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籼粳稻杂交是中国水稻育种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保证高产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稻米质量是目前的主要攻关目标;特别是针对加工质量,尚无相关基因被成功克隆,其遗传改良难度较大.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籼粳稻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s,RILs)为研究试材,由粒型及垩白(加工质量重要影响因子)的调控基因及籼粳遗传背景变化为切入点,对稻米加工质量的遗传影响因子进行深入剖析.结果 表明:GS5基因对RILs的粒宽具有显著影响,而代表籼型血缘引入的SI值对粒宽及垩白度均有显著影响
【机 构】
:
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盘锦,1240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籼粳稻杂交是中国水稻育种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保证高产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稻米质量是目前的主要攻关目标;特别是针对加工质量,尚无相关基因被成功克隆,其遗传改良难度较大.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籼粳稻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s,RILs)为研究试材,由粒型及垩白(加工质量重要影响因子)的调控基因及籼粳遗传背景变化为切入点,对稻米加工质量的遗传影响因子进行深入剖析.结果 表明:GS5基因对RILs的粒宽具有显著影响,而代表籼型血缘引入的SI值对粒宽及垩白度均有显著影响;源于SI值对粒宽及垩白的显著影响,SI值进一步影响了稻米加工质量,当SI值大于40%时,整精米率表现显著降低.籼粳稻杂交育种中,应通过回交或复交减少籼型血缘的引入频率,以保证整体较优的加工质量,并重视个体选择中诸如GS5等有利基因的利用.
其他文献
在信息化条件下,通过全维的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发,满足大范围、全天时、全天候的用户保障与共享分发需求,以确立信息优势并占据战场主动.文章主要结合当前信息化网络化的设计思路,对信息分布式协同处理环境的构建进行了研究,设计了信息采集、信息分发、协同处理等方面的初步信息感知设计思路,最后阐述了此设计思路的实际场景.
为获得抗逆性强、生长正常的转基因紫花苜蓿植株,本研究以野生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蒙古沙冬青(Ammppiptanthus mongolicus)为材料,利用PCR和DNA重组技术,克隆了拟南芥Rd29A基因ATG上游共1520 bp的启动子区域;克隆了蒙古沙冬青脱水素基因(AmDHN)共572 bp的开放阅读框,构建了Rd29A启动子驱动AmDHN基因表达的植物表达载体pCHF-RD-DHN.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ua)品种\'敖汉苜蓿\'的下胚轴和
基于保障学生安全的考虑,研究分析校园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的成因,开发一套完善的智能预警系统,对预控该类事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传统的人群检测技术所存在的识别速度慢、鲁棒性差等问题,本文提出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校园环境拥挤踩踏事故预警.采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方法,基于开源计算机视觉库和相关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校园监控视频进行自动特征提取,实时分析人群量、速度等参数,构建人群密度、流向、滞留量、混乱程度等预警指标,搭建拥挤踩踏事故预警系统.经实验测试,所提方法能够获取实时信息,并通过显示屏与广播发布导
\'盐丰47\'是辽宁省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其粒型偏短圆、垩白度较高.而目前,长粒型粳米由于外观品质优异受到消费者喜爱,其商品价值也较高.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花药培养技术,将源于籼稻的GS3长粒等位基因导入到\'盐丰47\'中,并进一步开展改良品系与\'盐丰47\'产量、外观品质、加工品质及营养食味品质的比较.结果 表明,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花药培养,5个携带GS3长粒等位基因的品系被成功创制,其中改良系-5的外观品质优于\'盐丰47\'
目前部分出口的老信息系统仅具备使用通信前置计算机(CFC)进行点对点低速链路通信的能力.在不对老系统进行结构升级改造的前提下,通过设备虚拟化技术,虚拟CFC,对信息系统内部呈现CFC的特征,对外部采用IP方式通信,可以使得不具备IP互联通信能力的老系统具备IP互联能力,简单、高效、经济且稳妥.
在人体目标的动作识别应用中,穿墙雷达(TWR)具有隐蔽性高、探测能力强和不易受环境因素限制等优点,同时兼具良好的目标隐私信息保护能力,在武装反恐、安保监控和医疗看护等领域发挥出重要作用.为了梳理穿墙雷达对人体目标动作识别技术的发展脉络以及预测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该文首先简要介绍穿墙探测的工作原理,并对不同体制穿墙雷达的特点进行比较和讨论;然后,围绕穿墙雷达人体动作识别应用中的雷达成像、特征参数提取和动作状态判决等关键技术,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分析;最后,对穿墙雷达的人体动作识别技术研究进
文章选取陆军部队战时保障资源消耗中的油料消耗情况作为典型研究对象,同步考虑战时兵力规模、作战强度、地理环境、行动样式等影响因素,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良好的容错性和快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独创性地使用基于共轭梯度下降法改进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算法模型,较传统神经网络运行效率有了较大的提升,在保证油料消耗预测精度的同时,能有效提高预测的实时性与可靠性.
以北方地区主栽的15个黑木耳品种为试材,通过菌株亲和性试验、rDNA-ITS及SRAP聚类分析对15个黑木耳栽培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明确了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为黑木耳的栽培、遗传育种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表明,15个黑木耳菌株的拮抗反应大多表现为隆起型和沟壑型等2种不亲和的表现,其中5对黑木耳品种之间没有拮抗反应,而\'冀诱1号\'与其他菌株有明显的拮抗反应;rDNA-ITS聚类分析将15个黑木耳分成3个大类,其中\'黑木耳-1\'和\'黑木耳-2\'、\'黑威伴
为探讨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茎段在离体培养过程中褐化发生的机理.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和种类的抗褐化剂,对不同培养时间的胡桃楸茎段进行生化指标测定和徒手切片染色观察.在初代培养时外植体采用70%酒精30 s,0.1% HgC12消毒10 min,灭菌效果最好.在初代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和种类的抗褐化剂可以有效地防止外植体培养过程中发生褐化,并筛选出同时添加硫代硫酸钠和Vc两种试剂的培养基抗褐化能力最强.通过测定不同培养阶段茎段体内酶活性,结果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褐化茎段和未褐
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检测前跟踪技术(DP-TBD)是微弱目标检测的关键技术,但其性能仿真是个难题,传统的方法是利用蒙特卡罗统计法或者理论分析被检测数据的分布函数解析表达式,计算出性能指标.但蒙特卡罗统计法需要的样本量巨大,方法局限;经DP-TBD处理之后数据的分布特性变得很复杂,无法得到解析表达式.为评估此关键技术的检测性能,本文利用少量的样本,采用极值理论中的Gumbel分布拟合DP-TBD的检测性能曲线.经与蒙特卡罗方法对比验证,极值理论可用少量样本准确拟合DP-TBD的性能曲线,从而对DP-TBD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