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戊唑·噻霉酮SC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研究

来源 :农业灾害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rb_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采用27%戊唑·噻霉酮SC按照162.0、202.5、243.0、324.0 g/hm2的剂量防治小麦赤霉病,结果表明27%戊唑·噻霉酮SC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较好药剂,对小麦生长安全,同时对小麦锈病兼防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选择27%戊唑·噻霉酮SC防治小麦赤霉病时,建议施用剂量为202.5~243.0 g/hm2,对水量450 L/hm2均匀喷雾小麦穗部,在小麦始花期(约5%左右开花)施药保护,第1次药后5~7 d补防1次。
  关键词 27%戊唑·噻霉酮SC;小麦赤霉病;防效
  中图分类号:S435.12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8)05-012-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5.006
  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上普遍发生的病害之一,其主要为害穗部,不仅会造成小麦严重减产,而且病粒中含多种真菌毒素,对人、畜危害极大,病粒率超过4%即不能食用。近几年,小麦赤霉病在六安地区偏重发生,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间多连阴雨,赤霉病更易暴发流行。笔者进行了27%戊唑·噻霉酮SC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旨在探明该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及适宜用量,以期为该药剂的应用推广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六安市金安区翁墩乡红桥村。试验田地势平坦,易排灌,黄白土田,耕作层pH 5.8,有机质含量16.72 g/kg,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为杂交中稻,常年耕作方式为稻麦轮作,小麦播种方式为撒播,试验时小麦长势均匀一致,正处于小麦始花期(5%左右开花)。该地栽培及施肥管理水平一致,符合当地的农业实践。
  1.2 供试作物及防治对象
  供试作物小麦的品种为宁麦18;防治对象为小麦赤霉病[Gibberella saubinetii(mont.)Sacc.]。
  1.3 供试药剂
  27%戊唑·噻霉酮SC,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提供;48%氰烯·戊唑醇SC,江苏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24%戊唑·多菌灵SC,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市售;37%戊唑·咪鲜胺EW,江苏农垦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生产,市售。
  1.4 试验设计
  试验设8个处理,分别是:(A)27%戊唑·噻霉酮SC 162.0 g/hm2;(B)27%戊唑·噻霉酮SC 202.5 g/hm2;(C)27%戊唑·噻霉酮SC 243.0 g/hm2;(D)27%戊唑·噻霉酮SC 324.0 g/hm2;(E)48%氰烯·戊唑醇SC 360.0 g/hm2;(F)24%戊唑·多菌灵SC 118.8 g/hm2;(G)37%戊唑·咪鲜胺EW 222.0 g/hm2;(H)空白对照(CK)。3次重复,区组连续排列,按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顺序依次排列处理。药剂处理3次重复连续排列组合面积400 m2,空白对照3次重复连续排列组合面积100 m2。
  1.5 施药方法
  试验共施2次药,使用卫士牌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均匀喷雾,工作压力0.2~0.3 MPa,喷孔直径0.7 mm。用水量为450 L/hm2。2017年4月22日,小麦生育期为始花期(5%左右开花)第1次施药,药后6 d即2017年4月28日第2次施药。
  1.6 气象资料
  第1次施药时天气晴,东风2级,温度12.4~26.0℃,平均19.5℃,相对湿度53%,日照时数11.4 h;第2次施药当天天气晴,西南风2级,温度16.3~31.0℃,平均22.8℃,相对湿度40%,日照时数11.5 h;试验期间,最低气温19.2℃,最高气温34.4℃,平均21.1℃;日平均相对湿度40%~89%,平均69.0%;降雨日数13 d,累计降水量77.2 mm。
  1.7 调查内容与方法
  每次药后1、3、7 d观察药剂对小麦的安全性,末次药后第3、7、14、21 d检查防效,采用踏查法调查,每处理全面踏查,发现发病植株时详细调查。调查方法为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150穗,每个小区处理调查750穗,记载调查总穗数、发病病穗数、发病级数,按调查结果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病指防效。发病级数分级方法:无病为0级;发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以下为1级;发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4~1/2为3级;发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1/2~3/4为5级;发病小穗数占全部小穗的3/4为7级以上。计算公式如下: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
  末次药后3、7 d踏查未见病穗;药后14 d药剂处理区踏查偶见病穗,样方调查无法統计;药后21 d,小麦赤霉病病情基本稳定后各处理的病指防效采用DMRT法进行显著性测定。由表1可见,各药剂处理A、B、C、D、E、F、G在药后21 d对小麦赤霉病平均病指防效分别为98.20%、100.00%、99.91%、100.00%、99.43%、100.00%、99.81%;处理B、C、D、E、F、G间病指防效在5%和1%水平上均无差异,处理A与处理B、C、D、E、F、G间病指防效在5%和1%水平上均差异显著。
  2.2 药剂安全性考察
  每次施药后1、3、7 d观察,均未发现药害发生,各处理小麦长势正常。
  2.3 药剂对其他病虫的影响
  第2次施药后21 d调查,试验区小麦赤霉病发生普遍,小麦锈病在处理H(CK)发生普遍,病株率达到100%,其他药剂处理区未见发生。调查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药剂均对小麦锈病具有很好防效。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27%戊唑·噻霉酮SC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较好药剂,对小麦生长安全,同时对小麦锈病兼防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选择27%戊唑·噻霉酮SC防治小麦赤霉病时,建议施用剂量为202.5~243.0 g/hm2,对水量450 L/hm2均匀喷雾小麦穗部,在小麦始花期(约5%左右开花)施药保护,第1次药后5~7 d后补防1次。
  参考文献
  [1] 吴国峰,孙长锋,孙永莲.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7(21):122,125.
  [2] 唐洪,潘勇,郭林永,等.27%戊唑·噻霉酮EW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17(1):111-112.
  [3] 罗家传,王怡,何春伟,等.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J].农业科技通讯,2014(7):38-42.
  [4] 孔祥英,马鸿翔,张旭,等.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和增产效果[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4):64-67.
  [5] 张洁,伊艳杰,王金水,等.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植保导刊,2014,34(1):24-28,53.
  责任编辑:郑丹丹
其他文献
本文将从合同生命周期的视角出发,尝试对海外EPC合同不同阶段风险类别进行分析和概括,提出防范合同风险的举措.
对九年级的英语教学、学生而言最重要同时也是教学难点的无疑是阅读板块。为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英语教师要能够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力求帮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
为探索煤火温室气体在煤体内的渗流规律,分析了乌达煤田火区有害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并设计了煤火温室气体的渗流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煤样取自乌达煤田火区现场。实验过程中调
同志们,今年7月份,我局成立了整整一年了.一年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下,认真转变职能,履行职责,恪尽职守,高效运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rn(一)全市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针对矿用链式STATCOM装置的LCL滤波器参数设置方法复杂、计算量大的问题,采用带有淘汰与克隆机制的人工鱼群算法对矿用链式STATCOM装置的LCL滤波器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
2000年12月23日,4个月大的患儿朱嘉烨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住进北京某知名儿童医院准备实施手术。当初预计手术费用为4万元左右,但手术过程中发现病情比较复杂,因此造成手
2000年,在新世纪之初,HIVI于广州组织了一次关于扬声器动向的大型研讨会.在会上与九十年代初的发烧活动家杨震霆相遇,当时他已经投入到信息行业中去了.我们谈到关于音响发烧
美国顶尖名医怀特准备在乌克兰进行一项破天荒的手术,将一名四肢麻痹患者的头颅切下来连接到新的身体,手术若成功,将为器官移植写下新的一页.rn这项“移植灵魂”的手术将由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