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是中学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落后地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开发校本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地区中学语文课程开发要善于挖掘古民居老建筑文化、老民俗老风情文化、饮食文化、名人文化、乡村特色文化等文化资源。
【关键词】农村初中 校本教材 语文 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29-01
农村里的乡土文化资源多种多样,比如那些老房子、新民居,古山路、新公路,民风民俗、乡音社戏,田畴菜畦、特色农业等等,都是综合性学习的宝贵资源。而能够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所使用的乡土文化资源包括古民居老建筑文化、老民俗老风情文化、饮食文化、名人文化、乡村特色文化等文化资源。
一、古建筑老物件文化
不同的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也有自己独特的人文特色,往往乡村这方面往往保存得更完整真实。古建筑老物件,包含着厚重的历史文明,诉说着千年文化,这些犹如深埋地底的宝藏,是语文教学十分难得的珍贵资源,我们不但可以结合当地的资源丰富语文课堂教学,而且可以走入到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在乡间的小巷完成教学的任务,把课堂开设在家乡的老屋古路边。以甘肃平凉窑洞村落为例,窑洞不仅仅是黄土里的几个洞,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依托。千百年来,平凉人以窑洞为居室,视窑洞为保护神,窑洞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安居乐业的一种文明。窑洞民居是黄土高原地区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最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民居形式,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体现了中国式建筑之美。走进镇原,无论是平展展的平原,还是沟壑纵横的山地,都会看到一排排、一孔孔窑洞庄院组成的村落。平凉人居住的窑洞,是历史的沉淀,有着古老的历史。
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它,就会发现不同的审美、科学和历史价值。这些价值就是历史留下来的宝贵资源。那些我们家乡代代相传的珍贵文化资源,我们后代人应该重视起来,其中很大一部分可以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珍贵材料。
二、饮食文化
饮食习俗所表现出来的饮食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吃就像地方戏曲、文物一样具有保护的意义。它是一个地区人文特征的代表,体现着当地人对生活的乐趣与想像力。各个地方都有各当地特色的地方小吃。小吃也是一种特色的地域文化。早在明末清初,平凉的饮食市场已初具规模,各类名菜、名点、风味小吃品种繁多,许多品牌世代相传,流传至今。特别是平凉的清真名吃羊肉泡、泾川的罐罐蒸馍、灵台的酸汤面、华亭的洋芋搅团、庄浪的暖锅等名优饮食,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品种繁多,风味各异,讲究色、香、味、形、器俱佳和协调统一,历史悠久,久负盛名,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西北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
三、名人文化
不同地方都会有该地引以为荣的名人,而当地的历史现代名人足以引起学生的自豪,有的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榜样。平凉历史上以及现代可谓名人辈出,平凉是祖国针灸学鼻祖、晋代医学家皇甫谧(灵台县),唐代著名宰相牛僧儒(灵台县), 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庄浪县),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崆峒区)的故乡等。
历代的历史文化名人,他们是平凉人的骄傲,也是平凉城市的文化名片。他们展现了平凉深厚的文化底蕴,透视出平凉人身上的优秀因子。他们虽各有不同,但他们的爱国主义、勤劳俭朴、勤奋好学、敬业创新精神非常值得当代镇原人学习和继承发扬。这些能够成为我们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发的较佳的课程资源。农村中学的乡土课程资源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等状况,开发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资源,从而建设具有乡土特色的综合性教学课程。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而农村无比丰富而鲜明的自然、人文资源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正是开发语文综合性教程的珍贵的资源宝库,成为的良好课程资源。例如,本人曾任教学校所在的基层,是甘肃平凉市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中学,这里社会文化发展落后,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学生普遍知识面窄,但这里田畴交错,民风古朴,古迹尚存,是一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都较为丰富的地方。为此,我带领学生,将语文学习的目光由学校课堂投向家乡美丽的大自然、田园沃野、历史古迹和遗存文物以及父老乡亲丰富的物质精神生活,充分挖掘周围的大量的文化资源,把其包含着语文教育资源的乡土文明转化成可研究的话题引入语文学习中来,使周围的乡土资源成为开展学习的课题,这种方式丰富了学习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探索的精神,取得了喜人效果,也激发了全体学生学语文热爱家乡的动力。
乡土资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也并不是没有限制的,它的运用还是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要求的。我们必须在透彻领悟课本主要要求和特点的前提下,扬长避短、灵活变通,才有可能把丰富多彩的乡土资源转化为有意义的课程资源,因此我们需要结合课本资源宗旨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法。
总之,对中学教材的编写必须有一个具体的掌握。把人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统统翻阅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它的教学宗旨体现为语文知识的掌握,人文韵味的感悟,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了解;以主题归类、美文品读、活动开展为教学内容。因此,我们把乡土资源转化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必须依照这套教材的学习要求和教学宗旨,在原有的课本资源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打造出一片语文学习的方式。因此,我们可以在不改变单元原有内容主旨的基础上,运用适应农村现状的科技类探究对象来代替,这些都可以在把握课本内容主旨的条件下,以课本资源为基础,以单元要求为任务,在相应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之中巧妙地渗入适当的符合当地特点的乡土资源。
【关键词】农村初中 校本教材 语文 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29-01
农村里的乡土文化资源多种多样,比如那些老房子、新民居,古山路、新公路,民风民俗、乡音社戏,田畴菜畦、特色农业等等,都是综合性学习的宝贵资源。而能够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所使用的乡土文化资源包括古民居老建筑文化、老民俗老风情文化、饮食文化、名人文化、乡村特色文化等文化资源。
一、古建筑老物件文化
不同的地方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也有自己独特的人文特色,往往乡村这方面往往保存得更完整真实。古建筑老物件,包含着厚重的历史文明,诉说着千年文化,这些犹如深埋地底的宝藏,是语文教学十分难得的珍贵资源,我们不但可以结合当地的资源丰富语文课堂教学,而且可以走入到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在乡间的小巷完成教学的任务,把课堂开设在家乡的老屋古路边。以甘肃平凉窑洞村落为例,窑洞不仅仅是黄土里的几个洞,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依托。千百年来,平凉人以窑洞为居室,视窑洞为保护神,窑洞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安居乐业的一种文明。窑洞民居是黄土高原地区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最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的民居形式,它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体现了中国式建筑之美。走进镇原,无论是平展展的平原,还是沟壑纵横的山地,都会看到一排排、一孔孔窑洞庄院组成的村落。平凉人居住的窑洞,是历史的沉淀,有着古老的历史。
当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它,就会发现不同的审美、科学和历史价值。这些价值就是历史留下来的宝贵资源。那些我们家乡代代相传的珍贵文化资源,我们后代人应该重视起来,其中很大一部分可以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珍贵材料。
二、饮食文化
饮食习俗所表现出来的饮食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吃就像地方戏曲、文物一样具有保护的意义。它是一个地区人文特征的代表,体现着当地人对生活的乐趣与想像力。各个地方都有各当地特色的地方小吃。小吃也是一种特色的地域文化。早在明末清初,平凉的饮食市场已初具规模,各类名菜、名点、风味小吃品种繁多,许多品牌世代相传,流传至今。特别是平凉的清真名吃羊肉泡、泾川的罐罐蒸馍、灵台的酸汤面、华亭的洋芋搅团、庄浪的暖锅等名优饮食,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品种繁多,风味各异,讲究色、香、味、形、器俱佳和协调统一,历史悠久,久负盛名,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西北地区享有很高的声誉。
三、名人文化
不同地方都会有该地引以为荣的名人,而当地的历史现代名人足以引起学生的自豪,有的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榜样。平凉历史上以及现代可谓名人辈出,平凉是祖国针灸学鼻祖、晋代医学家皇甫谧(灵台县),唐代著名宰相牛僧儒(灵台县), 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庄浪县),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崆峒区)的故乡等。
历代的历史文化名人,他们是平凉人的骄傲,也是平凉城市的文化名片。他们展现了平凉深厚的文化底蕴,透视出平凉人身上的优秀因子。他们虽各有不同,但他们的爱国主义、勤劳俭朴、勤奋好学、敬业创新精神非常值得当代镇原人学习和继承发扬。这些能够成为我们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发的较佳的课程资源。农村中学的乡土课程资源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经济发展等状况,开发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资源,从而建设具有乡土特色的综合性教学课程。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而农村无比丰富而鲜明的自然、人文资源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正是开发语文综合性教程的珍贵的资源宝库,成为的良好课程资源。例如,本人曾任教学校所在的基层,是甘肃平凉市经济较为落后的农村中学,这里社会文化发展落后,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学生普遍知识面窄,但这里田畴交错,民风古朴,古迹尚存,是一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都较为丰富的地方。为此,我带领学生,将语文学习的目光由学校课堂投向家乡美丽的大自然、田园沃野、历史古迹和遗存文物以及父老乡亲丰富的物质精神生活,充分挖掘周围的大量的文化资源,把其包含着语文教育资源的乡土文明转化成可研究的话题引入语文学习中来,使周围的乡土资源成为开展学习的课题,这种方式丰富了学习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探索的精神,取得了喜人效果,也激发了全体学生学语文热爱家乡的动力。
乡土资源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运用也并不是没有限制的,它的运用还是需要遵守一定的规范要求的。我们必须在透彻领悟课本主要要求和特点的前提下,扬长避短、灵活变通,才有可能把丰富多彩的乡土资源转化为有意义的课程资源,因此我们需要结合课本资源宗旨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法。
总之,对中学教材的编写必须有一个具体的掌握。把人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统统翻阅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它的教学宗旨体现为语文知识的掌握,人文韵味的感悟,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了解;以主题归类、美文品读、活动开展为教学内容。因此,我们把乡土资源转化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必须依照这套教材的学习要求和教学宗旨,在原有的课本资源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打造出一片语文学习的方式。因此,我们可以在不改变单元原有内容主旨的基础上,运用适应农村现状的科技类探究对象来代替,这些都可以在把握课本内容主旨的条件下,以课本资源为基础,以单元要求为任务,在相应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之中巧妙地渗入适当的符合当地特点的乡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