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于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而言,引入研究性学习意义重大。通过加强专业课程设置,提升师资力量,引进项目实训和介入模式,从而实现教学改革与创新,增强专业及学生的竞争力,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关鍵词] 研究性学习 介入模式 高职高专 计算机专业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研究的方式来主动获取新知识、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目的是学生研究意识、能力和精神得到提高的一种主动探索型的学习方法。
一、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在基础教育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但受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往往只针对某一学科,采用“主题探索”、“学科部分探索”的形式。而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学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可以通过相对完整的研究项目打破学科间的障碍,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并且参与研究全过程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体验研究,学会研究。
对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的计算机专业而言,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在职业教育中正日益成熟。在计算机专业开展研究型学习的尝试是十分必要的,其意义在于:(1)强调通过研究引入教学,形成研究性的教。计算机知识更新很快,仅仅靠一味的知识传授,会使教学始终滞后于社会需求。教师的研究活动无疑成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驱动器,教师给学生提供一种框架和一种态度,而不是固定的知识点的授予。(2)研究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将会根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这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尤为重要的,研究型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让学生达到独立研究的过渡性学习环节。
二、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
就高职高专的计算机教育创新而言,要切实实施研究性学习,必须以课程设置和教师素质为前提,引进项目实训、介入模式等落实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教学主旨、目标和任务。
1.专业课程设置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以高等性为基础、职业性为内涵、社会性为取向,培养目标具有强烈的岗位针对性和社会适应性。学校靠专业支撑,专业靠课程构建,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专业的兴衰。为此,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面向社会,瞄准市场。课程设置要突出实践性特点,拓宽课程实践空间,以人为本,关注课程体系的创新。在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专业课程的结构,强化教育的职业性、技能性,增加专业的特色、强化职业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
2.教师素质保障
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更要成为学生知识、思想、行为的管理者和共同构建者。为应对知识的快速更新,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学校要出台相应的制度和奖励办法,鼓励青年教师定期深入企业跟班实习,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通过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建立健全培训制度,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加大聘用兼职教师的力度,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
3.项目实训
项目实训是指学生通过参加一些与实际相关的模拟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学习。科学探索、综合实践,培养科研素质的一种活动。
其方式有:(1)教师设计一些与实际需求相关的模拟项目,给学生分派制定项目中的某一专题,由单个或者多个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等方式进行研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严谨务实的治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自发组成课题组,从社会实践中选择研究项目开展研究,最终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报告或者论文的形式公布。此模式下,整个过程中学生要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等方式开展研究。
4.介入模式
在常规专业教学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学还可引入介入模式教学,即走出教室、深入社会,教学活动与实战操作合二为一,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社会、学生与员工、学校与市场这四个层面上的转换。在介入模式中,重点是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对口的单位,师生深入介入其中,教学之间发生良性互动,学生是主角而非过客;整体上以技术单元为课程阶段,以鲜活实例诠释抽象理论,环环相套,步步为营。这种理论与实践零距离的接触,大大有别于以往候鸟式的实习与见习,介入就是实战。
介入模式深入企业、贴近市场一线,实施中反馈的信息可以用来及时调整与优化课程设置,对于加快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接轨将大有裨益。
三、结语
当前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实际困难,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也不会在短期形成统一的实施模式。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精神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方法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实施,最终的目的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积极的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顾可民,王晓丹,景秀丽,刘春颖.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教学改革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08,(11).
[2]胡锐.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介入”模式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7,(05).
[3]赵莉.高校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及定位辨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7,(09).
[关鍵词] 研究性学习 介入模式 高职高专 计算机专业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研究的方式来主动获取新知识、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目的是学生研究意识、能力和精神得到提高的一种主动探索型的学习方法。
一、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在基础教育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但受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往往只针对某一学科,采用“主题探索”、“学科部分探索”的形式。而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学生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可以通过相对完整的研究项目打破学科间的障碍,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并且参与研究全过程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体验研究,学会研究。
对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的计算机专业而言,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在职业教育中正日益成熟。在计算机专业开展研究型学习的尝试是十分必要的,其意义在于:(1)强调通过研究引入教学,形成研究性的教。计算机知识更新很快,仅仅靠一味的知识传授,会使教学始终滞后于社会需求。教师的研究活动无疑成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驱动器,教师给学生提供一种框架和一种态度,而不是固定的知识点的授予。(2)研究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将会根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养成主动探索的习惯,这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尤为重要的,研究型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让学生达到独立研究的过渡性学习环节。
二、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
就高职高专的计算机教育创新而言,要切实实施研究性学习,必须以课程设置和教师素质为前提,引进项目实训、介入模式等落实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教学主旨、目标和任务。
1.专业课程设置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以高等性为基础、职业性为内涵、社会性为取向,培养目标具有强烈的岗位针对性和社会适应性。学校靠专业支撑,专业靠课程构建,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专业的兴衰。为此,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面向社会,瞄准市场。课程设置要突出实践性特点,拓宽课程实践空间,以人为本,关注课程体系的创新。在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重新调整专业课程的结构,强化教育的职业性、技能性,增加专业的特色、强化职业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
2.教师素质保障
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更要成为学生知识、思想、行为的管理者和共同构建者。为应对知识的快速更新,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参加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学校要出台相应的制度和奖励办法,鼓励青年教师定期深入企业跟班实习,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通过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建立健全培训制度,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加大聘用兼职教师的力度,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
3.项目实训
项目实训是指学生通过参加一些与实际相关的模拟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学习。科学探索、综合实践,培养科研素质的一种活动。
其方式有:(1)教师设计一些与实际需求相关的模拟项目,给学生分派制定项目中的某一专题,由单个或者多个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等方式进行研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严谨务实的治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自发组成课题组,从社会实践中选择研究项目开展研究,最终的研究成果可以通过报告或者论文的形式公布。此模式下,整个过程中学生要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主动探索等方式开展研究。
4.介入模式
在常规专业教学背景下,计算机专业教学还可引入介入模式教学,即走出教室、深入社会,教学活动与实战操作合二为一,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社会、学生与员工、学校与市场这四个层面上的转换。在介入模式中,重点是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对口的单位,师生深入介入其中,教学之间发生良性互动,学生是主角而非过客;整体上以技术单元为课程阶段,以鲜活实例诠释抽象理论,环环相套,步步为营。这种理论与实践零距离的接触,大大有别于以往候鸟式的实习与见习,介入就是实战。
介入模式深入企业、贴近市场一线,实施中反馈的信息可以用来及时调整与优化课程设置,对于加快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接轨将大有裨益。
三、结语
当前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实际困难,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也不会在短期形成统一的实施模式。研究性学习的核心精神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方法可以因地制宜,灵活实施,最终的目的还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积极的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顾可民,王晓丹,景秀丽,刘春颖.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教学改革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08,(11).
[2]胡锐.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介入”模式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7,(05).
[3]赵莉.高校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及定位辨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