线CD也叫直线AB的垂线),或者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两条直线的交点O叫作垂足。直线AB与直线CD互相垂直,也可以用符号表示为AB⊥CD。
  师:当∠1=90°时,直线AB与直线CD互相垂直,这就是垂直的定义。当然,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也可以得出∠1=90°。因此,垂直的定义可以用符号表示出来:
  ∵∠1=90°,
  ∴AB⊥CD。
  也可以是:
  ∵AB⊥CD,
  ∴∠1=90°。
  师追问:直线CD绕点O在旋转的过程中,有几种情况垂直?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只有一种。这说明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只能画出一条。
  师追问:如果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呢?能画出几条?
  生:只能画一条。
  师追问:这说明了什么?
  生:不管这个点在直线上还是在直线外,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师:我们把“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称为垂线的基本事实。
  师追问:“垂直”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吗?同学们能举出例子吗?
  生: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比如,我们用的课本、教室内的门窗、黑板、手里的三角板等,都存在互相垂直的线。
  师:两条线段垂直、两条射线垂直、线段与射线垂直都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
  师追问:大家观察我们手里的三角板,画出其图形,如图11,点A到BC的路线有几条?能比较这些路线的长短吗?
  生:两条,分别是AC,AB。AC  师追问:同学们还能画出点A到BC的其他路线吗?能画完吗?
  生:能画,但画不完。
  师追问:点A到BC的无数条路线中,有最短的吗?有最长的吗?(学生思考,教师借助几何画板演示)
  生:有最短的路线,AC是最短的,不存在最长的路线。
  师追问:如何总结这个现象?
  生:連接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师:点A到BC的距离指什么?
  生:AC的长度,这条垂线段的长度即为点A到BC的距离。
  师:你能用得出的结论比较一下BC与AB的长短吗?
  生:由垂线段最短,可以得出BC  师:根据相交的特殊情况,我们得出了互相垂直的直线,又得出了垂线的性质与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同学们课下可以收集整理一下。
  环节5:顺势利导,整体建构
  师:以上我们探讨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的基本图形,重点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的图形,同学们是否有新的问题要提出来?
  生:如果再来一条直线呢?又会产生什么新的图形?
  师:很好。由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想到了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种由简单到复杂、由少到多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值得肯定。那我们在刚才图形的基础上,如果再画出直线MN,又可能产生哪些情况呢?请同学们先自己画图,然后小组交流。
  生:可能会产生下面四种情况(如图12、图13、图14、图15)。
  师:大家试想一下,我们接下来该重点研究哪些图形呢?
  生:图12是在两条直线相交的基础上又多了一条相交直线,所以只是邻补角、对顶角的数量发生了变化,没有新图形产生,这个没必要再研究了。图13、图14除了邻补角、对顶角的变化以外,又产生了新的角,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图15还是只有平行线,所以这个图形暂时不用研究。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在图13、图14、图15中出现了新的数学问题,我们将一一探究。请看图13,大家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两条直线相交出现四个角,新图形中出现了8个角,但这8个角不同类,有同一顶点的角,也有不同顶点的角,同一顶点的角已经研究了,而不同顶点的角没研究,所以接下来应该研究不同顶点的角之间有没有关系。
  师:图13可以看成直线AB与直线MN被直线CD所截,我们把角标出来(如图16),请同学们观察∠1与∠5,∠2与∠6,∠3与∠7,∠4与∠8中每对角在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点?∠3与∠5,∠4与∠6呢?∠3与∠6,∠4与∠5呢?你们能尝试给它们起名字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
  生1:∠1与∠5,∠2与∠6,∠3与∠7,∠4与∠8中的每对角都位于被截线的同侧,截线的同旁,我们可以叫它们同位角。
  生2:∠3与∠5,∠4与∠6中的每对角,它们都位于被截线的内部,截线的两旁,我们可以叫它们内错角。
  生3:∠3与∠6,∠4与∠5中的每对角,它们都位于被截线的内部,截线的同旁,我们可以叫它们同旁内角。
  师:在图14中呢?会不会也产生这些位置关系的角呢?
  生:会,与图13相同。
  师:在图13中,AB∥MN,图形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会形成新的数量关系,这将是本章要学习的平行线的性质。反过来,当这些角满足什么条件能使得AB∥MN,将是本章要学习的平行线的判定。它们相互依托,共同构筑成本章的核心。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下图15,凭直觉猜测一下,如果AB∥CD,MN∥CD,那么AB与MN是什么位置关系?
  生:平行。
  师:对的,这个结论即为平行公理的推论,等我们进一步推断认定后可以直接用。今天我们研究的图9、图13就是“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章中最基本的图形。此外,在本章中,我们还会借助平行的知识学习一类图形变换—“平移”。这样,“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章的面貌就初步显示了。请同学们结合刚才所学,自己梳理一下本章的知识结构。
  环节6:小结提炼,勾勒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从学习的过程、思考问题的角度、数学思想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梳理。结合教学推进中形成的板书,完善并勾勒出结构图(如图17)。
  (作者单位:山东省惠民县辛店镇中学)
  责任编辑:赵继莹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设计思路: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践行之一理念,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语言表述能力,我为学生搭建了《新闻采访》实践舞台。  教学目标:学会采访  (设计意图:新闻采访是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活动探究单元任务二,本单元是统编教材四个活动单元中的第一个。根据《2011版课标》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作为一门实际性操作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
期刊
摘 要:在我国当前阶段的教育发展之中,幼儿园教育教学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重点内容,其中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及提升是极为重要的内容,此时绘本教学的开展则对此极为有利,在绘本教学之中对教材、环境氛围、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良好选择及应用,都能够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绘本教学;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绘本是幼儿在人生中的第一本书,它的生动趣味满足了幼儿好奇的天
期刊
摘要:大学生实践技能竞赛一定程度上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起着引领作用,针对实践技能竞赛和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修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建立一种突出职教特色的新体系。  关键字:高职 实践技能竞赛 课程体系  基金: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课赛结合、手电融合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QJY201710104);海南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校级科研
期刊
编者按: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对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家庭三者的功能进行了重构,强化了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和学校在学生成长和发展上的主导作用。可以说,学校如何转变职能、创新实践,将直接关系到“双减”政策的实施效果。  2021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的第一个学期。如何全
期刊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小学(以下简称“盐小”)是一所百年老校,秉持“厚德如盐,适融入道”的办学理念,围绕“立道厚德,有盐有味”的育人目标,始终深入课程探索,铸就了优质教育品牌。2019年以来,盐小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努力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有效减轻了家长负担。  2021年7月下旬,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保障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期刊
好教师的好,首先是课好。他们的课常常被模仿,从大的思路到小的细节。但好课究竟是怎么来的,许多年轻教师可能没琢磨过。我们以华应龙老师的“阅兵之美”一课为例,来看看好教师是如何对待课的,年轻教师应该学习些什么。  一、全身心地忘我投入  华老师把每一节课都当作艺术创作,当作与学生共同经历的一次艺术创作来对待,满怀激情与期待。  “阅兵之美”是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华老师设计的这节课,学生不仅要综合运用所
期刊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全国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地方教育条例、法规的形式对落实“双减”提出了明确要求,新学期,中小学也结合“延时服务”有效落实“双减”工作,学校教育呈现出了新气象。与此同时,中小学对进一步落实“双减”还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如对“双减”理解的片面化、表面化和形式化倾向。因此,全面落实
期刊
一、背景  一堂课就是一篇论文,有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天安门广场的每一次阅兵,都会激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2015年“9.3阅兵”之后,我设计并执教了“阅兵中的数学故事”一课,产生了非常好的反响。北京市教委李奕副主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15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以《用故事搭建课堂》为题报道了这节课。  不过,那节课主要表达的是把课堂教学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
期刊
河北省涿州市林屯中心学校秉承“养成良好习惯,为美好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抓习惯养成,做“生本教育”。“生本教育”对一个学校的改变主要体现在课堂上,“生本课堂”有實效了,“生本教育”才算落到了实处。
期刊
进入新时代,北京师范大学践行新发展理念,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追求卓越。特别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师范大学以来,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加强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在教育扶贫、志愿服務领域,学校专门成立全国教师志愿服务联盟办公室,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统筹校内外资源,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引领全国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