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流动机制的研究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sha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土地是农民的主要资源,韶关市人均耕地0.6亩,只相当于全国人均耕地的一半。在土地资源匮乏,农业增产、增收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建立健全劳动力流动机制,促进过剩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农民对农业资源的占有量,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经。
  [关键词] 韶关市劳动力流动机制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
  我国农村人口太多,劳动力过剩,人均占有资源少,劳动效率低,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水平,韶关市也不例外。当前要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农民对农业资源的占有量,提高生产经营效益。而加快劳动力转移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有利于劳动力转移的劳动力流动机制。
  
  一、韶关市农业劳动力过剩逾50万人
  
  韶关市现有总人口316.98万,耕地面积195.15万亩,人均耕地0.62亩。农业人口190.76万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99.49万人,按照每个劳动力经营10亩田计算,大约需要劳动力19.51万人。劳动年龄内过剩劳动力79.98万,减去丧失劳动能力的1.43万人和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人数30.67万人,加上不足劳动年龄而参加劳动的1.68万人和超过劳动年龄而参加劳动的3.91万人,过剩劳动力为53.47万人。分县(市)计算如下表:
  根据韶关统计年鉴(2005)有关资料整理
  需要说明的是,2004年韶关市由于实施“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经过培训后,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2.28万人,但考虑到新增劳动力等因素,所以实际劳动力过剩人数仍为50万人以上。
  
  二、影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
  
  1.我国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报告认为,2006年16岁以上人口增长达到高峰,劳动力资源增量有1700多万人,原城镇下岗和失业人数2000万,其中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81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515万,再加上非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全国约有2000万下岗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率按50%计,仍有1000万人需要就业,所以预计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逾2500万人。同时,预计今年城镇可新增就业岗位约1100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将达到1400万人以上,比2005年增加100万人。
  而我国的农村劳动力有4.7亿,实际需要劳动力1.9亿,乡镇企业就业的劳动力1.3亿,共有3.2亿的农村劳动力被充分利用,还有1.5亿的剩余劳动力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2.珠三角地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空间越来越小。韶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是珠三角地区,近几年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大量向内地转移,没有转移的企业工资待遇偏低,劳动时间长,权益无保障,而农村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劳动收益有较大提高,农民工大量回流,东莞的一些企业甚至出现“民工荒”。珠三角地区对劳动力的吸引力(特别是那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减小。换一句话说,文化水平较低,专业技术缺乏的农民工到珠三角地区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少,难度越来越大。
  3.韶关市地处山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低,二、三产业和城镇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不强,农村过剩劳动力难以在当地转移;乡镇企业普遍萎缩,靠乡镇企业转移剩余劳动力越来越难。
  4.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以及传统观念对农村劳动力的强烈排斥,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如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住房分配制度、教育和医疗制度,劳动保险制度等形成了一道道关卡,阻塞了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入城市的通道。有些人即使进了城也享受不到城里人的待遇,处处受到歧视,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子女上学困难,劳动时间长、强度大、生活环境差,甚至连人身安全都无保障,形成了农民工进城难,进了城更难的局面,使他们难以在城市里长期住下来。
  上述原因,归根结底是缺乏一套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有效机制。
  
  三、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流动机制的对策
  
  1.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一是调整和改革乡镇企业,拓宽农村内部就业空间,实现劳动力的就近转移。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加快技术进步,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大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和产业优化升级;引导农村集体企业改制成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大力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农村服务业;允许并鼓励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农民进入小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经营,促进农村人口流动。
  2.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疏通劳动力转移的渠道。减少农村人口最有效的途经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使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聚集,这也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十一五”期间韶关市按每年减少农业人口1.5个百分点计,每年大约需要转移农村人口3万人。按此推算,广东省每年需要转移农村人口58万人。广东省已经确定今后要重点发展300个中心镇,计划每个中心镇每年接纳700人,每年可吸纳21万农业人口,另外37万由其他集镇和城市吸纳。韶关市在“十一五”期间如果重点建设20~30个中心镇,每年可吸纳1.4万~2.1万农业人口,一方面可以大大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更快提高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又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城市化率,促进农村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工业化要求城镇人口达到50%以上。实现这一目标,小城镇人口要达到35%,目前大约为20%)。
  3.建立培训制度,做好基础性工作。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当前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加快实施“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按照“政府推动,竞争培训,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市、县、乡各级政府要组织专门培训机构,并把培训任务落到实处;二是在培训内容上,要根据市场、企业的需求和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质量和适用性;三是在培训方法上,可采取“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输出地培训和输入地培训相结合,单项专门技能培训与法规、政策等普遍培训相结合,订单培训与一般培训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四是各县(市)财政部门都要安排专门用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并保证专项管理,专项使用。
  4.改善城市就业环境,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建立健全各种保障机制。一是提高市(地)级城市发展水平和质量,拉大城市框架,加快新区建设,增加市级城市就业岗位。我国原有市(地)级城市规模偏小,非农业人口所占比例偏低,要提高城市化率,最好的办法是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扩建新区。韶关市新区规划已经敲定,要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加快建设步伐,提高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二是改革现行制度,减少农民进城成本,如户籍制度,医疗保险、子女入学、住房商品化制度等,进一步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务工的各种手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
  5.建立有效的劳务输出机制。农村劳动力转移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市、县、乡各级政府必须加强领导,协调各方面力量,做到组织落实,政策落实,措施落实,任务落实。要建立和完善劳动力转移信息体系,可设立农村劳动力转移专门网页,将农村劳动力资源、需求信息、培训项目、转移中介等全部上网,便于农村劳动力及用人单位获取信息;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对有转移意愿的农户应该允许他们按照市场价格转让自己所拥有的土地和住宅,从而使他们获得离土离乡、在城镇生活和经营的货币资本;大力开展对青年民工的培训工作,有计划地将初中毕业生普遍地进行一些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其素质,使他们通过培训容易找到较好的岗位和获得较大收益;健全由县政府牵头,职能部门和镇政府具体实施,中介机构和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的劳务输出组织网络,健全县、镇、村三级上下联通、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有效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和服务质量。
  6.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根据韶关市的统计,在已婚育龄夫妇510667人中,独生子女夫妇为21110人,占4.1%,领了独生子女证的只占17.99%;两个子女的夫妇为183307人,占36%;三个子女的夫妇116250人,占22.7%;2004年韶关市的人口出生率高于10‰。要坚决贯彻国家关于计划生育的国策,继续坚持不懈地控制人口增长率,力争将人口出生率降至10‰以下。有效减少农村人口,首先要通过实施计划生育,从源头上严格控制人口总量。否则,我们花很高的成本建立起来的劳动力流动机制就会失去应有的效用。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以重庆市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对市场导向的程度、市场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企业的市场导向程度为中等偏上水平;市场导向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市场导向企业绩效  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市场导向成为营销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市场导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理论和实证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开始对市场导向
期刊
[摘要] 本文运用有关旅游容量的理论与方法,在建立旅游容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东湖风景区为例对其旅游容量进行定量计算,对东湖风景区旅游容量的各项指标值进行分析,从中找出风景区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解这些问题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风景区旅游容量东湖    一、旅游容量的概念体系    旅游容量的一般定义:旅游容量也称旅游环境容量、旅游承载能力,具体为一定时间单位和空间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 
期刊
[摘要] 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分析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SCP视角下从产业集中度、进入和退出壁垒、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试图为加快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积极的思路。  [关键词] 市场结构自主创新汽车产业SCP    一、引言     市场结构是SCP分析框架最基本的概念和研究主题,它一般是指产业内企业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
期刊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的竞争。知识型员工是个特别的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EHR是一种新兴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这种方式能否用于管理知识型员工,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 知识型员工EHR  21世纪的经济是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对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
期刊
[摘要] 《公司法》第20条规定的内容是否认公司的独立人格,由股东直接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笔者认为该制度本身缺乏可操作性,从滥用行为的界定、承担责任的范围、举证责任的分担三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 公司人格否认滥用行为责任范围举证责任  2005年《公司法》这次的修订,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了两大法系公司法的立法经验,在《公司法》第20条规定了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
期刊
[摘要] 随着电子商务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上支付成为该发展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平台。在这个交易平台上,时时都在流动着大量的数据,如何利用一种新的技术来管理这些重要的数据。本文就是利用XML技术来实现数据流动过程中交易各方比较关注的问题——数据的安全高效流动。  [关键词] 电子商务XML转换加密    一、前言    电子商务是IT技术和商务运行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商务交易过程,是利用先进的
期刊
[摘要] CIS作为一种现代企业战略,具有前瞻性、有效性,以及系统性特征,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中的一场革命。企业为了能在市场竞争中独树一帜,建立起差异化的面貌,以便能在众多的商品中,让消费者与社会大众易于识别,就一定要树立起独特的企业形象。因为企业本身的形象,决定了消费者购买的欲望,而成为一种企业认知的竞争力。  [关键词] 企业形象企业发展竞争效益  CIS设计意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它是将企业经营
期刊
[摘要]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由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发展县域经济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加快开封市县域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更新思想观念  [关键词] 县域经济制约因素发展思路  县域经济是以县一级独立财政为标志,以行政县为区域范围,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经济为基础、以不同层次间经济
期刊
[摘要]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峨眉山-乐山大佛,以多彩的景观资源和厚重的文化资源,为乐山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仅仅依靠大自然和先人的恩赐,要保持和促进“双遗产”旅游城市的持续发展,是不够的。本文以峨眉山——乐山“双遗产”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总体规划、综合开发、完善配套设施和构建多功能旅游目的地等方面,探讨“双遗产”城市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思路。  [关键词] 旅游资源
期刊
美联银行经营层次由总行11个部门和3100个经营网点两级构成,其服务渠道包括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柜台、中介经纪等途径。总行11个部门包括四个事业部和7个后台支持单元。总行内部网站是政策文件和各种信息的发布平台。美联银行的文件大体分为政策类(police)和产品(prudct)类,政策又按业务分为消费信贷类、财富管理类等,产品类分为家用汽车、商用汽车、私人飞机、游艇等产品办法。政策制度一般由风险部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