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并购估值偏低

来源 :投资有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lv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市场竞争近于白热化的背景下,上市公司并购大潮来势汹汹,然而在并购过程中对标的企业的估值方法至今还未做到准确统一,估值偏低成为并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永恒的话题。2013年在政策支持下,A股上市公司有望掀起新的并购重组大潮。而目前,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的价格选择主要参考资产评估机构对标的方的评估结果,资产评估机构在估值的过程中主要应用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三种评估手段。一般情况下,资产评估机构会选取其中的两种方法,并在计算过程中将这两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互相加以验证,最终根据资产特性和评估师的个人判断从两种结果选取一个或是综合得出最后的估值。
  企业估值的三种方法
  成本法较为孤立地看待企业的各项资产。对一些缺乏特异性的资产进行估值时,成本法可以较好地反映该资产的价值。例如某台机器的账面价值是10万元,但是同等状况的机器在市场上仅售5万元,那么该机器的价值确是仅有5万元,即其重置成本;然而当流水线上的机器被以特定的优化方式连接并产生了超越他人的生产效率时,该流水线的价值就不应是多个机器的价值之和。综合而言,成本法只能较为孤立地衡量资产价值,而对技术、许可、品牌等无形资产或是其他不能简单通过市场获得的资产,成本法都难以准确地对其进行估值。实际情况中,无法创造效益的企业其价值应低于成本值,而高利润高增长企业的价值应大幅高于成本值;而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商业并购中,大部分标的资产基本都是并购方“看好”的优质资产,成本法的应用无疑整体上降低了这些资产的估值。
  收益法的参数获取困难,主观度较高。收益法是除成本法外最常用的估值手段,其本质是通过对企业或其资产未来收益的估计而计算与该预期收益相匹配的现值,并将此现值作为资产的最终估值。从逻辑上来讲,收益法模型的原理无疑更贴近于“价值”的内涵,然而复杂的是,完成收益法估值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获得大量的参数,而且估值结果对于部分参数还非常敏感。也就是说,若收益法在使用过程中掺入了不准确的参数,则该估值结果往往会产生偏差。更大的问题在于,此类参数的准确性难以通过人为手段提高,相当一部分参数甚至依赖于分析人员的主观评定。
  以收益法中最重要的参数“折现率”为例,分析人员确定该数值的第一步,就是要主观选取一个最合适的收益率模型(常用的收益模型为风险累积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多因子模型)。假如分析人员选择了市场最常用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那么首先出现的问题就是判断模型的适用性——该模型的重要假设为“有效市场”,而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显然并不满足此条件,因此需判断是否可以继续使用该模型;然后是数据有效性的问题——CAPM模型中的Beta值在中国难以直接找到,因此必须通过历史数据估算,然而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时间短、变化快,历史数据的“时间跨度选择”、“是否有效”等问题再次需要分析人员的主观判断。同样,选择风险累积模型和多因子模型都会碰到相似的困境,即估值过程中伴随了大量的主观判断;如此一来,相关参数乃至收益法估值的准确性都难以得到保障,而历史上也不乏滥用收益法主观定价的案例。
  可比交易少,市场法使用谨慎。三种评估方法中,市场法的使用频率无疑是最低的;然而这并不是因为市场法的实用性差,恰恰相反,与收益法相同,市场法是国际投行使用最为频繁的方法之一。但是中国并购市场起步较晚,整体活跃度并不高,在很多情况下,并购方难以在市场中找到具有参考意义的可比交易,这也就直接限制了市场法的使用。可比交易的数量少,这不仅限制了市场法的使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并购市场的估值水平。不过随着中国并购市场的不断发展,估值过程中市场法的占比将越来越大。
  锚定效应和政策倾向限制估值
  锚定效应降低市场估值水平。事实上,锚定效应本身并不是单向的,然而成本法作为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市场使用率最高的方法,令资产的估值水平整体下偏。通常,成本法的估值结果往往较资产的真实价值低,因此,成本法极高的使用率就将“锚”定在了估值偏低的水平——以成本法成交的交易将被市场法用来比较,这将无形中降低市场法的估值水平;而当收益法与成本法用来互相验证时,更主观且变化幅度更大的收益法将更容易受到对方的影响和改变。因此,锚定效应与成本法的共同作用下,上市公司并购的整体估值水平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政策性倾向致估值偏保守。中国的资本市场里,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真实目的复杂多样,其中与公众投资者关系最大的,就是利益输送问题。通过滥用收益法做高资产的评估值并高价购买,上市公司可将公开市场募集到的资金转移到利益相关人的手中,这也就直接形成了对中小股东的伤害。为了保护广大中小股民,监管机构加强了对并购重组中评估价值的审查,其中重点加大了对收益法使用的监管,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要求双方签署盈利补偿条款。在此影响下,收益法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抑制,而成本法正相反,因此市场受其影响整体估值偏向于保守。
其他文献
在电影《圆周率》中,数学家马克斯·科恩可以准确预测股票市场的涨跌,他的这一特殊技能引起了一位犹太学者和贪婪的华尔街大亨的注意,前者希望借此找到通往天堂的密钥,后者则试图掌握世界财富的终极密码。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准确预测股票的涨跌,更无法掌握世界财富的密码,我们能掌控的只是尽量采取科学的方法配置自己的资产,以求幸福安稳的财富人生。  在财富世界,从来就没有风平浪静,即使是波澜不惊处,或许
期刊
马云一套太极拳,将“退休Style”演绎成了创业“大咖”的热门话题。要想让自己成为下一个潇洒乐退的“马云”,对资产配置合理分散和适时调整就是一门关键的必修课。  当然,马云、史玉柱们的退休计划,普通人很难望其项背。不过,如果你的可投资资产已超过1000万元,也是时候“摩拳擦掌”,好好规划自己“江南Style”退休生活了。  《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言道:“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说的是当你没
期刊
作為资产超过500万、年龄超过40岁的高端收入群体,如何选择合理的投资方式,使自己的资产得到保值并获益,以保晚年生活无忧呢?未雨绸缪、统筹考虑是关键。  如果你的资产达到了500~2000万,正值40~50岁,那么你会如何制定你的退休规划?在你达到了这样的资产规模时,如果把整个家庭因素统筹考虑进去又该如何规划?在众多的高端客户退休规划案例中,经过专家评审,上海融义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简称“融义财富”
期刊
房价上涨,油价上涨,水电价格上涨,蔬菜价格上涨……随着生活成本的逐渐提升,资产在300~500万的中产阶层也开始焦虑,如何储备养老资产,成为他们的当务之急。  很多中产阶层都会面临20多年后退休到底需要多少养老金安度晚年这个问题,那如果你现在有300万至500万元可配置资产,你又如何规划你的养老生活?  某知名IT企业工作的陈先生,在一般人眼中生活条件算是优越,但他依旧没有安全感。“如今的市场,大
期刊
当下市场上理财产品花样繁多,使人眼花缭乱,有的产品宣扬高额回报,令人顿生欲望,“穷追猛打”。其实,任何理财产品都蕴含风险,包括银行存款。只是银行这类机构监管比较严密,信誉相对较好,存户挤兑的机会较小。在理财过程中首先要树立风险意识,并在风险意识指导下了解理财产品、判断理财产品的风险度、设定风险控制措施、设立风险限度。现实中,由于理财产品的“高超”销售手段,促使投资者对理财产品产生浓厚兴趣,在追逐利
期刊
中国企业出境并购趋于活跃,近五年来宣布交易规模达4545亿美元,能源行业完成交易达1393.93亿美元,成为中国企业出境并购生力军。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间跨境并购已经成为在全球竞争格局中获得优势及互补资源,从而迅速提高和改善自身经营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内企业出境并购交易也日趋受到关注。  出境并购规模逐渐提升  根据投中集团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至今,中国
期刊
对於美国的大多数中产阶级而言,在退休时储蓄100万美元是一个很现实的目标。算上各种各样的花费、税款和罚款,要达到这个目标,并不简单,需要经过相当的努力和细致的规划。  尽管有诸多方法可以在退休时积累100万美元,但这取决於你的年龄,计划何时退休,使用什么样的帐户,定期储蓄多少钱,你的投资成本,以及你的风险承受能力。除此之外,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如裁员、职业变换或意外费用也很容易打破一个人的退休储蓄
期刊
吕不韦“奇货可居”的典故,几乎家喻户晓。作为专业的风投,他给我们上了非常经典的一堂投行+并购课。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人。当年,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积累起万贯家产。慢慢的,靠低买高卖赚钱的套路令他感到厌倦。百无聊赖中,他走到赵国邯郸城里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一打听才知道,这是子楚租住的房子。子楚?战国时有七大财团,秦国集团最初实力较弱,属于七大财团里的小弟,为了向“赵老大”示好
期刊
一个企业发展的好坏,不仅依赖于企业自身的实力,更依赖于领导层的决策是否英明,而中国企业领导力的发展虽然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成效仍有待提升。  德勤领导力学院日前发布的《2012德勤中国企业领导力发展调研报告》表明,由于企业对领导力发展的重视和投入,中国企业的领导力发展成熟度正在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但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出胜任管理岗位的领导人才,仍是各类企业要持续面对的挑战。  发展方式过度依赖课堂
期刊
对于资产在100~300万区间的人群,在“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下,需在维持日常开支的前提下,谨慎分析投资结构,合理配置资产,以保证日后养老所需。  对于拥有100~300万资产的贾先生而言,想要在退休后保持目前较为舒适的生活水平,确实需要好好规划一下。为此,他找到了恒久财富“排忧解难”。  贾先生今年45岁,是公司的高级技术主管,月收入35,000元,年底奖金约为7~10万元,妻子在某公司当行政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