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遭受婚姻家庭暴力法律问题思考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len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社会在对女性特别关注的情形下,男性的弱势却在慢慢凸显。比如原本在婚姻生活中时常是家庭暴力施暴者的男性,成为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情形越来越多。男性这一本来的强势群体,婚姻间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如何沦为了家庭暴力受害者,男性遭受家庭暴力的原因及特殊性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家庭暴力;反家庭暴力法;冷暴力
  2014年的5月16在英國进行的一项反家暴测试实验中出现了一个十分耐人寻味的现象:当作为妻子的扮演者在疯狂的殴打作为丈夫的扮演者时,围观路人只是在笑眯眯的观看竟无一人前去制止;反之当两者角色互换即所谓的丈夫在殴打妻子时却被路人及时的制止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人们普遍认为女性是弱者,潜意识里就倾向对弱者的同情和保护。在婚姻生活中女性成为施暴者的比例逐步增加的情形下还理所当然的把男性作为强势群体是对男性的不公平,势必会对男性的权利造成侵害。
  一、男性遭受家庭暴力的现状
  家庭暴力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2014年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根据日本警方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男性遭受家庭暴力的事件迅速猛增,2013年有3281件,是2010年的4.1倍,而同期女性家暴受害者增加仅为1.4倍。2015年8月27日日本政府发布的一项研究调查显示全国约有17%的男性遭受家庭暴力。2009年台湾当局内政部统计仅从一月到九月就有3千多名男性遭受家庭暴力,男性遭受家暴比例从2001年的5.1%增加了4个百分点。2010年英国司法进修委员会与9月4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根据英国内政部和犯罪调查所提供的数据显示英国男性遭受家暴的比例高达40%,从2006年到2007年男性遭受家庭暴力的比例为43.7%,2007至2008年上升为45.5%,2008至2009年的比例为37.7%(需注意的是这一年英国遭受家暴的男性超过4.1万人,而女性仅为2700人。2015年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1月19日报道,新州警察在社交网络Face book上发表的帖子中称2014年由新州警察处理的、涉及亲密伴侣的家庭暴力事件中,有1/5的受害者是男性。就我国而言,2012年7月17日在“大聲说出来——反对家庭暴力,构建和谐家园”行动深圳启动仪式上“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兼项目总监吴群芳公布的一组调查数据中显示在中国所有男女家暴受伤害人群中,女性比例为78.3%,男性比例为21.7%。2012年青岛市四方区法院法官马莉结合司法实践做的一次分析中表明离婚案中有近10%的男性遭遇家庭暴力。
  二、外国保护男性遭受家庭暴力的机构
  丹麦目前有3个男性救助站帮扶“妻管严”,其中一个是的是1988年在丹麦西部腓特烈西亚成立的名为“霍森斯”,的男性救助机构,一个是2008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克里斯蒂安港设立的名为“曼德森特雷”的男性救助站。瑞士在2009年设立了两所“婚姻受伤男”收容所,特地接管仳离或者夫妻分家过程中过程中遭受严重身体或心理伤害的男性。
  三、解决男性遭受婚姻家庭暴力的几点建议
  第一,进行多渠道的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公民对女性家庭暴力的认知,通过增强对这一问题的法律认知进一步消除男性同胞道德层面的心理负担。由于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我国公民在遭受家暴时一般采取隐瞒,忌讳倾诉的态度,当男性遭受家暴时由于所谓的“面子”问题更是如此。我们要通过大众媒体,网络,社区法制宣传,法院公报案例等诸多途径进行反家暴的宣传。因家暴涉及个人隐私,所以我们进行反家暴法制宣传时应当通过化名或者匿名的方式进行。反家暴宣传应男性家庭暴力和女性家庭暴力进行全方位的进行,不可择一或者择一重点进行强调式宣传否则会造成公民对家庭暴力的片面理解,只有对反男性家庭暴力与反女性家庭暴力进行同时没有偏倚的教育宣传才能使我国公民对家庭暴力有一个全面的认知进而消除只有男性家庭暴力,女性是家庭暴力受害者的传统观念。
  四、建立保护男性遭受家庭暴力的保护机构
  为了维护女性权益,促进男女平等,亦同时维护少年儿童的权益,1943年3月建立了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在当今社会妇联遍地开花,各省市都建立了妇联组织来保护妇女的权益,根据近几十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的妇联组织在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保护遭受家庭暴力的女性方面更起到了倾听者,避风港,咨询师的作用。可是现阶段当男性遭受家庭暴力时,作为受害者的男人却是无处求救,孤立无援的境遇,因此建立类似妇联的“男联”组织保护男性弱者显得尤为重要。
  五、结语
  虽然我国现行《婚姻法》和《反家庭暴力法》规定的家庭暴力并未将家庭暴力的施暴者限定在男性,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先入为主的认为只有男人才会是家暴的施暴者的观念还是十分根深蒂固的,我国法律要积极明确的引导人们这种观念的改变。虽然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多数是女性,但是作为少数家庭暴力受害者的男性的权利也需要法律的保护。法律追求的是公平,我国在保护女性方面已经有了一系列的法律,我国法律要在维护女性群体利益的同时也必须平衡保护在家庭暴力中沦为受害者的男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荣唯毅、黄列.家庭暴力对策研究与干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约翰.布雷萧.家庭会伤人:自我重生的新契机[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陈苇.我国防治家庭暴力情况实证调查研究——以我国六省市被抽样调查地区防治家庭暴力情况为对象[M].北京:群众出版社,2014.
  [4]朱东武,齐小玉.城市社区多机构干预家庭暴力的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魏从丽(1989~),女,汉族,河南郑州人,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14级法律硕士(法学)。
  杨春雷(1988~),男,汉族,山东聊城人,贵州民族大学法学院,14级法律硕士(法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老员工股权激励是两权分离条件下,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和核心人才长期激励问题的需要,股权激励对于挽留人才,给予老员工鼓励是一个当下许多企业都实行的员工管理政策。由于老员工股权激励实践中存在条件过宽、业绩考核不严、预期收益失控等问题,使我国的员工股权激励潜藏着较大风险。风险的积聚和集中释放会严重冲击我国企业长期激励机制的建设,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老员工股权激励风险的主要根源在于所有者缺位、公司治
<正>60岁是中老年交替的关键时期,许多人在这个时候会受到来自健康方面的困扰。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60岁的时候仍然拥有30岁的心脏,身体状况一切良好,这关键在于他们有比较强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安机关的工作能力和行政执法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那么在这个新时期,公安机关要提高治理能力,实现公安法制,就需要进行公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商业活动中的一个必要工具,但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企业对互联网和局域网的依赖性经常会使其遭受巨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损失。为此,文章探讨了企业和法律部门如何遏制网络犯罪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犯罪;内涵;特点;预防对策  一、网络犯罪的内涵  网络犯罪最广为接受的定义来自于美国作家凯西《数字证据和计算机犯罪》一书中“任何涉及到计算机和网络的犯罪,包括那些不大量
建立了一类带强迫项的高阶中立型差分方程一切解的振动准则.给出非强迫方程一切解振动的一个新结果,利用其证明技巧给出强迫方程在若干强迫项作用下,保证方程的一切解振动的
蔺家坝泵站作为我国首座采用齿轮箱传动的大型灯泡贯流泵机组的泵站,为使水泵装置具有较优的水力性能,采用CFD仿真技术对该灯泡贯流泵机组的流道进行了优化设计和计算,并与水
摘 要 本文从检察机关刑罚交付执行监督职能出发,明确了刑罚交付执行检察的定义,简要梳理了刑罚交付执行的主要类型和内容,并分析了在当前实践中刑罚交付执行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阐述了检察机关在检察监督职能方面的缺失,并建议从转变监督理念、完善同步监督机制、强化监督效力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检察机关对刑罚交付执行的检察监督。  关键词 刑罚交付执行 检察监督 职能 机制  作者简介:刘钰,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检
摘 要:保全证据公证与现场监督公证都是公证部门做出的公证行为,都有很高的证明力,但到底有哪些异同之处,让人们经常对保全证据公证与现场监督公证产生混淆之感,本文将对此进行一定的分析,以期对保全证据公证与现场监督公证的行为进行良好的辨析。  关键词:保全证据;现场监督;公证  保全证据公证,是公证机构为了防止与申请人权益有关且有法律意义的证据、行为的日后可能灭失而由公证机构依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申请
摘 要:缓刑命令的判决执行涉及三个阶段,包括审前社会调查阶段,适用缓刑命令适用阶段,缓刑命令执行阶段。缓刑命令的构建应当从这三个阶段进行“全景式”构造。  关键词:缓刑命令;构建制度;量刑机制  一、加强和完善审前社会调查制度  1.审前社会调查制度的必要性  传统的定罪量刑机制中,量刑程度是综合考虑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危害、被告人的主观恶性、再犯可能性等因素,来确定刑罚的幅度,兼顾犯罪行为与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