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嵌入效应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内部技术创新能力和外部关联协同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技术效率则能较好地综合反映这两种能力。为此本文选择制造业技术效率为因变量,应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宁波生产性服务业细分部门嵌入制造业的效果。结果表明,目前宁波生产性服务业的嵌入效应尚不明显,没有对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产生较大的助推作用,今后应从加快推进制造企业“外部化”、生产性服务企业“市场化”、企业融合发展“平台化”等方面,促进宁波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嵌入效应 实证分析
一、问题提出
嵌入式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指在功能上直接嵌入生产过程而独立市场化营运,为企业产中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一系列服务的模块,如信息服务、科研技术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制造维修服务、融资租赁服务等。为保持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和协调性,这些服务必须有效嵌入到制造企业的价值链中(芮明杰,2010),与制造企业保持良好的融合互动,方能显著提高制造业内部技术创新能力和外部关联协同创新能力(王兴莲, 2011),逐步实现区域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目前就宁波区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而言,生产性服务业的嵌入效应到底如何?存在的问题又是什么?本文对此展开了实证分析与讨论。
二、理论与文献综述
生产服务业被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互动关系方面。学者们一致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具有天然、内在的关联性(唐志良等,2010)且之间的关联效应主要体现为直接效应与中介效应(马龙龙,2011)。直接效应主要反映的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增长的直接贡献,中介效应则指来自生产性服务业内含的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对制造业的影响。一个地区如果缺乏生产性服务业,或者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不足,则会阻碍当地制造业的效率、竞争力和运作,进而破坏区域产业升级的进程(Farrell and Hitchens,1990)。
然而在现实中,这种内在的有机协调发展须借助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有效嵌入”才能实现(芮明杰,2012),而生产性服务业能否有效嵌入到制造业价值链中,其效率不仅来自于服务外包获得的规模经济效果,也来自于生产性服务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形成的嵌入关系网络(芮明杰,2011)。对此,刘明宇(2010)、张琰等(2013)等从服务外包角度进行了探讨,并从产业组织关系的视角,提出了关系性与结构性嵌入;唐志良等(2010)则从基于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机制、产业集群的共生机制与行业协会协调机制, 提出了实现生产性服务业有效嵌入制造业体系的构想,并指出(刘明宇等.生产性服务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升级的协同演进关系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0(8)),由于存在嵌入性依赖 、学习失败、网络失衡以及信息失效(林竞君,2005),会使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有效嵌入难以真正实现,因此,政府必须予以有效支持。
很多学者也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的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如程大中(2008)、黄莉芳等(2011)等利用投入产出法,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联动关系和价值创造能力展开了深入研究;陈林兴(2010)等则采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法进行了实证。尽管他们的研究方法各异,但总体上都是以两大部门为着眼点,且较少对两大部门分门别类,从嵌入式生产性服务业视角进行研究。鉴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具有高度异质性,本文主要在两大部门分门别类的基础上,来探讨宁波生产性服务业细分部门嵌入制造业的效应。
三、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理论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嵌入效应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内部技术创新能力和外部关联协同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技术效率则能较好地综合反映这两种能力,为此,本研究主要以制造业技术效率为因变量,采用双对数回归模型,分别从总体与细分行业角度,对宁波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的效应进行分析,相关数据主要来自宁波统计年鉴。
(二)行业分类
主要在中国第三产业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宁波统计口径与文献借鉴,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四大类别: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其中信息服务主要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商务服务业和租赁业务;知识服务主要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教育等;物流服务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等。
制造业共有30个行业大类,这里主要结合宁波发展特点,选择在宁波经济发展中占比较高且发展较快,近几年排名一直保持在前几位的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纺织服装草帽制造业和专业设备制造业六大行业进行考察。
四、主要结果与分析
(一)生产服务业对制造业总体的影响
以嵌入式生产性服务业四大部门产值为自变量,制造业总体技术效率为因变量,基于宁波统计年鉴数据与EVIEws软件,得到如表1结果。
结果表明,方程整体效果显著,宁波生产性服务业在嵌入制造业价值链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物流服务业对制造业影响最大,且这种效果在统计意义上较为显著,其次是知识服务业和资金服务业,但这种影响在统计意义不显著,这说明目前宁波技术研发、咨询、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类等服务行业还不发达,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提升与转型升级的作用上没凸显出来;相比之下信息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程度最小,这说明目前宁波工业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不高,工业与信息化融合程度还较低,未来信息服务业对制造业支撑作用的发挥仍有较大空间。
(二)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类型制造业的影响
以嵌入式生产性服务业四大部门产值为自变量,制造业六大细分行业总体技术效率为因变量,采用EVIEws软件,结果如表2。 表2显示,从不同类型生产服务业对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影响看,金融类服务对通用设备、金属制品及专业设备三类制造业细化行业技术效率影响最大,而信息服务则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塑料制品以及纺织服装草帽制造业的影响最大;物流服务对各制造业细化行业的影响基本处于中上程度,而知识服务的影响无论对那个行业都排在最后;从各个影响系数的显著性效应看,除了金融服务对塑料制品与金属制品、信息服务对塑料制品的影响系数在统计意义上显著外,其余系数均不显著
五、结论与建议
(一)基本结论
总体来看,目前宁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已从相互联动的“种子期”进入到“成长期”的发展阶段,但尚处于初始期,生产性服务业的嵌入效应尚未凸显,制造业升级无法获得有效支撑。具体表现在:物流与金融服务的嵌入对制造业价值链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助推作用,但效果还不明显;信息与知识服务发展滞后,对一些行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没有发挥出积极地带动作用。这一方面表明宁波整体制造业目前还是以某些低端技术形成一定竞争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嵌入全球价值链,其发展对商务与知识服务的依赖性不大,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宁波商务与知识服务发展滞后,服务水平与创新能力较低,在竞争中只能承接附加值较低的低端服务业务,供给难以高端市场需求,制造业升级无法获得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支撑。
(二)主要建议
首先是深化制造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资本密集以及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加速专业化发展。目前宁波制造企业多表现为“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结构形态,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应加快引导制造业企业进行内部管理组织再造,优化生产组织方式,鼓励与支持制造业通过外包方式等方式强化生产服务功能,推进内置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在分工深化的基础上加快形成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分离”。
其次是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体制改革,取消行业管制和垄断、降低进入壁垒,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加入参与竞争;要通过政策引导、集聚发展、竞争与产业整合等措施,鼓励规模大、信誉高、服务质量好的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中化、大型化、组织化,拓展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经济效益,推动生产性服务企业迅速发展和升级,加快形成形成产业间良性互动的“垂直联合”。
第三是建立健全生产性服务行业组织,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加快培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急需的信息咨询、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学研究、研发、中介服务等行业的人才;要以更加优越的人才引进政策,更加完备的激励保障措施,吸引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来宁波发展,全力打造生产性服务业“人才高地”,提高整个行业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明宇,芮明杰. 生产性服务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升级的协同演进关系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0(8)
[2]唐志良,刘建江.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机制研究[J]. 商业研究,2010(4)
[3]顾乃华等. 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2006(9)
[4]先王兴莲.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生产性服务嵌入与地方产业集群升级[J]. 改革与战略,2011(1)
〔本文系宁波市哲学社科规划课题“宁波加快‘嵌入式’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G12-ZC10)、宁波市科技局软课题“云时代背景下宁波服务外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基于创新驱动的视角”( 项目编号:2013A10030)阶段性成果〕
(樊丽淑,1963年生,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服务贸易与区域经济创新。贾蓓璇,1993年生,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沈莉炜,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 嵌入效应 实证分析
一、问题提出
嵌入式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指在功能上直接嵌入生产过程而独立市场化营运,为企业产中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一系列服务的模块,如信息服务、科研技术服务、物流服务、金融服务、制造维修服务、融资租赁服务等。为保持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性和协调性,这些服务必须有效嵌入到制造企业的价值链中(芮明杰,2010),与制造企业保持良好的融合互动,方能显著提高制造业内部技术创新能力和外部关联协同创新能力(王兴莲, 2011),逐步实现区域制造业的转型与升级。目前就宁波区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而言,生产性服务业的嵌入效应到底如何?存在的问题又是什么?本文对此展开了实证分析与讨论。
二、理论与文献综述
生产服务业被关注的焦点集中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互动关系方面。学者们一致认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具有天然、内在的关联性(唐志良等,2010)且之间的关联效应主要体现为直接效应与中介效应(马龙龙,2011)。直接效应主要反映的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增长的直接贡献,中介效应则指来自生产性服务业内含的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对制造业的影响。一个地区如果缺乏生产性服务业,或者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不足,则会阻碍当地制造业的效率、竞争力和运作,进而破坏区域产业升级的进程(Farrell and Hitchens,1990)。
然而在现实中,这种内在的有机协调发展须借助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有效嵌入”才能实现(芮明杰,2012),而生产性服务业能否有效嵌入到制造业价值链中,其效率不仅来自于服务外包获得的规模经济效果,也来自于生产性服务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形成的嵌入关系网络(芮明杰,2011)。对此,刘明宇(2010)、张琰等(2013)等从服务外包角度进行了探讨,并从产业组织关系的视角,提出了关系性与结构性嵌入;唐志良等(2010)则从基于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机制、产业集群的共生机制与行业协会协调机制, 提出了实现生产性服务业有效嵌入制造业体系的构想,并指出(刘明宇等.生产性服务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升级的协同演进关系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0(8)),由于存在嵌入性依赖 、学习失败、网络失衡以及信息失效(林竞君,2005),会使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有效嵌入难以真正实现,因此,政府必须予以有效支持。
很多学者也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的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如程大中(2008)、黄莉芳等(2011)等利用投入产出法,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联动关系和价值创造能力展开了深入研究;陈林兴(2010)等则采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法进行了实证。尽管他们的研究方法各异,但总体上都是以两大部门为着眼点,且较少对两大部门分门别类,从嵌入式生产性服务业视角进行研究。鉴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具有高度异质性,本文主要在两大部门分门别类的基础上,来探讨宁波生产性服务业细分部门嵌入制造业的效应。
三、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理论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嵌入效应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内部技术创新能力和外部关联协同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技术效率则能较好地综合反映这两种能力,为此,本研究主要以制造业技术效率为因变量,采用双对数回归模型,分别从总体与细分行业角度,对宁波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的效应进行分析,相关数据主要来自宁波统计年鉴。
(二)行业分类
主要在中国第三产业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宁波统计口径与文献借鉴,将生产性服务业划分为四大类别: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其中信息服务主要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商务服务业和租赁业务;知识服务主要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教育等;物流服务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等。
制造业共有30个行业大类,这里主要结合宁波发展特点,选择在宁波经济发展中占比较高且发展较快,近几年排名一直保持在前几位的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纺织服装草帽制造业和专业设备制造业六大行业进行考察。
四、主要结果与分析
(一)生产服务业对制造业总体的影响
以嵌入式生产性服务业四大部门产值为自变量,制造业总体技术效率为因变量,基于宁波统计年鉴数据与EVIEws软件,得到如表1结果。
结果表明,方程整体效果显著,宁波生产性服务业在嵌入制造业价值链过程中,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物流服务业对制造业影响最大,且这种效果在统计意义上较为显著,其次是知识服务业和资金服务业,但这种影响在统计意义不显著,这说明目前宁波技术研发、咨询、研发设计、金融服务类等服务行业还不发达,对制造业技术效率的提升与转型升级的作用上没凸显出来;相比之下信息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程度最小,这说明目前宁波工业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不高,工业与信息化融合程度还较低,未来信息服务业对制造业支撑作用的发挥仍有较大空间。
(二)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类型制造业的影响
以嵌入式生产性服务业四大部门产值为自变量,制造业六大细分行业总体技术效率为因变量,采用EVIEws软件,结果如表2。 表2显示,从不同类型生产服务业对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影响看,金融类服务对通用设备、金属制品及专业设备三类制造业细化行业技术效率影响最大,而信息服务则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塑料制品以及纺织服装草帽制造业的影响最大;物流服务对各制造业细化行业的影响基本处于中上程度,而知识服务的影响无论对那个行业都排在最后;从各个影响系数的显著性效应看,除了金融服务对塑料制品与金属制品、信息服务对塑料制品的影响系数在统计意义上显著外,其余系数均不显著
五、结论与建议
(一)基本结论
总体来看,目前宁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已从相互联动的“种子期”进入到“成长期”的发展阶段,但尚处于初始期,生产性服务业的嵌入效应尚未凸显,制造业升级无法获得有效支撑。具体表现在:物流与金融服务的嵌入对制造业价值链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助推作用,但效果还不明显;信息与知识服务发展滞后,对一些行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没有发挥出积极地带动作用。这一方面表明宁波整体制造业目前还是以某些低端技术形成一定竞争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嵌入全球价值链,其发展对商务与知识服务的依赖性不大,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宁波商务与知识服务发展滞后,服务水平与创新能力较低,在竞争中只能承接附加值较低的低端服务业务,供给难以高端市场需求,制造业升级无法获得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支撑。
(二)主要建议
首先是深化制造业体制改革,大力发展资本密集以及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加速专业化发展。目前宁波制造企业多表现为“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结构形态,专业化分工程度不高,应加快引导制造业企业进行内部管理组织再造,优化生产组织方式,鼓励与支持制造业通过外包方式等方式强化生产服务功能,推进内置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在分工深化的基础上加快形成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水平分离”。
其次是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体制改革,取消行业管制和垄断、降低进入壁垒,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加入参与竞争;要通过政策引导、集聚发展、竞争与产业整合等措施,鼓励规模大、信誉高、服务质量好的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集中化、大型化、组织化,拓展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经济效益,推动生产性服务企业迅速发展和升级,加快形成形成产业间良性互动的“垂直联合”。
第三是建立健全生产性服务行业组织,提高行业管理水平,加快培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急需的信息咨询、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学研究、研发、中介服务等行业的人才;要以更加优越的人才引进政策,更加完备的激励保障措施,吸引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人才、紧缺人才和创新团队来宁波发展,全力打造生产性服务业“人才高地”,提高整个行业人才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明宇,芮明杰. 生产性服务价值链嵌入与制造业升级的协同演进关系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0(8)
[2]唐志良,刘建江.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机制研究[J]. 商业研究,2010(4)
[3]顾乃华等. 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2006(9)
[4]先王兴莲.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生产性服务嵌入与地方产业集群升级[J]. 改革与战略,2011(1)
〔本文系宁波市哲学社科规划课题“宁波加快‘嵌入式’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G12-ZC10)、宁波市科技局软课题“云时代背景下宁波服务外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基于创新驱动的视角”( 项目编号:2013A10030)阶段性成果〕
(樊丽淑,1963年生,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服务贸易与区域经济创新。贾蓓璇,1993年生,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沈莉炜,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研究方向: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