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 跨专业电商类共享课程群建设实践

来源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ingal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横向渗透,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电子商务基础知识,成为各个专业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目前,国内电子商务知识的教授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相关专业,跨专业的普及化教育鲜见,将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普及到各个专业的情况更不多见。为此,探索电子商务类课程在其他专业的共享情况具有现实意义。
  一、跨专业课程教育的国内外经验
  跨学科跨专业的教育经验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有不少成熟的经验,尤其以高等教育发达的美国,在这方面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并且在培养实践上处于世界前列。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杜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等,通过跨学科的课程目录、研究项目、学习项目等,实现跨学科人才培养目的。其中以麻省理工学院和杜克大学为代表,在共享课程方面的建设成绩显著。普林斯顿大学还通过“综合科学”课程计划,实现学生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课程内容由任课教师组织设计,并根据学科前沿动态更新和调整。而国内大部分学校的本科生课程教育以专业教育为导向,对其他专业的课程了解相对稀少,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知识视野狭窄。但也有一些国内高校,通过跨专业的科研探索项目的实现形式,共享某些课程,如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开设了面向整个学校的跨专业科研探索的课程教育。通过对这些国内外著名高校的跨专业跨学科教育实践来看,这些高校偏重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学科或专业交叉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理论综合素养和项目科研水平。而应用型大学的学生培养,更注重对学生的职业定位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对共享课程方面的教育更贴近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操作的可行性。
  二、跨专业电商类共享课程群建设的实践逻辑
  信息技术是当代覆盖面最宽、渗透性最强、倍增效应最大的先进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迅速带动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因而信息技术对于当代经济管理具有全局性影响和重大战略意义。由于传统工商管理未能充分融合运用信息技术,其实践的非即时性与误差性突出,渗透信息技术以变革工商管理活动,势在必然。同时,在信息技术与工商管理的交叉领域,隐藏着大量商业机会,是创新创业人才大有可为的重要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持续快速发展,“互联网+”剧烈改变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信息技术与工商管理的交叉领域不断扩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加速形成,必须加强专业建设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与社会产业发展趋势的对接能力。目前,阻碍国内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瓶颈主要有:一是欠缺明确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定位;二是欠缺系统的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教育的衔接体系;三是欠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四是欠缺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技能与社会产业发展方向的有效衔接;五是欠缺校内外学生导师的融合指导实践。由此,课程体系改革方向是:第一,确定大学生专业特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培养目标定位,使创新创业成为大学生未来规划的可行方式;第二,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教育的衔接体系,使高校由一元谋职教育体系变为二元就业创业教育体系;第三,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使创业培训活动有章可循;第四,打通专业课程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培养跨专业知识能力,提升学生的市场适应性;第五,打造内培外联的学生导师团队,引入企业导师的专业实践指导和前沿实战引领,保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市场敏感度和反应能力。
  根据上述课程体系改革方向,借鉴国内外高校的相关经验,学院紧扣信息技术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以及对工商管理人才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大力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创立信息技术与工商管理交叉渗透的课程建设模式,重点以跨专业电子商务类课程群为载体,强化信息技术在各专业人才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中的支撑作用,实现信息技术对各专业的渗透作用。
  三、跨专业电商类共享课程群的模块设计
  课程共享是提升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教学变革的重要方式。随着信息技术对工商管理的全面渗透,工商管理人才的信息技术能力显得极为重要。通过跨专业电子商务类课程群建设,是创新教育理念、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学院基于培养“品格好、技能强、敢于拼、善于赢”的工商管理领域创新创业人才的办学要求,针对信息技术与工商管理交叉渗透领域所蕴藏的大量的新商业机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能力和人文素质融合培养的基础上,着力构建电商类共享课程群,通过阶段式推进和不断完善,确立“1A+5B+C+P”梯度递进课程体系,旨在加强训练学生电商能力,大力培养融专业能力、电商能力、人文素养为一体的创新创业人才。
  (一)初步实施阶段
  2004—2006年,学院初步建立由《电子商务》(学科基础课)和《电子商务应用系统(Ⅰ、Ⅱ、Ⅲ、Ⅳ)》(专业方向课)组成的信息技术与工商管理交叉渗透的共享课程群即“1A+4C”课程体系(“1A”为1门必修课,“4C”为4门任选课),以跨专业共享课形式,植入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学生电子商务素质能力的梯度发展要求,在第三学期开设《电子商务》(3学分/51学时),培养学生电子商务基本理论素质,在此基础上,分别于第四、五、六、七学期开设《电子商务应用系统(Ⅰ、Ⅱ、Ⅲ、Ⅳ)》(皆为1学分/17学时),逐次培养学生电子商务技术能力。
  (二)全面实施阶段
  2007年以来,学院根据信息技术发展和人才培養状况,进一步改革完善信息技术与工商管理交叉渗透的共享课程群,确立了“1A+5B+C+P”课程体系(“1A”为1门必修课,“5B”为5门限选课,“C”为若干门任选课,“P”为若干门集中实践课)。该课程群以《电子商务概论》为学科基础课,以《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电子商务B2B》《电子商务B2C》等为专业方向任选课,以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比赛、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创E+大学生创业平台等为创新创业实践课,支撑学生电子商务基本理论素质、应用技术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梯度培养。   目前,学院各专业一般在第三学期开设《电子商务概论》,3学分/48学时;在第四、五、六、七学期开设电商类限选课程群,皆为2学分/32学时;在第三~七学期课外,引导学生跨专业组建创新创业实践团队,紧密结合课程学习,参加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比赛、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创E+大学生创业平台等集中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形成了创新创业人才复合素质培养课程群模块,
  四、跨专业电商类共享课程群建设的主要路径
  由于电子商务类共享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建设路径必须精准有效。经过探索和实践,学院着力通过师资建设创新和教学方法改革路径,开展跨专业电商类共享课程群建设(如图3所示)。
  (一)师资建设创新
  学院加强与国内电商巨头的合作,选派骨干教师参加阿里巴巴培训,选派多名青年骨干教师参加电子商务前沿方向、网店运营实战技能等方面的研修。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区域及地方电子商务产业政策措施及发展规划的调研和咨询活动,聘请多名地方电子商务企业人士担任主讲教师。目前,学院在电商类共享课程群方面已基本形成以“双师双能型”为主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二)教学方法改革
  在电子商务类共享课程群中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真实任务教学,探索利用MOOC和翻转课堂,运用微信公众号、网易公开课、网易课程助手等教辅手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集中实践课程教学方面,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赛事教学法”,即以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比赛、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电子商务专项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一系列赛事为主要载体,由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导师组,指导学生组建参赛团队,从构思、仿真、孵化、商业化等环节对学生参赛项目进行指导,以赛促教、以赛助学。
  五、跨专业电商类共享课程群的运行成效及启示
  (一)成效
  跨专业电商类共享课程群的建设和运行,对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赛事方面
  近年来,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交叉组成各种学科竞赛团队,先后荣获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总决赛特等奖和最佳创业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电子商务专项赛铜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决赛铜奖、福建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福建省物流仿真设计大赛一等奖、“微小店”全国大学生移动互联网创业营销大赛团体亚军,多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入选全省高校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
  2.毕业生创业方面
  2012年以来,该院已有39名毕业生创办40家企业(如图4所示)。从经营类型看,电商类21家,占53%;从毕业生专业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5人(占38%),市场营销专业14人(占36%),电子商务专业6人(占16%),物流管理专业4人(占10%)。从中涌现出6位企业年营业额超过千万元的创业典型代表。
  3.教改方面
  随着跨专业电商类共享课程群建设的深入推进,学院逐步凝练出“实践及三创式学习(LPCIS)”模式,即“学习、实践、创意、创新、创业”(Learning,Practice,Creative,Innovation,Start Your Business),并带动产生一系列教育教学成果,其中《信息消费与电子商务专业转型提升》《学研教协同与市场营销学课程改革》分别获得福建省第七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4.推广方面
  电商类共享课程群建设为泉州师范学院其他专业人才培养起到较好的引领作用,吸引校内经济学、广告学、商务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专业学生选修电商类共享课程。同时,开设“校友创业讲堂”,定期邀请创业有成的毕业生分享成长成才经验,有效助推了全校创新创业系列赛事的开展,为校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外,电商类共享课程群的资源加入泉州师范学院周边的“东海跨境电商生态圈”(该生态圈由泉州市丰泽区政府扶持、已成为泉州市重要的电商聚集区),协助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二)启示
  当前电子商务应用领域不断渗透到各行各业,泉州师范学院陈守仁商学院电商类共享课程群的建设契合“互联网+”业态演变发展需要,为高校非电商专业人才培养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融合电商知识技能提供了探索参考,主要启示如下:
  1.电商类共享课程群建设要紧贴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需要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由此产生的新商业模式将不断冲击已有的产业形态,不断解构消解原有的商业模式,这将对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进入新时代,国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互联网+”不断催生产业演变,电子商务正在剧烈改变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方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加速形成,普通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不断融合发展,因此高校在培养各种专业人才过程,有必要构建并不断变革完善电商类共享类课程群,以电商知识技能融合培养为切入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的新型专业人才。
  2.电商类共享课程群建设要始终以教学实践为支撑
  目前,我国社会变革发展迅速,一些行业和新产业在不断的演化变革中,一些高校课程要与时俱进,方能跟上社会变革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要。电子商务作为一门还在不断变化发展的专业,其课程的建设和调整也要跟上社会发展的变化需要。为此,高校电商类共享课程群建设,要经得起社会变革的考验,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以教学实践为支撑,以实训促教学、以赛事促教学、以创业促教学,检验电商类共享课程群建设的育人有效性以及与行业发展的适应性。
  3.电商类共享课程群建设要充分发挥创业校友的推广动能
  实践表明,在互联网时代,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比较系统学习电商类共享课程,综合素质能力能够得到较好训练,使之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在走出社会、从事各行各业具体工作实践中,主动寻找商业机会,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开设跨专业电商类共享课程的高校,必须打造“校友创业讲堂”“创业校友圈”等相关服务平台,利用创业校友的学习心得和示范效应,这可以有效激发在校生“回归常识”、刻苦学习实践,同时也可以为高校电商类共享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提供持续不竭的动能。
  【参考文献】
  [1]张晓报.独立与组合: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2017,44(3):3-15.
  [2]吴迪.论世界一流高校对本科跨学科专业课程的践行——普林斯顿大学的“综合科学”课程计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10):65-68.
  [3]韦相贵,傅水根,张科研,等.跨专业科研探究选修课程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2):22-24.
  [4]杨树国,梁国华,黄乐,等.发挥实验资源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0):179-182.
  [5]傅水根,盧达溶,汤彬,等.创建实验室科研探究课程促进本科研究型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8(3):48-49.
  [6]张君诚,许明春.应用型院校专业群建设的思维和路径选择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7(5):22-27.
  [7]罗锋,黄丽.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13(10):118-121.
  [8]陆.推进课程共享与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大学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4(1):8-11.
  [9]赵武.创新教育理念下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5):117-118.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和普及,购物方式已有了一定程度改变,网上购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网购消费者逐年增加。在校大学生接触网络频繁,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已成為网购的主力军。本次调查以此为基础,向山西省八所不同类型的大学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对上述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对学生的网购忠诚度进行调研,获得山西省大学生的网购现状,进而研究在校大学生网络消费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并对购物网站提出相应的建议。 
期刊
【摘 要】 “文化转向”之后,译者的地位逐步上升,更多的学者重视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但是,过分地追求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会夸大译者的作用,从而导致对原文的“再创作”。究竟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什么因素限制?语用顺应论在《风雨天一阁》翻译实践中的运用表明,译者的主体性发挥受到了语境和语言结构等方面的限制。  【关键词】 语用顺应论;译者主体性;语境;语言结构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
期刊
对本科高校大学生创业意向进行研究,识别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关键因素,探究如何使更多的高校大學生在社会和高校的鼓励下激发自身的创业意愿,从而更好地引导高校大学生积极提升自身的创业创新能力。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项研究选取淮南师范学院、安徽理工大学、淮北师范大学、亳州学院、宿州学院、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学院、阜阳师范学院等八所本科高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研、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研究样本的特
期刊
我国现存大学英语评价模式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课程评价方式的单一性和评价结果的滞后性,以大学英语四六级作为评价学生英语学习情况的参照,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达不到科学评价学生学习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自1981年被Spady提出以来,成果导向教育(OBE)所提倡的所有人都可 以成功(successful for all)的教育理想就吸引了各国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兴趣,并且得到了国内外教育家的重视和肯
期刊
我的家在有名的三边。信天游唱:人人都说三边好,旮里旮旯都是宝。水生咸盐白玛瑙,土长翡翠绿甘草,扬长脖子瞭一瞭,满眼牛羊骡马跑……说的就是三边有三宝——咸盐、皮毛、甜甘草。  我们那里产的是池盐。在黄土梁、甘草峁的低洼处,只要聚一片水泊子,泥底子下面便有盐根,旱到一定程度了,池面上就结出一层盐。  那一天,大哥的两个拜识(结拜弟兄)到我家,有些神秘,显得兴奋,偷声换气地说,明水湖里出盐了!他们亲眼看
期刊
清涧红枣    也许是因为  一种太耀眼的黑  风靡大地  王母娘娘为了寻找  人间色彩的平衡  让金童与玉女  在一条河的西岸  栽培一种果实的鲜艳夺目  使秋天的瞳仁里  有了一种耀眼的红    这种红  从山头燃烧到山沟  从长发燃烧到胡须  从红袄绿裤燃烧到青瓷花碗  从土炕燃烧到床垫  红,大雾一样迷漫着母亲的躯体    鞭炮冲天  五颜六色的剪纸  在月光的窗纸上散发着浓烈的年味  这
期刊
我就是他们的目的地    看相貌你不会知道我来自陕西  看不到秦砖汉瓦  看不到古栈道上招展的旗帜  但你隐约看到风  和风中的黄尘  抛下村庄乡亲炊烟农时节令阳光雨水  向着我日夜兼程    从房山到丰台从海淀到朝阳从东城到西城  从宣武到崇文  我没甩下那些尘土  走街过巷  我困乏他们会伸出手臂  用力搀扶着我  不想离开  不想走到哪里  我就是他们的目的地    我听课翻书进餐看影视剧和
期刊
小茹    一百次变幻之后  云停了下来  你从布鞋上  拂下一朵抽象的尘埃  许多婴儿在土壤里  伸展着他的根须  夜扑向大地  你扑向绝望    紧紧怀抱果实  是高原又一次沉默着老去  离开水  和她所象征的孤城  你的每一个吻  都让我皱纹丛生    高原十四行    有时候我坐在高原看云  仿佛羊毛被吹散  或者羊脂涂满天空  有时候我想到一些不相干的事情  比如旱季来到,百花枯萎  而
期刊
好多年前,一个初秋天气,去了延安甘泉段的秦直道拍摄。  从物理时间上来说,不过是在四五年之前,但从心理时间上来说,却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归来后,总觉得那里还有什么我没有拾回来:是什么呢,我不知道,是那莫名的模糊,是那无边寻找本身。  本是初秋天气,但在感觉里是多么深浓的秋天。天阴沉沉的,人着灰底黑花朵衣,感冒,鼻子不通气。照片上,落坐于荒草丛中,身后一病树,枝少干生霉。  那一年的我,正经历着内心或
期刊
常常想起绥德,想起小城的青石街,上学路上的板桥,还有默默的大理河。  绥德是一座山城。无定河由北而南,在一条大川里流淌,大理河由西而东,在一条小山沟里蜿蜒几下后汇入无定河。两河交汇的夹角往回缩几百米是一座牛鼻子山,绥德古城就在牛鼻子上划了一个不规则的曲线,东门和北门高高地吊在东北两侧山腰,西门和南门下伸到大理河边。  我们小的时候,四座城门都在,西门和南门连接的城墙基本都在,只是有几个豁口,北城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