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莲花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ys75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夏的一天,我到沭阳进饲料,回来时,已经傍晚,天也下起雨来。行驶中,车出现了故障,无论加多大油门,车始终没有人走得快。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野路上,我万分着急,我只有这样冒雨前行。
  临近东海县交界时已午夜左右了,这时我看见不远处的路旁有灯光闪烁,我一路紧张的心,便有了依靠,胆子大了起来。我硬撑着把车子开过去,原来在这旷野上是一家叫“舍得”的工厂,有位四十岁左右老板模样的人在和几个工人闲谈着,我满手油污,就来到河边洗手,见一河洁白的莲花在灯光的輝映下,美丽得使我不忍伸入沾满油污的手。这时,老板来到我身边说:“兄弟,给你洗洁精,能去油污,要么你来屋里用热水。”我不忍麻烦他,还是到河边用他送的洗洁精洗手。当时我很感激,心想真是遇到好人了。老板的心真如这一河莲花纯净。我望着这满河莲花,一路的烦恼皆无,心里舒服啊!
  车子走了不过一里路,车速还是提不上来,前面是一片漆黑,我硬着头皮往前开。这时雨是越下越大,当我换挡时,车子熄火了。由于长时间耗电,车子怎么也启动不响。这时我看见了手机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在这人迹罕至的夜路上抛锚,我心急如焚,突然我看见一辆货车司机在我前面下来,冒雨帮我摇响车子,并为我指出往赣榆路段的具体方向,而且还开着车慢慢地走在我前边为我带了一段模糊的路程。他那闪烁的车灯正像我看见的河里的莲花啊,而这尊敬的司机师傅也美丽得像这盛开的莲花。
  临近赣榆时已凌晨3点多了,车子水箱的水也沸腾起来。我忙将车子开到一个河堤的灯亮处加水。这时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人开门出来,想是听到动静,原来这位老人是看桥闸的。没想到老人知道我的情况后,叹息地说:“出门不易呀,孩子,怕是你一夜也没吃饭吧?”老人硬要我到他屋里坐,原来他要热点儿饭菜,让我吃。因为我忙赶路,不便麻烦老人。不料,老人忙从屋里抱出个西瓜,并用刀切成多瓣,让我在路上也好解渴解饥。我望着西瓜,哭了,痛哭出声。素不相识的老人啊,这红红的西瓜正是你善良的心,绽放成世间最美丽最纯洁的莲花啊!
  在这一路绽放的莲花中,我看见了尘世的佛。
  责任编辑:秀丽
其他文献
听说爱上一个人就要抓住他的心,想要留住一颗心,必须抓牢他的胃。每年四月,槐花儿飘香时节,就是这一嘟噜,一嘟噜的槐花,不仅抓住了我的心,也塞满了我的胃,让我彻底沦陷在它的世界。  几场缠绵春雨,催开了一季的沉闷,心也跟着一颤一颤的,春意盎然。老家院后的几颗老槐树,不消几日就出落得越发翠绿,慢慢四散开,抽出穗柳儿。眉眼大小的翠嫩爬满穗条,眨眼间青嫩夹着软黄鼓■■地竖立于梢头。这时候的花蕾又叫“槐米”,
期刊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工作之余,喜欢一个人闭门读书、写字、静坐,不经意间想起范仲淹,想起岳阳楼。  眼前好景则心喜,眼前残景则生悲,此常人之常情也。登临岳阳楼,常人在阴雨天有一个忧愁的洞庭湖,在晴朗天有一个快乐的洞庭湖,虚幻不实。其实,无论是阴是晴,洞庭湖依然是一个湖,常人的忧乐由外物引起,随外物转移,他所忧虑的也就未必值得忧虑,他所追逐的快乐也未必值得追逐,我们很多人就都这样浪费一生。
期刊
远在湖南的四婶一早打来电话说,她让自己老家的亲戚快递来了一箱刚下树的鲜核桃,让我和孩子解解馋。放下电话,故乡的青皮核桃便一下来到了眼前,尤其当我打开快递包装,看着这些包着黄褐色硬壳、浑圆饱满的坚果,心中更是泛起阵阵暖意。  故乡山多岭薄,却盛产苹果、桃子、柿子。一年四季瓜果不断,每到秋天,更是四处飘香。孩童时,母亲总说我秋胖,因自小挑食的我,只有到了秋天才有吃不完的瓜果,特别是核桃下树的时候,更是
期刊
近日去超市,发现不少人在选购做八宝粥的商品。我猛然醒悟:腊八快到了。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腊八,我的老家清风岭一带,家家户户都要吃酸米饭。说是酸米饭,其实一点儿也不酸,根本不用醋,也没用粉浆,而是与八宝粥那样的甜粥完全不一样的咸饭。因为要用葱、姜、蒜烹锅,或许叫它蒜米饭更为贴切些。那时候,物资十分匮乏,做八宝粥的那些食材大多连见都见不到,人们是用小米、白菜、粉条、黄豆等家常材料做的腊八饭。如果再
期刊
我的父亲中等个儿,却长有一双异于常人的大脚板。他那宽大厚实的大脚板走起来,干净而硬朗,迈出的步子富有节奏而欢快,“咚咚咚”,虎虎有声势。十个脚趾头牢牢抓住地面,厚重的脚背弓起来就像一只吃饱喝足的老鹰死死咬紧小鸡不放手。他脚面上青筋暴露,似有无数只小小蚯蚓在上面鼓动着。  我小时候看见这个场面,全身就起了鸡皮疙瘩。  大清晨,父亲常领着我们几个一起上山砍早柴,午后到自留地种菜,浇水施肥,下田割禾拔秧
期刊
贾平凹在《自在独行》中曾说过,自己最怕的就是莫名无礼而又坚决持续的“咚咚”的敲门声,难免可悲。而我记忆深处的“咚咚”声,却是被甜蜜和幸福充斥着的。  在那个时候的年,过得是很认真而又谨慎的,绝不是微鞠一躬就能敷衍的,你得恭恭敬敬地在地上磕出“咚”的一声响头,让长辈看到你的真挚和虔诚,这一年的压岁钱才能拿到手里。  大年初一的一早,天还未亮,就被一连串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惊醒。匆忙吃完早饭,就开始准备今
期刊
20世纪70年代,十来岁的我,不敢有别的奢求,只盼望着吃一餐“白饭”。  “白饭”是什么?就是米饭,或者说是不掺红薯(茴)、红薯丝的米饭。可是,那时,天天、餐餐只能吃红薯,甚至于红薯丝变黑生霉,饭也是它,菜也是它,此外别无他物。  我的母亲是个例外。吃饭时,她总能从茴或茴丝缝里刮些白米饭给我。母亲吃茴或茴丝时,从来没有我那种毅然决然的神态,她吃得很从容,连我吐在桌上的茴皮(指红薯皮)、茴丝也要捡起
期刊
一踏进复兴号的车厢,我轻轻吐了一口气,幸亏在网上抢到了一张火车票,才赶上了这趟开往北京的高铁。  斜对面,是一对青年男女,正轻声说着什么,看见我,礼貌微笑地朝我点了点头,我也朝他们友好地打了一个招呼。女孩穿着嫩绿色的毛衣,俊俏可人,小伙子穿着笔挺的西装,模样很周正。这时,听见小伙子对女孩说:“这次到北京不让我见见你哥哥嫂嫂啊?”女孩笑着说:“你不是也不让我参加你的校友同学会吗?”小伙子说:“我们都
期刊
当窗外春节气氛越来越浓烈的时候,我却在窗内静静地品读林清玄老师的散文,读到《放生的麻雀》这篇散文时,不禁想起了远方的父亲和他的“麻雀”人生。  父亲从小便没有了父亲,奶奶只让他念了幾年小学后就不再上学了。尽管父亲学习很不错,而且也相当喜欢上学,但那时的光景,连温饱都没解决,根本没有多余的钱送父亲上学。  父亲乖乖听从奶奶的话,奶奶安排去放牛,他便去放牛;安排他去砍柴,他便去砍柴;安排他去种豆子,他
期刊
我生活在农村,没有幼儿园,童年就从一年级开始。刚走进学校,就渴望遇见一位慈祥的女老师,可谁知竟偏偏遇见了一位严肃的男老师,满头白发,还戴着老花镜,像极了鲁迅笔下三味书屋里的老先生。  麦黄时节,学校都要放忙假,让孩子们回家帮家里收割麦子。但是,我们的这位老师很奇怪,一放假,就安排我们先去他家帮忙,忙完了,才能回自己家。我们这群七八岁的小不点,不敢反抗,只能如实告诉家长,然后去老师家劳动。他家住在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