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三公消费禁令持续发酵影响下,虚高的高档白酒价格瞬间被打回原形,曾经靠关系才能顺利拿货的高端白酒经销商再也不敢轻易进货。但奇怪的是,如果说动辄上千元一瓶的高档酒不是老百姓每天都喝得起的,那么经常消费的瓜子等大众消费品业绩同样出现了问题,消费股面临压力。
日前,高端白酒的代表贵州茅台(600519.SH)和五粮液(000858.SZ)以及大众消费品的代表恰恰食品(002557.SZ)先后公布了2013年一季报业绩。与2012年的高增长相比,3家公司的业绩增速明显放缓。高低端消费品公司业绩双双黯淡的背后是否意味着消费股会继续遭受市场的冷遇?
高端白酒集体卧倒
贵州茅台4月18日公布的2013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当季实现营业收入71.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11%;实现净利润35.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01%。净利增速创下了2010年三季度以来的新低;此外,如果不是释放22.24亿元的预收款,茅台的营收实际上是下降的。
在收入和利润增速放缓的背后,是贵州茅台无法避免的销量下滑。2012年9月,茅台宣布对部分产品提价,平均上调幅度约为20%-30%,其中主打产品“53度飞天茅台”的出厂价格由619元/瓶提升至819元/瓶,上调幅度为32.31%。在茅台的收入构成中,以“飞天茅台”为代表的高档酒占比在90%左右,这就是说,如果剔除掉涨价因素,茅台酒销量实际上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
对此,申银万国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童驯指出,一季度茅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61.6亿元,同比增长只有6.8%,考虑到增值税的因素,仅仅个位数的增长,预示着一季度茅台实际销量下降10%左右,而汉酱、仁酒、王子酒、迎宾酒等系列酒收入下降30%以上。
与茅台一样,五粮液(000858.SZ)一季报同样难如人意,当季五粮液实现营业收入86.76亿元,同比增长5.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27亿元,同比增长18.91%,五粮液上次出现收入个位数的增长还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一季度。
同样,如果剔除提价因素和预收款影响,五粮液收入和销量的下滑将更为明显。五粮液2011年提价29%,提价效果在2012年一季度并未完全体现,而且2012年下半年,五粮液又提高了部分产品的团购价格及新进经销商价格。2013年一季度末,五粮液预收款比期初下降了26.04亿元,降幅超过四成,而2012年同期五粮液预收款下降了12.57亿元。在扣除了预收款的影响之后,五粮液实际动销下降12.93%。如果剔除提价因素,五粮液的销量下滑更为明显。
对此,平安证券在调研后的报告中指出,五粮液产品销售面临较大的压力,预计二季度净利增速可能大幅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渠道面临的库存压力较大。因此,预计五粮液2013年将加大费用支持力度,销售费用率将显著上升。
4月23日,根据已经披露完毕的70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一季报数据统计,基金再度对白酒股进行了大幅减持。其中,贵州茅台成为基金减持最多的个股,持有基金数从146家减至70家,从基金重仓股第一名退至第八,此前茅台曾连续7个季度成为基金头号重仓股。
如果说三公消费限制和塑化剂事件是导致白酒行业形势急转直下的主要原因,那么大众食品企业同样业绩不佳又是什么原因呢?
大众消费品未能幸免
洽洽食品日前披露的一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28亿元,同比增长13.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9亿元,同比微增5.2%。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在公司2012年渠道扩张近60%基础之上才取得的艰难增长。
根据洽洽食品2012年年报,公司终端网点数量由2011年度的19万家增加至当年的近30万家,渠道增速高达57.89%。
在宏观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洽洽食品虽然实现了渠道的逆势扩张,但公司的营业收入2012年仅仅微增0.4%,几乎没有任何增长。
一般情况下,渠道的扩张意味着仅仅是铺货就能拉动销售增长。可是洽洽食品营收居然原地踏步,由此不难发现,公司单一渠道的平均销售额出现了明显下降。即使2013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呈现两位数的增长,但与渠道数量的扩张相比,依然显得相形见绌。
不得不提的是,作为坚果炒货的传统旺季,一季度的春节效应理应成为洽洽食品销售最为理想的季节。
齐鲁证券分析师谢刚认为,洽洽食品在春节因素带动下收入增速仅有13.85%,说明行业尚未出现明显的需求回暖,这可能是食品饮料行业的普遍现象。
导致洽洽食品营收增长乏力的另一个因素,恐怕当属食品行业频频爆出的产品质量事件。
由于行业集中度较低,可替代性较强,当前消费者对国内食品质量极度不信任,大众食品行业中很多细分领域都遇到了增速下降的问题,尤其对于那些可选消费品来说,增长乏力的问题愈发明显。
自2011年3月上市以来,洽洽食品屡屡被媒体曝出产品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自2012年5月起的9个月时间里,公司产品被连续三次曝出“质量门”事件。由于瓜子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质量问题频出必然会对销量有所影响,毕竟消费者不会因为公司的澄清就不对其产品产生质疑。
低迷的消费股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2013年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名义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4%,比上年同期回落2.4%。东方证券行业报告称,消费增速回落主因在于“十八大”后勤俭节约、惩治腐败等新政的推出。预计短期内传统百货零售企业,尤其是定位中高端的企业承压较大。
重点零售企业的销售数据印证了政策的影响。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4月2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7.6%,增速在上年同期放缓19.7%的基础上再次放缓1.2%,为2005年以来同期最低增速,大型零售企业发展仍延续放缓态势。
食品零售业的收入增速放缓迹象尤其明显。根据上述数据,2013年一季度,百家大型零售企业食品类零售额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只有4.9%,相比去年全年下降10.6个百分点,同比下降9.4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食品类零售额同比仅增长1%,创2012年年初以来的最低月度增速。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商务部监测的重点餐饮企业销售额一季度下降3.4%,放缓12.6个百分点,其中3月降幅比1-2月扩大3.4个百分点。餐饮企业收入呈现月度负增长极为少见,2003年“非典”时期曾出现过这一现象。长江证券分析师表示,2013年春节消费数据为近3年来最弱,低于市场预期。
日前,高端白酒的代表贵州茅台(600519.SH)和五粮液(000858.SZ)以及大众消费品的代表恰恰食品(002557.SZ)先后公布了2013年一季报业绩。与2012年的高增长相比,3家公司的业绩增速明显放缓。高低端消费品公司业绩双双黯淡的背后是否意味着消费股会继续遭受市场的冷遇?
高端白酒集体卧倒
贵州茅台4月18日公布的2013年一季报显示,公司当季实现营业收入71.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11%;实现净利润35.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01%。净利增速创下了2010年三季度以来的新低;此外,如果不是释放22.24亿元的预收款,茅台的营收实际上是下降的。
在收入和利润增速放缓的背后,是贵州茅台无法避免的销量下滑。2012年9月,茅台宣布对部分产品提价,平均上调幅度约为20%-30%,其中主打产品“53度飞天茅台”的出厂价格由619元/瓶提升至819元/瓶,上调幅度为32.31%。在茅台的收入构成中,以“飞天茅台”为代表的高档酒占比在90%左右,这就是说,如果剔除掉涨价因素,茅台酒销量实际上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趋势。
对此,申银万国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童驯指出,一季度茅台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61.6亿元,同比增长只有6.8%,考虑到增值税的因素,仅仅个位数的增长,预示着一季度茅台实际销量下降10%左右,而汉酱、仁酒、王子酒、迎宾酒等系列酒收入下降30%以上。
与茅台一样,五粮液(000858.SZ)一季报同样难如人意,当季五粮液实现营业收入86.76亿元,同比增长5.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27亿元,同比增长18.91%,五粮液上次出现收入个位数的增长还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一季度。
同样,如果剔除提价因素和预收款影响,五粮液收入和销量的下滑将更为明显。五粮液2011年提价29%,提价效果在2012年一季度并未完全体现,而且2012年下半年,五粮液又提高了部分产品的团购价格及新进经销商价格。2013年一季度末,五粮液预收款比期初下降了26.04亿元,降幅超过四成,而2012年同期五粮液预收款下降了12.57亿元。在扣除了预收款的影响之后,五粮液实际动销下降12.93%。如果剔除提价因素,五粮液的销量下滑更为明显。
对此,平安证券在调研后的报告中指出,五粮液产品销售面临较大的压力,预计二季度净利增速可能大幅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渠道面临的库存压力较大。因此,预计五粮液2013年将加大费用支持力度,销售费用率将显著上升。
4月23日,根据已经披露完毕的70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一季报数据统计,基金再度对白酒股进行了大幅减持。其中,贵州茅台成为基金减持最多的个股,持有基金数从146家减至70家,从基金重仓股第一名退至第八,此前茅台曾连续7个季度成为基金头号重仓股。
如果说三公消费限制和塑化剂事件是导致白酒行业形势急转直下的主要原因,那么大众食品企业同样业绩不佳又是什么原因呢?
大众消费品未能幸免
洽洽食品日前披露的一季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28亿元,同比增长13.8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9亿元,同比微增5.2%。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在公司2012年渠道扩张近60%基础之上才取得的艰难增长。
根据洽洽食品2012年年报,公司终端网点数量由2011年度的19万家增加至当年的近30万家,渠道增速高达57.89%。
在宏观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洽洽食品虽然实现了渠道的逆势扩张,但公司的营业收入2012年仅仅微增0.4%,几乎没有任何增长。
一般情况下,渠道的扩张意味着仅仅是铺货就能拉动销售增长。可是洽洽食品营收居然原地踏步,由此不难发现,公司单一渠道的平均销售额出现了明显下降。即使2013年一季度收入同比呈现两位数的增长,但与渠道数量的扩张相比,依然显得相形见绌。
不得不提的是,作为坚果炒货的传统旺季,一季度的春节效应理应成为洽洽食品销售最为理想的季节。
齐鲁证券分析师谢刚认为,洽洽食品在春节因素带动下收入增速仅有13.85%,说明行业尚未出现明显的需求回暖,这可能是食品饮料行业的普遍现象。
导致洽洽食品营收增长乏力的另一个因素,恐怕当属食品行业频频爆出的产品质量事件。
由于行业集中度较低,可替代性较强,当前消费者对国内食品质量极度不信任,大众食品行业中很多细分领域都遇到了增速下降的问题,尤其对于那些可选消费品来说,增长乏力的问题愈发明显。
自2011年3月上市以来,洽洽食品屡屡被媒体曝出产品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自2012年5月起的9个月时间里,公司产品被连续三次曝出“质量门”事件。由于瓜子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质量问题频出必然会对销量有所影响,毕竟消费者不会因为公司的澄清就不对其产品产生质疑。
低迷的消费股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2013年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名义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4%,比上年同期回落2.4%。东方证券行业报告称,消费增速回落主因在于“十八大”后勤俭节约、惩治腐败等新政的推出。预计短期内传统百货零售企业,尤其是定位中高端的企业承压较大。
重点零售企业的销售数据印证了政策的影响。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4月2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7.6%,增速在上年同期放缓19.7%的基础上再次放缓1.2%,为2005年以来同期最低增速,大型零售企业发展仍延续放缓态势。
食品零售业的收入增速放缓迹象尤其明显。根据上述数据,2013年一季度,百家大型零售企业食品类零售额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食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只有4.9%,相比去年全年下降10.6个百分点,同比下降9.4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全国百家大型零售企业食品类零售额同比仅增长1%,创2012年年初以来的最低月度增速。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商务部监测的重点餐饮企业销售额一季度下降3.4%,放缓12.6个百分点,其中3月降幅比1-2月扩大3.4个百分点。餐饮企业收入呈现月度负增长极为少见,2003年“非典”时期曾出现过这一现象。长江证券分析师表示,2013年春节消费数据为近3年来最弱,低于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