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根据其症状可归属于中医“痞满”“胃脘痛”等范畴.目前,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主要认为与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脑-肠-菌轴功能紊乱、十二指肠黏膜改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有关.治疗上主要使用促胃肠动力药、胃黏膜保护剂、抑酸剂等.但是,上述化学药物长期使用具有许多不良反应.所以,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施以治疗,并获得良好的疗效.将对FD的发病机制以及中西医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FD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野葛”与“粉葛”在临床都常作为葛根入药,二者虽都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等功效,可用于发热头痛、项背强痛的治疗,但现代研究证实二者无论在物质基础还是药效都存在较大差异.对近十几年来有关野葛、粉葛的物质基础以及在解热和抗病毒作用报道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纳,为二味中药今后在临床的正确使用与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大黄素是中药大黄、何首乌和虎杖的主要有效成分,大量研究证明大黄素具有抗癌抗肿瘤、抗炎、镇痛、保护器官等多种药理作用.但大黄素存在极性小、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因此尚未开发成抗肿瘤药物.基于此,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归纳总结近3年大黄素的药理作用,并对大黄素的结构修饰进行补充,以期为大黄素的安全用药及研究提供参考.
火绒草属植物在民间医药中广泛应用.近年来从火绒草属中发现了不少具有多种药理活性的化合物.着重概括和阐述新近发现的化合物及其药理作用.现已明确火绒草中一些单体化合物的体外活性,黄酮类和苯丙素类化合物具有降糖作用,苯丙素类中的酚酸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活性,异苯并呋喃酮类、萜类和另外几种苯丙素类(降糖和抗炎活性的除外)化合物具有降脂作用,葡萄糖二酸类化合物(leontopodic acid)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为火绒草属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翔实的资料.
目的 通过观察心阳片含药血清调控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对心肌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心阳片防治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40只雄性SD大鼠分成空白组、心阳片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临床等效剂量的1、2、4倍心阳片(0.24、0.48、0.96 g/kg)灌胃;空白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进行灌胃.各组大鼠灌胃2次/d,2 mL/次,连续灌胃7d.末次给药灌胃后,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用LPS/ATP(1 μg/mL LPS刺激细胞24 h,再用5 mmol/L ATP刺激细胞4h)处理HL-1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