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联系——以中班非独生子女为例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bern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在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家庭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为了了解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本文通过资料收集、家访等多种形式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对中班非独生子女的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促使幼儿形成不同的性格。孩子的未来发展与其性格息息相关,孩子性格的形成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建议父母以自身为榜样为孩子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
其他文献
笔者以所任教中学高一级月考的九科成绩为例,利用Python图形化编程工具海龟编辑器对已录入好的Excel数据文件进行统计,实现一键进行九科总分、三科总分、平均分和各科排名的统计功能。文章从问题分析开始,按照输入处理输出三步曲的IPO模式对各步骤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在研究的过程中曾以此为项目指导学生参加2021年阳江市中小学生科技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并获得程序设计高中组一等奖。
文章将BIM环境作为分析改进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核心,以计算机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对建设项目管理进行补充,大力发展计算机在建设项目和验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验证BIM模型包括建筑质量信息、质量识别。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表明,利用BIM技术在施工前识别质量问题,可以大幅减少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安全问题。
<正>2021年7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选修课程学习用书《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供学校、学生自主选用。人教版选修教材总主编为温儒敏教授,其副主编及《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主编均为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人员,《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编写思想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一脉相承,但与必修、选择性必修教材相比较,又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教学上与必修、选择性必修关联但又有较大的差别。
期刊
目的:分析湖北地区8家定点医院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临床特征,探寻临床治愈出院相关因素,客观评价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下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10日—2020年3月14日间湖北地区8家定点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湖北六七二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鄂州市中医医院、黄
<正>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璀璨辉煌。了解并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并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华文化创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2017年版课标”的重要理念。“2017年版课标”提出四大语文核心素养,分别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者在教学中应该聚合融通,整体推进。
期刊
在学校音乐课堂中协同引入瑞士达尔克罗兹、德国奥尔夫、匈牙利科达伊这三大音乐教育体系,结合我国音乐教学实际,列举动作教学、生活化发声练习、合奏与游戏等教学实践,分析三大教育体系的特色作用与教学实践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提出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与现行音乐课堂的融合教学,强调让每个孩子在快乐中学习音乐的理念,为现行中学音乐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目的: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索安宫牛黄丸中化学成分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数据库检索安宫牛黄丸中各中药组分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检索COVID-19的疾病作用靶点,将得到的两部分靶点取交集后导入Cytoscape构建“中药-化学成分-靶点”图,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分析,得出安宫
师资力量的严重匮乏是制约学校创客课程实施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作者基于当前教师主体能力现状,在充分尊重、发挥学生能动性的前提下,借鉴创客课程教学模式已有研究,构建了“双核三位一体”创客课程教学模式,并以淄博市S校创客教育折纸课程为例展开实践说明。
<正> 发热为主的疾病,涉及的范围较广,为了探讨中医治疗急性病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将1966年9月~1981年3月以发热为主的内科住院病人中的较为完整的532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一般临床资料性别:本组男性256例(占48.12%),女性276例(占51.88%),男女之比为1:1.1,其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年龄: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84岁。其中16岁-19岁有72例,20-29岁有156例,30-
期刊
<正> 〔前言〕發熱是一种常見的症狀。很多疾病均可引起。以現代医学言,其主要原因为感染,次为外科手術后以及神經性,脫水、出血后、藥物、环境等因素。其發生机理为致病因素直接或間接地作用於体溫中樞,引起体溫調節紊乱所致。由於發熱是認識疾病的一个重要指针,祖國医学家如張仲景、吳鞠通对發熱的原因、經过、病理性質、以及發熱的程度,兼証的有無,曾經作过描述;以此作为治療發熱病的理論基礎。現將中医对發熱的認識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