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越来越强调学生的听力能力,听力分值占到试卷总分的五分之一(占30分)。农村学生从小学三年级虽然开始学习英语,但英语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再加上农村小学师资力量不足,有的教师的专业不是英语,转行教英语,所以在学生进入初中时,他们的听力能力相对城市的学生差了许多。
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新目标英语教材明显体现听说为先,读写跟上,通过听说能力的加强达到读写的提高。而提高学生听力水平重要性是培养英语其他技能的突破点。如果忽视学生听力能力会给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忽视听,势必影响说,其结果会使学生不仅不能在口头上和对方交流思想,而且也必然影响他们读写能力的提高。本人通过十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谈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训练和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
一、培养学生听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便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也就会高;反之,学生便会产生厌烦情绪,学习也会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要想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听力训练产生兴趣,不仅在语言上要做到循循善诱,而且在选材上更要下一番工夫。教师要注意挑选一些难易适中,符合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材料。另外,选材还要有趣味性,选听的内容可以是小故事、谜语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组织学生唱一些优美的英文歌曲,如My heart will go on,Yesterday once more,Say you,say me等,以激发他们听英语的兴趣。如果能给学生看一些有关听力的录像,学生的兴趣会更浓,效果更佳。
二、营造环境,培养听的习惯
刚开始听录音时,多数学生总是依赖书本,不是眼睛盯着书本,就是边听边看,看起来非常专心,实际上这种对听力内容的理解还是靠视觉的帮助,不是靠语音、语调等信号。这样做不利于听力水平的提高,妨碍了学生理解文章。鉴于以前依赖书本效果不好的经验,在听录音前我坚持让学生合上书本,介绍一些可能妨碍他们理解录音内容的生词或习惯用法、背景知识或故事情节,然后要求学生尽量双目微闭,呼吸平和,注意力集中听录音,随后根据所听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最后再打开课本,这样能让学生养成聚精会神仔细听的习惯。
三、增大阅读量,了解听的文化背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较大,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不同,对文化差异的忽视,都会导致判断失误,交际受阻。因此,补充相应的背景知识,认识本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也是听懂文章的一个重要前提。例如,在听一篇介绍英美人姓名的文章前,任课教师应对中国人姓名与英美人姓名的构成、排列加以简单的讲解。这样听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又如,观看录像片《走遍美国》,如不了解美国的文化背景,那么对剧中人物直呼其名就难以理解,因为这在中国是极不礼貌的。英国人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常以谈论天气为主,而中国人则不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与听力有关的背景知識,如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习俗、礼仪、趣闻等。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课外文章,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所听的内容,还可诱发学生听的兴趣。
四、听力技巧的训练
1.在教学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做过很多的听力训练,但是却未认真总结归纳过自己的错误。事实上,许多同学在听完一套练习后往往对一下答案就算完事了,这显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我要求学生把平时训练中经常出错的地方找出来,查出错误原因,再听一遍原材料,寻找到本题的语感,然后时常在心中默念,这样就可以把原先感到陌生的对话映入脑海中,那么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不会有心理阻碍,答题也就顺利多了。
2.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听力的必要条件。专家实验和真实数据告诉我们,如果听音时积极、主动、充满信心,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听者的正常水平。急躁是听力的天敌。在考试中我发现大多数同学在听对话时,由于上一题没有听清楚或答题时间已过还未做出选择等原因,错过了下一个对话。我告诫学生在听力中不要犯“捡芝麻,丢西瓜”的错误,在听力部分全部结束以后,还可以回过头去仔细回忆对话的内容,作出判断,还教给他们连读、弱读、失去爆破、句子重音等。听录音时,学生要联系上下文全局理解和把握文章思路,捕捉其中关键词语,善于区别主要与次要信息等技巧。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学生对听力题的分析、归纳、综合答题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其形成良好学习策略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断地反复练习和实践,才能使英语听力水平不断提高。
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新目标英语教材明显体现听说为先,读写跟上,通过听说能力的加强达到读写的提高。而提高学生听力水平重要性是培养英语其他技能的突破点。如果忽视学生听力能力会给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带来极大的困难。忽视听,势必影响说,其结果会使学生不仅不能在口头上和对方交流思想,而且也必然影响他们读写能力的提高。本人通过十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谈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如何训练和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
一、培养学生听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便能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也就会高;反之,学生便会产生厌烦情绪,学习也会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要想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听力训练产生兴趣,不仅在语言上要做到循循善诱,而且在选材上更要下一番工夫。教师要注意挑选一些难易适中,符合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材料。另外,选材还要有趣味性,选听的内容可以是小故事、谜语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组织学生唱一些优美的英文歌曲,如My heart will go on,Yesterday once more,Say you,say me等,以激发他们听英语的兴趣。如果能给学生看一些有关听力的录像,学生的兴趣会更浓,效果更佳。
二、营造环境,培养听的习惯
刚开始听录音时,多数学生总是依赖书本,不是眼睛盯着书本,就是边听边看,看起来非常专心,实际上这种对听力内容的理解还是靠视觉的帮助,不是靠语音、语调等信号。这样做不利于听力水平的提高,妨碍了学生理解文章。鉴于以前依赖书本效果不好的经验,在听录音前我坚持让学生合上书本,介绍一些可能妨碍他们理解录音内容的生词或习惯用法、背景知识或故事情节,然后要求学生尽量双目微闭,呼吸平和,注意力集中听录音,随后根据所听内容提出一些问题,最后再打开课本,这样能让学生养成聚精会神仔细听的习惯。
三、增大阅读量,了解听的文化背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的一切言行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映了一定的文化内涵。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较大,风土人情、宗教信仰不同,对文化差异的忽视,都会导致判断失误,交际受阻。因此,补充相应的背景知识,认识本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也是听懂文章的一个重要前提。例如,在听一篇介绍英美人姓名的文章前,任课教师应对中国人姓名与英美人姓名的构成、排列加以简单的讲解。这样听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又如,观看录像片《走遍美国》,如不了解美国的文化背景,那么对剧中人物直呼其名就难以理解,因为这在中国是极不礼貌的。英国人见面打招呼的方式,常以谈论天气为主,而中国人则不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与听力有关的背景知識,如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习俗、礼仪、趣闻等。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课外文章,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所听的内容,还可诱发学生听的兴趣。
四、听力技巧的训练
1.在教学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做过很多的听力训练,但是却未认真总结归纳过自己的错误。事实上,许多同学在听完一套练习后往往对一下答案就算完事了,这显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我要求学生把平时训练中经常出错的地方找出来,查出错误原因,再听一遍原材料,寻找到本题的语感,然后时常在心中默念,这样就可以把原先感到陌生的对话映入脑海中,那么今后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就不会有心理阻碍,答题也就顺利多了。
2.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听力的必要条件。专家实验和真实数据告诉我们,如果听音时积极、主动、充满信心,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听者的正常水平。急躁是听力的天敌。在考试中我发现大多数同学在听对话时,由于上一题没有听清楚或答题时间已过还未做出选择等原因,错过了下一个对话。我告诫学生在听力中不要犯“捡芝麻,丢西瓜”的错误,在听力部分全部结束以后,还可以回过头去仔细回忆对话的内容,作出判断,还教给他们连读、弱读、失去爆破、句子重音等。听录音时,学生要联系上下文全局理解和把握文章思路,捕捉其中关键词语,善于区别主要与次要信息等技巧。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学生对听力题的分析、归纳、综合答题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英语听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其形成良好学习策略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断地反复练习和实践,才能使英语听力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