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标准是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化疗.标准疗程化疗后当疾病处于控制状态时下一步处理存在着很大争议,维持治疗逐渐应用于晚期NSCLC的治疗中.晚期NSCLC维持治疗可分为继续维持治疗与换药维持治疗,目前多用于维持治疗的培美曲塞和厄洛替尼已被证实可提高总体生存率。
【机 构】
:
650118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疗科,650118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疗科,650118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放疗科,650118云南省肿瘤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标准是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化疗.标准疗程化疗后当疾病处于控制状态时下一步处理存在着很大争议,维持治疗逐渐应用于晚期NSCLC的治疗中.晚期NSCLC维持治疗可分为继续维持治疗与换药维持治疗,目前多用于维持治疗的培美曲塞和厄洛替尼已被证实可提高总体生存率。
其他文献
将药物定点运输至相关组织以提高药物利用率、降低细胞毒性的手段称为靶向治疗.以碳纳米管为载体的结合化疗药物与单纯使用药物相比,药物活性与肿瘤抑制率均有提高.碳纳米管结合免疫治疗类药物和核酸还可从免疫学和基因水平治疗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GBM)术后放疗大都采用MRI与CT融合影像来勾画靶区,但是否包含瘤周水肿区尚有争议.根据术后、放疗后的复发范围,不论靶区设计是否包含水肿区,大部分复发都发生在磁共振(MRI)显示增强原发肿瘤灶外2 cm之内,瘤周水肿程度与复发模式无必然关系.GBM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对放化疗疗效预测和预后也有重要指导意义.GBM的靶区设计趋向于个体化,可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减少治疗毒性。
含蒽环类方案目前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其疗效与拓扑异构酶Ⅱ(TOP2)基因的异常状态存在关联,已有临床研究表明HER2基因扩增伴有TOP2基因异常的患者是蒽环类治疗的主要受益人群,但该结论未达成共识。
在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复杂生物学过程中,肿瘤细胞必须适应不同的生存压力.自噬作为一种受诸多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精细调控的细胞内生理反应,不仅可被激活以适应代谢应激和微环境变化,还可能与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肿瘤炎症、抵抗失巢凋亡、维持细胞休眠等侵袭转移机制密切相关。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是由分化成熟的体细胞在体外重编程获得的.它具有与胚胎干细胞(ESC)相似的无限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但不受免疫学和伦理学的约束且获取方便.患者特异性的iPSC是肿瘤治疗中建立疾病模型、药物研发、再生治疗、免疫治疗、细胞载体等的宝贵来源.目前,应用iPSC技术治疗肿瘤已取得一定进展。
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治疗、术前评估及患者预后预测及肿瘤复发监测等均有重要意义.血清糖类抗原125、人附睾分泌蛋白4是目前较公认的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转移及预后等密切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此外,血清微小RNA具有稳定性好、组织特异性高的特点,组学技术能从整体角度分析肿瘤的发生发展,随着这两方面研究的逐步深入,有望找到新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子宫内膜癌血清肿瘤标志物。
糖尿病与肿瘤是密切相关的慢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不仅罹患胰腺癌、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和尿道癌等肿瘤的风险增高,且其死亡风险也相应增加.胰岛素在新陈代谢和有丝分裂中起重要作用.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胰岛素可通过受体和受体后水平活化机制发挥作用,故高胰岛素血症是最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肿瘤的危险因素.此外,降糖药物、肥胖、高血糖症和氧化应激也可能是糖尿病患者肿瘤危险性增高的因素。
目前,新辅助治疗已逐步应用到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治疗模式中.临床研究表明,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疗和新辅助放化疗可提高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切除率和根治性,对中下段直肠癌可术前降期、提高手术切除率、保肛率和降低复发率.新辅助治疗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综合治疗中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我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按照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基本参照执行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可登录我刊网站www.gjzk.cn,在首页左下方的“下载中心”下载“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了解具体的著录规则。
寻找出精确又能提供诸多信息的生物标志物将给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及选择最优治疗策略方面带来显著意义.蛋白质组学技术是肿瘤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工具,近年来许多研究通过它发现了诸多潜在的结肠癌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