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音乐综合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内容之一,具有艺术性、知识性的显著特点。小学音乐综合教学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分析了小学音乐综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1.小学音乐综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音乐教学偏离了音乐性
新课程提出了“学科综合”的教学理念,一些教师的音乐教学没有充分挖掘音乐教育的自身功能,没有认识到音乐教学的特殊性和艺术性,只是把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简单地结合在一起。从课堂表面来看,确实教学内容丰富了,但音乐课的音乐性已经被削弱,华而不实的的东西占据了课堂主要部分,这样的课堂不符合音乐教学的根本宗旨。
1.2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一些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模式僵化,很多音乐教师只运用纯粹的教学法,如学习一首歌曲就是先把歌曲分解教学,再让学生跟着弹奏演唱。教师感情平淡,为了教会学生而教,学生兴趣全无,没有感情的学习,这样的音乐课沉闷无趣,学生既没有提高音乐素养,也不会体会到音乐的艺术魅力。
1.3音乐课上学生的不良表现突出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与文化课无关的学科一直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冷落,音乐课程一直被视为“小科”,自然得不到重视。音乐课上,很多学生只是敷衍应付,没有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有的学生把音乐课看成是放松的课。因此,课堂纪律较差,学生随口随性的乱唱,甚至还会发出一些怪声音,这些不良表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 完善小学音乐综合教学的对策
2.1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积极配合教师提出的要求,主动感受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要求音乐教师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充满艺术激情,言谈举止散发独特的艺术魅力,能深深的吸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灵活运用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在练习演唱歌曲时,教师能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演唱;当学生表现出色时,给予他们真诚的赞美和表扬;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的师生关系,多把笑容展示给学生,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音乐课堂有了兴趣,才能够真正融入到音乐学习中,才能为师生的有效互动打下基础,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2注重音乐课堂教学的“音乐性”
音乐课和其它课程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就是音乐课具有的音乐性。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在动听的音乐中完成的,充满丰富的音乐语汇,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性”是指课堂内要学习音乐作品、理解音乐作品、掌握音乐作品,把握住课堂内的音乐性。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经验积累少,生活阅历浅,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陶冶性情,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帮助他们真正理解作品,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让学生充分享受美的音乐,做到以乐怡性,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
2.3教师要善于设计互动的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不应该拘泥于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是发展的、动态的、创新的。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师都要考虑怎样设计互动的教学环节,以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在课堂中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根据师生互动的具体情境,灵活调整,动态安排教学环节,使音乐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有效学习过程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可以运用演示法、游戏法、竞赛法、创作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动口、动眼、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使师生在课堂音乐活动互动合作,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音乐课堂教学的环节中,教师还要尽可能的拓展互动的空间,教师既可以和多名学生进行互动,也可以有意识地与个别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2.4课堂教学多元化
2.4.1音乐课堂中的表演
小学生天生爱表演,也乐于表演。当学生熟悉和理解了一首歌曲的内涵时,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用表情、眼神、手势等进行自我表演,边唱边表演。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或者,在教师教完一首歌曲时,让学生扮演歌曲里面的角色,可以是小动物,可以是童话人物,也可以是生活中的角色。这种表演会让学生更快地记住旋律和歌词,也会对歌曲的情感和内涵有更深刻的体验。
2.4.2音乐课堂中的创编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就是“鼓励音乐创造”,目的就是要通过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感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大胆改编。可以自編歌词,自编动作,甚至是简单的词曲创作。这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2.4.3音乐课堂中的器乐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层次地、有计划地把各类乐器引进课堂,可以由简易的打击乐器到吹奏乐器、拉弦乐器。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制乐器,如一个空易拉罐,几块竹片都可以充当乐器。器乐的运用和选择不能脱离教材,也不能无节制的不在课堂上自由练习,教师要做到张弛有道、秩序井然。
2.5让学生学会倾听、乐于倾听
倾听是一种技巧,能体现出学生的音乐修养,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静心鉴赏,在倾听中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体会作品的内涵感情。学会倾听,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的加以指导。如在进行歌曲教唱时,首先会让学生完整地感受一遍音乐,在倾听这遍音乐前提出要求:“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可以分称几个乐段呢?你能听出乐段的变化吗?”……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对学生的要求,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加以实施,让学生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另外,教师还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选用学生喜欢、乐于倾听的歌曲,课堂效率会更高。
结语:
小学音乐作为一门基础的艺术学科,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地音乐素质和教学水平,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新颖活泼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培养和激发他们的艺术才能。
参考文献:
[1]张淑美.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J].音乐教育,2012(11)
[2]王薇楠.小学音乐综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小学生活2012(09)
[3]姜黎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音乐教学与研究2012(05)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1.小学音乐综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音乐教学偏离了音乐性
新课程提出了“学科综合”的教学理念,一些教师的音乐教学没有充分挖掘音乐教育的自身功能,没有认识到音乐教学的特殊性和艺术性,只是把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简单地结合在一起。从课堂表面来看,确实教学内容丰富了,但音乐课的音乐性已经被削弱,华而不实的的东西占据了课堂主要部分,这样的课堂不符合音乐教学的根本宗旨。
1.2课堂教学方式单一
一些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模式僵化,很多音乐教师只运用纯粹的教学法,如学习一首歌曲就是先把歌曲分解教学,再让学生跟着弹奏演唱。教师感情平淡,为了教会学生而教,学生兴趣全无,没有感情的学习,这样的音乐课沉闷无趣,学生既没有提高音乐素养,也不会体会到音乐的艺术魅力。
1.3音乐课上学生的不良表现突出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与文化课无关的学科一直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冷落,音乐课程一直被视为“小科”,自然得不到重视。音乐课上,很多学生只是敷衍应付,没有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有的学生把音乐课看成是放松的课。因此,课堂纪律较差,学生随口随性的乱唱,甚至还会发出一些怪声音,这些不良表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 完善小学音乐综合教学的对策
2.1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积极配合教师提出的要求,主动感受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要求音乐教师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充满艺术激情,言谈举止散发独特的艺术魅力,能深深的吸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灵活运用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在练习演唱歌曲时,教师能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演唱;当学生表现出色时,给予他们真诚的赞美和表扬;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的师生关系,多把笑容展示给学生,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对音乐课堂有了兴趣,才能够真正融入到音乐学习中,才能为师生的有效互动打下基础,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2注重音乐课堂教学的“音乐性”
音乐课和其它课程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就是音乐课具有的音乐性。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在动听的音乐中完成的,充满丰富的音乐语汇,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课堂内的“音乐性”是指课堂内要学习音乐作品、理解音乐作品、掌握音乐作品,把握住课堂内的音乐性。小学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经验积累少,生活阅历浅,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陶冶性情,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帮助他们真正理解作品,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体验。让学生充分享受美的音乐,做到以乐怡性,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
2.3教师要善于设计互动的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不应该拘泥于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是发展的、动态的、创新的。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师都要考虑怎样设计互动的教学环节,以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在课堂中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生,根据师生互动的具体情境,灵活调整,动态安排教学环节,使音乐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有效学习过程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可以运用演示法、游戏法、竞赛法、创作教学法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动口、动眼、动手、动脑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使师生在课堂音乐活动互动合作,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音乐课堂教学的环节中,教师还要尽可能的拓展互动的空间,教师既可以和多名学生进行互动,也可以有意识地与个别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
2.4课堂教学多元化
2.4.1音乐课堂中的表演
小学生天生爱表演,也乐于表演。当学生熟悉和理解了一首歌曲的内涵时,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用表情、眼神、手势等进行自我表演,边唱边表演。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或者,在教师教完一首歌曲时,让学生扮演歌曲里面的角色,可以是小动物,可以是童话人物,也可以是生活中的角色。这种表演会让学生更快地记住旋律和歌词,也会对歌曲的情感和内涵有更深刻的体验。
2.4.2音乐课堂中的创编
新课程标准的一个新理念就是“鼓励音乐创造”,目的就是要通过音乐来丰富学生的感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大胆改编。可以自編歌词,自编动作,甚至是简单的词曲创作。这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2.4.3音乐课堂中的器乐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层次地、有计划地把各类乐器引进课堂,可以由简易的打击乐器到吹奏乐器、拉弦乐器。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制乐器,如一个空易拉罐,几块竹片都可以充当乐器。器乐的运用和选择不能脱离教材,也不能无节制的不在课堂上自由练习,教师要做到张弛有道、秩序井然。
2.5让学生学会倾听、乐于倾听
倾听是一种技巧,能体现出学生的音乐修养,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静心鉴赏,在倾听中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体会作品的内涵感情。学会倾听,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的加以指导。如在进行歌曲教唱时,首先会让学生完整地感受一遍音乐,在倾听这遍音乐前提出要求:“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可以分称几个乐段呢?你能听出乐段的变化吗?”……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对学生的要求,并在教学的过程中加以实施,让学生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另外,教师还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选用学生喜欢、乐于倾听的歌曲,课堂效率会更高。
结语:
小学音乐作为一门基础的艺术学科,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地音乐素质和教学水平,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学习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新颖活泼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和艺术审美能力,不断培养和激发他们的艺术才能。
参考文献:
[1]张淑美.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J].音乐教育,2012(11)
[2]王薇楠.小学音乐综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小学生活2012(09)
[3]姜黎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音乐教学与研究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