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四萧即萧衍、萧统、萧纲、萧绎,是梁代文学的核心人物,与臣僚诗歌唱和是他们文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亦是他们实践文学观、提高文学才能的重要途径.四萧及其臣僚的唱和诗绝大多数是新体诗,在论佛理、谈治道等比较庄重的题材以及需要铺叙的内容时,会采用五古长篇.四萧与其臣僚的唱和诗推进了五言诗的格律化.对咏物、闺情以及宫中生活等的描绘,促进了诗歌向深处、细处开掘的描写能力.同题唱和则可增加对某一事物的描写角度,拓展表现层面.凡此种种,皆有助于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建康是四萧及其臣僚唱和诗的主要创作地,以建康诗为中心考索四萧
【机 构】
:
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流寓文化研究中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萧即萧衍、萧统、萧纲、萧绎,是梁代文学的核心人物,与臣僚诗歌唱和是他们文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亦是他们实践文学观、提高文学才能的重要途径.四萧及其臣僚的唱和诗绝大多数是新体诗,在论佛理、谈治道等比较庄重的题材以及需要铺叙的内容时,会采用五古长篇.四萧与其臣僚的唱和诗推进了五言诗的格律化.对咏物、闺情以及宫中生活等的描绘,促进了诗歌向深处、细处开掘的描写能力.同题唱和则可增加对某一事物的描写角度,拓展表现层面.凡此种种,皆有助于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建康是四萧及其臣僚唱和诗的主要创作地,以建康诗为中心考索四萧与其臣僚的唱和诗,可为四萧及其相关臣僚的生平、四萧文学观、宫体诗等研究提供某些基础.
其他文献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建设企业与地方社会之间存在着有形的围墙和无形的藩篱,形成了围墙内外两种不同的世界.三线企业大多在外围修建有围墙,有形之围墙造成了三线企业与周边农村在空间上的隔离,并进一步凸显了两者之间的区隔.三线企业与地方社会的区隔更表现在彼此生产、生活与文化的巨大差异以及前者社会关系与社会服务的封闭性等诸多方面.城乡二元体制的分割与对立是两者区隔形成的根本原因和存在的制度条件;作为在备战背景下由国家主导而形成的"嵌入式"单位组织,三线企业的各种社会特性交织作用,是导致区隔形成的直接原因和存在的现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的小学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战时基础教育的重要历史实践.山西省兴县档案馆所藏晋绥边区档案及相关文献,反映了我党在晋绥边区推行基础教育的具体状况.通过对晋绥边区小学教育政策、教材出版、教育实践以及实际效果的历史考察,能够展现这一时期我党对新民主主义教育道路的探索.晋绥边区的小学教育与战争、生产、社会、家庭紧密结合,最终走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教育道路.它的成功实践和历史启示,对当前新形势下的基础教育工作亦不乏借鉴意义.
论体是表达思想的文类,而形式本身亦具思想性.汉人论说讲求因事见义,有其学理依据与政治文化基础,是主流政治、学术话语的表征.汉魏之际,形名学、玄学主导思想变革,动摇了两汉政治文化传统,更新了时人对事、理关系的学理认知,论体文亦产生离事言理的新变.这一新变融合当时兴起的骈偶文风,形成了不同于汉人论作的文章学特征.离事言理之论又别为"名法""纵横"两路,后者多采用事类铺陈的修辞方式,并于魏晋之际渐成主流.从中可见思想与文体在不同向度的互动,思想史可以拓展文学性理解的视角,而文体学也提示了思想史研究的一种可行取径
毛泽东的主体意识是继承马克思恩格斯主体性思想,吸取俄国革命发挥无产阶级政党主体能动性的历史经验,在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革命道路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基于这种强烈的主体意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研判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方位,尝试独立自主地探索一条自己国家的建设道路,充分发挥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体创造力,并总结在中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思想理论,进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真正出场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的主体意识对于把
格式条款公共规制的研究中存在整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方法论的错位,导致论证逻辑不融贯和规范体系碎片化,需重新导正整体主义方法论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以此整合规范体系并指引规制实践.格式条款公共规制的正当性源于市场失灵造成的集体福利损失、信息成本诱发的信息市场失灵和认知局限导致的行为市场失灵并存交错.对此,市场恢复型规制路径通过标准化信息、简化、警示、条款认证、消费者教育等激活市场竞争;市场替代型规制路径借助集体磋商基础上的条款审查、集体起草等预防性控制手段设定交易公平的市场基准.立足于实体法规范与实施机制的分离与
《全宋文》(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卷一〇三一收《漫泉亭赋》,此赋另见《宋代辞赋全编》卷六九、《历代辞赋总汇·宋代卷》,均题为宋陈洙作.三书小传并载陈洙字师道,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漫泉亭赋》见存《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四三五,作者题为"宋陈洙";又见《粤西文载》卷一,其四库本存名阙姓,仅题"洙"作,康熙三十四年(1695)梅雪堂刻本署名"陈洙",并置于明代之目;他见乾隆《梧州府志》等方志,均以此赋为明陈洙所作.
回首20世纪业已产生的两千余部中国文学史著作,生机灵动、特色鲜明且能够进入经典行列的明显偏少,也就是说,许多中国文学史著作做不到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因此,建构中国话语的文学史写作范式体系并指导文学史实践就显得尤为迫切.这种建构的前提主要有四个方面:对中国文学史写作史的探索与反思,建构中国话语体系的文学史学,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学习与借鉴,努力突破已有的藩篱并有所创新.
过去学界多认为西汉御史大夫寺处于未央宫内(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秦汉地方行政制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71页;祝总斌:《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29页).近来学者对此多有新见,廖伯源提出"御史大夫府终西汉之世都在宫内,抑是中叶以后迁出宫外"的疑问(廖伯源:《秦汉史论丛》,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97页);侯旭东认为西汉后期御史大夫寺已被霍光迁出未央宫(侯旭东:《西汉御史大夫寺位置的变迁:兼论御史大夫的职掌》,《中华文史论丛》2015年第1期).
乔治·英尼斯是19世纪晚期美国的领军性风景画家,他在吸收借鉴欧洲传统绘画方法的基础上,注重把自然风景、情感及诗性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画融合创作风格.英尼斯的作品蕴含着较为丰富的诗性和审美内涵,美国文艺复兴所流行的超验主义思想以及公众普遍认同的乌托邦精神增强了其画作的魅力.英尼斯善于以诗歌的形式传达对自然的情感,诗与画的融合传递出浪漫情怀,启发了观者的诗性联想.英尼斯的一些绘画和诗歌创作既涉及对自然的神性表现,同时又有现实社会的印记,推动了美国绘画从传统走向现代,对美国19世纪晚期及后世艺术风格的演变
民生水平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而民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家治理理念和目标也发生了转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内蕴的民生逻辑开始从传统的社会保障理念转向社会保护理念.究其实质,社会保障和社会保护都是实现民生的重要手段,二者内在的出发点都是不断推进民生发展,但二者又具有不同的内涵.社会保障蕴含着一种底线思维,而社会保护对公民权利、法治民生、贫困等重要问题均有观照,尤其是将人的发展纳入考量之中.因此,既要深刻理解从社会保障转向社会保护的多维驱动力,又要准确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