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和本地化是现代经济活动中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两种趋势,这两种趋势的存在使区域竞争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日渐重要。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式对提升区域竞争力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各种因素入手研究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机制。
一、影响区域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一)产业结构状况
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经济竞争实力和国民收入水平等差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同。如果地区各产业各生产部门在生产上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并形成合理的比例,则地区资源在各部门之间将得到合理的配置,相应的为地区创造的财富就会越多,地区的经济实力就会越强,竞争力也会越强。
(二)企业
企业是区域竞争的承担主体,区域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不同区域内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提高区域竞争力关键是如何提高区域内企业竞争力和区域产业结构竞争力。
(三)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联系,通过吸收和引进知识、技术、技能、制度、文化和管理,企业可以进行创新,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开放可以创造资源,培养新优势,不仅可以扩大原有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而且可发展高新技术的创新产业,实现产业的高级化,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经济综合实力
经济综合实力越强,说明地区产业结构越合理,产业结构的应变能力也越强,企业创新能力越强,对外开放的层次也越高,地区的竞争实力就越强。
(五)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地区经济、社会经济的基本承载,为地区开放提供了载体和条件。先进的基础设施,使地区与区域外的交流、交往快速便捷,从而为全方位开放和交流创造了条件。先进的基础设施,能够吸引高质量的人才向该地区集中,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
(六)科学技术
一个地区的科学、技术和知识资源影响地区的产业结构,地区科技水平和科技综合实力是产业整体素质的技术基础;科学技术发达的地区,能够吸引域外的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流入,形成地区内产业、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要素的流动必将带动其他要素的流动,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地区的全面开放。
(七)劳动力
劳动力的构成影响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集聚的地方更有可能成为高新技术创新产业的集聚区。劳动力素质高和资源丰富的地区,有利于吸引外部的投资,资金、技术、管理及知识大量流入该区域,不仅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地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八)政府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通过财政收支、经济政策等对区域经济产生重要作用。
以上是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八大因素。根据它们对区域竞争力作用的形式和性质,可分为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其中企业、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是直接影响因素,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状况和政府作用则是间接影响因素,它们通过作用于三个直接因素对区域竞争力产生影响。通常区域竞争力可分解为综合经济实力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开放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人力资源竞争力和政府竞争力。
二、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机制
(一)产业集群可促进区域科技进步
产业集群内部存在着有利于创新的机制和浓厚的创新氛围,从而有利于新的技术、知识的创新。第一,企业之间的微观的竞争压力和动力能够促进创新。集群中同类企业同居一地,同行业相互比较,有了价格、质量和产品差异化程度评价标尺,为了满足集群内有经验的“挑剔”顾客们的要求,企业要承受竞争压力,激励和压力并存,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脱颖而出。第二,集群环境促进创新系统的形成。集群内垂直联系的企业、水平竞争的企业、中介机构、教育与研究部门、有经验的顾客在地理上的集中,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创新的重要来源以及所需的物质基础。第三,集群内本地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可以紧密地参与创新过程,与客户的需求一致,适应创新的模式由线性模式向网络化创新模式转变,降低了创新风险。第四,产业集群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与扩散。集群内由于空间接近性和共同的产业文化背景,不仅可以加强显性知识的传播与扩散,更重要地可以加强隐性知识的传播与扩散,并通过隐性知识的快速流动进一步促进显性知识的流动与扩散。
产业集群通过其内部天然的创新机制和浓厚的创新氛围成为区域技术创新主体,促进区域科技进步。从我国的实践情况来看,在产业集聚现象明显的区域,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人员投入以及科研成果、申请专利的数量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以我国八大区域科研经费投入为例来看,在产业集群集聚明显的地区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研究机构,其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人员投入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北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各区域中科技投入最多的地区,其中北京一市占到50%以上,其次是山东省占到30%左右。北京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最为集中的地区,其研发经费的投入一直占全国总投入的六分之一以上,山东半岛尤其是沿海城市则在努力打造我国北方制造业基地;东部沿海地区科技投入居第二位,以上海为龙头,江苏、浙江两省科技投入居全国前列,这里恰恰是我国产业集群最密集的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环太湖区、浙江杭嘉湖地区、宁波温州等,在浙江,许多传统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催生出众多的高科技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南部沿海地区虽然居第三位,但是其投入总值与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相差很大,原因在于其内部结构的不平衡,其中广东省科技投入最大,居全国前列,而其他三省远远落后。广东昆山的、东莞的IT业、潮州的婚纱及晚礼服、中山沙溪的休闲服、盐步的内衣、西樵的面料及装饰布等在全国乃至世界有重要影响。
(二)产业集群可提升区域开放竞争力
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对外开放度可由该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两个指标来衡量。据统计,中国在世界出口额中的比例,1999年不足2%,2002年提高至6.5%,这一变化与外资的发展分不开。很多外资企业利用我国低廉的劳动力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我国为生产基地,向欧美地区出口,其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上升,由1997年的41%上升到2002年的52.2%。同时,由于外资企业的带动和纽带作用,我国许多企业发展了外向型业务,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所以各区域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数量成为衡量其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吸引对外直接投资,扩大出口贸易,带动区域经济对外开放。集群区内分工协作、信息交流、不断创新的区域生产效率成为当代跨国公司从外部获取并加以吸收为己所用的重要竞争优势源泉。而跨国公司从集群区内所获得的这种竞争优势更不易被其他公司模仿或移植,因为这种竞争优势根植于集群区域,存在于当地的社会文化网络中,其他跨国公司要想获得这种优势必须将这种集群区域的生产链纳入自身的全球经营网络中。由于这种效应,产业集群具有吸引区域外资本的功能。通过和跨国公司的合作,集群往往成为进出口贸易集中的地区,可以有效地带动整个区域的对外交流。
另外,产业集群本身具有很大的集聚作用和自我发展的功能。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催生出大量新的企业,集群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这使得集群的整体规模不断增长,随着其产品供应能力的增大,其市场必然会冲破集群所在区域,在更大范围实现资源的配置和产品的交流。这表现在产品的进出口和企业的跨国经营。从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来看,集群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其内部企业必然会走跨国经营的道路,抢占国际市场,带动区域对外开放。
(三)产业集群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一般认为,影响产业结构的四个经济变量是需求结构、技术水平、市场范围、国际贸易。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是结构成长的核心动力。第一,创新引起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出现,从而引导新的市场需求,使一部分潜在的市场需求转换为现实需求,改变原有的需求结构。第二,按照熊彼特的定义,创新包括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和实现企业的新组织五种情况。因此,创新能够引起技术进步。第三,产品的市场范围受交通、通讯条件的制约,交通、通讯领域的创新很显然会扩大经济系统的市场范围,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成长。第四,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技术水平对一国在国际贸易竞争的作用愈益重要。创新可以培育一国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增强该国的产业竞争力,进而影响国际贸易。因此可以说,创新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动力。
如前所述产业集群内部形成一个创新体系,通过系统内创新主体的互动,持续地产生创新动力,形成连锁反应机制,加快创新扩散,促进集群的动态升级。集群创新通过作用于产业结构的四个变量来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四)产业集群提升企业竞争力
1.集群内企业具有成本优势。集群成员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并利用地理接近性而节省相互间的物质和信息流的运移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区域内专业化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一方面提高了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另一方面也实现了企业对劳动力的柔性需求,降低了企业劳动力成本支出。此外,集群内共同的产业文化和价值观有利于企业间建立以合作与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使双方容易达成交易并履行合约,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2.产业集群有利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式,介于垄断和自由竞争之间,相对于集群外部的企业有规模优势,具有垄断的功能;另一方面,内部企业之间合作与协作关系更加紧密。所以集群内部企业可以充分发挥专业化优势,将资金、人力、物力集中于某一方面,比如科研,而将企业其他功能交给其他企业来完成,这样各企业就可以各司其职,在某一方面做专、做精,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3.集群内企业持续创新的能力增强。技术创新是保持产业集群经济优势的一个持续性动力。集群通过在一定区域内营造企业网络关系,一方面加强单个企业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技术创新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在区域范围内产生整体的创新环境与激励机制。所以集群内部企业持续创新的能力要强于其他企业。
(作者单位:山东财政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一、影响区域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一)产业结构状况
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经济竞争实力和国民收入水平等差异,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产业结构的不同。如果地区各产业各生产部门在生产上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并形成合理的比例,则地区资源在各部门之间将得到合理的配置,相应的为地区创造的财富就会越多,地区的经济实力就会越强,竞争力也会越强。
(二)企业
企业是区域竞争的承担主体,区域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不同区域内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提高区域竞争力关键是如何提高区域内企业竞争力和区域产业结构竞争力。
(三)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联系,通过吸收和引进知识、技术、技能、制度、文化和管理,企业可以进行创新,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开放可以创造资源,培养新优势,不仅可以扩大原有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而且可发展高新技术的创新产业,实现产业的高级化,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四)经济综合实力
经济综合实力越强,说明地区产业结构越合理,产业结构的应变能力也越强,企业创新能力越强,对外开放的层次也越高,地区的竞争实力就越强。
(五)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地区经济、社会经济的基本承载,为地区开放提供了载体和条件。先进的基础设施,使地区与区域外的交流、交往快速便捷,从而为全方位开放和交流创造了条件。先进的基础设施,能够吸引高质量的人才向该地区集中,能够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
(六)科学技术
一个地区的科学、技术和知识资源影响地区的产业结构,地区科技水平和科技综合实力是产业整体素质的技术基础;科学技术发达的地区,能够吸引域外的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流入,形成地区内产业、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要素的流动必将带动其他要素的流动,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地区的全面开放。
(七)劳动力
劳动力的构成影响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集聚的地方更有可能成为高新技术创新产业的集聚区。劳动力素质高和资源丰富的地区,有利于吸引外部的投资,资金、技术、管理及知识大量流入该区域,不仅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且带动了地区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八)政府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通过财政收支、经济政策等对区域经济产生重要作用。
以上是影响区域竞争力的八大因素。根据它们对区域竞争力作用的形式和性质,可分为直接影响因素和间接影响因素。其中企业、产业结构、对外开放是直接影响因素,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科技水平、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状况和政府作用则是间接影响因素,它们通过作用于三个直接因素对区域竞争力产生影响。通常区域竞争力可分解为综合经济实力竞争力、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开放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人力资源竞争力和政府竞争力。
二、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机制
(一)产业集群可促进区域科技进步
产业集群内部存在着有利于创新的机制和浓厚的创新氛围,从而有利于新的技术、知识的创新。第一,企业之间的微观的竞争压力和动力能够促进创新。集群中同类企业同居一地,同行业相互比较,有了价格、质量和产品差异化程度评价标尺,为了满足集群内有经验的“挑剔”顾客们的要求,企业要承受竞争压力,激励和压力并存,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脱颖而出。第二,集群环境促进创新系统的形成。集群内垂直联系的企业、水平竞争的企业、中介机构、教育与研究部门、有经验的顾客在地理上的集中,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创新的重要来源以及所需的物质基础。第三,集群内本地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可以紧密地参与创新过程,与客户的需求一致,适应创新的模式由线性模式向网络化创新模式转变,降低了创新风险。第四,产业集群有利于知识的传播与扩散。集群内由于空间接近性和共同的产业文化背景,不仅可以加强显性知识的传播与扩散,更重要地可以加强隐性知识的传播与扩散,并通过隐性知识的快速流动进一步促进显性知识的流动与扩散。
产业集群通过其内部天然的创新机制和浓厚的创新氛围成为区域技术创新主体,促进区域科技进步。从我国的实践情况来看,在产业集聚现象明显的区域,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人员投入以及科研成果、申请专利的数量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以我国八大区域科研经费投入为例来看,在产业集群集聚明显的地区无论是企业、政府还是研究机构,其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人员投入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北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各区域中科技投入最多的地区,其中北京一市占到50%以上,其次是山东省占到30%左右。北京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最为集中的地区,其研发经费的投入一直占全国总投入的六分之一以上,山东半岛尤其是沿海城市则在努力打造我国北方制造业基地;东部沿海地区科技投入居第二位,以上海为龙头,江苏、浙江两省科技投入居全国前列,这里恰恰是我国产业集群最密集的地区,特别是长江三角洲、环太湖区、浙江杭嘉湖地区、宁波温州等,在浙江,许多传统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催生出众多的高科技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南部沿海地区虽然居第三位,但是其投入总值与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相差很大,原因在于其内部结构的不平衡,其中广东省科技投入最大,居全国前列,而其他三省远远落后。广东昆山的、东莞的IT业、潮州的婚纱及晚礼服、中山沙溪的休闲服、盐步的内衣、西樵的面料及装饰布等在全国乃至世界有重要影响。
(二)产业集群可提升区域开放竞争力
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对外开放度可由该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两个指标来衡量。据统计,中国在世界出口额中的比例,1999年不足2%,2002年提高至6.5%,这一变化与外资的发展分不开。很多外资企业利用我国低廉的劳动力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我国为生产基地,向欧美地区出口,其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上升,由1997年的41%上升到2002年的52.2%。同时,由于外资企业的带动和纽带作用,我国许多企业发展了外向型业务,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所以各区域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数量成为衡量其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产业集群的发展能够促进区域吸引对外直接投资,扩大出口贸易,带动区域经济对外开放。集群区内分工协作、信息交流、不断创新的区域生产效率成为当代跨国公司从外部获取并加以吸收为己所用的重要竞争优势源泉。而跨国公司从集群区内所获得的这种竞争优势更不易被其他公司模仿或移植,因为这种竞争优势根植于集群区域,存在于当地的社会文化网络中,其他跨国公司要想获得这种优势必须将这种集群区域的生产链纳入自身的全球经营网络中。由于这种效应,产业集群具有吸引区域外资本的功能。通过和跨国公司的合作,集群往往成为进出口贸易集中的地区,可以有效地带动整个区域的对外交流。
另外,产业集群本身具有很大的集聚作用和自我发展的功能。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催生出大量新的企业,集群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这使得集群的整体规模不断增长,随着其产品供应能力的增大,其市场必然会冲破集群所在区域,在更大范围实现资源的配置和产品的交流。这表现在产品的进出口和企业的跨国经营。从产业集群发展的国际经验来看,集群要想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其内部企业必然会走跨国经营的道路,抢占国际市场,带动区域对外开放。
(三)产业集群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一般认为,影响产业结构的四个经济变量是需求结构、技术水平、市场范围、国际贸易。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是结构成长的核心动力。第一,创新引起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出现,从而引导新的市场需求,使一部分潜在的市场需求转换为现实需求,改变原有的需求结构。第二,按照熊彼特的定义,创新包括引进新产品、引进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和实现企业的新组织五种情况。因此,创新能够引起技术进步。第三,产品的市场范围受交通、通讯条件的制约,交通、通讯领域的创新很显然会扩大经济系统的市场范围,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成长。第四,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技术水平对一国在国际贸易竞争的作用愈益重要。创新可以培育一国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增强该国的产业竞争力,进而影响国际贸易。因此可以说,创新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动力。
如前所述产业集群内部形成一个创新体系,通过系统内创新主体的互动,持续地产生创新动力,形成连锁反应机制,加快创新扩散,促进集群的动态升级。集群创新通过作用于产业结构的四个变量来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四)产业集群提升企业竞争力
1.集群内企业具有成本优势。集群成员通过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并利用地理接近性而节省相互间的物质和信息流的运移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区域内专业化劳动力市场的存在,一方面提高了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另一方面也实现了企业对劳动力的柔性需求,降低了企业劳动力成本支出。此外,集群内共同的产业文化和价值观有利于企业间建立以合作与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使双方容易达成交易并履行合约,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
2.产业集群有利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式,介于垄断和自由竞争之间,相对于集群外部的企业有规模优势,具有垄断的功能;另一方面,内部企业之间合作与协作关系更加紧密。所以集群内部企业可以充分发挥专业化优势,将资金、人力、物力集中于某一方面,比如科研,而将企业其他功能交给其他企业来完成,这样各企业就可以各司其职,在某一方面做专、做精,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3.集群内企业持续创新的能力增强。技术创新是保持产业集群经济优势的一个持续性动力。集群通过在一定区域内营造企业网络关系,一方面加强单个企业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技术创新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在区域范围内产生整体的创新环境与激励机制。所以集群内部企业持续创新的能力要强于其他企业。
(作者单位:山东财政学院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