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中的儿童叙事分析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op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五四”后随着人的个性解放,“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得以建构成型。在此基础上,儿童的形象逐渐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儿童视角叙事也在这种情况下在中国文学中迅速成长起来。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怀旧》就是以儿童视角来进行叙事,此后也在小说中也多次运用儿童视角叙事,不论是回溯性叙事中的儿童视角还是假定性叙事中的儿童视角,鲁迅在创作中都进行了开创性的尝试,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价值。
  关键词:儿童 叙事分析 鲁迅小说
  一.儿童的发现——“以儿童为本位”儿童观的建构
  自古以来,儿童一直被视为成人的附属而存在,无视儿童的独立性是占据西方社会和古代中国长期以来的儿童观。一直到十九世纪,儿童作为独立个体的性质才逐渐被西方认可。而在中国,直到“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人民身上封建的精神枷锁才被彻底打破,“人”才被真正发现,实现了人的个性解放。而作为“人”个体生命重要阶段的儿童也获得了同样的肯定与尊重,儿童得以“被发现”,在此基础上,“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观得以建构成型。
  1918年12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由人性的全面发展延伸到对儿童和妇女“发现”问题的探讨,并提出“祖先为子孙而生存”这一观点,随后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在文中鲁迅进一步提出了“后起的生命,总比以前的更有意义,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价值,更可宝贵。前者的生命,应该牺牲于他。”这很明显是对中国长期以来的“长者本位”的父母子女观提出了质疑,并进而从进化论的角度对新生命的价值和可贵进行了肯定和赞扬,肯定了“儿童本位”的现代儿童观。而使“以儿童为本位”儿童观的最终得以建构成型的是周作人所做的题为《儿童的文学》的演讲,其中详细的将儿童作为“完全的个人”根据年龄进行了分期,认为“儿童有独立的生活,就是说他们内面的生活与大人不同,我们应当客观地理解他们,并加以相当的尊重。”这不仅从生理的角度,也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儿童作为人类个体的重要发展阶段进行了肯定,认为儿童具有“独立的意义和价值”,而应当“加以相当的尊重”。
  随着儿童的“被发现”,儿童的形象逐渐的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中,儿童的生命特质和生活经历开始被作家们所关注,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儿童形象,极大地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容与文本的表现空间,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儿童视角叙事也在这种情况下在中国文学中迅速成长起来。
  二.儿童视角叙事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运用及发展
  在对儿童视角叙事定义前首先要对叙事视角进行分类,关于叙事视角的分类是学者们一直讨论的热点,陈平原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中参照托多罗夫等三家的理论提出:“全知叙事、限制叙事、纯客观叙事的视角三分法。”①本文也将以此作为研究的基点。
  根据上面的分类方法,儿童视角叙事属于一种限制叙事。而根据吴晓东在《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领域》中的定义:儿童视角,是“小说借助于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小说的叙述调子、姿态、结构及心理意识因素都受制于作者所选定的儿童的叙事角度。”②
  传统小说中全知全能的“说书人”形式占据了中国千年来小说的叙事模式,毫无疑问是一种全知叙事,而儿童视角的出现带来了叙事的变化,打破了这一类全知叙事,推动了叙事学的发展,全知型的叙事模式逐渐向限制叙事倾斜。儿童视角作为一种崭新的叙事方式,给中国现当代文学注入了新的风气并获得了长足发展。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怀旧》就是运用儿童视角来进行叙事,之后《透明的红萝卜》(莫言)、《北极村童话》(迟子建)、《呼兰河传》(萧红)、《城南旧事》(林海音)等小说也都是从儿童的视角进行了文章的建构。
  这些小说以儿童为叙述者,通过儿童稚嫩的眼光与话语描述出儿童眼中的成人世界,其中剥离了是非价值判断而仅凭儿童的直觉观感来进行客观叙述,更加关注个体的生命体验,从传统的集体叙事向个体叙事进行转变,对以往成人叙述模式中社会、文化、历史的角度的单一性进行了弥补,因而受到了一批作家的青睐与钟爱,到了八九十年代更是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乃至繁荣。
  早期兒童角度叙事模式多为第一人称叙事,其主要原因在于“五四”过后第一人称叙事模式在小说创作中逐渐受到关注,不仅仅是儿童,叙述者的身份呈现多元化的状态,此后,随着儿童视角叙事模式的逐渐成熟,第三人称儿童视角的小说也开始出现,如《篱下》(萧乾)、《小英》《凤凰》(凌叔华)等都是以第三人称进行的创作,儿童视角叙事模式日趋成熟。
  儿童视角叙事模式中不可避免的包含着作者对自身童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回忆,尤其是以第一人称进行叙事时,大部分的叙事为回忆性叙事。我们来看申丹在《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中提出的观点:“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叙述视角,大体可以分为两个:一个是‘叙述者从目前的角度来观察往事’的‘叙述自我视角’,另一个是以‘当时的经验眼光’观察和叙述的‘经验自我视角’。而‘经验自我视角’又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儿童视角,一个是成人以后的‘我’的视角。”③这也就代表着当作者在用儿童的视角来进行叙述的时候,无法将成人的视角完全剥离出来,而存有成人自己的判断在其中。
  吴晓东也在《现代小说研究的诗学领域》中着重分析了回溯性叙事中的儿童视角在叙事学上的特点,认为“回溯性叙事中再纯粹的儿童视角也无法彻底摒弃成人经验与判断的渗入。”④这一点在鲁迅的小说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在下文中会具体进行分析。
  此外,由于儿童叙事角度的独特性与限制性,决定了儿童角度叙事小说情节会被淡化和零散化。儿童注重个人的观感,感知和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为了描述的合理性及逻辑性,作者在创作时一般会放弃对复杂曲折情节的建构,如鲁迅在《怀旧》中只是描写了几个琐碎而平淡的场面构成的一个平常的故事,没有波折发展和高潮,只是平平淡淡的结束了,这也是儿童角度叙事的必然结果。
其他文献
亲爱的妈妈:rn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次用写在纸上的语言和你交流.平时我们更喜欢用电话,或者半个月不联系一次,也很正常.我不知道你在忙碌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我.反正,我是
父母眼中的“狼孩”rn我女儿6岁来美国,虽然黄肤黑发,脸型还属中国人,但至13岁后的六七年间,她的精神面貌与举手投足,乃至局部体形,都已被深深地“美国化”了.在我们眼中,她
何为批评?批评何为?我估计,石华鹏从事文学批评之初,未必会有多少学理性思考.最近,他把自己的文集命名为《批评之剑》(此书为作家出版社“剜烂苹果·锐批评文丛”之一),读之,
期刊
笔者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自身所在S社区做抽样调查,分析所在地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现状和原因,以此来探讨贫困弱势群体的教育和关怀成长问题.
爱情,让生命如夜空中烟花般绚烂,刺痛双眼rn我喜欢北京.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的想法很简单:无所谓上什么学校、念什么专业,到北京就好.
目的:通过一段时间的门诊不合格西药处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处方质量,加强合理用药.方法:对2011年上半年门诊的3467张西药处方进行抽查分析,根据《处方管理办
数学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向学生讲清楚知识点,教师总是不厌其烦的进行讲解,而收效甚微,
摘 要: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最新概括。在文化多元时代,如何通过校园文化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传播,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多元;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  一、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早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共产党宣言》中预见了这一趋势,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
小子,你爹60大寿没什么好请你的,你闭上眼睛,闭上……rn我对我爹说我有很要紧的事情,让他务必在2点半以前赶到新建设.我爹在电话那头大喊大叫的.他那边很吵,大约是装货时的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