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体会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治疗42例(48眼)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手术48只眼,均采用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术前(P<0.01),眼压比入院接诊时明显下降(P<0.001),前房深度加深,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 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房角分离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076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42例(48眼),男18例,女24例,年龄45~75岁,平均60岁,用药后眼压控制良好择期手术患者36眼,高眼压条件下急诊手术12眼。术前均接受了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房角镜以及眼A/B超检查,排除其他后节疾患。
方法:均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表面麻醉方式,于12:00方位透明角膜缘内,做宽度3.20mm的隧道式透明角膜切口,前房内注入黏弹剂支撑前房,以15°前房穿刺刀于角膜缘3:00和9:00方位做辅助切口,以撕囊针进行连续环形撕囊,进行充分水分离和水分层,应用超声乳化仪,设定功率为40%~50%,负压吸引为120~150mmHg,采用囊袋内劈核吸除晶状体核,双手IA清除残留皮质,囊袋内植入丙烯酸折叠人工晶体。卡米可林缩瞳,黏弹剂注吸针头轻压虹膜根部,360°钝性分离前房角,吸出前房及囊袋内粘弹剂,前房中注入林格液,角膜隧道切口自动闭合,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均未发生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
术后处理及随访: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常规局部给予“典必舒”“双氯芬酸钠”等滴眼液,出现角膜水肿给予“贝复舒”滴眼液,分别于术后1天、2天、3天、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复查视力、验光、眼压;1个月后增加前房角检查和A超测量;除3眼术后半年再行抗青光眼手术外,其余均病情平稳。随访1个月~4年。
结 果
所有手术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虹膜膨隆消失,房角拥挤狭窄改善,视野较术前好转。
视力:35眼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平均值为0.4,明显好于术前0.1(P<0.01),其中低于0.1者6眼,0.1~0.3者12眼,0.4~0.6者18眼,高于0.6者12眼。
眼压:眼压术前平均为36.38±5.43mmHg,术后1个月为14.3±3.6mmHg、半年为15.2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野平均敏感度较术前也有明显改善,但是2例高眼压条件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半年后眼压有升高趋势,眼压达到25mmHg,给与阿法根滴眼液及尼目可司口服后眼压维制在16.5mmHg。
前房深度:采用眼科超声仪测量前房深度手术前后平均值分别为(1.20)、(2.48±0.37)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房角开放程度:手术后有36眼房角完全开放或者有Ⅰ度房角狭窄,房角狭窄Ⅱ度5眼,狭窄Ⅲ~Ⅳ<2个象限的6眼;狭窄Ⅲ~Ⅳ>2个象限的1眼,与术前相比房角狭窄程度均有改善。原来狭窄的房角增宽,关闭的房角部分开放。
术后并发症:术后第1天,有20眼出现角膜基质层水肿,后弹力层皱褶,其中12只眼合并前房纤维素样渗出,在瞳孔区有膜样物形成,局部和全身给予激素等处理后,1~2周渗出完全吸收,瞳孔区恢复透明。2例角膜术后5天出现失代偿,对症处理2周后角膜恢复透明。
讨 论
我们观察到眼压与眼轴长度有相关性,在12例高眼压条件下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当中,眼压的平均值为36mmHg,双眼的眼轴长度相差约0.4mm,由于眼轴的增加,拟置入的人工晶体的度数与未发生青光眼的对侧眼相比,度数相差约+2D,与眼轴长度增加引起的屈光力的改变基本是一致的。术后复查眼球A超结果显示眼轴较术前缩短,双眼眼轴长度相差约0.28mm。这种改变也符合一些患者的主诉:术后眼球“缩小”,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胀痛饱满感缓解消除了。由于目前的样本量很小,不能得出确切的统计学结果,现在我们正在完善这方面的资料,希望能从较大样本上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 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房角分离术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5.076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42例(48眼),男18例,女24例,年龄45~75岁,平均60岁,用药后眼压控制良好择期手术患者36眼,高眼压条件下急诊手术12眼。术前均接受了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房角镜以及眼A/B超检查,排除其他后节疾患。
方法:均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表面麻醉方式,于12:00方位透明角膜缘内,做宽度3.20mm的隧道式透明角膜切口,前房内注入黏弹剂支撑前房,以15°前房穿刺刀于角膜缘3:00和9:00方位做辅助切口,以撕囊针进行连续环形撕囊,进行充分水分离和水分层,应用超声乳化仪,设定功率为40%~50%,负压吸引为120~150mmHg,采用囊袋内劈核吸除晶状体核,双手IA清除残留皮质,囊袋内植入丙烯酸折叠人工晶体。卡米可林缩瞳,黏弹剂注吸针头轻压虹膜根部,360°钝性分离前房角,吸出前房及囊袋内粘弹剂,前房中注入林格液,角膜隧道切口自动闭合,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均未发生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
术后处理及随访: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常规局部给予“典必舒”“双氯芬酸钠”等滴眼液,出现角膜水肿给予“贝复舒”滴眼液,分别于术后1天、2天、3天、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复查视力、验光、眼压;1个月后增加前房角检查和A超测量;除3眼术后半年再行抗青光眼手术外,其余均病情平稳。随访1个月~4年。
结 果
所有手术患者均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虹膜膨隆消失,房角拥挤狭窄改善,视野较术前好转。
视力:35眼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平均值为0.4,明显好于术前0.1(P<0.01),其中低于0.1者6眼,0.1~0.3者12眼,0.4~0.6者18眼,高于0.6者12眼。
眼压:眼压术前平均为36.38±5.43mmHg,术后1个月为14.3±3.6mmHg、半年为15.2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野平均敏感度较术前也有明显改善,但是2例高眼压条件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半年后眼压有升高趋势,眼压达到25mmHg,给与阿法根滴眼液及尼目可司口服后眼压维制在16.5mmHg。
前房深度:采用眼科超声仪测量前房深度手术前后平均值分别为(1.20)、(2.48±0.37)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房角开放程度:手术后有36眼房角完全开放或者有Ⅰ度房角狭窄,房角狭窄Ⅱ度5眼,狭窄Ⅲ~Ⅳ<2个象限的6眼;狭窄Ⅲ~Ⅳ>2个象限的1眼,与术前相比房角狭窄程度均有改善。原来狭窄的房角增宽,关闭的房角部分开放。
术后并发症:术后第1天,有20眼出现角膜基质层水肿,后弹力层皱褶,其中12只眼合并前房纤维素样渗出,在瞳孔区有膜样物形成,局部和全身给予激素等处理后,1~2周渗出完全吸收,瞳孔区恢复透明。2例角膜术后5天出现失代偿,对症处理2周后角膜恢复透明。
讨 论
我们观察到眼压与眼轴长度有相关性,在12例高眼压条件下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当中,眼压的平均值为36mmHg,双眼的眼轴长度相差约0.4mm,由于眼轴的增加,拟置入的人工晶体的度数与未发生青光眼的对侧眼相比,度数相差约+2D,与眼轴长度增加引起的屈光力的改变基本是一致的。术后复查眼球A超结果显示眼轴较术前缩短,双眼眼轴长度相差约0.28mm。这种改变也符合一些患者的主诉:术后眼球“缩小”,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胀痛饱满感缓解消除了。由于目前的样本量很小,不能得出确切的统计学结果,现在我们正在完善这方面的资料,希望能从较大样本上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