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哈佛大学是美国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其通识教育历经上百年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与权威性。2018年秋季,哈佛大学将实施通识教育新方案。文章研究并分析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新动态,以期为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发展提供启示。
关键词: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通识教育内涵丰富且具有多维性,从提出至今已有两个世纪之久。高校通识教育是指大学的一种办学思想或观念,教育内容既包含专业性知识又包含非专业性知识,是旨在全面培养和训练大学生的一种教育[1]。就现阶段国际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现状而言,美国拥有最完善的通识教育体系,哈佛大学是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发源地,其通识教育改革长达百年,是美国乃至全世界高校通识教育的典范。2018年,哈佛实行通识教育改革新方案,以此来适应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深入研究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新举措对发展和完善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通识教育溯源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源于哈佛大学原校长查尔斯·威廉·艾略特提出的自由选修制度,进而逐渐发展成通识教育的雏形。二战期间,时任校长詹姆斯·布莱恩特·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首次明确提出“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理念。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理念与模式才基本成型,并逐渐走向成熟。
(一)早期通识教育的历次改革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第一次改革由时任校长科南特发起并完成。科南特认为大学教育不应是专门的专业化或职业化训练,也不应是单纯的博雅教育或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在此教育理念下,科南特任命哈佛学院时任院长保罗·巴克(Paul Buck)来领导改革委员会,并委任教育学院的12位教授为核心成员,历时两年于1945年完成改革报告书《哈佛红皮书》(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2],此报告书将通识课程划分为三大领域: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学科[3]。20世纪70年代,时任校长德里克·博克发起了第二次改革,时任文理学院院长亨利·罗索夫斯基被任命為主要负责人,罗索夫斯基在《哈佛红皮书》的基础上提出《核心课程报告书》,该报告书将此前通识课程的三大领域具体划分为六项内容: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与艺术、道德推理、自然科学、社会分析[4]。2002年,在时任校长劳伦斯·萨默斯的领导下,文理学院时任院长柯伟文发起了哈佛大学第三次通识教育改革,提出《通识教育特别工作组报告》,并于2009年正式推行(见表1)。报告中建立了新的课程结构,将所有学科领域分为四类:人文学科、逻辑推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增加“逻辑推理”是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逻辑学”单列为独立学科。这四大领域下面又设置了八大门类课程,即审美与阐释能力、文化与信仰、实证和数学推理、伦理和推理、生命系统科学、物理宇宙学、世界诸社会、美国与世界的关系。
(二)通识教育目标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以一种自由探究的精神来进行教育,旨在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机会,同时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机会,以跨越传统院系和大学内部的界线[5]。哈佛学院前院长哈瑞·刘易斯教授在接受访谈时提出,通识教育有四大目标:一是教育学生如何成为社会的一员,在行使公民权利的同时履行公民义务,承担自己应负担的责任;二是教育学生如何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正确处理不同文化差异引起的冲突,能够跨越这些不同,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谐相处;三是使学生能够对身边发生的变化作出批判性或建设性反应;四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伦理、道德的涵义,对自己的道德观、价值观持批判态度,选定将来能够指导他们行动的道德原则,用理性的方式捍卫自己的理念[6]。总之,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是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的,在面对社会中不同的冲突时,要能使学生正确思考,做出正确的决定。
(三)通识教育管理
哈佛学院是哈佛大学最古老的学院,也是其目前唯一的本科生学院。哈佛大学成立之初就是哈佛学院。18世纪末,哈佛开始授予学士以上学位,从此哈佛学院改称为哈佛大学。哈佛大学所有的本科生都由哈佛学院统一管理。哈佛大学还有九个只培养研究生的“专业学院”[7]。哈佛学院只是本科生的管理机构,而本科生进行通识教育的主体在文理学院。文理学院负责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是哈佛大学的学术核心[8]。2007年5月,哈佛文理学院教师会成立了专门的通识教育课程管理机构——通识教育常务委员会(Standing Committee on General Education),且下设由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组成的监管各学科领域的委员分会。通识教育常务委员会负责全科教育项目课程的研发和教学监督。委员会会听取通识教育教员的建议,并据此改革教育措施或政策。目前,杰森·米切尔教授(心理学)是通识教育常务委员会的主任和主席[9]。此外,哈佛大学还设有通识教育评审委员会,领导各专门委员会进行课程评估。参与评估的委员包括教师和学生。评估过程中会发布动态评估信息,发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并且积极邀请校友参与。[10]
二、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特点
(一)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多样化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有三个课程体系,分别是春秋学期课程、暑假学期课程(校内学习和海外学习)、研究生研讨会[11]。《通识教育特别工作组报告》规定,在暑假学期课程中,只有修读校内暑期班的课程才能得到通识教育学分。而将在2018年秋季推行的报告规定:校内七周的暑假学期课程和哈佛暑期的海外学习班课程能够满足当前通识教育要求或是新的分配课程要求,学生可从中获得相应的学分。需要注意的是,在线课程不能获得通识教育学分以及哈佛大学的学分。表2、表3分别是2018年哈佛大学暑期校内通识课程和海外通识教育项目。[12]
(二)通识课程设置结构更合理 哈佛大学通识课程是学校面向本科生的在入学阶段的一系列基础课程,学生必须从中选出一门或数门感兴趣的课程作为必修课,在培养知识素养的同时,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喜欢的或者有天赋的专业领域,以便确立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当前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要求每一个哈佛本科生必须在《通识教育特别工作组报告》提出的通识教育的八大门类中各选择1门课程。
2015年11月,通识教育评审委员会发布了对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审核的最终报告。基于最终报告,2016年3月,哈佛文理学院批准了一系列新的课程要求,这些要求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实施。如图1所示,新的课程要求哈佛本科生修读4门通识课程,且必须在美学与文化、伦理与公民、历史社会个人、社会科学技术四个门类中各选择一门课程。除了这4门通识教育课程,还要选择3门必修的非通识教育的院系课程,这3门院系课程由哈佛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以及约翰·保尔森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提供,分别是艺术与人文、科学与工程应用、社会科学。报告还要求必修一门实证与数学推理的课程,主要为了培養学生的量化分析能力。
如图1所示,哈佛学院通识教育采用 “4 3 1”的新课程模式,对原有的通识教育项目进行了切割,课程范围有所缩小,解决了以往通识课程范围宽泛、内容杂糅的问题。
(三)更注重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
哈佛通识教育改革减少了对学生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满足了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减少课业负担,哈佛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通识课程学分计算方式,在必修的4门通识课程中有3门需要计入平均学分绩点(GPA),剩余1门通识课程不计入GPA,采用合格或者不合格的方式考核。并且新方案规定,学生可以自主双向地计算学分,在修读完审美与阐释能力、文化与信仰、生命系统科学、物理宇宙学、世界诸社会、美国与世界的关系六大门类课程后,可以自主选择计入通识课程学分或者院系课程学分。
三、启示
(一)指导通识课程体系建立及创新
诚如耶鲁大学原校长理查德·莱文所言:“每一种教育模式都具有文化的适应性,通识教育模式也是如此。”通识教育在美国历史悠久,并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完善,逐渐形成了经典的教育模式。在中国高校施行通识教育不能生搬硬套,应根据目前中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明确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参照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实践,在我国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资源基础上建立适合自己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进而发展通识教育。
(二)改进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就课程结构而言,我国个别高校出现了对专业课程重视,对通识课程轻视的现象,造成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分割对立。就课程内容而言,我国高校通识课程对于公民基本素养、兴趣爱好的培养力度不够;通识课程多为“概论”“常识”,忽视对学生合理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哈佛大学新的课程方案很好地融合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综合性、全面性、系统性的知识,可为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曼丽,汪永铨. 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99-104.
[2][7][8]过勇.本科教育的组织模式:哈佛大学的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2016,37(1):64-73.
[3][4]倪东.基于课程视角的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 法制与社会,2017(10):228-229.
[5]Harvard College. Program in General Education[EB/OL].https://generaleducation.fas.harvard.edu/current_requirements,2017-12-13.
[6]崔金贵.大学的卓越灵魂:通识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哈佛大学哈佛学院前院长哈瑞·刘易斯教授访谈录[J]. 高校教育管理,2014,8(4):1-6.
[9]Harvard College.Standing Committee on General Education[EB/OL]. https://generaleducation.fas.harvard.edu/committee,2017-12-13.
[10]熊耕.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及其教学的管理[J]. 考试研究,2012,8(4):27-31.
[11]曹盛盛,王晓阳.哈佛大学通识课程改革及其运行管理服务体系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5(5):33-40.
[12]Harvard College. New Requirements(Beginning Fall 2018)[EB/OL]. https://generaleducation.fas.harvard.edu/new-requirements-beginning-fall-2018,2017-12-13.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许方舟
关键词: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
通识教育内涵丰富且具有多维性,从提出至今已有两个世纪之久。高校通识教育是指大学的一种办学思想或观念,教育内容既包含专业性知识又包含非专业性知识,是旨在全面培养和训练大学生的一种教育[1]。就现阶段国际高校通识教育发展现状而言,美国拥有最完善的通识教育体系,哈佛大学是美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发源地,其通识教育改革长达百年,是美国乃至全世界高校通识教育的典范。2018年,哈佛实行通识教育改革新方案,以此来适应社会发展对高校提出的新要求。深入研究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新举措对发展和完善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通识教育溯源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源于哈佛大学原校长查尔斯·威廉·艾略特提出的自由选修制度,进而逐渐发展成通识教育的雏形。二战期间,时任校长詹姆斯·布莱恩特·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首次明确提出“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理念。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发展,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理念与模式才基本成型,并逐渐走向成熟。
(一)早期通识教育的历次改革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第一次改革由时任校长科南特发起并完成。科南特认为大学教育不应是专门的专业化或职业化训练,也不应是单纯的博雅教育或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在此教育理念下,科南特任命哈佛学院时任院长保罗·巴克(Paul Buck)来领导改革委员会,并委任教育学院的12位教授为核心成员,历时两年于1945年完成改革报告书《哈佛红皮书》(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2],此报告书将通识课程划分为三大领域:自然科学、人文学科、社会学科[3]。20世纪70年代,时任校长德里克·博克发起了第二次改革,时任文理学院院长亨利·罗索夫斯基被任命為主要负责人,罗索夫斯基在《哈佛红皮书》的基础上提出《核心课程报告书》,该报告书将此前通识课程的三大领域具体划分为六项内容: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与艺术、道德推理、自然科学、社会分析[4]。2002年,在时任校长劳伦斯·萨默斯的领导下,文理学院时任院长柯伟文发起了哈佛大学第三次通识教育改革,提出《通识教育特别工作组报告》,并于2009年正式推行(见表1)。报告中建立了新的课程结构,将所有学科领域分为四类:人文学科、逻辑推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增加“逻辑推理”是因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逻辑学”单列为独立学科。这四大领域下面又设置了八大门类课程,即审美与阐释能力、文化与信仰、实证和数学推理、伦理和推理、生命系统科学、物理宇宙学、世界诸社会、美国与世界的关系。
(二)通识教育目标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以一种自由探究的精神来进行教育,旨在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机会,同时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机会,以跨越传统院系和大学内部的界线[5]。哈佛学院前院长哈瑞·刘易斯教授在接受访谈时提出,通识教育有四大目标:一是教育学生如何成为社会的一员,在行使公民权利的同时履行公民义务,承担自己应负担的责任;二是教育学生如何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正确处理不同文化差异引起的冲突,能够跨越这些不同,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和谐相处;三是使学生能够对身边发生的变化作出批判性或建设性反应;四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伦理、道德的涵义,对自己的道德观、价值观持批判态度,选定将来能够指导他们行动的道德原则,用理性的方式捍卫自己的理念[6]。总之,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是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的,在面对社会中不同的冲突时,要能使学生正确思考,做出正确的决定。
(三)通识教育管理
哈佛学院是哈佛大学最古老的学院,也是其目前唯一的本科生学院。哈佛大学成立之初就是哈佛学院。18世纪末,哈佛开始授予学士以上学位,从此哈佛学院改称为哈佛大学。哈佛大学所有的本科生都由哈佛学院统一管理。哈佛大学还有九个只培养研究生的“专业学院”[7]。哈佛学院只是本科生的管理机构,而本科生进行通识教育的主体在文理学院。文理学院负责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是哈佛大学的学术核心[8]。2007年5月,哈佛文理学院教师会成立了专门的通识教育课程管理机构——通识教育常务委员会(Standing Committee on General Education),且下设由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组成的监管各学科领域的委员分会。通识教育常务委员会负责全科教育项目课程的研发和教学监督。委员会会听取通识教育教员的建议,并据此改革教育措施或政策。目前,杰森·米切尔教授(心理学)是通识教育常务委员会的主任和主席[9]。此外,哈佛大学还设有通识教育评审委员会,领导各专门委员会进行课程评估。参与评估的委员包括教师和学生。评估过程中会发布动态评估信息,发动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并且积极邀请校友参与。[10]
二、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特点
(一)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多样化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有三个课程体系,分别是春秋学期课程、暑假学期课程(校内学习和海外学习)、研究生研讨会[11]。《通识教育特别工作组报告》规定,在暑假学期课程中,只有修读校内暑期班的课程才能得到通识教育学分。而将在2018年秋季推行的报告规定:校内七周的暑假学期课程和哈佛暑期的海外学习班课程能够满足当前通识教育要求或是新的分配课程要求,学生可从中获得相应的学分。需要注意的是,在线课程不能获得通识教育学分以及哈佛大学的学分。表2、表3分别是2018年哈佛大学暑期校内通识课程和海外通识教育项目。[12]
(二)通识课程设置结构更合理 哈佛大学通识课程是学校面向本科生的在入学阶段的一系列基础课程,学生必须从中选出一门或数门感兴趣的课程作为必修课,在培养知识素养的同时,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喜欢的或者有天赋的专业领域,以便确立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当前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要求每一个哈佛本科生必须在《通识教育特别工作组报告》提出的通识教育的八大门类中各选择1门课程。
2015年11月,通识教育评审委员会发布了对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审核的最终报告。基于最终报告,2016年3月,哈佛文理学院批准了一系列新的课程要求,这些要求将于2018年秋季开始实施。如图1所示,新的课程要求哈佛本科生修读4门通识课程,且必须在美学与文化、伦理与公民、历史社会个人、社会科学技术四个门类中各选择一门课程。除了这4门通识教育课程,还要选择3门必修的非通识教育的院系课程,这3门院系课程由哈佛大学艺术与科学学院以及约翰·保尔森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提供,分别是艺术与人文、科学与工程应用、社会科学。报告还要求必修一门实证与数学推理的课程,主要为了培養学生的量化分析能力。
如图1所示,哈佛学院通识教育采用 “4 3 1”的新课程模式,对原有的通识教育项目进行了切割,课程范围有所缩小,解决了以往通识课程范围宽泛、内容杂糅的问题。
(三)更注重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
哈佛通识教育改革减少了对学生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满足了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减少课业负担,哈佛为学生提供了灵活的通识课程学分计算方式,在必修的4门通识课程中有3门需要计入平均学分绩点(GPA),剩余1门通识课程不计入GPA,采用合格或者不合格的方式考核。并且新方案规定,学生可以自主双向地计算学分,在修读完审美与阐释能力、文化与信仰、生命系统科学、物理宇宙学、世界诸社会、美国与世界的关系六大门类课程后,可以自主选择计入通识课程学分或者院系课程学分。
三、启示
(一)指导通识课程体系建立及创新
诚如耶鲁大学原校长理查德·莱文所言:“每一种教育模式都具有文化的适应性,通识教育模式也是如此。”通识教育在美国历史悠久,并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完善,逐渐形成了经典的教育模式。在中国高校施行通识教育不能生搬硬套,应根据目前中国高校通识教育现状,明确我国高校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参照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实践,在我国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资源基础上建立适合自己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进而发展通识教育。
(二)改进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就课程结构而言,我国个别高校出现了对专业课程重视,对通识课程轻视的现象,造成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分割对立。就课程内容而言,我国高校通识课程对于公民基本素养、兴趣爱好的培养力度不够;通识课程多为“概论”“常识”,忽视对学生合理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哈佛大学新的课程方案很好地融合了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为学生提供基础性、综合性、全面性、系统性的知识,可为我国高校通识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曼丽,汪永铨. 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99-104.
[2][7][8]过勇.本科教育的组织模式:哈佛大学的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2016,37(1):64-73.
[3][4]倪东.基于课程视角的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 法制与社会,2017(10):228-229.
[5]Harvard College. Program in General Education[EB/OL].https://generaleducation.fas.harvard.edu/current_requirements,2017-12-13.
[6]崔金贵.大学的卓越灵魂:通识教育、教学改革与管理——哈佛大学哈佛学院前院长哈瑞·刘易斯教授访谈录[J]. 高校教育管理,2014,8(4):1-6.
[9]Harvard College.Standing Committee on General Education[EB/OL]. https://generaleducation.fas.harvard.edu/committee,2017-12-13.
[10]熊耕.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及其教学的管理[J]. 考试研究,2012,8(4):27-31.
[11]曹盛盛,王晓阳.哈佛大学通识课程改革及其运行管理服务体系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5(5):33-40.
[12]Harvard College. New Requirements(Beginning Fall 2018)[EB/OL]. https://generaleducation.fas.harvard.edu/new-requirements-beginning-fall-2018,2017-12-13.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许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