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的途径研究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调查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的应急救护知识相当匮乏,一方面是由于学校培训工作不到位,另一方面则是学生自身安全意识不高造成的。学生在学校参加体育活动遭到意外伤害、或者身边同学突发心脏病等急性症状时,许多学生往往束手无策,导致较为严重的生命安全事故。因此,高校应加强对在校学生的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救护知识,秉着预防为主、预防与处置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学生处理突发性安全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
  1高校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必要性
  1.1高校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掌握的救护知识少
  总体上讲,我国公民的安全保护意识,特别是应急救护知识非常薄弱,据调查,我國接受过现场急救培训的人数仅占全国总人口的千分之八,这也使得一些遭受意外事故的人可能会经历二次伤害。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显示大学生急救常识非常薄弱,没有掌握、甚至没有接触过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开展急救培训工作势在必行。
  1.2传统的教学方式的限制
  多数高校当前的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停留在书本上、PPT上,仅仅通过言传的方式很难起到成效,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获取也渐渐失去兴趣,笔者认为应将此类课程设置为高校的“必修课”,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应急救护能力,让学生能够有勇气、有能力去处理生活中遇到的突发事件。
  1.3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
  “以人为本”是开展各类教学活动的根本原则,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突发性疾病的患者,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有责任、有能力承担起救护的义务,从而树立起大学生在社会阶层中的良好形象。
  1.4顺应国际应急救护培训的潮流
  在荷兰教育体系中,对学生急救知识的教育始于儿童阶段,瑞士更是将接受急救知识培训纳入了法律,反观我国可见国民应急救护知识的缺乏以及在高校内开展相关知识培训的重要性了。
  2高校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教育的可行性探讨
  2.1教育部的统一要求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社会安全事故的频繁报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教育部也要求各地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安全责任事故,吸取高校以往发生的人身安全事故(如化学实验室爆炸、违禁电器引发火灾、突发性疾病等)的教训,高度重视高校的安全培训工作。应急救护培训作为安全培训工作中涉及学生利益的重要环节,自然应当引起学校的重视。
  2.2大学生文化水平高,易于接受此类的知识
  大学生经历充沛、头脑灵活,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对其进行必要的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救护能力;而且大学生对接受应急救护知识、技能培训的欲望非常强烈,这也非常有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
  2.3成效显著、切实保障学生的安全
  通过相关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能够提高在校学生处理应急人身安全事件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全民安全意识的重要举措,相关的教学实践已经表明,此类培训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降低二次伤害的概率。
  3应急救护培训开展的途径和方法
  3.1建设完善的课程体系,让应急救护课成为高校的必修课程
  近年来,高校应急安全知识培训工作一直停留在文件层面上,而没有落实到相关课程建设上,如果可能的话,将相关课程设置为全体在校学生的的必修课程,让学生意识到应急救护知识对自身安全以及日后走向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尽量减少因意外伤害造成的伤亡。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以现代救护知识为基础,向学生普及日常生活中常见急症的救助知识、心肺复苏方法、骨折、创伤救护的注意事项等,以树立起学生对社会健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2培训过程要注重以实践教学为主
  应急救护知识不能停留在书本教学上,而应该走出教室,走向实践,通过相应情景的设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救助他人时的责任感以及相关知识的实际应用。高校可以采用教师与校医院团队共同教学的模式,利用假人、担架等道具,向学生演示不同类型疾病的救助措施和错误的救助方法,并让学生反复操作和演练应急救护的措施(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搬运等),在具体的救护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应急救护知识的评价不能以分数为主,而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的动作要领、处理方法等,要采用“实战考试、理论结合”的方式来对学生掌握的应急救护知识做出评价和考核,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并通过学生自身的力量将所学的知识向家人、社会传播,进而提高全民的应急救护能力。
  3.4利用高校学生组织宣传应急救护知识的重要性
  高校应设立专门的应急救护组织,并接受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形成学生内部专业的应急救护小组,为处理校园中发生的应急安全事故贡献力量。另外,学校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安全培训活动和应急救护知识的讲座,实现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的常态化。
  4结语
  高校应通过完善相关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评价制度等方式,拓宽学生接受应急救护知识的途径,并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使学生建立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实践贯彻理论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学习应急救护知识创造良好的平台,进一步提高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伍小飞,毛静.高校大学生应急救护能力现状及同伴教育的实践成效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07):143-144.
  [2]陈玉英,张正黎,黄兰芷.对高校大学生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的探索与思考[J].重庆医学,2013,(12):1434-1435.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社会网络化发达,大学生思想活跃,与社会接轨程度高,伴随着大学生安全意识浅薄,自我管理能力差等问题,导致出现大学生安全问题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严重威胁到大学生的各类安全。本文旨在通过对在高校建立安全教育體系、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创新安全教育方法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概念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
摘 要:现今,大学生是现今旅游市场的主体之一,是旅游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旅游要素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在目前的市场上还很缺少专门针对大学生的旅游项目与产品。本文从大学生人数及其意愿影响因素、时间与空间因素、组织活动形式、大学生旅行消费等五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旅游市场,进一步讨论了大学生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市场营销,以及现今大学生旅游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市场;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