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有个旅顺长城镇。这里到处流传着有关好人王兴美的感人故事。
王兴美1947年7月出生,1983年参加工作,1993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长城镇李家村党支部书记兼村长,现任旅顺兴美物资公司经理。他个头不高,性格淳朴。他有着独具魅力的企业家素质和乐于奉献优秀品质。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他不畏强权,敢为老百姓的利益鼓与呼,是一位勇于拼搏,追求真理的优秀企业家。
在工作上,王兴美严格自律、兢兢业业,深受人们的爱戴。他担任村干部的三年期间,费用自付,个人应得的工资及待遇分文未取,全部留给了村集体。在他从事废旧物资回收工作时,获得了很好的回报。王兴美把大部分利润用到扶贫助教上。他给希望工程捐款,在农村兴办兴美综合示范农场、建房、修鱼塘、盖大棚、载果树等,带领广大农民走致富之路。
王兴美的童年是在困苦中度过的。在艰难的岁月里,王兴美深深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家里8个孩子,给父母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母亲虽是小脚,每天都在劳作。晚上还凑在昏暗的油灯下给孩子们缝补衣裳。贫寒的家境让王兴美过早地成熟起来。
17岁的他开始编筐养家,23岁自学木匠。他脑子灵、手头快、又舍得吃苦,编筐勒得双手一道一道血口子,家具活做得又快又好。谁家有点什么活,他随叫随到,不肯收工钱。有一回加工包装箱,为了赶工期,连续68天,他天天干到深夜才打个盹,是个名副其实的拼命三郎。
1986年,他开始从事废品收购。记得有一次黑龙江发来三车皮铁屑废钢,横七竖八互相压着,车站装卸工干不了,他就领着20来个工人自己来干。因为从事的是废品收购,受苦受累不说,很多人都不拿正眼看他们。
挣了钱的王兴美,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他用这些钱再次创业,办起了物资回收公司。生意越做越红火,王兴美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破烂王。更让人敬佩的是:虽然挣了钱,王兴美却不图个人享受,他深知钱对穷人的意义,他做了许多好事、善事。
在采访中,王兴美同志不止一次地说:“致富不忘本。现在我靠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发家致富,有了些积蓄,但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看到那么多农民兄弟有困难,咱能帮上一把,何乐而不为?我从小就孝顺我的母亲,是她叫我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做一个好人。虽然她老人家已经不在了,但她生前留下的教诲,终生难忘啊!”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颗善良的心,才使王兴美变得更加高大,成为老百姓心目中念念不忘的“好人”。
从1983年王兴美拿出自己的积蓄资助家乡旅顺口长城镇敬老院,至今已经20多年了。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从未间断过对老人和孩子的资助。94年秋天,他为敬老院13位老人送去衣服、鞋帽和外套,价值3000多元。每年中秋节和重阳节,他都拿出钱亲自送到敬老院。
在单位,王兴美是个善待职工、和蔼可亲的领导和长者。一位在王兴美企业里的务工人员说:“当年挣了10000多元钱,除去日常零花外,到年底净剩8000多元,春节回家过年,全家老小都高兴。”
2004年腊月,王兴美为了让全村老年人过一个好年,决定从公司利润中拿出2万元现金,为全村每位老年人发放200元钱、一袋米、一袋面。在捐赠会上,王兴美说,这样的活动,以后要年年做下去。一时间,全村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人们高兴地奔走相告。
一位贫困户老人接过钱物不禁老泪纵横:“王兴美真是太好人啊。”王兴美却说:“别感谢我,要感谢就感谢党的好政策,没有党的好政策,也就没有我的今天。”这就是乐善好施的王兴美,谁家有难,他都愿意伸手援助。他曾经为一位患者捐款2000元,为一位上不起大学的学生捐款40000元。1994年,王兴美为李家村小学出资5000元成立小号队;1996年,又为长城镇中心小学捐了体育经费;1998年,捐款1万元给李家村小学参加兴华杯足球比赛的获奖队员;2000年为辽宁警官学校建校40周年捐款10万元;为钟家村、李家村村民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00余万元。
爱心传天下,善举动人心。王兴美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发动当地一些先富起来的人们,先后组织19位企业家在长城镇钟家村成立了老年福利基金会,王兴美被推举为会长。这也是大连市第一家村级老年福利基金会,在他的带动下,这些企业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帮困扶贫,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感人的赞歌。
他的奉献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可:
1985年,他被选为旅顺口区长城镇李家村小学名誉校长;1990年,荣获大连市足球工作贡献奖及热心友好体育工作者称号;1993年,荣获大连市尊师重教先进个人称号;1999年,被聘为旅顺口区长城镇敬老院名誉院长;2001年,被中共辽宁警官学校委员会评为模范共产党员……
2006年金秋九月,王兴美来到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参加首届全国城乡一体化暨新农村建设推进大会,荣获先进代表称号,并受到有关部委负责人的亲切接见。王兴美也同时参加了中华脊梁表彰大会,荣获中华脊梁一一共和国十大杰出人物的光荣称号。
在这次大会上,王兴美同志作为中小企业的代表做了发言,他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他说:“我是一名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尊老爱幼、扶贫帮困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王兴美1947年7月出生,1983年参加工作,1993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长城镇李家村党支部书记兼村长,现任旅顺兴美物资公司经理。他个头不高,性格淳朴。他有着独具魅力的企业家素质和乐于奉献优秀品质。尤其令人称道的是他不畏强权,敢为老百姓的利益鼓与呼,是一位勇于拼搏,追求真理的优秀企业家。
在工作上,王兴美严格自律、兢兢业业,深受人们的爱戴。他担任村干部的三年期间,费用自付,个人应得的工资及待遇分文未取,全部留给了村集体。在他从事废旧物资回收工作时,获得了很好的回报。王兴美把大部分利润用到扶贫助教上。他给希望工程捐款,在农村兴办兴美综合示范农场、建房、修鱼塘、盖大棚、载果树等,带领广大农民走致富之路。
王兴美的童年是在困苦中度过的。在艰难的岁月里,王兴美深深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家里8个孩子,给父母增加了沉重的负担。母亲虽是小脚,每天都在劳作。晚上还凑在昏暗的油灯下给孩子们缝补衣裳。贫寒的家境让王兴美过早地成熟起来。
17岁的他开始编筐养家,23岁自学木匠。他脑子灵、手头快、又舍得吃苦,编筐勒得双手一道一道血口子,家具活做得又快又好。谁家有点什么活,他随叫随到,不肯收工钱。有一回加工包装箱,为了赶工期,连续68天,他天天干到深夜才打个盹,是个名副其实的拼命三郎。
1986年,他开始从事废品收购。记得有一次黑龙江发来三车皮铁屑废钢,横七竖八互相压着,车站装卸工干不了,他就领着20来个工人自己来干。因为从事的是废品收购,受苦受累不说,很多人都不拿正眼看他们。
挣了钱的王兴美,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他用这些钱再次创业,办起了物资回收公司。生意越做越红火,王兴美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破烂王。更让人敬佩的是:虽然挣了钱,王兴美却不图个人享受,他深知钱对穷人的意义,他做了许多好事、善事。
在采访中,王兴美同志不止一次地说:“致富不忘本。现在我靠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发家致富,有了些积蓄,但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看到那么多农民兄弟有困难,咱能帮上一把,何乐而不为?我从小就孝顺我的母亲,是她叫我如何为人处事,如何做一个好人。虽然她老人家已经不在了,但她生前留下的教诲,终生难忘啊!”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颗善良的心,才使王兴美变得更加高大,成为老百姓心目中念念不忘的“好人”。
从1983年王兴美拿出自己的积蓄资助家乡旅顺口长城镇敬老院,至今已经20多年了。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从未间断过对老人和孩子的资助。94年秋天,他为敬老院13位老人送去衣服、鞋帽和外套,价值3000多元。每年中秋节和重阳节,他都拿出钱亲自送到敬老院。
在单位,王兴美是个善待职工、和蔼可亲的领导和长者。一位在王兴美企业里的务工人员说:“当年挣了10000多元钱,除去日常零花外,到年底净剩8000多元,春节回家过年,全家老小都高兴。”
2004年腊月,王兴美为了让全村老年人过一个好年,决定从公司利润中拿出2万元现金,为全村每位老年人发放200元钱、一袋米、一袋面。在捐赠会上,王兴美说,这样的活动,以后要年年做下去。一时间,全村敲锣打鼓、鞭炮齐鸣,人们高兴地奔走相告。
一位贫困户老人接过钱物不禁老泪纵横:“王兴美真是太好人啊。”王兴美却说:“别感谢我,要感谢就感谢党的好政策,没有党的好政策,也就没有我的今天。”这就是乐善好施的王兴美,谁家有难,他都愿意伸手援助。他曾经为一位患者捐款2000元,为一位上不起大学的学生捐款40000元。1994年,王兴美为李家村小学出资5000元成立小号队;1996年,又为长城镇中心小学捐了体育经费;1998年,捐款1万元给李家村小学参加兴华杯足球比赛的获奖队员;2000年为辽宁警官学校建校40周年捐款10万元;为钟家村、李家村村民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100余万元。
爱心传天下,善举动人心。王兴美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发动当地一些先富起来的人们,先后组织19位企业家在长城镇钟家村成立了老年福利基金会,王兴美被推举为会长。这也是大连市第一家村级老年福利基金会,在他的带动下,这些企业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帮困扶贫,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感人的赞歌。
他的奉献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可:
1985年,他被选为旅顺口区长城镇李家村小学名誉校长;1990年,荣获大连市足球工作贡献奖及热心友好体育工作者称号;1993年,荣获大连市尊师重教先进个人称号;1999年,被聘为旅顺口区长城镇敬老院名誉院长;2001年,被中共辽宁警官学校委员会评为模范共产党员……
2006年金秋九月,王兴美来到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参加首届全国城乡一体化暨新农村建设推进大会,荣获先进代表称号,并受到有关部委负责人的亲切接见。王兴美也同时参加了中华脊梁表彰大会,荣获中华脊梁一一共和国十大杰出人物的光荣称号。
在这次大会上,王兴美同志作为中小企业的代表做了发言,他的发言赢得了阵阵掌声。他说:“我是一名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尊老爱幼、扶贫帮困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