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青阳(连载一)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gl6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广西瑶族作家李泽军,于20世纪70年代出生在广西荔浦市的一户农民家庭,90年代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服役。先后就读于广西荔浦师范学校、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教育专业、广西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现供职于荔浦市融媒体中心。
  李泽军自初中时期开始文学创作,相继在国内各类报刊及网络上发表了200多篇小说、散文、诗歌等。2019年出版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集各一部。
  小说体裁一直是他的创作主流,相继发表在本刊的短篇小说《果果的梦》《等我爱的人情愿》《凉辰梦瑾空人心》《能不能靠近你一点点》均受到读者好评。
  《灼灼青阳》是作者的第一部儿童长篇小说,是作者在教育工作第一线,长期思考积累的艺术成果,是作者创作生涯中的又一力作。
  作者现为本刊会员,系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会员,桂林市作家协会会员,荔浦市文学协会主席。
  第一章 青葡萄
  1
  青阳睁开眼睛,妈妈焦灼的声音从远处传来,“青阳,青阳,你在哪儿呢,回家了……”
  “哎,就来。”青阳揉揉眼,一骨碌爬起来,碰得旁边棉花棵子东倒西歪。初秋的傍晚,金黄色的夕阳斜斜地照下来,西边大片大片的玉米地笼成了墨绿色,把矮矮的棉花田罩在阴影里。青阳拎着两串狗尾草串起的蚂蚱,一步一蹿,小蒲扇似的棉花叶子噼里啪啦地打在腿上,拍在脚后跟上,泛起一股棉花地特有的青涩味道。地里的蚂蚱、蛐蛐儿炸了营,纷纷跳起,四散奔逃,生怕晚一步就牺牲在大脚丫下。
  远远的小村子早有人家烧起了锅灶,炊烟袅袅,带子一样环绕在村边,和着柴火气的香味儿早早地飘出来,勾得人肚子里的馋虫咕咕直叫。青阳跨着一辆簇新的永久“二六”自行车,这是他考进初中优等班,爸妈给的奖励。锃亮的车圈、清脆的车铃、轻巧的车身,给青阳赢来了多少伙伴的羡慕。自行车在村里不少见,可大多数还是那种笨重的“红旗”“飞鸽”,这种轻便灵巧的自行车可是托人从城里买回来的。虽然颠颠簸簸地飞在小土路上,没有几个行人,青阳还是一路按着铃铛零零零……引得旁边地里晚归的路人抬头看着,喊下青阳的妈妈平婶子说几句艳羡的话。
  傍晚正是各类昆虫活跃的时候,路两旁的大榆树上知了抓住夏的尾巴,不知疲倦地吱——吱——叫着,金龟子、蛐蛐儿、蝲蛄,也只有这个时候能爬在草叶上享受一下阳光的沐浴。
  青阳的草帽儿歪在一边,背着夕阳的身影仿佛镀了一层金边,远远地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视野,青阳眯起眼睛,那个人却早认出了他。
  “哎,青阳,青阳,”男孩儿急切地挥着手,“你怎么才回来,可算等到你了!”
  “呦,是猫总啊,”青阳单脚支地,笑起来,眼角眉梢都翘了起来,“我这不去给你找食儿了嘛。”说着,扬起手里的两串蚂蚱。
  猫总是个瘦瘦小小的男孩儿,两只眼睛不大,却骨碌碌直转,他蹿上车后架,拍着青阳的肩膀,“兄弟,你可得救我一命!你必须收留我,我今天无家可归了。”
  “能有啥大事儿?你又闯祸了?”青阳慢慢悠悠地蹬着自行车,猫总叹了口气,“哎,这不明天要开学了吗,我妈一查作业看我还有一半没写完,就让我出来反思了。”
  “那是叫你反思啊?你说是不是挨笤帚疙瘩了?把你赶出来了吧?”“好男不跟女斗,我妈这两天上火,我不跟她一般见识,不就那点儿作业吗?说我要是明天上学前不写完作业就甭去上学了。她哪知道,我也就是不出手,要是真出手,三下五除二,一晚上肯定能搞定。”
  “你就吹吧,一晚上搞定,来找我干啥?”
  “嘿嘿,我不寻思能找你参考一下答案吗?二十篇生字,分你一半儿。”猫总跨在后座上,两腿甩着,眉飞色舞。
  “我谢谢你啊,好事儿你想不起我……”一路说着,青阳已经进了家门。
  天色半黑,屋里还没开灯,猫总熟门熟路摸进青阳的屋子,扔下书包,又窜到院里。青阳把蚂蚱扔到鸡窝里,懒懒的鸡们瞬间激动,一哄而上,几下就把蚂蚱啄了个干净。
  青阳又打开水龙头,直接把头伸到下面,冲个痛快淋漓。奶奶在屋里唠唠叨叨的,青阳也不管她。
  “你这字能不能写正点儿?还有这笔咱换根儿行不?”青阳皱着眉,看着猫总歪歪扭扭的字儿,钢笔有些漏水儿,一片蓝色墨迹在本子上晕开去。“没事,我以后写草书。”猫总咧嘴一笑,顾不得抬头,扒着青阳的数学作业猛抄。
  电压不是很稳,灯泡忽明忽暗,有时还嗡嗡两声,几只飞蛾绕着灯泡飞舞,不小心碰到滚烫的灯泡上就啪嚓一声掉到桌上。
  这个时候地里活儿忙,村里人的晚饭也跟着简单,多数是熬点玉米糊,热点提前做好的大饼馒头花卷;有那条件不好的,桌上还是一半白面一半黄面。菜也简单,房前屋后都是种的菜,扁豆角、丝瓜、秋黄瓜爬出长长的蔓儿,绕在篱笆上,吊着累累的瓜、豆,间杂着紫色、黄色的小花,天然就是一幅图画。顺手摘下几根豆角、两个丝瓜就是最好的菜;秋黄瓜顶花带刺摘下来都不用水洗,吃的就是那口清甜。
  虽然买肉的时候少,会过日子的妈妈们还是会把新鲜的肉炒熟放盐腌好,在不是集市的日子里也让家里人能尝到肉味儿。今天有猫总在,平婶子又从鸡窝里掏出几个鸡蛋,葱花剁碎搅和在一起,热锅香油,浓郁的香味儿顿时散漫整个院子。
  两个人狼吞虎咽,就着新烙的大饼喝了两大碗粥才恋恋不舍地放下筷子。猫总解决了作业,心里痛快,于是忘了矜持,给本来就不太干净的上衣又添上了几块顽皮的油渍。
  猫总也不敢真的在外面过夜,拽了青阳让他送自己回家。头上一轮大月亮,青阳的手电筒反倒显不出什么光亮,于是晃着远处,俩人说些漫不经心的话。两个村子离得没有几步远,猫总在进村不远的一户人家门前站住了,“这是五月家。”五月是他们的小学同班同学,是青阳前桌,俩人都是班里的尖子生,為了成绩明争暗斗,一路斗到了初中。   青阳的眼睛微微眯了一下,“她家有啥意思?快走吧。”“她家有棵大葡萄树,那葡萄又大又圆,玻璃球一样,可甜可甜了。”猫总说着仰起头,咽了一口口水,“这个时候葡萄应该能吃了吧?”
  “你怎么总惦记吃?”青阳说着,拿起手电筒往五月家墙上照了照,果然见绿绿的葡萄叶子搭在墙头上,几串葡萄掩映其中,虽然还是青绿的颜色,却愣是把口水勾引了出来。
  青阳跳了几下,又想着学电视里的样子让猫总踩在自己肩膀上,结果只揪到了最低处的几片叶子和触须。青阳一个没站稳,俩人滚到了地上,手电筒也滚到了一边。
  猫总哎哟了两声,好不容易站了起来,他从地上摸索出半块砖头,照着墙头的青葡萄扔了过去。只听啪——哗啦两声,砖头落到了院里,不知砸到了什么东西。院里的狗立刻狂吠起来,院子里也亮起了灯。
  俩人对望一眼,吓得撒腿狂奔,手电筒都忘了捡回来。
  等送完猫总,青阳再摸回五月家门口时,才发现手电筒已经不见了。
  2
  金斗奶奶踮着两只小脚,一步三摇地进了屋,心疼地嘟囔着,“又是哪家的小崽子来捣乱,好端端的瓦盆才用了两年就给砸碎了。那可是我用五斤麦子换来的啊!”
  “奶奶,您别唠叨了,那就是个破瓦盆子,您自己给打碎了,喂鸡都不稀罕呢。”五月顶了回去。
  “你这个小丫头片子知道啥,”金斗奶奶拔高了嗓门,“十二三的大闺女一天天地在外面疯跑,依着我早不让你上学了,一个女孩子上学有啥用?能当吃能当穿?都是你那不着调的妈惯得你们!”五月眼看奶奶又要闹起来,索性转身又跑出了屋子,留她自己在屋里东一句西一句地念叨个没完。
  金斗奶奶也是个苦命人。她不是本地人,金斗爷爷也不是她的第一任丈夫。早年的时候经历过闹日本、打白军,跟家人东躲西藏地过日子;十八岁的时候嫁了第一任丈夫生下闺女,谁知闺女六岁的时候,丈夫突发“绞肠痧”,扔下娘俩早早地去了。婆家一群大伯子、小叔子欺负金斗奶奶年轻,霸占了家里的地,逼着金斗奶奶带着闺女回了娘家。娘家的日子也苦,娘俩天天有上顿没下顿,没有半年,金斗奶奶精神就不正常了。精神好的时候,说话干事好人一样;有的时候又几天几夜不回家,踮着小脚东游西荡,等人们找到的时候,发现她坐在丈夫的坟前又哭又笑。后来临县的金斗爷爷死了媳妇儿,家里条件不好,又有两个闺女当“拖油瓶”,金斗爷爷也没法,经人介绍,套着一辆大车把半疯的金斗奶奶拉回了家。金斗爷爷是个实在人,不嫌弃奶奶,一心一意地跟她过日子。三十六岁的时候,奶奶生下了五月爸爸,日子舒心了,犯病的时候也少了。谁知五十四岁那年,金斗爷爷又犯了急病,连医院都没来得及去就没了,金斗奶奶再次受了打击。坎坷半生,经历两任丈夫的去世,她的精神又时好时坏起来,把什么东西都看得非常要紧。她不止喜欢东西,更喜欢的是骂人,骂五月妈妈、五月爸爸、五月和妹妹,看啥不顺眼都能引来她的一顿骂。
  她喜欢的是种树,房前屋后栽了各种树木。院前有大枣、黄杏、红桃子,院子里最宝贝的就是这棵葡萄,金斗奶奶说是从娘家移过来的,金斗爷爷没的那年种下的,外地来的品种,籽小肉厚、甘甜微酸,年景好的时候,葡萄粒有小乒乓球那么大,十几年的工夫葡萄架已经荫了半面墙。小青葡萄一露头,就成了金斗奶奶的眼珠子,自家孙女儿都甭想碰一下;怕被活物糟蹋了,天天拿着拴红布的竹竿站在葡萄架下哄鸟雀、赶野猫,嘟——嘟——去——去——声音传出老远。
  不只是猫总,村里的孩子们谁不垂涎这难得一见的甜果儿。上学前放学后,总是三五成群地溜到葡萄架下,就算吃不着,闻闻味道,哪怕看一眼青翠欲滴的葡萄粒儿,咂吧几下口水都是好的;要是能赶上金斗奶奶不在,偷着摘下几串尝尝鲜,更是一大美事。
  可对于天天守着青葡萄的夏五月来说,这棵葡萄可是给她带来了不少的烦恼。孩子们都以为,葡萄是她家的,還不是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伙伴们免不了让她给带点葡萄尝尝,这让五月十分为难。女孩儿敏感的天性又让她不能把自己的难处讲出来,只能低下头,听着男孩子们大喊“夏五月,真抠门……”
  他们哪知道,奶奶把葡萄看得成了心尖子,五月和妹妹想摸一下都不容易;五月胆子大,有时候趁着奶奶不注意偷吃几粒,还招来奶奶的一顿骂,甚至会挨几拐棍。非得等到叶子染上了焦黄,葡萄熟成了深紫色,蒙上一层白霜时,奶奶才督着五月和妹妹登上梯子、爬上墙头,把一串串的葡萄剪下来,垫上一层蒲草,然后挑那又大又好的满满放上一箩筐,搭上去临县的顺风车回了娘家。五月看着一地的残枝败叶、几串可怜兮兮磕破压碎的葡萄就一点胃口都没有了。
  五月由此更不喜欢奶奶了,不喜欢奶奶那双尖尖的丑陋的小脚,不喜欢她常年不换的宽大的老式斜襟儿大褂,不喜欢她盘在头顶的花白的发髻,不喜欢她洪亮的嗓门儿,天天骂五月和妹妹不过日子;又在门口大喊“哪家的小兔崽子又跑来费劲,看我抓住不剥了你们的皮”!
  看着别人家的奶奶和孙女儿轻声细语、相亲相爱的,五月就想自己的奶奶会不会是妖怪变的?她在这个家里是为了折磨自己和妈妈吧?也许这棵葡萄树才是奶奶的亲人吧?也许树上结的青葡萄、紫葡萄才是奶奶的亲孙女?
  下课铃响了,五月还呆呆地坐在座位上想着心事。猫总摸了过来,“嘿嘿,五月。”
  五月看了他一眼,低头翻着手里的课本,没有说话。
  “五月。”猫总继续讪笑着,“下节课上什么?”
  “英语。”五月吐出两个字,还是低着头。
  “英语啊。”猫总哀号两声,“我昨天的作业还没写完。”看五月无动于衷,又说:“五月,问你件事,前天晚上你们家是不是出啥事儿了?”
  五月疑惑地看了他一眼,发现猫总的神色紧张兮兮的,“没有。”
  “怎么可能?”猫总拔高了音调,“我跟青阳都知道了。有人去你家偷葡萄了。”后桌的谢青阳举起英语书捂住了脸,真是后悔让他去办这件事儿。
  “我俩正好路过那儿,看见有人想摘你家葡萄,结果狗一叫把那人吓跑了。”猫总继续说,“青阳还把手电筒落在那儿了呢……”话没说完,谢青阳几步过来捂住了他的嘴。   “哦!”五月早就明白了,“那件事是你俩干的吧!”说着从书包里掏出一只半旧的铁皮手电筒,手电筒尾部赫然刻着歪歪扭扭的“青阳”两个字。
  青阳的脸唰地红了,猫总却还在狡辩着。
  五月把手电筒扔给青阳,咬着嘴唇琢磨半天,轻飘飘地说了一句:“你俩中午一点到我家门口等着,带着书包。”
  青阳和猫总讨论半天也不知道五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去又抵不过心里的好奇,吃过午饭就早早地溜到五月家门口,窝在墙角。这是个大晴天,正午的阳光依然炎热,白花花的街道上少有人经过。院里的收音机报过了一点钟,却还不见一点动静,猫总抓耳挠腮,有些沉不住气了。
  正在这时,就见五月从一片浓绿的葡萄叶里探出头来,四处看了一下,招手叫他俩过去。俩人一溜烟跑到墙下,就见五月掏出一把小剪刀,探出半个身子,剪下一串青葡萄扔了下来。青阳伸手接住,第二串又扔了下来,猫总赶紧接到怀里,然后第三串、第四串……五月的眼里像有一团火,狠狠地咬着牙,耳边好像还能听到奶奶的骂声,于是拽得葡萄叶子哗哗直响。
  “够了!够了!”猫总看着发疯似的五月和秃了一半的葡萄架,有些慌了,憋着嗓子喊。
  五月灵巧地跳下梯子,打开大门跑了出来,三个人抱起地上的两大书包葡萄一溜烟地不见了。
  就在那个午后,人们说金斗奶奶气得发疯了,转了整个村子,骂了整整半天,骂谁家的小兔崽子趁着她洗头的工夫偷了她的葡萄,骂吃了她葡萄的小崽子嗓子长疔、上吐下泻。也是在那个午后,青阳看着平时文静的五月眼睛里闪闪放光,有些苍白的脸色泛起了少女的红晕,三个少年躲在一人高的玉米地里,又说又笑,捧着青葡萄吃得牙都倒了,直冒酸水儿。
  即使后来金斗奶奶知道了,拎着拐棍追了三条街,半年没有让进屋睡觉,五月也没有后悔。
  于是,那年的五月、那年的奔跑、那年的青葡萄在少年的记忆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第二章 千针草
  1
  青阳推着自行车,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两道眉毛紧紧锁在一处。今天对他来说,真是个倒霉的日子。体育课上跟同学们打篮球,不小心把裤子磕破了,伤到了膝盖;又因为粗心大意做错了题,放学后被班主任李老师留下狠批了一顿;好不容易逃出“魔掌”,骑上自行车刚出学校,没想到扑哧一声,自行车轮胎立时瘪了,车把一扭,青阳差点摔下来。
  “谁这么缺德的,把钉子扔在大路上!”青阳满心的怒火,拔出扎进车胎里的钉子狠狠扔了出去。放学已经有一段时间,往常热闹的小路上此刻却显得分外寂静,没办法,他只能推着自行车别别扭扭地步行回家。
  天快黑了,太阳已经落下山,空余西天一抹橙色的晚霞,湛蓝的天空也覆上了一层墨色,难得的有一丝风,从庄稼地里刮过来,微微地吹散了些秋老虎的余威。
  青阳的眉头散开了些,咬牙切齿地暗暗抱怨,“这帮臭小子,等我好了再好好收拾你们!”又牵扯到了伤口,龇牙咧嘴地咝——哈——咝——哈!
  蓦地,庄稼地里一片哗啦哗啦的声响,把青阳吓了一跳,抬眼看时,发现一个瘦弱的身影出现在了眼前。是个女孩子,瘦瘦小小的,看上去只有八九岁的样子。由于常年营养不良,脸盘窄成了一条,更加凸显出一对大大的眼睛。花褂子已经洗得看不出颜色,军绿色的长裤高高地挽着裤脚,一个裤腿长,一个裤腿短。虽然衣着不是很整洁,可是能看出女孩儿很爱美,早早地把不长的头发扎成了两把“小扫帚”,还别出心裁地在小辫子上别了两朵紫色的小野花。
  女孩儿双手背在身后,托着一个大大的布口袋,里面鼓鼓囊囊不知道装些什么东西。看见青阳,她先是愣了一下,小脸儿霎时变得绯红,低着头站在路边,一动不敢动。
  青阳认识这个女孩儿,俩人同村,也同龄。可惜的是,女孩儿不会說话,跟人交流只能靠打手势,着急的时候也会发出啊,啊,啊的声音,人们都管她叫哑妹。
  青阳听妈妈说过,哑妹命不好。哑妹的爹是本村的一个老光棍,在那个讲究家庭成分的年代,婚事成了老大难,直到四十岁还没娶上媳妇儿。听人说,哑妹的娘不是本地人,是外地流浪过来的,长得眉清目秀,说话斯斯文文,可是又痴痴傻傻的,不精明;白天她满村转着要东西吃,有时候看到村边的池塘啊,谁家门口的柳树啊,还会说些什么小荷、碧玉人们都不懂的话,晚上就自己蜷在村头四奶奶的破屋子里,一待就是几个月。
  人们猜这姑娘肯定是遇到了刺激,精神上出了问题。于是,有好心人收留了她,又看哑妹爹可怜,从中牵了红线,把这八竿子打不着的俩人拴在了一起。哑妹出生后,还是全可娃娃,白白净净的,也会哭,也会笑,虽然娘不知道喜欢,可还好有个爹爹知道疼惜。就在三岁那年,哑妹突然发起了高烧,不巧的是哑妹爹跟人去外地干活儿,出门半个月才回来;等他回来的时候,哑妹娘傻傻地守着哑妹,孩子的小脸儿通红,手脚抽搐着,已经不省人事了。哑妹爹疯了一样抱着哑妹去了镇上卫生院,打了七天点滴才救回哑妹一条命,可没想到从那以后,哑妹的嗓子就再也发不出声音了。
  同龄的男孩儿、女孩儿有十几个,经常凑在一起打沙包、过家家,上树掏鸟儿,下河摸鱼,在村子里东游西荡,青阳是他们中的头儿。这群浩浩荡荡的童子军后面,总是偷偷地坠着一个小尾巴。哑妹悄悄地藏在墙角后面,躲在大树旁边,窝在草垛里,悄悄地看着他们嬉笑打闹。
  孩子们有时候也会捉弄她,推一下,拽一下,哑妹就会被肥大的裤脚缠住,被不合脚的鞋子绊倒,轻飘飘地倒在地上。每到这时,孩子们就会拍手叫好,然后一哄而散。可是不管摔倒多少次,哑妹还是一直跟在后面。
  直到这帮熊孩子都被“关”进了学校,青阳就已经很少见到哑妹了,但是有时候,不经意间也会看到学校的栅栏门口扒着一个小小的身影,大大的眼睛渴盼地注视着操场上玩耍的孩子们,一眨不眨。
  升入初中后,与儿时的伙伴疏远了很多,那个叫哑妹的女孩儿好像也已经多年不见了。当在这田间地头遇到时,青阳的心里不合时宜地升起来一丝愧疚,哑妹当年必定对他们有很多的期盼和渴望吧!   “你这是下地了?这么晚了还不回家?”青阳轻轻地问道。
  哑妹疑惑地看了他一眼,没有想到他会主动跟她说话,先是点点头,又摇了摇头,腾出左手比画了几下,又悻悻地放下了,吃力地托了托身后的布口袋。露在鞋外的脚趾头怯怯地往回缩了缩。
  青阳停了一下,看了看天色,对哑妹说:“来,把你的口袋放车上,我送你回家!”说着,支好车子,抢过哑妹的布口袋放在车后座上。
  哑妹的脸再次红了起来,啊啊啊地摆着手,意思是不用青阳帮忙,可是拽了几下没拽动。青阳推起自行车,没想到再次碰到了伤口,又咝——咝——地抽了几口冷气。哑妹歪着脑袋看着他,想起什么似的,拽住了青阳的衣角。
  青阳回头,哑妹指了指他还在流血的膝盖,又指了指庄稼地,打手势让他停一下。还没等青阳明白怎么回事,她就转身扎进了地里,几下就不见了。青阳踮起脚,只看见地里的玉米秆线一样地晃了起来,几下又恢复了平静。
  等哑妹再钻出来的时候,原本零散的头发更加散乱了,粘上了很多黄色的玉米穗,紫色小花也只剩了一朵,手里却捧着一把绿色野菜。
  青阳有些生气了,难道她让自己在这儿等着就是为了这把野菜?
  哑妹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眨了两下,拽过青阳的手,把野菜放在他手里,然后拿起两棵放进嘴里嚼了起来,又蹲下身子,吐出野菜,和着绿色的汁液敷在青阳受伤的膝盖上。青阳皱起眉头,刚想说什么,一种清凉的感觉从伤口传过来,膝盖好像不那么疼了。哑妹又嚼了几口野菜,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条手绢包裹在他的伤口处,紧紧勒住。
  青阳这才看清楚,哑妹采来的野菜是平時地里常见的那种小蓟菜,俗称刺儿菜,锯齿形的叶子,边缘上长着一圈小小的刺儿。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人们常常采回家,清水洗净,蘸上自家做的大酱,就是一道爽口美味。秋天的时候,这种刺儿菜会开出绒球一样紫色的花儿,凑近了还能闻到一股甜香。原来,哑妹头上那小小的紫花儿就是这种刺儿菜的花啊。谁又能想到,这不起眼的小小刺儿菜能有这种止血的神奇功效呢?
  天都黑透了,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灯,哑妹家却还是一片漆黑。哑妹娘静静地坐在门口的石碾子上,像是望着什么,又像是想着什么心事,看到哑妹的身影,高兴了,站起来傻傻地笑着。
  青阳一直把哑妹和她的口袋送到了家门口,停下了车。哑妹急忙拎下布口袋,可是没抓稳,几穗青玉米从口袋里滚了出来。哑妹慌乱地瞅了青阳一眼,羞红着脸把玉米塞进了口袋里,跑回了屋。哑妹娘傻笑着也跟在后面。
  晚上,青阳在灯下翻着那部泛黄的《本草纲目》,找到草部湿草类,注着:“小蓟,亦名千针草、野红花,气味甘、温、无毒,刀伤流血不止者,用小蓟苗捣烂敷伤处。”
  2
  当!当!当!悠扬的钟声回荡在整个校园,刚刚还恹恹欲睡的学生们,瞬间活了过来,成群结队地奔出教室,笑语欢声,安静的操场霎时间变得热闹无比。
  听到钟声,青阳也坐起身子,大大地伸了个懒腰,回头招呼后桌的远方,“这个政治小老头讲课太闷了,都成催眠曲了!可算下课了!走啊!打球去!”
  教室里一片寂静,突然大家笑起来,一个个看着青阳笑得前仰后合,猫总笑得差点流出眼泪。青阳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呆呆地站在那儿。远方指着他身后,强忍着笑说,“兄弟,还没下课呢。”
  青阳疑惑地回过头,发现政治老师就站在他身后,拿着书的双手都有些颤抖,藏在眼镜片后的小眼睛里射出愤怒的光。
  “谢青阳!你太不像话了!上课不听讲,还敢在课堂上睡觉!你有点自觉吗?你还像个学生的样子吗!反了你了!”政治老师虽然个子不高,但是气势不减,一手挥舞着教材,一手指着青阳的鼻子,口沫横飞,有几点吐沫飞溅到了青阳的鼻尖上。
  “你看看你,不只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还耽误了同学们的下课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多么宝贵,你再这样下去有你后悔的!你这样的学生我见得多了,根本不是上学的料子,早晚回家种地去!”政治老师一改课上的照本宣科,精神抖擞,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把谢青阳批得体无完肤,耷拉着脑袋蔫蔫地站在那儿“受刑”。足足一个课间,青阳被骂得狗血淋头,政治老师发完火,心里痛快不少,夹着教案,甩手走了。
  下节课是音乐,同学们最喜欢的一节课,早早地把歌词本子摆好,跟着老师学唱《中华民谣》。
  “朝花夕拾杯中酒,寂寞的我在风雨之后,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这是青阳最喜欢的一首歌,可今天即使听着最喜欢的旋律,还是提不起精神,无精打采,有一搭无一搭地打着拍子。一个纸团扔了过来,正砸在他头上,青阳拆开纸团一看,上面是猫总歪歪扭扭的字迹,“下节课是自习,咱们出去玩吧。”青阳看向他,猫总调皮地眨了眨眼,继续嘶吼着:“南北的路你要走一走,千万条路你千万莫回头。”歪七扭八的音调带偏了一票学生,成功地引起了老师的注意。青阳不禁有些好笑,憋闷的心也好像开阔了些,跟着大家一起唱起来。
  下课后,俩人偷偷地溜到学校西北角的厕所里,入学第一个星期,猫总就发现厕所最里面的一个蹲位处的墙头比别的地方矮一些,外面又是一大片庄稼地,正是逃学逃课的好地方。俩人先把书包扔过墙头,然后青阳抱住猫总的腿,往上一托,猫总双手扒墙轻松地跳了上去;青阳往上一跃,也双手扒住墙,一只脚蹬在了厕所隔墙上,吧嗒一声蹬掉了一块砖。旁边坑位蹲着一个人,被吓了一跳,裤子都没提好就跳了起来,“是谁!谁在那儿?哪个班的学生逃课了?”
  听声音正是政治老师,两个人吓得从墙上滚了下去,捡起书包撒腿就钻进了庄稼地,逃出老远了,还能听到政治老师的叫骂声断断续续地传来。确定政治老师没有追上来,青阳才放了心,拽住猫总的书包带,示意他别再跑了,俩人坐在地里大口大口地喘着气,然后看着对方大笑起来。
  笑了一阵,猫总摸了摸肚子,觉得有些饿了,“咱们起个火,弄点吃的吧!”说着他站起来,顺手扒开一穗青色的玉米棒子,露出里面黄澄澄的玉米粒儿,伸出指甲掐了一下,硬硬的按不动,“这块地的都老了,不能吃了。”猫总惋惜地放了手,“咱们还得找找别处。”   忽然,他动了动鼻子,“有烟味儿,还有烤玉米的香味儿。有人在烧东西吃。”说着,他的口水几乎流了出来,拉着青阳,循着香味儿的方向找去。
  这是一块花生地,花生已经被收走,留下一地空旷,周边围着的都是玉米地,挨着西边有一处小小的火堆,烟味儿就是从这儿传出来的。一个瘦小的身影蹲在火堆旁,忙着添火加柴,小脸上抹着几道黑色的烟灰,看起来有些滑稽,身旁放着一个熟悉的布口袋。
  是哑妹,离青阳上次见到她已经过了一周,青阳想起了丢在家里的那块手帕。哑妹听到了俩人的脚步声抬起头,看见青阳几乎是瑟缩了一下,丢下东西就要跑。
  青阳连忙拦住她,解释说自己没有恶意,不是为了她偷庄稼来找她,而是来要东西吃的。猫总更是不见外地直接蹲在火堆旁,帮忙添柴,然后问哑妹什么时候可以吃,偷偷地扒开一层土,却被下面埋着的玉米烫得龇牙咧嘴。
  哑妹紧张的神色消退了些,重新蹲在火堆旁,打手势告诉两个人,还得待会儿才能吃,然后默默地看着火堆。
  “你不会说话?”猫总奇怪地问,青阳赶紧向他使眼色,示意他别再继续问了。哑妹的眼神暗了暗,嘴唇抿得紧紧的。
  “哑妹,你怎么跑这么远来这里啊?”青阳挑起一个话题,又埋怨自己,为什么跑这么远,肯定是因为在家里吃不饱呗。想起妈妈说的,哑妹爹又跟人出门了,哑妹天天有上顿没下顿的,十来岁的孩子不光要管好自己,还得照顾那个傻妈妈。那个布口袋里装着少半袋落地的花生,应该就是哑妹从这块地里一粒一粒拣出来的。想象着哑妹小小的身影暴晒在大太阳下捡花生的样子,青阳的心里泛起一阵酸楚。哑妹,就像那株能止血的千针草,即使在贫瘠的土壤里,承受著生活给予的痛楚,也在顽强倔强地生长着,开放着平凡却又独特的花。
  这时,放学的钟声远远地传来,哑妹停下了手里的动作,望向学校的方向,清澈的眼眸里流露出渴望。
  看着她,青阳好像看到了那个永远坠在一群人身后的羞羞的小女孩儿,看到了那个扒在学校门口的怯怯的小哑妹。她的心里从来都是渴盼友情的,她的眼睛里从来都是向往着友情的,所以她一直在追逐着大家的脚步,即使永远没有赶上希望,即使只能远远地看到他们的身影,听到他们的声音,也给她带来小小的满足。
  钟声响过,哑妹恢复了平静,她慢慢扒开火堆,轻巧地挖出里面埋着的玉米、地瓜,还有一大捧烧焦了的落花生。猫总顾不上烫,猴急地去拿,却被烫得直甩手。哑妹见了咧嘴笑了,跑去旁边的玉米地,掰下来两根细长的玉米叶,折成小船样递给他。猫总连喊带叫直夸哑妹聪明能干。就是这样一句小小的夸奖,却让哑妹的眼睛亮得放出了光,那是青阳从来没有见到过的自信的光。
  就这样,哑妹跟俩人熟悉起来,青阳他们偶尔会教她一些简单的字词,虽然不能自由地交谈,可哑妹整个人却开朗了很多。
  直到深秋的一天,青阳在家里看书,街上却传来了吵闹的人声和哒哒哒的机器声。他跑出家门,街上围了好多人,一辆拖拉机慢慢地从门前开过,车斗里坐满了十七八岁的女孩儿,叽叽喳喳,又说又笑。一个比别人都矮一头的女孩儿却木然地愣着,呆呆地望着远处,正是哑妹。
  “哑妹!哑妹!你去哪儿?”青阳想追过去,平婶子一把拉住了他,“阳子,你做啥?这群丫头是去毛巾厂做工的,一条毛巾给六毛钱,一天能挣三四十呢!”
  “哑妹还那么小,怎么会让她去做工?”青阳跳着脚,却挣不开妈妈。
  “虚岁十四了还叫小啊?哑妹是命苦,她妈傻了,她爹几天前回来又说腿摔伤了,她不去挣钱谁去挣钱啊?这是好事儿,一个村就这几个名额,看她家困难,照顾她,别人想去还去不了呢!”旁边一个大婶艳羡地说。
  青阳追出了村子,拖拉机载着哑妹和一车的女孩儿已经走远了,扬起一路的尘土。路边一簇千针草,颜色却已经变得深黄,紫色的花朵也消失在深秋的原野里。
  第三章 旅游鞋
  1
  运动会马上就到了,对凌云中学的学生们来说,这绝对是一件激动人心的大事。平时属于打边球、敲边鼓,成绩吊尾车的体育委员立时炙手可热起来。班主任李老师抓住他耳提面命,“大伟啊,你是体育委员,一定要发挥好带头作用,学习成绩不行,咱就在体育上好好发挥一下啊,一定要拿出拼搏的劲儿来,这几天的作业不用写了,好好带着咱们队员训练,一定要拿到最好的成绩,给其他几个班点颜色看看!”
  文娱委员也被叫到一边,“银铃啊,你好好在班里选些同学去走方阵,挑那个头匀实、长相机灵的!要好好练习,想几句响亮的口号。方阵可是咱们班的门面,一定要走出特色,走出咱们班的风采!对了,把服装统一一下,要精神抖擞,积极向上!”
  一时间整个班里都沸腾了,爱运动的男生围在体育委员王大伟身边,撸胳膊挽袖子,大声讨论着要报什么项目;女生们把文娱委员银玲拽到一边,小声嘀咕着要穿什么样的服装,走方阵要选哪些人;其余那些主动观战的,就热烈地讨论着运动会期间要带哪些零食,带什么漫画,有没有卖小吃的可以买来吃……
  “若琴、五月、安岚,还有丽莹,咱们几个放了学去大商店看一下啊,看看走方阵穿什么好。”银铃点了几个平时关系好的同学,让她们陪自己去选服装。
  好不容易盼到放学,几个女孩子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地飞出了学校。银铃说的大商店就在学校东面,那时候虽然已经有人在倒卖各种物品,但是只有逢集的时候才能赶上,其他的时候还是这种合资商店引领时代潮流的。大商店的门槛又宽又阔,屋顶高高的,一排排玻璃做的柜台晶莹铮亮,墙壁上挂着几人高的巨幅油画,多是伟人相见或人民联欢的鲜艳画面。百货、布料、文具、图书、服装,甚至种子化肥……这里应有尽有,都安静地摆在柜台里面,等待人们的挑选。不知怎的,到了这里,几个人竟然有些瑟缩起来,许是柜台太高,许是屋顶太深,许是商店里空荡荡的没有几个人,再或者是因为这商店里特有的一种封闭气味儿,让人不由自主地矮小起来。
  女孩子们觉得自己的眼睛都不够用了,挤在柜台外面,一个柜面一个柜面地看过去,边看边小声讨论着,“这块布真好看,能扯回去让我妈给做个被子多好。”“啊,这里有这本书啊,下次赶紧让我爸带我来买。”“我家手电筒坏了,你看这只手电筒多亮啊,得回去告诉他们来这买个新的。”   忽地,五月指了指柜台后面,“咱们买这个怎么样?”大家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货架上满满地摆着一排新款旅游鞋,吸引住了大家的目光。
  “阿姨,我们想看一下那双鞋!”银铃对柜台里的售货员说。售货员瞥了她们几眼,爱答不理地取出一只鞋扔到柜台上,“这可是最新的款式,你们别给弄脏了啊。”
  “唉。”银铃嘴上答应着拿过鞋子,转身就撇了撇嘴。几个人偷偷笑了,赶紧围在一块儿看鞋。平时穿得多是自己家做的布鞋,集上扯几尺碎花布做鞋面,买上几双塑料底儿,农闲或者晚上常有妈妈们聚在一起唠嗑儿,上鞋面儿,几个晚上下来,一双小碎花鞋就美美地穿在了脚上了;再有好些的,就是从集上买回一双白球鞋或者军绿色胶鞋,那个穿在脚上才好显摆;有那条件不好的人家,布鞋也不是想穿就能穿的,多数是大姐穿过了给二姐,二姐穿不了了给三妹,等鞋到老小脚上的时候,不是破了洞就是断了底儿,粗线穿上几针,还是一样穿。
  这双鞋是最新的旅游鞋款式,雪白的鞋面儿是一种光滑的料子,不再是普通的布面,隆起的鞋帮上装饰着红色的条纹儿,半寸高的鞋底儿,怎么看怎么漂亮。几个人不禁露出艳羡的神色,伸手摸了又摸。
  “阿姨,这鞋怎么卖的?”李若琴扬声问。
  “五十块。”售货员眼皮都没抬一下,继续看着言情小说嗑瓜子儿,瓜子皮儿吐了一地。
  “呀,这么贵啊!”银铃吐了吐舌头,赶紧把鞋放回柜台上。
  “咱们买也别在这儿买,我舅舅在城里供销社上班,等让我妈给问问,看看他们那儿能不能买到?没准儿更便宜呢。”李若琴家条件不错,还有在城里上班的亲戚,“你们几个等会儿,我去买点儿瓜子儿咱们吃。”
  “这鞋真漂亮,要是穿上肯定特舒服,你说穿这鞋走方阵是不是肯定压别的班一头?”安岚嘻嘻笑着说。
  五月看着银铃的神色有些为难,赶忙说:“这鞋是不是有点贵啊,咱们再看看别的吧。”
  “我觉得也是这种好。”何丽莹插话道,“咱们既然统一服装,就要穿得比别人漂亮才行,其他班里肯定是校服白球鞋。咱们要是穿黑裤子,白衬衣,搭上一双旅游鞋,是不是更好?”
  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是脑子里想着何丽莹描述的画面,银铃不得不承认她说得确实有道理。
  可是,这件事要怎么跟家里说呢?银铃和大家在路口分了手,费力地蹬着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赶回家,回家还有一堆事儿等着她呢。银铃的爸爸已经快五十岁了,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没有别的手艺,只能天天下地干活儿,或者给人打打短工挣几个钱;妈妈身体不好,常年医药不断,但是为了两个儿女,却也一直撑着身子种下两亩棉花,盼著能换来点儿零花钱。银铃姐弟俩从小就懂事儿,一放学就先帮着家里干活儿,喂鸡喂猪,赶鸭子做饭,直到一家人都吃完饭才能趴在饭桌上写作业。
  银铃匆匆地赶回了家,家里静悄悄的,爸妈下地都还没回来,小弟也不在家。她扯过几把野菜,咣咣咣地剁碎,掺上玉米面、麦糠,搅和均匀,舀给了哼哼唧唧的小猪们吃,这可是一家人过年的指望。然后又抓了几把碎米,舀了清水,喂了鸡。
  灶膛里的火苗烧得旺旺的,银铃有些呆住了,旅游鞋的事儿一直在她的心里堵着。她是班里的文娱委员,唱歌、运动一直是她的强项,也是她的爱好,在操场上飞奔起来,放开嗓子唱上一曲,就能让她觉得快乐,参加运动会、走方阵她自然要带头。
  可是,看着自家低矮的屋子、黑黢黢的墙壁,看看自己脚上已经快磨破的布鞋,银铃的心沉了下来。五十元,对自己来说真不是个小数目,而且刚刚开学交完自己和弟弟的学费,现在怎么开口跟爸妈再要钱买鞋啊?
  或者干脆跟老师说自己不参加了吧,可是要怎么去跟老师解释这个原因呢?要不就说自己扭了脚,摔了腿,不能参加了?可是,银铃眼前又闪过那双漂亮的旅游鞋,她确实也是喜欢那双鞋,真的想要的啊。
  一股深深的无力感笼罩在银铃瘦小的肩膀上。
  2
  李若琴办起事来风风火火,第三天下午就带来了回信,这种旅游鞋有两款,男款是蓝色装饰,女款是红色装饰,她舅舅找关系给的内部价,如果能要二十双的话,每双鞋就能给便宜十块钱,已经是极大的优惠力度了。安岚和何丽莹已经等不及嚷嚷着要李若琴快给买过来,男孩子们也没有意见,于是统一让李若琴的舅舅给带过来,定好了下周二鞋到交钱。一群人讨论得热烈无比,走起队列来也比平时整齐了许多,胸脯不由自主地挺了起来,口号也响亮了,昂头向上有了几分气势。班主任李老师站在操场边上暗自高兴。
  银铃却怎么样也高兴不起来,虽然是少十块钱,可是四十块对她来说还是一笔巨款。这几天她一直在纠结怎样去跟爸妈说这件事,怎样能找个好点的理由说服他们。可是一天拖一天,她还是不知道怎么能开口,今天已经是周五了,到下周二拿不出钱怎么办?银铃的眉心拧了个疙瘩,平时喜欢也最拿手的跳绳游戏都提不起兴趣。她一个人站在大榕树下,看着满校园的同学们不知发愁地欢声笑语、嬉笑打闹,有一肚子的委屈却说不能说出来。
  “嗨。”有人拍了一下她的肩膀,银铃回头看,一张小脸笑盈盈地出现在眼前,却是五月。
  “你怎么了?怎么不一起玩儿了?是不是买鞋的事为难了?”五月轻声问。
  “没有。”银铃抬起头,掩饰地笑了一笑,“就是今天有点累,不想跳了。”
  “噢。”五月不好再问什么,虽然知道银铃家生活很困难,但是她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女孩子,骄傲而又敏感的年纪,最不愿在别人面前提起自己的家庭情况,即使真正有困难也不愿意别人知道,不愿把伤口暴露在别人的面前。
  “买鞋的事有啥为难的?”又一个声音在背后响起,一个男生从树后跳了出来,两只灵动的大眼睛叽里咕噜直转。
  “啊?你什么时候藏在那里的?”五月吓了一跳,惊奇地问。
  “我俩就跟在你们后面了,看你俩藏起来说啥悄悄话,想吓你们一跳呢!”猫总一脸狡猾,指了指身后的谢青阳。
  “青阳,你少跟他在一块儿吧,哪天给你带坏了。”银铃个子稍高,抿嘴儿笑了一下,于是点着猫总的鼻子说。   “谁带坏谁还不一定呢。别看他学习好,其实满肚子坏水儿,跟我在一块儿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来了。绝对只能学好不可能学坏。”猫总不服气地挺起胸。
  “你俩在说什么?这么神秘?商量运动会的事儿呢?”青阳也有些好奇,看向五月。五月摊开手,看了看银铃,意思是你问她吧。
  银铃心虚地转过头,想着找个什么理由,却一时想不到,于是揪了片树叶在手里,“你们两个男生,怎么总跟在女生身后跑?还总想打听我们的事儿,啥意思啊?”说着,把树叶揉成团打到猫总手上。
  “我俩不是想着你们有啥为难的事儿,能帮帮忙嘛。”猫总说,“马上买鞋要交钱了,虽然咱不走方阵,可咱俩一桌,我不光要关心咱们班里的大事儿,还得关心同桌,你说是不是?我俩这是觉得你最近心情不好,觉得你可能在为买鞋的事儿犯愁,所以想过来帮帮你嘛!”
  银铃的脸霎时变得通红,语气也硬邦邦的,“谁为买鞋的事儿犯愁了,我家条件再差也不缺那四十块钱,没事多管管自己的学习,少在那儿胡琢磨。”然后甩了甩齐耳短发,转身走了,秋日的阳光里,她鲜艳的红色上衣刺得人眼睛生疼。
  “你看你又说错话了吧。”青阳轻轻拍了拍猫总的肩膀,“把人气走了。”
  “我没说错话啊。”猫总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不是看她有难处想帮个忙吗?唉,女人真是小心眼儿。”
  “银铃不想别人知道她买不起鞋。”五月看着她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怎么能帮帮她呢?”
  “不是还有几天才交钱吗?”青阳想了想说:“五月,你是女生,有啥事你俩比较好说话,你先注意看她最近有啥行动。有情况随时告诉我俩,咱们随时碰头研究对策。”
  五月疑惑地看着他,青阳调皮地眨了眨眼,胸有成竹的样子让五月莫名其妙地相信了他。
  晚上,银铃早早地收拾好饭桌,摆上简单的晚餐。看来爸妈今天心情还不错,爸爸难得地拎出藏在立柜里的酒瓶子给自己倒上了二两白酒,妈妈还炒了两个鸡蛋加菜。一家人难得坐在灯下吃顿团圆饭。
  “爸、妈。”银铃鼓起勇气,“我们下周开运动会,老师要统一买鞋。”银铃的声音有些慌乱,饭桌上的气氛仿佛凝滞了,银铃更加紧张得不敢抬头看爸妈的脸色。
  “多少钱?”爸爸的神色黯淡了下来,夹起一口鸡蛋放进嘴里。
  “四……二十。”银铃看了一眼爸爸,把要说出口的话又咽了回去,然后低下头捧着饭碗一动不动。
  “后天就是集,等我抓两只鸡到集上去卖了,咱再交啊。”妈妈叹了口气,敲打着酸疼的左腿说。
  “什么鞋要這么贵?!”爸爸难得的没有发脾气,只是一口气把酒倒进嘴里,然后把酒杯重重地墩在饭桌上。
  银铃觉得脸上发烧,鼻子也酸酸的,赶紧端起碗挡住脸,眼泪唰唰地流了出来,和着饭大口大口地吞进肚子,咸滋滋的。
  可是只有二十元钱,还差二十可怎么办呢?银铃把钱紧紧攥在手里,手心里的汗把钱都浸湿了。能从家里要到二十块钱,已经是极限了,可还是不够啊。银铃的心里开了锅一样,滚烫得难受,懒懒地趴在课桌上。
  “银铃同学,帮个忙啊。”青阳坐了过来,笑呵呵的。
  “什么事儿?”银铃赶忙坐直身子,把钱塞进口袋里。
  后桌夏五月趴在桌上,端着一本书挡在自己的眼前,紧张地看着他俩。青阳不露痕迹地冲五月微微点了点头,然后一本正经地说,“有这么个事儿,我堂姐前阵子买了一双旅游鞋,就是跟咱们走方阵穿的那个一样的;可是她穿了几天,觉得自己穿着不好看,不喜欢那个样子,又看上了双新鞋,可是手头的钱又不够了,非找我来要钱。我哪有啊,这不我替她想了个办法。”青阳依然笑眯眯的,不紧不慢地说。
  “什么办法?”银铃还是提不起精神,漫不经心地问。
  “我跟她说啊。”青阳凑近银铃说,“让她把鞋转卖出去,这样既能把不喜欢的鞋处理了,又能有钱买新鞋,一举两得,多好的事儿!你说有没有道理?”
  银铃好像想到了什么,注视着他,青阳继续说:“她知道咱们要开运动会,非让我替她处理掉不行,我哪有那工夫啊,要不是我姐,我才懒得理她呢。这不就来跟咱们文娱委员求救来了嘛!你看咱们班哪个女同学能发发慈悲,把她这双鞋给收了,就当救我一命了,要不然我连家都回不去了。”青阳冲她做个鬼脸儿,可怜兮兮的。
  “她要多少钱?”银铃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盯着青阳慢慢地问。
  “二十,不会太多了吧?”青阳表现出几分紧张,“我怕卖不出去。”
  “二十。”银铃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又赶忙问,“她穿多少号?”
  “三十四?”后面夏五月比出四根手指,青阳不确定地说,“好像差不多,她个不太高,脚小。”
  银铃只觉得有一股大大的幸福感包围了自己,生怕这件事是假的,是青阳跟她开玩笑的,她恨不得立刻就拿出钱买下青阳说的鞋子,可是理智告诉她还要保持矜持。
  “你明天把鞋拿来看看,我给你去问问有没有人要。”银铃绷着脸,故作平静,心里却豁然开了一扇窗,整个人霎时轻松了几分,一丝小小的喜悦从心底钻了出来。
  “是。”青阳应声说,黝黑的眼睛亮闪闪地放光,他把手背在身后冲着夏五月比出了成功的手势。五月笑了,悄悄地竖起了大拇指,心里暗暗钦佩青阳真的想出了一个好法子。
  第二天,青阳把一个崭新的鞋盒交到了银铃手里,拿走了银铃的二十元钱。三个人远远地藏在树后,看着银铃满是惊喜的神色,三人相互击掌然后快活地笑了。
  猫总掏出兜里皱皱巴巴的五元钱不情愿地交到青阳手里,“这可是我半年才攒下来的,你小子记得还啊!”
  “还什么还?这是帮你行善积德,你还得谢谢我呢。”青阳轻快地笑起来。
  五月微笑着,看着越来越远的艳红上衣和雪白的旅游鞋,在十月的艳阳下走出一幅俏丽的青春画卷……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 蔡慧玥)
其他文献
天涯远不远?何处有江湖?亦远亦非远。何处不江湖?五湖四海皆是客,为缘所牵,为情所绊,共济一堂。夏末秋初,有散人逸士汇聚于湖州共四十六人,因志同道合,遂成四年之盟,契曰:同甘亦共苦,唯情義二字不可背离也。其中多为女侠,有窈窕淑女似罗敷者,有义薄云天胜木兰者,有钟宁荟萃赛文姬者,不可胜数,然威武霸气者不输他人,巾帼不让须眉由此可见一斑。此盟虽新立未久,其前途不可量者,盖其间皆为重情重义之翩翩君子,少见
期刊
(一)  鲁迅终于回到了他别了二十余年,相隔二千余里的故乡了。  他曾以为,他的身在他乡流浪。时至今日,他才蓦然发现,最可悲的是,他的心竟在故乡流浪。  物是人非。年少时的“豆腐西施”杨二嫂已然成了自私、尖酸、刻薄的“圆规”;记忆中曾有过一面之缘,那站在深蓝天空与金黄圆月之下、海边瓜地中项带银圈手握钢叉的少年闰土已然沦为面色灰黄、浑身瑟缩而又毕恭毕敬的麻木不仁的石像了。  他惘然、他悲哀、他惆怅、
期刊
我在这里 沉默  没有什么话非说不可  我的思想一成不变  似乎无趣又可怜  我的人生平庸而坎坷  处处忌惮  我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检讨  因为我想过得更好  有时我偏执地认为  像我这样善良的人却过得一团糟  老天是将我遗忘在这个角落了吗?  但我慢慢地发现  并不存在没有缘由的结果  如果我现在就覺得艰难的话  那以后我会过得更加艰难  我想我可能是病了  那曾引以为傲的长情  其实就是自私  
期刊
放学后,我和几位同学在车站一边等车,一边玩。突然,一只兔子不像兔子、狗不像狗的奇怪动物从我们面前阔步走过。我们见了目瞪口呆,这是什么呀?可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动物,倒像是动画片里的什么角色。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我们跟在那只奇怪的动物后面。  当我们一直跟到一座古老的房子跟前时,眼前的一幕让我的心怦怦直跳。只见那动物停在一扇大门前,竟然像人一样说话了:“门儿门儿快快开,走进奇幻世界来!”紧接着,大门吱呀一
期刊
一  旱天山下的冬季总是来得很早很早。  那一年深秋,玉米抢收刚入库。数日不肯停歇的漫天大雪与西伯利亚寒流交加,将旱天山周遭遮掩,封冻得严严实实。忙碌一年农事的人们无不幸免恶劣气候的袭扰,脸上荡漾着丰收喜悦的同时,又听到连部广播室传来放假一周的通知。于是,老职工走亲访友聚集一起热热闹闹地痛饮几樽,知青们三五结伴兴高釆烈回家团圆,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氛。而我恰恰在这时运交华盖,持续高烧两天未退,浑身乏
期刊
无问西东,犹记人心之本真。  ——题记  昏黄的路灯照在街边的青石板路上,泛着点点黄晕。晚自习放学,独自一人漫步于阴冷的小巷,冷风灌进衣袖,撩动发梢,不免打了个寒战,加快了步伐,如约与母亲在转角相遇。  母亲见我来了,满脸兴奋,一把接过我肩上沉重的书包,硕大的书包与她瘦弱的身材极不协调。我跟在母亲身后,自顾自地玩耍。母亲弯着腰,略显吃力地叹息。她尽力为我挡风,用瘦弱的身体支起一片屏障。  上了车,
期刊
雨后的路,泥泞不堪。轿夫穿一双新鞋上路,沾得满是泥巴,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要命的是在踏进泥水之后,轿夫竟然想道:反正鞋已经湿了,那就随它去吧。由于心灵已经失去洁净的“落脚”之地,于是便不再顾及脚上的新鞋。这种对于错误放任自流的态度实在不可取。  眼前浮现出现实的影子。在浮躁的当代,不知有多少人成了现代的“轿夫”,他们起初小心翼翼地守护着自己心灵的纯洁,一旦不小心踏进泥水里——赌、毒、偷,从此就不
期刊
忽的,噼里啪啦,如谁启动了下雨的开关,一瞬间, 大雨滂沱,天地间一片模糊。  这倾盆大雨落下来有如一阵大风吹过的白桦林,又像一千只知了在鸣叫。那声音如进入了雨的世界,哗啦啦!  城雨不同于山雨,山雨是幽静的,如梦如幻,雨水落在地上,掺杂着树叶的声音,清脆得仿佛梦境中和森林小矮人们一起,头顶着一片树叶游荡。城雨中有无数的声音:先是雨渐渐变大,“哔——”汽车的鸣笛声从远处传来,一听便知有多少人这时被堵
期刊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技的腾飞,时代的进步,让中国温度不断提升。中国温度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可感知的。它体现在路旁的法治宣传、禁毒宣传……主要是改革开放给国人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实惠。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奇迹般发生了变化。从数量上看,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有3679亿元人民币;而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82.71万亿元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
期刊
再次路过那里,随着木马的启动,那个背影又一次地浮现在我的脑海。  虹销雨霁的一天,公园攘来熙往的人中,旋转木马旁那一场景却吸引着我走过去。  “小姑娘这上面明明写得好好的,你自己看,这六岁以下或者一米四以下都不用买票,我这孩子哪有六岁?”一位面黄肌瘦的中年妇女激动地说着并用手悄悄地推着自己的孩子向前走。那个可怜巴巴的小孩儿紧紧地抱着自己母亲的大腿不放,双眼直愣愣地盯着母亲。  这时售票员漫不经心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