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饭后要不要刷牙”这件事,有一种观点流传很广:饭后半小时内不该刷牙。持该观点的人认为,饮食中酸性物质与牙釉质接触,会使牙釉质耐磨度降低,而唾液有助于调节口腔酸碱度,在一定程度上有保护作用。如果饭后立刻刷牙,会对牙齿造成额外磨损。
饭后到底能不能立即刷牙,如何有效护牙?口腔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其实,正常饮食后立即刷牙并无不妥。唾液恢复口腔酸碱度的效果因人而异。有实验证明,饭后口腔pH值变化存在一条“反抛物线”。研究人员让实验对象用葡萄糖来漱口模拟进食,接着测量口腔pH值的变化。
结果显示,所有实验对象口腔的pH值在进食后不久就开始降低,并突破釉质脱矿临界值,12分钟左右降到最低。随后,实验对象口腔的pH值开始慢慢回升。半小时后,大部分人口腔pH值回到正常水平。
而部分重度龋活跃性者的口腔pH值,从一开始就低于临界值;半小时后,他们的牙釉质仍处于脱矿状态,依旧脆弱;一小时后,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一颗蛀牙的形成有四个因素:细菌、食物、时间和宿主。
日常饮食中的淀粉类食物,在咀嚼的过程中与唾液作用后会变成糖,在进食后特别容易形成软垢附着在牙齿表面,而且难以清洁。口腔里的细菌会在牙齿表面形成菌斑,软垢中的糖分发酵分解产生的酸性物质会慢慢酸蚀牙齿表面,日久天长就形成了龋齿。
如果按龋活性给人群分类,大概能分成三种:无龋的人(有但很少)、轻度龋活性的人(多数)和重度龋活性的人。
实验表明,当口腔致龋菌产酸能力处于优势时,唾液并不能完全保护牙齿。此外,對于本身即为酸性的食物而言,只要牙齿表面残留食物残渣,酸的作用是不会自然消退的。要清除食物残渣,还是要靠刷牙。所以,预防龋齿,刷牙最重要。
一方面,刷牙将牙菌斑打散,使细菌威力大大削弱;另一方面,刷牙可以清除滞留在牙面的食物残渣,使细菌失去持续发酵产酸的原料。饭后10分钟,正是细菌发酵碳水化合物产酸的高峰期,对多数人来说,尽早刷牙可以干扰和阻断这个过程,降低牙齿被酸腐蚀的危险。
正常饮食后立即刷牙并无不妥,担心刷牙损伤牙釉质的人,更需要注意的是刷牙方式和牙刷的选择。
方式不对,小心楔状缺损
楔状缺损,简单说就是牙齿在靠近牙龈的位置少了一块,外形酷似楔子。当牙齿表层硬组织缺损后,里层的牙本质被暴露,在感受到外界冷、热、酸、甜以及机械摩擦等刺激时,就会出现敏感酸痛。
为什么会发生楔状缺损?除了酸性环境的腐蚀和颌力疲劳(比如磨牙),刷牙方式不当是最常见的原因。长期横向拉锯式刷牙、刷牙用力过猛或者使用刷毛过硬的牙刷都会造成牙颈部的磨损。
虽然牙釉质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但它在牙颈部位置的分布恰恰是最薄的。建议掌握国际标准刷牙方式——巴氏刷牙法。
在刷牙齿内外表面时,保持刷毛与牙齿表面成斜45°角朝向牙龈方向放置,轻压在牙齿与牙龈交界处小幅度来回颤动牙刷,然后上牙往下拂刷,下牙往上拂刷;刷前牙里侧时,将牙刷竖起,上下拂刷;对于伴有牙龈萎缩的人来说,直接采用拂刷法。
买错牙刷,刷牙效果差
口腔健康的人群最好选择刷头较小、刷毛软硬适中、经过磨毛处理的牙刷。牙刷头前端呈圆钝形,刷牙时不损伤牙龈和牙齿。一般牙刷刷毛多采用普通尼龙丝和杜邦丝,建议用杜邦丝,弹性较好。
牙周炎患者、老年人可以购买软毛牙刷,刷毛束端要磨圆且光滑。另外,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电动牙刷在清理牙菌斑和减轻牙龈炎方面略占优势,且震动型比声波型效果更好些。
一般情况下,建议三个月更换一次牙刷。如果牙刷使用了两三个月后“开花”,属于正常现象,但这时一定要换新的。“开花”的牙刷不仅细菌丛生,用它刷牙越刷越脏,还会损伤牙龈。
在办公室等不方便刷牙的地方可以用漱口的方式——把水含在嘴里,后牙咬紧,反复漱上三四次,也可随身备一些牙线,牙线比较柔软,既能剔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正确使用也不会伤及牙齿。
若吃完食物后,不方便漱口或立即刷牙,也可以咀嚼无糖口香糖,这样不仅不会产生热量,也不会产生导致蛀牙的酸性物质,还可以刺激唾液分泌,加强唾液流量和流动速率,有利于清除牙面酸化和糖化食物残渣,中和口中酸性,对口腔卫生及牙齿保健来说,非常方便有效。再配合每半年定期检查牙齿,让牙医为口腔卫生把关,这样就能轻松拥有健康的牙齿。
饭后到底能不能立即刷牙,如何有效护牙?口腔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进食后口腔会变“酸”
其实,正常饮食后立即刷牙并无不妥。唾液恢复口腔酸碱度的效果因人而异。有实验证明,饭后口腔pH值变化存在一条“反抛物线”。研究人员让实验对象用葡萄糖来漱口模拟进食,接着测量口腔pH值的变化。
结果显示,所有实验对象口腔的pH值在进食后不久就开始降低,并突破釉质脱矿临界值,12分钟左右降到最低。随后,实验对象口腔的pH值开始慢慢回升。半小时后,大部分人口腔pH值回到正常水平。
而部分重度龋活跃性者的口腔pH值,从一开始就低于临界值;半小时后,他们的牙釉质仍处于脱矿状态,依旧脆弱;一小时后,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
饭后有个细菌伤牙“高峰”
一颗蛀牙的形成有四个因素:细菌、食物、时间和宿主。
日常饮食中的淀粉类食物,在咀嚼的过程中与唾液作用后会变成糖,在进食后特别容易形成软垢附着在牙齿表面,而且难以清洁。口腔里的细菌会在牙齿表面形成菌斑,软垢中的糖分发酵分解产生的酸性物质会慢慢酸蚀牙齿表面,日久天长就形成了龋齿。
如果按龋活性给人群分类,大概能分成三种:无龋的人(有但很少)、轻度龋活性的人(多数)和重度龋活性的人。
实验表明,当口腔致龋菌产酸能力处于优势时,唾液并不能完全保护牙齿。此外,對于本身即为酸性的食物而言,只要牙齿表面残留食物残渣,酸的作用是不会自然消退的。要清除食物残渣,还是要靠刷牙。所以,预防龋齿,刷牙最重要。
一方面,刷牙将牙菌斑打散,使细菌威力大大削弱;另一方面,刷牙可以清除滞留在牙面的食物残渣,使细菌失去持续发酵产酸的原料。饭后10分钟,正是细菌发酵碳水化合物产酸的高峰期,对多数人来说,尽早刷牙可以干扰和阻断这个过程,降低牙齿被酸腐蚀的危险。
选对刷牙方式和牙刷
正常饮食后立即刷牙并无不妥,担心刷牙损伤牙釉质的人,更需要注意的是刷牙方式和牙刷的选择。
方式不对,小心楔状缺损
楔状缺损,简单说就是牙齿在靠近牙龈的位置少了一块,外形酷似楔子。当牙齿表层硬组织缺损后,里层的牙本质被暴露,在感受到外界冷、热、酸、甜以及机械摩擦等刺激时,就会出现敏感酸痛。
为什么会发生楔状缺损?除了酸性环境的腐蚀和颌力疲劳(比如磨牙),刷牙方式不当是最常见的原因。长期横向拉锯式刷牙、刷牙用力过猛或者使用刷毛过硬的牙刷都会造成牙颈部的磨损。
虽然牙釉质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但它在牙颈部位置的分布恰恰是最薄的。建议掌握国际标准刷牙方式——巴氏刷牙法。
在刷牙齿内外表面时,保持刷毛与牙齿表面成斜45°角朝向牙龈方向放置,轻压在牙齿与牙龈交界处小幅度来回颤动牙刷,然后上牙往下拂刷,下牙往上拂刷;刷前牙里侧时,将牙刷竖起,上下拂刷;对于伴有牙龈萎缩的人来说,直接采用拂刷法。
买错牙刷,刷牙效果差
口腔健康的人群最好选择刷头较小、刷毛软硬适中、经过磨毛处理的牙刷。牙刷头前端呈圆钝形,刷牙时不损伤牙龈和牙齿。一般牙刷刷毛多采用普通尼龙丝和杜邦丝,建议用杜邦丝,弹性较好。
牙周炎患者、老年人可以购买软毛牙刷,刷毛束端要磨圆且光滑。另外,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电动牙刷在清理牙菌斑和减轻牙龈炎方面略占优势,且震动型比声波型效果更好些。
一般情况下,建议三个月更换一次牙刷。如果牙刷使用了两三个月后“开花”,属于正常现象,但这时一定要换新的。“开花”的牙刷不仅细菌丛生,用它刷牙越刷越脏,还会损伤牙龈。
在办公室等不方便刷牙的地方可以用漱口的方式——把水含在嘴里,后牙咬紧,反复漱上三四次,也可随身备一些牙线,牙线比较柔软,既能剔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正确使用也不会伤及牙齿。
若吃完食物后,不方便漱口或立即刷牙,也可以咀嚼无糖口香糖,这样不仅不会产生热量,也不会产生导致蛀牙的酸性物质,还可以刺激唾液分泌,加强唾液流量和流动速率,有利于清除牙面酸化和糖化食物残渣,中和口中酸性,对口腔卫生及牙齿保健来说,非常方便有效。再配合每半年定期检查牙齿,让牙医为口腔卫生把关,这样就能轻松拥有健康的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