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
并列段。即分别说明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课文中这种段式较多。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共四句话,分别写夏天小兴安岭的树木、晨雾、阳光和野花。生动具体地描述了小兴安岭夏季的美丽景色。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说说全段共几句话,每句写什么,作者是怎样写的,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这段话主要写什么。教后可指导学生观察校园秋天的梧桐树、宝塔松,花坛中的美人蕉、月季花。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即抓住植物的干、枝、叶和花的形状、颜色观察,让学生对这些植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了秋天高大粗壮的梧桐树上那巴掌般的叶子有的变黄了,有的变红,有的一半黄一半绿,树枝上挂着的小绒球由绿变黄了;宝塔松仍然碧绿碧绿的;美人蕉火红火红的,在浓碧的、又宽又长的绿叶衬托下十分鲜艳;月季花有粉红的,有深红的,也有淡红的,有的花刚开,从羽毛形状的红绿色的叶子里张开了笑脸,有的花快谢了,花朵搭下来,像做错事的小姑娘低下了头,还有圆鼓鼓的花骨朵,被几片花萼紧紧包着,里面是红色的花柱。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才能转为准确的表达。这时可以让学生以《校园的秋天》为题写一段话。
总分段。即由总叙和分叙的句子组成的段。这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课文中常见的段式。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总写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然后从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三个方面具体分述。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找总起句,再说说课文其它三句是怎样具体分述的。课后指导学生观察花坛中的菊花,重点指导观察菊花的花瓣、花蕊的形状、颜色,用鼻子闻花的香味,再以“花坛中的菊花盛开了,多么美丽啊!”为总起句,要求学生按观察顺序把菊花的形、色、味具体写出来。
因果段。即由表明原因和结果的句子组成的段。如《五彩池》中的第四自然段就是因果段。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读法引导学生读懂段句后,指导学生观察班上同学迟到的情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一段班上同学因病(或因事)上学迟到的情景及原因的片断。
方位段。即按一定的方位或地点的变换顺序写的段落。如《三味书屋》的第二自然段,共四句话。第一句写书屋北墙正中挂的画,第二句写画前先生的座位,第三句写先生座位四周是学生书桌,第四句写鲁迅的书桌在东北角。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表明空间方位的词,读懂句段的意思,再指导学生按教室前方,教室正中,教室两旁,教室后面的空间方位顺序说一说自己的教室。然后指导学生用《我们的教室》为题写一段话。课后让学生按课文中学到的写作顺序观察自己的卧室或客厅,以《我的卧室》或《我家的客厅》为题,按观察顺序写一段话。
上述几种段式的读写结合,从作文的角度来说,可以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然而,言之有物却是个关键的问题。因此教师根据课文段的特点设计一些小练笔时,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如教《翠鸟》一课后,先应教给学生观察动物的方法,即抓住动物本身的特点,从形状、颜色、动态等方面观察描绘。再让学生回家观察大公鸡,最后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抓住大公鸡的羽毛、鸡冠、尖嘴、脚描写一段大公鸡外形的片断。
并列段。即分别说明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课文中这种段式较多。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三自然段共四句话,分别写夏天小兴安岭的树木、晨雾、阳光和野花。生动具体地描述了小兴安岭夏季的美丽景色。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说说全段共几句话,每句写什么,作者是怎样写的,句与句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这段话主要写什么。教后可指导学生观察校园秋天的梧桐树、宝塔松,花坛中的美人蕉、月季花。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即抓住植物的干、枝、叶和花的形状、颜色观察,让学生对这些植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了秋天高大粗壮的梧桐树上那巴掌般的叶子有的变黄了,有的变红,有的一半黄一半绿,树枝上挂着的小绒球由绿变黄了;宝塔松仍然碧绿碧绿的;美人蕉火红火红的,在浓碧的、又宽又长的绿叶衬托下十分鲜艳;月季花有粉红的,有深红的,也有淡红的,有的花刚开,从羽毛形状的红绿色的叶子里张开了笑脸,有的花快谢了,花朵搭下来,像做错事的小姑娘低下了头,还有圆鼓鼓的花骨朵,被几片花萼紧紧包着,里面是红色的花柱。学生有了感性认识,才能转为准确的表达。这时可以让学生以《校园的秋天》为题写一段话。
总分段。即由总叙和分叙的句子组成的段。这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课文中常见的段式。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六自然段共四句话,第一句总写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然后从鸟多,鸟蛋多,鸟粪多三个方面具体分述。教师可引导学生先找总起句,再说说课文其它三句是怎样具体分述的。课后指导学生观察花坛中的菊花,重点指导观察菊花的花瓣、花蕊的形状、颜色,用鼻子闻花的香味,再以“花坛中的菊花盛开了,多么美丽啊!”为总起句,要求学生按观察顺序把菊花的形、色、味具体写出来。
因果段。即由表明原因和结果的句子组成的段。如《五彩池》中的第四自然段就是因果段。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读法引导学生读懂段句后,指导学生观察班上同学迟到的情景,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一段班上同学因病(或因事)上学迟到的情景及原因的片断。
方位段。即按一定的方位或地点的变换顺序写的段落。如《三味书屋》的第二自然段,共四句话。第一句写书屋北墙正中挂的画,第二句写画前先生的座位,第三句写先生座位四周是学生书桌,第四句写鲁迅的书桌在东北角。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找出表明空间方位的词,读懂句段的意思,再指导学生按教室前方,教室正中,教室两旁,教室后面的空间方位顺序说一说自己的教室。然后指导学生用《我们的教室》为题写一段话。课后让学生按课文中学到的写作顺序观察自己的卧室或客厅,以《我的卧室》或《我家的客厅》为题,按观察顺序写一段话。
上述几种段式的读写结合,从作文的角度来说,可以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然而,言之有物却是个关键的问题。因此教师根据课文段的特点设计一些小练笔时,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如教《翠鸟》一课后,先应教给学生观察动物的方法,即抓住动物本身的特点,从形状、颜色、动态等方面观察描绘。再让学生回家观察大公鸡,最后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抓住大公鸡的羽毛、鸡冠、尖嘴、脚描写一段大公鸡外形的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