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企业传媒人,主要指在中央企业中负责组织、策划文化建设和推进的传媒工作者,尤其是其中中、高级领导人。从根本上讲,中央企业传媒人都是在企业党委的直接领导下来开展工作的。但在机构设置上不尽相同。如中冶集团在行政序列设立了集团新闻信息中心,将新闻和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国机集团将机构设在综合管理部。如中交集团设立了企业文化部,与党群工作部合署办公。中央企业传媒人在企业的战略制定与推进、企业日常运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新闻信息发布、企业危机事务及公关等方方面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扮演着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中央企业传媒人及其作用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执行总工程师
在企业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企业董事会、党委会和经营层领导团队,在实践中探索出本企业文化发展之路,在战略高度中描绘出企业文化前景。一般讲,企业领导人特别是企业的党政一把手,承担着企业文化总设计师的重任。作为中央企业传媒人,义不容辞地肩负文化执行的重任。如中冶集团新闻信息中心,参与了集团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的调研、编制工作,并起草编制了集团企业文化子规划。该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组织实施并贯彻落实集团企业文化子规划的全部内容。集团还联合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利用3年时间,对全部子公司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全国示范单位”的认证和验收。去年,中冶首批13家企业获得了“企业文化建设全国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策划者和发起人
文化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文化需要融合,更需要提升;文化需要栽培,更需要呵护。中冶文化总设计师和总规划师杨长恒(中冶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冶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指出:中冶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特征:一是在原有各企业文化基础上,集中优良资源,改善文化结构,通过摒弃和升华,形成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以人为本和目标取向一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中冶文化。二是中冶文化以先进的经营理念为先导在形成中发展和在发展中提高,吸收国内外一切先进文化,坚持做到与时俱进。三是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结合起来,既积极引导技术和管理创新,又全方位为技术和管理创新服务,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四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和人格化建设同步加强,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系统性、全面性,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力量。中冶集团新闻信息中心于2004年策划,2005年推出了中冶文化建设丛书“奉献辉煌”。该套丛书共分四卷,分别是《中冶文化全景》、《责任》、《精英》、《丰碑》。该套丛书全面反映了中冶文化的基本特征,受到集团内外的广泛好评。2005年10月,我们策划集团第一部“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年鉴”工作,得到集团的批准并开始实施。
(三)企业新闻信息发布的第一责任人
中央企业传媒指企业报刊和企业门户网站。这两方面缺一不可,至少是不完整的。企业中新闻和信息联系是紧密的,往往难以区分和界定。新闻中含有重要的信息,信息以新闻的形式体现。中冶集团新闻信息中心负责两报一刊(《中冶周报》、《MCC TIMES中冶时报》、《中冶人》综合杂志)和中冶门户网站(www.mcc.com.cn)。我们通过建章立制,实行责任管理,及时、准确地发布中冶新闻和信息。该中心内设机构新闻文化处负责每天向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和信息中心上报中冶内参信息和公开信息。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信息工作单位。去年,中冶在国务院国资委门户网站(www.sasac.gov.cn)上报信息320条,居中央企业之首。
(四)企业危机事务处理和公共关系第一责任人
企业传媒的快速发展,企业形象越来越重要。任何一条负面信息或失实报道,都会轻易地将企业推向社会受众关注的尴尬境地。因此而倒闭的企业案例比比皆是。中冶在2005年开始导入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冶集团新闻信息中心负责集团层面的新闻发布和信息披露,同时,归口管理全集团子公司的新闻发布工作。
中央企业传媒人的责任
中央企业传媒人的责任是与企业最高领导团队的责任息息相关的。其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决定了责任如山。中冶从1999年规范运作的第一天起,集团董事会、党委会就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而企业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就是以什么样的理念来凝聚人心,用什么样的规则来规范职工的行为,用什么样的目标来引导和激励职工。杨长恒董事长、党委书记是这样认为的,对中冶集团这样的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来讲,就是责任。首先是从战略高度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中央希望重点骨干企业搞好,成为企业、行业的带头兵,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二是对企业的责任。中冶人是托起共和国钢铁工业太阳的人,在集团战略转型期,总战略是“创新提升,做强做大,持续发展,长富久安”,总目标是2010年进入世界企业500强,把中冶建设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跨国公司。三是对职工群众的责任。让大家与时俱进,一起奔小康,实现长富久安的发展愿景。
(一)充分认识中央企业传媒人所肩负的光荣使命
中央企业传媒人担负着宣传企业、传播品牌的重要使命。准确地说是中国企业文化的使者和传播者。在国际化进程中,中国企业文化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是全部照搬跨国公司文化,还是坚持科学、理性的吸收再创新;是在跨文化冲突中坐以待毙,全军覆没,还是在冲突、碰撞中积极奋起,锐意进取。我认为,以下两个案例,中冶人的实践可以佐证,中国企业文化完全可以“走出去”,完全可以落地生根,完全可以支撑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中冶积极推进海外投资项目的本土化进程。中冶在上世纪90年代成功建设了巴基斯坦山达克铜金联合企业,2001年又以干租的方式大胆尝试跨国间工业项目租赁经营,每年生产粗铜近2万吨,全部由国内企业收购。我们还在巴基斯坦投资建设了杜达铅锌矿项目。中冶集团铜锌有限公司是在巴基斯坦当地注册的资源类公司,经营管理山达克铜金联合企业和杜达铅锌矿两个项目。该公司有员工2 060人,其中当地雇员1 520人,中国员工只占三分之一强;公司高管层中当地雇员有18人。在巴基斯坦山达克,中冶人还为当地人建立了学校、医院和综合服务设施。
中冶文化在海外投资项目上落地扎根。中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投资6.7亿美元的镍钴项目,将每年向市场提供超过3.2万吨的金属镍和3 000多吨的金属钴。去年,该项目开工建设,入选“2006年度中国企业十大新闻”。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冶成为项目所在地第一个推行村民义务培训的公司。今年5月,巴新劳工部批准了中冶制定的3年培训计划。为培养合格的当地雇员,我们采取以进驻各地村庄因地制宜直接培训,在现场6村举办了8个培训班,以培训当地教师为主,中文教师为辅;以皮金语(当地语言)授课为主,英语为辅;以直观(图片、挂图、视频)教学为主,文化知识教学为辅。中冶人的做法,受到当地村民的欢迎,建立了良好的社区关系,此举得到巴新劳工部官员的高度评价。中冶瑞木管理公司还将开展文化扫盲、农业、小手工业、服务业培训,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建立顺畅、高效的管理机制,打造一流的中央企业传媒
中央企业传媒人在企业高位文化的驱动下,辛勤耕耘在企业文化沃土上。中冶于2006年初成立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用中冶文化引领10万中冶人走向长富久安之路。委员会办公室设在集团新闻信息中心,各子公司成立了相应的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建立起上下畅通的工作联系渠道。去年,中冶成立了集团新闻工作者联合会,挂靠在全国冶金记者协会。联合会秘书处设在集团新闻信息中心,各子公司成为会员单位。同时,中冶设立了集团华东记者站、华中记者站、西南记者站、华北记者站和北方记者站,组建了各子公司参加的120人的新闻记者队伍。今年,继续完善中冶门户网站信息员队伍建设。从根本上做到了上下互动,共同发展的机制格局。
打造优秀的中冶传媒。1.《中冶周报》于1999年3月正式创刊。原名《中冶集团通讯》,1999年—2001年为月刊,2002年5月改为半月刊,2004年5月改为旬刊。2005年4月改为周刊,同年9月更名为中冶周报。受众群体主要为集团子公司、中央有关部委、中央企业。2.2005年10月,创办《MCC TIMES》(英文版中冶时报)。受众群体主要为母语为英语的客户、业主或潜在业主,各国驻华使领馆。3.《中冶人》文艺杂志创刊于2003年元月,为季刊。从2004年起改为双月刊,2006年7月改为月刊。以弘扬中冶人精神为主题,加强了中冶文化在集团范围内的宣传、融合力度。4.中冶门户网站每年改版一次,加快了中冶信息的传播速度、丰富了文化传播渠道。
中冶文化传媒平台建设为集团赢得了荣誉。中冶两刊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宣传工作管理委员会评为全国企业优秀内部报刊特等奖,中冶门户网站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网站。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王文翔这样点评中央企业传媒杂志:中冶、中粮创办了有文化品牌的报纸刊物,高文化素质的报纸刊物。《中冶人》文化品味很浓,办报人文化素质是很高的,标题创作是很有创新的。在所有报刊中是很精心花一番功夫的。标题本身就是一个作品。
(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夯实中央企业传媒管理之基
中央企业传媒是企业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企业文化建设是一条漫长的路程,不是一朝一夕簇就的。当企业文化特别是制度文化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和共同认知的习惯,应是企业文化的崇高境界。制度体现文化。说之易,做之难。但至少在中央企业传媒人领域,制度文化是必须充分体现的。中央企业传媒人一项崇高的使命,是渡人。也就是把企业全体员工的核心价值观、理念、精神、行为高度统一到企业团队的一个共同的方向上,使其形成自觉和习惯。在打造中冶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在秉承优良传统,广泛吸收人类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形成优秀的中冶文化基因。中冶文化基因对兼并、重组的企业文化吸收发挥了良好的效应。
中冶集团新闻信息中心团队重在抓制度文化建设。2005年独立运行后,在建章立制的同时,我们倡导快乐工作。共同认识到中冶传媒人的责任就是:因中冶人大家庭的感动而感动。感动是一个美丽的情绪,美丽因快乐而生。去年又提出健康工作标准。今年起提倡保持较高激情度工作法。我们在工作中坚持责任管理,制定了《中冶集团新闻信息中心责任管理综合办法》。我们以制度文化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内设机构新闻文化处(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编辑部(集团新闻工作者联合会秘书处)和信息处(集团信息化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功能,在新闻、信息两条工作主线上,以三个处室“三位一体”推进工作。
(四)健全完善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中央企业传媒人前行的动力
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以人为本上。人是一切团队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央企业传媒人团队也是如此。中冶传媒队伍于1999年3月组建,同年6月召开了集团第一次通讯员工作会议。中冶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亲自到会并做了重要指示,极大地鼓舞了队伍士气。2001年7月又召开了第二次通讯员工作会议,除集团主要领导到会并做重要讲话外,还对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进行了隆重的表彰。2006年2月,中冶在上海隆重举行了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盛况空前。还是在1999年2月,集团决定创办刊物之初,杨长恒董事长、党委书记和马延利总经理就明确指出,办刊物,要建立一支队伍;办刊物,就要给付作者稿费;每年都要隆重表彰先进。正是这样配套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中冶传媒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从根本上保障了中冶传媒平台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是压力,也是动力,归根结底是催人奋进、不懈努力的重要力量。责任是挑战,也是保证,归根到底是完成任务、取得成功的基础。责任是风险,也是目标,归根结底是使人充满活力、永葆青春的理想信念。通过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四个坚定不移”的重要讲话,中央企业传媒人一定会忠实地履行我们所肩负的神圣使命,一定会用我们智慧的双手,描绘出央企人更加美好的明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冶集团新闻信息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罗志荣)
中央企业传媒人及其作用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执行总工程师
在企业党委的直接领导下,企业董事会、党委会和经营层领导团队,在实践中探索出本企业文化发展之路,在战略高度中描绘出企业文化前景。一般讲,企业领导人特别是企业的党政一把手,承担着企业文化总设计师的重任。作为中央企业传媒人,义不容辞地肩负文化执行的重任。如中冶集团新闻信息中心,参与了集团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的调研、编制工作,并起草编制了集团企业文化子规划。该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组织实施并贯彻落实集团企业文化子规划的全部内容。集团还联合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利用3年时间,对全部子公司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全国示范单位”的认证和验收。去年,中冶首批13家企业获得了“企业文化建设全国示范单位”荣誉称号。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策划者和发起人
文化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文化需要融合,更需要提升;文化需要栽培,更需要呵护。中冶文化总设计师和总规划师杨长恒(中冶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冶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指出:中冶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特征:一是在原有各企业文化基础上,集中优良资源,改善文化结构,通过摒弃和升华,形成以共同价值观为核心,以人为本和目标取向一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中冶文化。二是中冶文化以先进的经营理念为先导在形成中发展和在发展中提高,吸收国内外一切先进文化,坚持做到与时俱进。三是文化创新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结合起来,既积极引导技术和管理创新,又全方位为技术和管理创新服务,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四是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软件建设、硬件建设和人格化建设同步加强,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系统性、全面性,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力量。中冶集团新闻信息中心于2004年策划,2005年推出了中冶文化建设丛书“奉献辉煌”。该套丛书共分四卷,分别是《中冶文化全景》、《责任》、《精英》、《丰碑》。该套丛书全面反映了中冶文化的基本特征,受到集团内外的广泛好评。2005年10月,我们策划集团第一部“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年鉴”工作,得到集团的批准并开始实施。
(三)企业新闻信息发布的第一责任人
中央企业传媒指企业报刊和企业门户网站。这两方面缺一不可,至少是不完整的。企业中新闻和信息联系是紧密的,往往难以区分和界定。新闻中含有重要的信息,信息以新闻的形式体现。中冶集团新闻信息中心负责两报一刊(《中冶周报》、《MCC TIMES中冶时报》、《中冶人》综合杂志)和中冶门户网站(www.mcc.com.cn)。我们通过建章立制,实行责任管理,及时、准确地发布中冶新闻和信息。该中心内设机构新闻文化处负责每天向国务院国资委办公厅和信息中心上报中冶内参信息和公开信息。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信息工作单位。去年,中冶在国务院国资委门户网站(www.sasac.gov.cn)上报信息320条,居中央企业之首。
(四)企业危机事务处理和公共关系第一责任人
企业传媒的快速发展,企业形象越来越重要。任何一条负面信息或失实报道,都会轻易地将企业推向社会受众关注的尴尬境地。因此而倒闭的企业案例比比皆是。中冶在2005年开始导入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冶集团新闻信息中心负责集团层面的新闻发布和信息披露,同时,归口管理全集团子公司的新闻发布工作。
中央企业传媒人的责任
中央企业传媒人的责任是与企业最高领导团队的责任息息相关的。其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决定了责任如山。中冶从1999年规范运作的第一天起,集团董事会、党委会就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而企业文化建设最基本的就是以什么样的理念来凝聚人心,用什么样的规则来规范职工的行为,用什么样的目标来引导和激励职工。杨长恒董事长、党委书记是这样认为的,对中冶集团这样的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来讲,就是责任。首先是从战略高度对党和国家高度负责。中央希望重点骨干企业搞好,成为企业、行业的带头兵,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二是对企业的责任。中冶人是托起共和国钢铁工业太阳的人,在集团战略转型期,总战略是“创新提升,做强做大,持续发展,长富久安”,总目标是2010年进入世界企业500强,把中冶建设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跨国公司。三是对职工群众的责任。让大家与时俱进,一起奔小康,实现长富久安的发展愿景。
(一)充分认识中央企业传媒人所肩负的光荣使命
中央企业传媒人担负着宣传企业、传播品牌的重要使命。准确地说是中国企业文化的使者和传播者。在国际化进程中,中国企业文化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是全部照搬跨国公司文化,还是坚持科学、理性的吸收再创新;是在跨文化冲突中坐以待毙,全军覆没,还是在冲突、碰撞中积极奋起,锐意进取。我认为,以下两个案例,中冶人的实践可以佐证,中国企业文化完全可以“走出去”,完全可以落地生根,完全可以支撑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中冶积极推进海外投资项目的本土化进程。中冶在上世纪90年代成功建设了巴基斯坦山达克铜金联合企业,2001年又以干租的方式大胆尝试跨国间工业项目租赁经营,每年生产粗铜近2万吨,全部由国内企业收购。我们还在巴基斯坦投资建设了杜达铅锌矿项目。中冶集团铜锌有限公司是在巴基斯坦当地注册的资源类公司,经营管理山达克铜金联合企业和杜达铅锌矿两个项目。该公司有员工2 060人,其中当地雇员1 520人,中国员工只占三分之一强;公司高管层中当地雇员有18人。在巴基斯坦山达克,中冶人还为当地人建立了学校、医院和综合服务设施。
中冶文化在海外投资项目上落地扎根。中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投资6.7亿美元的镍钴项目,将每年向市场提供超过3.2万吨的金属镍和3 000多吨的金属钴。去年,该项目开工建设,入选“2006年度中国企业十大新闻”。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中冶成为项目所在地第一个推行村民义务培训的公司。今年5月,巴新劳工部批准了中冶制定的3年培训计划。为培养合格的当地雇员,我们采取以进驻各地村庄因地制宜直接培训,在现场6村举办了8个培训班,以培训当地教师为主,中文教师为辅;以皮金语(当地语言)授课为主,英语为辅;以直观(图片、挂图、视频)教学为主,文化知识教学为辅。中冶人的做法,受到当地村民的欢迎,建立了良好的社区关系,此举得到巴新劳工部官员的高度评价。中冶瑞木管理公司还将开展文化扫盲、农业、小手工业、服务业培训,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建立顺畅、高效的管理机制,打造一流的中央企业传媒
中央企业传媒人在企业高位文化的驱动下,辛勤耕耘在企业文化沃土上。中冶于2006年初成立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用中冶文化引领10万中冶人走向长富久安之路。委员会办公室设在集团新闻信息中心,各子公司成立了相应的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建立起上下畅通的工作联系渠道。去年,中冶成立了集团新闻工作者联合会,挂靠在全国冶金记者协会。联合会秘书处设在集团新闻信息中心,各子公司成为会员单位。同时,中冶设立了集团华东记者站、华中记者站、西南记者站、华北记者站和北方记者站,组建了各子公司参加的120人的新闻记者队伍。今年,继续完善中冶门户网站信息员队伍建设。从根本上做到了上下互动,共同发展的机制格局。
打造优秀的中冶传媒。1.《中冶周报》于1999年3月正式创刊。原名《中冶集团通讯》,1999年—2001年为月刊,2002年5月改为半月刊,2004年5月改为旬刊。2005年4月改为周刊,同年9月更名为中冶周报。受众群体主要为集团子公司、中央有关部委、中央企业。2.2005年10月,创办《MCC TIMES》(英文版中冶时报)。受众群体主要为母语为英语的客户、业主或潜在业主,各国驻华使领馆。3.《中冶人》文艺杂志创刊于2003年元月,为季刊。从2004年起改为双月刊,2006年7月改为月刊。以弘扬中冶人精神为主题,加强了中冶文化在集团范围内的宣传、融合力度。4.中冶门户网站每年改版一次,加快了中冶信息的传播速度、丰富了文化传播渠道。
中冶文化传媒平台建设为集团赢得了荣誉。中冶两刊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宣传工作管理委员会评为全国企业优秀内部报刊特等奖,中冶门户网站被评为全国优秀企业网站。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王文翔这样点评中央企业传媒杂志:中冶、中粮创办了有文化品牌的报纸刊物,高文化素质的报纸刊物。《中冶人》文化品味很浓,办报人文化素质是很高的,标题创作是很有创新的。在所有报刊中是很精心花一番功夫的。标题本身就是一个作品。
(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夯实中央企业传媒管理之基
中央企业传媒是企业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企业文化建设是一条漫长的路程,不是一朝一夕簇就的。当企业文化特别是制度文化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和共同认知的习惯,应是企业文化的崇高境界。制度体现文化。说之易,做之难。但至少在中央企业传媒人领域,制度文化是必须充分体现的。中央企业传媒人一项崇高的使命,是渡人。也就是把企业全体员工的核心价值观、理念、精神、行为高度统一到企业团队的一个共同的方向上,使其形成自觉和习惯。在打造中冶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在秉承优良传统,广泛吸收人类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形成优秀的中冶文化基因。中冶文化基因对兼并、重组的企业文化吸收发挥了良好的效应。
中冶集团新闻信息中心团队重在抓制度文化建设。2005年独立运行后,在建章立制的同时,我们倡导快乐工作。共同认识到中冶传媒人的责任就是:因中冶人大家庭的感动而感动。感动是一个美丽的情绪,美丽因快乐而生。去年又提出健康工作标准。今年起提倡保持较高激情度工作法。我们在工作中坚持责任管理,制定了《中冶集团新闻信息中心责任管理综合办法》。我们以制度文化为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内设机构新闻文化处(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编辑部(集团新闻工作者联合会秘书处)和信息处(集团信息化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功能,在新闻、信息两条工作主线上,以三个处室“三位一体”推进工作。
(四)健全完善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中央企业传媒人前行的动力
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体现在以人为本上。人是一切团队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央企业传媒人团队也是如此。中冶传媒队伍于1999年3月组建,同年6月召开了集团第一次通讯员工作会议。中冶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亲自到会并做了重要指示,极大地鼓舞了队伍士气。2001年7月又召开了第二次通讯员工作会议,除集团主要领导到会并做重要讲话外,还对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进行了隆重的表彰。2006年2月,中冶在上海隆重举行了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盛况空前。还是在1999年2月,集团决定创办刊物之初,杨长恒董事长、党委书记和马延利总经理就明确指出,办刊物,要建立一支队伍;办刊物,就要给付作者稿费;每年都要隆重表彰先进。正是这样配套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中冶传媒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从根本上保障了中冶传媒平台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是压力,也是动力,归根结底是催人奋进、不懈努力的重要力量。责任是挑战,也是保证,归根到底是完成任务、取得成功的基础。责任是风险,也是目标,归根结底是使人充满活力、永葆青春的理想信念。通过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四个坚定不移”的重要讲话,中央企业传媒人一定会忠实地履行我们所肩负的神圣使命,一定会用我们智慧的双手,描绘出央企人更加美好的明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冶集团新闻信息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罗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