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考察新媒体发展之我见内蒙古日报社副总编辑

来源 :新闻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lai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 9月4日至24日,我参加的由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局主办的“报业新媒体培训班”, 圆满完成了在澳大利亚的培训学习, 回到国内。虽然培训学习结束了,但在澳大利亚短暂培训使本人受到的教育和启迪,将伴随工作的不断推进而发挥作用。
  一、 中外媒体在对待网络时代冲击的应对比较
  十几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特别是从事传媒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特别是年轻的人们,顺应变化的反应快,适应也快,一些行业借助网络的便利条件,发展异常迅速,更加便捷地为客户服务,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对媒体来讲,特别是纸质媒体,虽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借助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使报业得到了一次技术上的革命,既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也降低了环节中的一些成本。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进入网络时代特别是今日的“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出现了一些思想观念和行为上的变化,中外皆然。
  中外传媒,特别是传统媒体,都对网络时代的变化感到不适应,或者是对变化的速度之快而应接不暇。1.观念上的不适应。一是“报纸消亡论”,对报纸的将来产生了悲观的情绪,给传统媒体从业者们的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二是“报纸衰落论”,认为报纸不会消亡,但报业的发展黄金期已结束了,走向了衰落。 三是“相互交融论”,认为报纸不会消亡,但在网络时代的发展中做强内容制造者角色、运用网络技术做好数字报纸,不失为一种应对措施。网络媒体离不开内容,传统媒体同样离不开网络技术,两者在交融中互相促进发展,实现各自的价值。通过本次在澳洲的培训,我们认为“相互交融论”是一种中外认可, 比较客观、现实的选择。2.现实中领导上的不适应。在澳洲乃至西方各国,媒体领导高度重视网络时代的变化,积极应对变化的媒体手段并积极实施, 已有了初步的成效。而在国内,媒体领导认识不一,在操作上也各不相同,基本上处于应付,处于实践阶段。中外显然存在较大差异。3.收益上,中外的情况基本相同,很多报纸发行下滑,广告收入下降,收支面临不平衡的问题,甚至有的比较严重。所不同的是,国外能积极、自然地应对,让一部分人自然而然地离开工作岗位,去实现各自的价值,确实没有发生什么问题; 而在国内,别的都好说,而难度最大的是让人们离开工作岗位,处理不好会发生极端事件,甚至造成难以处理的结果。4.在操作层面上,中外也有不同的处理办法。如澳洲,我们所参观的数十家报社、期刊、通讯社及华文报纸,他们都不同程度大胆尝试收费网络版,尽管各自办法不同,相同的是,所触及到的问题都得到不同程度地解决。他们的网络版都有了一些收入,尽管收入和报纸的收入悬殊甚大,但总是看到了希望。更令人兴奋的是,纸质媒体通过开通网络版即国内所说电子版,使通过不同手段阅读纸质媒体的读者得了不同程度的增加,收到了应有的效果。5.在网络收费不高,传统媒体提供内容还不能收费的情况下,传统纸质报纸在国外包括澳洲,率先进行尝试免费报纸的发行,在商场、车站、广场及有人群的地方,雇少数人免费发放报纸,让年轻的一代顺手取报。而被动读报,其结果是过去付费订报,年轻人不订报不看报;免费后,年轻人反而主动取报而自觉阅读了,长久以往,可能又会培养年轻一代选择有一定深度的报纸并使其发展。这一方面,国内除了个别地方尝试外,大部分地区并没有试行。6.从网络时代的总体发展看,外国也有不适应的地方,如微信的运用及手机上网的程度,国外均不及国内,特别是在掌上电脑及手机报上,中国走在澳洲的前面。在考察过程中,主办方请了数十家媒体资深人士介绍情况并到数十家媒体实地考察,我们虽然看到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办法,但总体上感觉到,他们的手段、方法和效果,中国都在尝试,甚至走到了他们的前面,在尝试手段方法上,我们并不落后。
  总的看,在对待新媒体上,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视而不见; 既要冷静思考,也要积极应对。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看到危机的同时,更应该看到希望。作为传统媒体的领导,既不要坐而论道,也不能无动于衷,要舍得投入,付出点成本,哪怕错了都不怕,何况我们的方向是正确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虚心向外国人学习。他们看到了危机,更是义无反顾地迎接挑战,虽然行动了,但投入并不多。其结查是,让传统媒体员工看到了问题所在,思考未来的发展。
  二、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有如下体会和启示,值得借鉴
  一是媒体领导思想观念的变化最重要。在澳洲考察,我们最深的体会是,澳洲各种媒体的领导都十分重视网络时代的变化,思想观念上高度统一,并身体力行地尝试解困的办法和措施。尽管在财力、物力、人力上还不够力度,但都在干,无一例外。而在我们国内,虽然都在喊传统媒体遇到了危机,但由于各类报纸的体制不同,在思想认识上还不能够达到一定程度的统一,或者说是高度不够, 因此在行动上,则各自不同:有的在行动,大多数媒体都很少投入。这就需要我们上级主管部门,要不断强化应对危机的思想和观念,适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二是我们所考察的澳洲媒体,都非常重视对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数据分析。这种分析既包括受众喜好的分析和受众数量变化的分析,也包括经营成果的分析;不仅重视对新旧媒体趋势的分析,更重视对运用网络技术来提升纸质媒体影响力进行探索的投入。如尝试付费阅读纸质媒体的网络版,尝试纸质媒体网络版广告运营模式等。这方面我们国内媒体做得不够,特别是在付费阅读纸质媒体网络版上探索得更少,从发展趋势看,这方面的探索对纸质媒体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是在澳洲考察悉尼的几家主要报纸,包括汉文版《星岛日报》,澳洲报业同行们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重要信息:他们研究认为,作为有三四百年历史的报纸不会消亡,还会存在着,但可能会以不同方式存在。他们强调,报纸要关注读者的需求、关注客户的需要,即要研究读报的人在想什么,想要知道什么?现在读者对传统报纸的表达方式有了什么新变化?换言之,在与网络媒体比拼新闻,时效性上我们不可能取胜,但对新闻进行求证、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度的解读或在读者新的需求方面给予满足,那可能是报纸的未来。所以澳洲报纸同行们都在积极地探索新的办法模式,花费大量时间从多角度、多渠道、多侧面地了解读者需求及需求的变化,千方百计地满足读者的需要。赢得读者,也就赢得了市场。他们提出的办报口号是:不断创新,满足需求。在这方面,国内也在探索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特别是中宣部提出“走转改”之后,报纸(包括其他媒体)出现了新的气象。但总的感觉,离群众的需要还太远,表达形态程式化,不接地气。尤其在内容的选择上单一、狭隘,政治性太强,而服务性较差,没有达到一个较好的结合。
  四是在面对新媒体冲击的条件下,澳洲的纸质媒体同样面临发行量下滑、广告收入减少的局面。但澳洲纸质媒体与我们不同的是, 由于他们是私人或股份制企业形式办报,因此他们应对的办法:一是减员(一般都在20%以上);二是减薪,三是压缩版面。而在这三种办法中,虽然减员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一般都能顺利进行,把应该分流出去的减下去,该留下来的留了下来。在这方面,我们感觉在国内困难很大,这是考察中不同地区不同媒体学员担忧的问题。需要国家出台一些政策方面的保障,并提早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五是要加强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的培养。在考察中,面对各媒体的CEO,他们都说的一句广告是“现在报社越来越不重要, 而名记者、名编辑、名专栏作家越来越重要。”一言道破了名记者、名编辑、名栏目作家对报纸的重要性。他们做法是不仅重视这些“名人”,而且在薪酬上给予得更加充分,使这些“名人”在社会上更有名气。实际上,这些年来,我们国内也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但我们觉得在机制上还有一些问题,还没有让“名人”脱颖而出,今后需要在这些方面进一步加强。
  总之,本次在国外考察学习,确实大开眼界,实地考察国外媒体的发展现状以及他们如何面向未来,给我们以启发、教育,为我们下一步深化传统媒体的改革,迈向未来提供借鉴。建议这样的培训班还应扩大规模,不仅让媒体领导能到国外了解情况,也要让记者编辑有条件地走出去,去实地学习感知国外同行的工作情况和行业的发展趋势,形成带动、辐射效应,推动媒体的发展。
  责任编辑:白洁
其他文献
我们的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而社会主义文化的要素是: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如果离开了以上要素来谈我们的文化,恐怕就不会有共同语言。于是,我想到了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通话与规范汉字;想到了玷辱这种语言文字的“屌丝”“哇噻”等垃圾。首先,我不能理解这些垃圾的始作俑者。比如“屌丝”,记得小时候,在字典上看到那个“屌”字,就羞红了脸,还左右看看有人发现没有。可現在竟
期刊
人类传播活动与其社会发展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传播活动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传播活动的进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可以说,人类传播史就是社会文明发展史。历史学家、传播学家从人类的行为活动的发展、环境、传播能力、符号系统、传播媒介以及社会文化的视角进行分析,把人类传播的演进过程大体分为符号和信号传播时代、口头传播时代、文字和手抄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大众传播时代、网络和手机传播时代
期刊
走西口,一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跨省谋生的壮美史诗;二人台,一种在走西口中诞生,融合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汉族文化与蒙古族文化,并被确定为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形式;《西口风》,内蒙古电视台的一档以二人台为主的大型综艺节目,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响中、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在经典与时尚的互动中,开创了我国传统戏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西口风模式”。  一、“西口风模式”的差异化生存之道  传承人保护
期刊
近几年,在报业发展和改革的浪潮中,专版、专刊和副刊像报纸的正刊一样,同样经历了大幅度的改革和扩张。都市类报纸为了更好地吸引读者消费,大都开辟了广告工作周刊。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一张都市报,《北方新报》面临同样的问题,于2008年由原来的专副刊演变为现在的广告工作周刊。  广告工作周刊的作用  《北方新报》的广告工作周刊分为汽车周刊、旅游周刊、房地产周刊和消费周刊,每周二至周五出版发行。自2008年
期刊
近年来,在我国的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片中,应用现场采访报道已经成为电视记者的重要手段。现场采访报道凸显了电视直观形象和实时传播的优势,提高了电视新闻的可信度,满足了电视观众“眼见为实”的心理需求;现场采访报道,除了出镜记者与被采访者的同期声之外,还加入了体态语言以及周边环境变化等信息,观众可以从采访过程的整体来把握、感受、接收来自荧屏的各种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观众的参与意识,增强传播效果。 
期刊
摘要:标题位于文章之首,好似人的眼睛。凡是新闻佳作,都必须有好的标题。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上,如果利用新闻事实所提供的机缘,适当运用对比、对偶、比拟等修辞手法,会有眉目传情的效果。本文结合新闻获奖作品的题目和自己在新闻采访撰稿中的经历,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修辞手法在新闻标题制作中的运用,论证如何着力画出传神而又富有魅力的“眼睛”。  关键词:新闻标题 制作 修辞手法的运用 吸引受众  新闻标题对于
期刊
2013年,广播新闻专题《破解沙产业盈利难题—— 一家沙漠电厂的低碳之路》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篇以展现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厂在大漠10年低碳经济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专题,因题材的重大性和表达的独特性而受到评委们的青睐。从大的范畴来说,这篇新闻专题仍然属于经济报道。一直以来,经济报道始终因为其内容专业性强,缺乏故事和人情,无论是播出效果还是在评优评奖中,都很难抓人耳目。特别是广播媒体
期刊
2014年10月10日,记者电话预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方汉奇教授。当天,方老在电子邮箱中回复:“徐峰同志:发来的采访提纲收到。我只是一个新闻史的教师,今年88了,岁数大了,目前除每年带一名博士生外,早已不上课和不写文章了。新闻理论的问题没研究,提纲涉及的有些内容,未必都能发表意见,倘承垂询,也只能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了。”  10月12日14时40分,
期刊
会议报道,在新闻宣传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党政机关、领导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重要讲话与各种工作部署的大量报道,是媒体实现党的喉舌作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会议尤其是一些重要的会议,如每年的“两会”,就一直是人民群众非常关注的内容。然而,要想真正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好,就需要改革会议报道,在创新上下功夫,学会从“会海”中捞“活鱼”。  关于会议报道,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新闻单位要“多报道对工作有指导意义、
期刊
《飞越城市》文化旅游直播节目在创新中发展和成熟,在嬗变中实现新的突破和跨越,凸显出它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飞越城市》节目经过各地主持人、策划人和嘉宾12年的精心打造和创新,充分发挥了形象大使和新闻发言人的作用,成为了全国具有影响力、常态化的文化旅游广播知名品牌节目。??  一、《飞越城市》节目的定位和创新  《飞越城市》是由呼伦贝尔人民广播电台、合肥人民广播电台等7家广播电台于2001年12月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