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七项全能运动是由跑、跳、投所组成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属于典型的体能类竞技项目,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在其竞技能力构成中处于主导和核心的地位,对运动成绩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素质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身体形态重要指标分别为“指间距—身高”、“髂前上脊点/身高”、“大转子点/身高”、“克托莱”、身高和体重。中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指间距—身高”、“髂前上脊点/身高”、“大转子点/身高”三个指数有较大的差距。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专项素质特征主要表现为以速度耐力为基础,以速度和专项力量为核心的高度有机结合。中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速度、爆发力和耐力等素质方面。
关键词:女子 七项全能 运动员 身体形态 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8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4)01—0066—04
1 前言
七项全能运动是由跑、跳、投所组成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属于典型的体能类竞技项目。因此,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在其竞技能力构成中具有主导地位与核心作用,对运动成绩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所谓“体能”,是指人体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获得的在形态结构、功能调节、物质能量储备和转移方面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运动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而且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本研究就中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素质特征进行比较研究,试图揭示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形态、素质特征差异,旨在为全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提供参考;同时,深刻认识全能运动项目的本质规律,明确全能运动员专项训练的特点,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训练质量。
2 研究对象
以第10、11届全运会和第29届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的形态、素质特征作为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电子期刊的检索和人工查阅等途径,对国内外全能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全能运动员必备的体能特征以及对比赛成绩的影响,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3.2 专家访谈法
在查阅与收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别对国内相关专家、教授和优秀教练员进行专访,拟定出关于七项全能运动员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水平的初选指标,并以此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同时,利用观摩第10、11届全国运动会的机会对部分优秀教练员进行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另外,请专家对初选指标进行筛选和进一步修正,采用特尔斐法对18名从事田径运动训练的相关专家和教练员进行了2轮问卷调查,以83%的意见集中度作为指标入选标准,对初选指标进行了分析优化。同时,基于实用性和可测性的原则,对于比较复杂难以测试的指标进行替换,得到最终复选指标(见表1)。
3.3 问卷调查法
针对本文研究内容,根据专家筛选指标设计调查问卷。该问卷经过可信度检验,其可信度较高。通过直接呈送和邮递传送两种方式发放调查问卷54份,回收47份,回收率为87.1%。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身体形态
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有不同的要求,符合专项需要的身体形态是运动员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的先决条件。根据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特点,决定了运动员必须具备特殊的身体形态。当今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是:身材修长,体重适中,上、下肢较长,肌肉比较发达。本研究选择了由专家问卷筛选认定的6项身体形态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见表2)。
从表2可知,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对专项成绩的贡献大小排序分别为:指间距一身高指数>髂前上脊点/身高指数>大转子点/身高指数>克托莱指数>身高>体重,这些形态指标基本合理地反映了七项全能运动员身体形态的专项化特征。
“指间距减去身高”指数是反映人体上肢长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七项全能运动包括铅球和标枪等项目,这些项目需要运动员有较长的手臂,以增加器械的出手高度和延长器械出手的加速距离。研究表明,全能运动员的指间距与运动成绩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性。从表2中可以看出,“指间距减去身高”指数与七项全能成绩的灰色关联度为0.7124,排列第1位,说明七项全能运动员的指间距对全能成绩的贡献最大。从表3中可以看出,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该项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73cm与5.61cm,二者相差1.88cm,这种差异可能与我们的选材或种族形态有关。为此,在今后的选材中应该重视此项指标的选择,注意运动员的臂长因素,以便发挥其自身的优势。
下肢的长度是反映运动员身体重心高度的重要指标。其中髂前上脊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反映人体重心的高度;大转子尖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反映人体腿的长度。通常以“髂前上脊点/身高”和“大转子点/身高”的指数反映运动员下肢的长度,该指数越大,说明运动员的身体重心越高,腿越长。七项全能运动包括跨栏、跳远、跳高、200m等项目,这些项目的竞技特征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身体重心和修长的下肢,这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先决条件。从表2中可以看出,“髂前上脊点/身高”和“大转子点/身高”的指数与七项全能成绩的关联度分别为0.6736与0.6513,分别排列第2、3位。从表3中可以看出,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这两项指数平均值分别为58.29、50.51和63.68、58.39,分别相差5.39和7.88。说明中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下肢的长度有差距,这可能与我们的种族形态或选材有一定的关系。根据运动人体解剖学的原理“人体身材高、下肢长,身体的重心自然就高”,这恰恰是全能运动项目的竞技特征所需要的。因此,下肢的长度是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先决条件之一。 “克托莱”指数作为体重与身高的派生指数,是反映人体发育匀称程度、体重与身高的合理比例关系的重要形态指标。由于七项全能运动包括跑、跳、投等项目,运动员在激烈的竞赛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必须具备相对较高的肌肉重量和较低的脂肪比例,使肌肉与体重比例增大。研究表明,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应该在340—380之间翻。从表2中可以看出,该项指数与七项全能运动成绩的关联度为0.6428,位居第4。从表3可以发现,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55.85与367.97,均在优秀运动员的范围之内。说明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骨骼与肌肉发展程度相差不大。同时,随着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日益提高,运动员肌肉的充实度也有所提高,从而使“克托莱”指数也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
身高是反映运动员骨骼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身高要求不同。研究表明,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与其身高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从表2中可以看出,运动员的身高与全能成绩的灰色关联度为0.6235,说明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身材越高,越有可能创造出优异的成绩。但是,从运动员的成绩所反映出的结果来看,此关联并非是绝对的。因为七项全能运动的每一个单项都有各自的竞技特征,只要符合项目技术原理,完成技术动作更加经济实效,就会取得更优异的运动成绩。从表3可以看出,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身高平均值分别为1.745m与1.77m,二者相差并不突出,但二者的成绩却相差942分。
体重是人体身体的重量,是反映人体绝对力量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目。由于七项全能项目的特殊性,不同项群的项目要求运动员的体重又不同,例如速度类、跳跃类和速度耐力类项目要求运动员体重相对较轻为好;投掷类项目则要求体重相对较重为好。因此,鉴于七项全能运动员要完成不同性质的项群项目,就应具备一定的标准体重,即适宜的体重。从表2可知,运动员的体重与七项全能成绩的关联度为0.5867,说明体重对全能成绩的贡献不是很大。从表3中可知,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2.63kg与65.13kg,二者相差仅2.50kg。如果单从体重的数据来看,中国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体重偏轻。但结合运动员的身高比较,二者的差距并不明显。
4.2 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与柔韧等机能能力。它是构成七项全能运动项目的基本要素,决定运动员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为此,探求七项全能运动员身体素质指标与运动成绩之间的相互关系意义重大,本研究将专家问卷筛选认定的身体素质指标和全能成绩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见表4)。
从表4中分析可以看出,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专项素质对全能成绩的贡献大小排序分别为:纵跳摸高>行进间30m>100m>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1200m>卧推杠铃>后抛铅球>站立式30m>抓举杠铃。
“行进间30m跑”是一个反映绝对速度的指标,绝对速度对100m栏、200m、跳远、标枪等项目有着直接的影响,它与总成绩的灰色关联度为0.7015,排列第2位;“100m跑”是反映运动员的快速跑能力的重要指标,是七项全能运动员加速能力和保持最大速度能力的反映,对lOOm栏、跳远、200m、800m项目的成绩影响较大,它与总成绩的灰色关联度为0.6961;“站立式30m跑”反映了运动员的加速能力,对100m栏、200m、跳远等项目有着影响,它与总成绩的灰色关联度为0.6237,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速度素质对全能成绩的贡献。
“纵跳摸高”和“立定跳远”是反映七项全能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重要指标,对运动员的快速起跑、快速移动、快速起跳、爆发式投掷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对于七项全能运动员来讲,爆发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这两项指标与全能成绩的灰色关联度都比较高,分别为0.7668与0.6724。
“体前屈”是反映运动员肩带、躯干后肌群与下肢各关节柔韧性的重要指标。运动员的柔韧性好,不仅可以加大动作的幅度,使动作更加协调自然,而且能加大动作的力量,减少受伤的可能性。该项指标与七项全能成绩的灰色关联度为0.6875,也居于靠前的位置,说明它对于全能成绩的影响也较大。
“卧推杠铃”是反映运动员最大力量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最大力量是绝对速度和快速力量的基础。铅球、标枪等项目都必须以最大力量为基础,与七项全能成绩的灰色关联度为0.6354;“抓举杠铃”是反映全身协调用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它与七项全能成绩的灰色关联度并不是很高,只排在第10位,可见其对全能总成绩的贡献并不十分突出。
“1200m跑”是反映七项全能运动员无氧、有氧代谢混合供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七项全能运动项目多,比赛强度大,能量消耗大,持续时间长,要求在两天内完成,尤其最后一个800m项目是在身体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完成,所以对运动员无氧非乳酸供能与有氧供能系统的机能要求非常高。“1200m跑”指标与全能总成绩的灰色关联度为0.6473,位列第6,说明1200m跑成绩对七项全能总成绩的贡献比较大。
另外,通过对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各单项成绩的比较分析可知,现代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要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依赖良好的身体素质,她们的多数项目成绩都处于一级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健将或国际健将水平(见表5)。
从表5中可以清楚得看出,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大多数项目都是以速度和力量素质为核心。中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有较大的差距,这也是中国与世界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整体水平有较大差距的根源所在,特别是速度耐力类(800m)、跳跃类(跳高、跳远)和速度类(200m)项目上的差距尤为明显。800m项目的分值相差183分;跳高、跳远项目分别相差167分和158分;200m、1OOm栏则分别相差142分和121分。因此,全面提高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提高我国女子七项全能水平的关键所在。 5 结论与建议
(1)具备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专项素质是取得优异成绩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我们在运动选材时必须高度重视其科学化程度,将那些具有全能天赋的运动员选拔出来,辅以科学的训练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2)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身体形态重要指标分别为“指间距一身高”、“髂前上脊点/身高”、“大转子点/身高”、“克托莱”、身高和体重6个指数,它们均符合七项全能运动项目的形态要求。(3)七项全能运动员的专项素质特征主要表现为以速度耐力为基础,以速度和专项力量为核心的高度有机结合。因此,在从事运动训练时,应该把发展七项全能运动员的速度、爆发力和速度耐力素质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其专项竞技能力。(4)中国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身体形态、专项素质均不如世界优秀运动员。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选材与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以促使运动员专项体能的不断发展,提高竞技能力,取得优异成绩。由于有效指标不能形成最佳匹配,从而使专项体能水平不高,最终影响全能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生杰.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李老民.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347.
[3]尹军.田径运动训练过程控制理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86.
[4]金红霞,王刚,尚志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6):849-850.
[5]徐岩,任保国,吴国生.对中外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及成绩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5):687-690.
[6]李继伟,任保国.中、外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差距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10):38-42.
[7]李柱.中外优秀七项全能运动员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9):31-33.
[8]余章彪.我国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5):60-64.
[9]祖晶,杨建昆,张册.中外优秀男子全能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8):66-69.
关键词:女子 七项全能 运动员 身体形态 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8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4)01—0066—04
1 前言
七项全能运动是由跑、跳、投所组成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属于典型的体能类竞技项目。因此,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在其竞技能力构成中具有主导地位与核心作用,对运动成绩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所谓“体能”,是指人体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获得的在形态结构、功能调节、物质能量储备和转移方面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以及与外界环境结合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运动能力。这些能力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而且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本研究就中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素质特征进行比较研究,试图揭示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形态、素质特征差异,旨在为全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提供参考;同时,深刻认识全能运动项目的本质规律,明确全能运动员专项训练的特点,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训练质量。
2 研究对象
以第10、11届全运会和第29届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前8名运动员的形态、素质特征作为研究对象。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电子期刊的检索和人工查阅等途径,对国内外全能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全能运动员必备的体能特征以及对比赛成绩的影响,为本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3.2 专家访谈法
在查阅与收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别对国内相关专家、教授和优秀教练员进行专访,拟定出关于七项全能运动员身体形态与身体素质水平的初选指标,并以此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同时,利用观摩第10、11届全国运动会的机会对部分优秀教练员进行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另外,请专家对初选指标进行筛选和进一步修正,采用特尔斐法对18名从事田径运动训练的相关专家和教练员进行了2轮问卷调查,以83%的意见集中度作为指标入选标准,对初选指标进行了分析优化。同时,基于实用性和可测性的原则,对于比较复杂难以测试的指标进行替换,得到最终复选指标(见表1)。
3.3 问卷调查法
针对本文研究内容,根据专家筛选指标设计调查问卷。该问卷经过可信度检验,其可信度较高。通过直接呈送和邮递传送两种方式发放调查问卷54份,回收47份,回收率为87.1%。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身体形态
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有不同的要求,符合专项需要的身体形态是运动员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的先决条件。根据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特点,决定了运动员必须具备特殊的身体形态。当今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特征是:身材修长,体重适中,上、下肢较长,肌肉比较发达。本研究选择了由专家问卷筛选认定的6项身体形态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见表2)。
从表2可知,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对专项成绩的贡献大小排序分别为:指间距一身高指数>髂前上脊点/身高指数>大转子点/身高指数>克托莱指数>身高>体重,这些形态指标基本合理地反映了七项全能运动员身体形态的专项化特征。
“指间距减去身高”指数是反映人体上肢长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七项全能运动包括铅球和标枪等项目,这些项目需要运动员有较长的手臂,以增加器械的出手高度和延长器械出手的加速距离。研究表明,全能运动员的指间距与运动成绩之间有着高度的相关性。从表2中可以看出,“指间距减去身高”指数与七项全能成绩的灰色关联度为0.7124,排列第1位,说明七项全能运动员的指间距对全能成绩的贡献最大。从表3中可以看出,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该项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73cm与5.61cm,二者相差1.88cm,这种差异可能与我们的选材或种族形态有关。为此,在今后的选材中应该重视此项指标的选择,注意运动员的臂长因素,以便发挥其自身的优势。
下肢的长度是反映运动员身体重心高度的重要指标。其中髂前上脊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反映人体重心的高度;大转子尖到地面的垂直距离,反映人体腿的长度。通常以“髂前上脊点/身高”和“大转子点/身高”的指数反映运动员下肢的长度,该指数越大,说明运动员的身体重心越高,腿越长。七项全能运动包括跨栏、跳远、跳高、200m等项目,这些项目的竞技特征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身体重心和修长的下肢,这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先决条件。从表2中可以看出,“髂前上脊点/身高”和“大转子点/身高”的指数与七项全能成绩的关联度分别为0.6736与0.6513,分别排列第2、3位。从表3中可以看出,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这两项指数平均值分别为58.29、50.51和63.68、58.39,分别相差5.39和7.88。说明中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下肢的长度有差距,这可能与我们的种族形态或选材有一定的关系。根据运动人体解剖学的原理“人体身材高、下肢长,身体的重心自然就高”,这恰恰是全能运动项目的竞技特征所需要的。因此,下肢的长度是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先决条件之一。 “克托莱”指数作为体重与身高的派生指数,是反映人体发育匀称程度、体重与身高的合理比例关系的重要形态指标。由于七项全能运动包括跑、跳、投等项目,运动员在激烈的竞赛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必须具备相对较高的肌肉重量和较低的脂肪比例,使肌肉与体重比例增大。研究表明,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应该在340—380之间翻。从表2中可以看出,该项指数与七项全能运动成绩的关联度为0.6428,位居第4。从表3可以发现,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55.85与367.97,均在优秀运动员的范围之内。说明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骨骼与肌肉发展程度相差不大。同时,随着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日益提高,运动员肌肉的充实度也有所提高,从而使“克托莱”指数也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
身高是反映运动员骨骼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身高要求不同。研究表明,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与其身高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从表2中可以看出,运动员的身高与全能成绩的灰色关联度为0.6235,说明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身材越高,越有可能创造出优异的成绩。但是,从运动员的成绩所反映出的结果来看,此关联并非是绝对的。因为七项全能运动的每一个单项都有各自的竞技特征,只要符合项目技术原理,完成技术动作更加经济实效,就会取得更优异的运动成绩。从表3可以看出,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身高平均值分别为1.745m与1.77m,二者相差并不突出,但二者的成绩却相差942分。
体重是人体身体的重量,是反映人体绝对力量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之一目。由于七项全能项目的特殊性,不同项群的项目要求运动员的体重又不同,例如速度类、跳跃类和速度耐力类项目要求运动员体重相对较轻为好;投掷类项目则要求体重相对较重为好。因此,鉴于七项全能运动员要完成不同性质的项群项目,就应具备一定的标准体重,即适宜的体重。从表2可知,运动员的体重与七项全能成绩的关联度为0.5867,说明体重对全能成绩的贡献不是很大。从表3中可知,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2.63kg与65.13kg,二者相差仅2.50kg。如果单从体重的数据来看,中国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体重偏轻。但结合运动员的身高比较,二者的差距并不明显。
4.2 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肌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与柔韧等机能能力。它是构成七项全能运动项目的基本要素,决定运动员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为此,探求七项全能运动员身体素质指标与运动成绩之间的相互关系意义重大,本研究将专家问卷筛选认定的身体素质指标和全能成绩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见表4)。
从表4中分析可以看出,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专项素质对全能成绩的贡献大小排序分别为:纵跳摸高>行进间30m>100m>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1200m>卧推杠铃>后抛铅球>站立式30m>抓举杠铃。
“行进间30m跑”是一个反映绝对速度的指标,绝对速度对100m栏、200m、跳远、标枪等项目有着直接的影响,它与总成绩的灰色关联度为0.7015,排列第2位;“100m跑”是反映运动员的快速跑能力的重要指标,是七项全能运动员加速能力和保持最大速度能力的反映,对lOOm栏、跳远、200m、800m项目的成绩影响较大,它与总成绩的灰色关联度为0.6961;“站立式30m跑”反映了运动员的加速能力,对100m栏、200m、跳远等项目有着影响,它与总成绩的灰色关联度为0.6237,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速度素质对全能成绩的贡献。
“纵跳摸高”和“立定跳远”是反映七项全能运动员下肢爆发力的重要指标,对运动员的快速起跑、快速移动、快速起跳、爆发式投掷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对于七项全能运动员来讲,爆发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因此,这两项指标与全能成绩的灰色关联度都比较高,分别为0.7668与0.6724。
“体前屈”是反映运动员肩带、躯干后肌群与下肢各关节柔韧性的重要指标。运动员的柔韧性好,不仅可以加大动作的幅度,使动作更加协调自然,而且能加大动作的力量,减少受伤的可能性。该项指标与七项全能成绩的灰色关联度为0.6875,也居于靠前的位置,说明它对于全能成绩的影响也较大。
“卧推杠铃”是反映运动员最大力量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最大力量是绝对速度和快速力量的基础。铅球、标枪等项目都必须以最大力量为基础,与七项全能成绩的灰色关联度为0.6354;“抓举杠铃”是反映全身协调用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它与七项全能成绩的灰色关联度并不是很高,只排在第10位,可见其对全能总成绩的贡献并不十分突出。
“1200m跑”是反映七项全能运动员无氧、有氧代谢混合供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七项全能运动项目多,比赛强度大,能量消耗大,持续时间长,要求在两天内完成,尤其最后一个800m项目是在身体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完成,所以对运动员无氧非乳酸供能与有氧供能系统的机能要求非常高。“1200m跑”指标与全能总成绩的灰色关联度为0.6473,位列第6,说明1200m跑成绩对七项全能总成绩的贡献比较大。
另外,通过对中外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各单项成绩的比较分析可知,现代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要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依赖良好的身体素质,她们的多数项目成绩都处于一级以上,有的甚至达到健将或国际健将水平(见表5)。
从表5中可以清楚得看出,女子七项全能运动的大多数项目都是以速度和力量素质为核心。中国与世界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专项素质有较大的差距,这也是中国与世界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整体水平有较大差距的根源所在,特别是速度耐力类(800m)、跳跃类(跳高、跳远)和速度类(200m)项目上的差距尤为明显。800m项目的分值相差183分;跳高、跳远项目分别相差167分和158分;200m、1OOm栏则分别相差142分和121分。因此,全面提高我国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提高我国女子七项全能水平的关键所在。 5 结论与建议
(1)具备女子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专项素质是取得优异成绩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我们在运动选材时必须高度重视其科学化程度,将那些具有全能天赋的运动员选拔出来,辅以科学的训练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2)七项全能运动员的身体形态重要指标分别为“指间距一身高”、“髂前上脊点/身高”、“大转子点/身高”、“克托莱”、身高和体重6个指数,它们均符合七项全能运动项目的形态要求。(3)七项全能运动员的专项素质特征主要表现为以速度耐力为基础,以速度和专项力量为核心的高度有机结合。因此,在从事运动训练时,应该把发展七项全能运动员的速度、爆发力和速度耐力素质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其专项竞技能力。(4)中国优秀女子七项全能运动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身体形态、专项素质均不如世界优秀运动员。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选材与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以促使运动员专项体能的不断发展,提高竞技能力,取得优异成绩。由于有效指标不能形成最佳匹配,从而使专项体能水平不高,最终影响全能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生杰.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李老民.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347.
[3]尹军.田径运动训练过程控制理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86.
[4]金红霞,王刚,尚志强.我国女子七项全能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6):849-850.
[5]徐岩,任保国,吴国生.对中外优秀十项全能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及成绩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5):687-690.
[6]李继伟,任保国.中、外十项全能运动员成绩差距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10):38-42.
[7]李柱.中外优秀七项全能运动员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9):31-33.
[8]余章彪.我国优秀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5):60-64.
[9]祖晶,杨建昆,张册.中外优秀男子全能运动员专项体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8):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