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卅:告别职业网球后的日子

来源 :网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entala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是陈卅?对于近几年才接触网球的球迷来说,这个名字的确有点陌生。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上键入他的名字,会发现能够搜出来的相关内容非常有限,即使你翻遍这些含有关键字的报道,也只能得出一个模糊的结论:他曾经是个网球运动员。那他打得怎么样?现在的状态如何?这些问题搜索引擎都无法给出答案。
  实际上,这位来自辽宁锦州的90后小伙子曾是中国男网颇具实力的希望之星。在2004年,当时只有14岁的陈卅就被前国家网球队教练王越招致麾下,王越不仅为他量身打造了训练计划,还负担了他训练和比赛的各种开销,王越说自己当时是被陈卅的天赋所吸引。而他的确没有让王越失望,在2006年,陈卅获得了ITF青少年排名赛的冠军,当时他从一百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选手当中脱颖而出,在决赛击败常雨,捧得桂冠。他出众的天赋和身体条件让他的网球之路被广泛看好。当时的他和柏衍被称为中国男网的“小双子星”,被认为是中国男网的希望,而也正是那个时候,《网球》杂志在2006年7月报道了这对冉冉升起的希望之星。
  “因为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下,大多数的中国运动员都是在国有体制下培养的。像我和柏衍这种训练比赛由私人直接赞助模式还比较少见吧,而且我们的成绩在国内也算比较突出,所以才有的这次采访。”说起当时上杂志的原因,陈卅努力回忆到。
  “那时候还只有16岁,对采访的过程并没有太大的印象,只是记得有人过来问几个问题拍几张照片聊了一会儿,也没有太再多想。”对于当时采访的细节,陈卅说他已经已经记不太清了,时间冲淡了很多事情,不过他清楚的记得在拿到那本杂志时激动的心情,“当时觉得很高兴,觉得能上杂志是值得荣耀的一件事。对我来说,这篇报道是一个重要的鼓励,我记得那时候还被爱好网球的朋友调侃了一下,但心里还是感觉美滋滋的。”
  那时候的陈卅将注意力全部放在了网球上,每天的生活也都围绕着网球展开,他努力在所参加每一站大小赛事上赚取积分,希望能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足准备,但是到了2009年,他却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放弃职业网球,去大学读书。
  毫无疑问,对于一直热爱网球的陈卅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当时做决定的时候还是很艰难的,说实话比起我自己要打球还是上学这种事,我比较舍不得这些年一直帮助我的祁兵和王越两位教练,他们在我身上付出了很多,这是我比较愧疚的。现在回看到当时的报道,还是挺开心的,挺怀念当时的。”至于当时为什么毅然决然的决定放弃网球去读书,陈卅也给出了答案:“决定放弃职业网球去上学是很多因素组成的,因为那正好赶上全运会年,训练压力也比较大,同时因为代表队的一些事情让我对自己和当时的环境都比较失望,觉得自己付出的努力并没有让自己达到自己心中的预期目标。而我刚好在那一年拿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所以就选择去上学了。”
  现在的陈卅是浙江大学行政管理系的一名学生,身边的同学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之前是一名网球运动员,而他的生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成绩不好,但是心情总是很好。”新的环境让他感觉轻松自在很多。当然,热爱网球的他现在并没有丢下网球拍,他现在在浙大的网球校队打球,他说现在的训练比原来轻松很多,没有那么累。他如今离毕业还有一年,对于未来,他并没有很多的打算,“毕业以后的事情还没想,我这个人比较随意,不太会思考以后的事。但是应该会从事跟网球有关的事业吧,我太喜欢这项运动了。”
  如今回忆起自己当时做出的那个决定,陈卅说他并不后悔,但是对于之前的那段网球生涯,他却依旧有些留恋:“有时候还会想起打球时候的事吧,但是比起那时候的生活,我更怀念以前的朋友和我的两位教练,他们在我的成长中对我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因为现在在杭州,离北京又太远,而他们又很忙,所以联系非常少,我本身也不太善于这方面的感情表达。”而被问起和曾经的好哥们柏衍还有没有联系,陈卅有点沮丧的回答道,“并没有很多联系。其实不光是柏衍,我和那时候打球的朋友联系都非常少,包括我的两位教练,祁兵和王越。前面说了,我不太善于这方面的表达。在生活圈子相聚太过遥远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问候的话语会显得过于苍白,所以慢慢的就都疏远了。”
  尽管如此,陈卅却从没有放弃自己对于网球的那份热爱,在浙江大学网球校队,他周一到周五下午都会拿起球拍训练几个小时,尽管是业余水平的对抗和训练,但他总是乐在其中,“打网球打了这么久,网球就像是烙在生活上的烙印,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陈卅这样形容网球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除了网球以外我不喜欢一切体育运动,它对我的重要意义在于我生命中除了亲人以外所有的对我最重要的人都通过网球认识的,都是它带给我的,这对我这个人是无比重要的,我想我会一直带着它生活下去。”
  每当听陈卅讲起他快乐的大学生活,你就会觉得,也许我们不应该叹息一个网坛希望之星的陨落,而应该为陈卅高兴,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也找回了网球的快乐。他说现在他的生活中充满欢乐、充满挑战、也充满了击球声,这就足够了。对于他来说,这便是最好的归宿。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