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文本,看见幸福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ongj_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一篇语言质朴、语意深刻的文章,洋溢着浓郁的爱。课文讲述了栽花和写信两件事,表现了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高尔基在儿子的心田栽下给予、奉献的思想之花,儿子受益无穷,体现了一代文豪育人先育心的高洁情怀。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犹如一首爱的赞歌,儿子对父亲的给予之爱,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爱,汇成了爱的海洋。让学生体会高尔基那宽厚博大的父爱,尤其是理解句末那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语,是文章的关键。我以学生的视角细读文本,采用对话、朗读、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解读、体会父子的深情。
  一、对话文本,细心体会爱的方式
  古语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要引导他们发不懂之问,这样才能够以学定教,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在课堂的引入环节,我让学生提出问题:课题是《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什么?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想知道高尔基和儿子之间有什么故事,想知道高尔基是怎么爱儿子的,想知道高尔基的儿子会不会爱他。
  师:儿子爱高尔基吗?(爱)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画出相关词语,并谈谈体会。
  学生从文本中找到线索,如词语“探望、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等,从中体会儿子对父亲的牵挂。到了岛上,儿子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种花,想给父亲一片美丽的风景,让父亲开心幸福。而“各种各样”这个词则表明儿子非常希望父亲能够看到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这种爱的表达方式是含蓄朴素的,没有一句话,都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
  师:父亲是如何爱儿子的?
  学生从文本中找到线索,发现高尔基爱儿子的方式也非常特别,他坐在盛开的花儿前静静地欣赏,然后微笑。那是一种对儿子的赞赏,但他并没有就此夸赞儿子,而是写了一封信,告诉儿子给永远比拿更让人愉快。这种爱的方式和儿子的方式相比,同样是无声的,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二、朗读入心,领会父子深情
  朗读能力的培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朗读,还要教给学生方法,在朗读中细细体味文字蕴含的情感。
  师:读读文中儿子种花的段落,你是什么感受?(生读)哪个词要用重读?为什么?(“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这些词能够表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爱。)读了父亲看花的段落,你是什么感觉?(高兴、欣慰)
  师:(指名读)刚才这位同学读得很好,非常自然。现在看看我读的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在句与句之间要有停顿,段落之间要有间隔。在读信的时候,我的声音是虚化处理的,表示这是一封信,目的是要把学生带入信的氛围。
  学生通过我的朗读指导,很快进入语境,体会高尔基对儿子的思念之情,理解一个父亲对儿子无声的爱。高尔基没有像一般的父亲那样,买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给他,而是用一封信将自己最深刻的感悟告诉给儿子。
  师:读完课文,你最欣赏哪句话?(生答略)
  学生该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我指导学生从高尔基和儿子之间的父子情来解读其中的内涵:儿子是拿还是给?父亲是给还是拿?学生通过朗读理解到:儿子给父亲栽下鲜花,带给父亲美丽的风景,由此也给父亲带来了幸福;父亲不但欣赏到了儿子的花,而且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悟,他也是愉快的。儿子和父亲互相给予,是幸福的。
  通过朗读环节,学生再次体会到高尔基和儿子之间那特殊的父子情。爱首先是给予,而不是索取。正如儿子那样,因为给予了父亲一片鲜花盛开的美景,自己也享受到爱的幸福。父亲在儿子的给予中快乐,并给予儿子一份精神财富。
  三、续写信件,看见幸福永存
  读写结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形式。在课标要求下,教师要将读与写结合起来,不能孤立,导致形式化。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课文传递出浓浓的父子的情,尤其是文中的信件,高尔基用文字向儿子深情讲述岛上的美丽,并由此阐释一个道理,让学生深刻领会父子的真情,并有所感悟。此时,我展开写作训练:读读高尔基写给儿子的信,想象一下,现在你就是儿子,你会怎么想?
  为了让学生对信件写作更熟悉,我进行信件写作的指导:针对高尔基信中提到的问题,你怎么样才能更完整地回答?由此训练学生写作的流畅性。学生从整体把握,串联自己的所思所想:“看到你说我种的花儿开了,真开心啊!我很担心你的身体,想要你好好的。你给我的这句话,我会记住的。这是很有用的一句话。我想起自己栽种的花给你带来了快乐,我也很快乐。”
  信件写作训练,升华了学生心中的父子情,同时也让学生对高尔基信中的那句“给永远比拿更能使人愉快”有了更深的体会和理解。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摘 要]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学生描写一种自然现象。这是记叙文写作的基础内容。教师进行作文指导时没有必要刻意为之,而是让学生在玩耍、观赏、聊天中自然产生写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习作 自然现象 雪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6  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请你观察一种自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几乎每个学期都有写人的习作训练,如:最难忘的人、最熟悉的人、最喜欢的人、最怀念的人、最感激的人、最尊敬的人等。的确,在小学阶段,学会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写作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在写作时经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有些学生勉强写出来了,但写得不具体、不生动,没有新意。有个学生曾经苦恼地问我:“老师,写作文有什么窍门或捷径吗?写好作文没有捷径,但并非无路可走。教给学生系
[摘 要]古詩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古诗群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要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学好古诗,就要在选文时既见“文”,又见“生”;课堂教学时既得“意”,又得“法”;在课堂延伸时,既要拓“知”,又要延“学”。这样,就能使学生既入意境,又得内涵,还习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学习能力。  [关键词]古诗群文 意境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
《姥姥的剪纸》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选编的散文,文质兼美,情深意长。在作者的笔下,心灵手巧的姥姥凭借着一把剪刀,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始终编织着五彩的世界,编织着内心最美的梦。课文通过姥姥的剪纸,传达出浓浓的祖孙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  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姥姥对孙儿的爱,是解读文本的关键,为此我挖掘剪纸的两个神奇之处,通过解读姥姥剪纸的“熟”、“神”、“栓”,让学生走进姥姥的内心世界。  一、抓剪纸之
每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我总是以写字教学为突破口来认识每一个学生。就在其他老师忙于从前任教师那里索取学生信息,再耗较长时间与学生进行“磨合”时,我已读到学生的一份份自我介绍,虽然没有百分百的可信度,但从一个个手迹中,我已基本解读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在写字教学中,我与学生相识、相知、相融,创造了和谐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写字教学的功能,我将写字教学与汉语中的修辞格联系起来,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提高
[摘 要]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上下工夫。教师要潜心研读文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展示图片,导入新课;插入句子,画龙点睛;调查互动,情感渗透;巧妙置疑,点拨化解,从而成就精彩课堂。  [关键词]教学设计 导入 句子 互动 设疑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57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关注全体学生,引领学
[摘 要]阅读教学,其实就是一个“吻醒”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着学生通过阅读、想象把文本冰冷的文字幻化为丰富的语言、情感、哲理。这样的“吻醒”,是一门艺术,需要慢慢等待。  [关键词]吻醒 阅读 练说 等待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5-06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的这一基本功能,决定了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做到“致用”与“思辨”的圆融。要使“致用”与“思辨”圆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更多地关注语言形式,以儿童的眼光来解读文本,学以致用。  一、思辨:顺应儿童立场组合文本  美国北卡罗米纳大学做过一个实验表明:接受超前教育和训练的孩子,他们的智力会在短期内有一些效果,但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优势并不能一直保
细细品读小学语文教材,每一个作品都是语言学教育专家精心挑选出来的文质、思想兼美的佳作。在文本中有适合学生掌握的字、词、句,同时也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文本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寄寓情感教育的载体。本文选择低年级小语教学作为研究对象,以苏教版第二册的《放小鸟》一文为例就情感渗透策略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教师备文本,深度挖掘选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并非仅仅只有字词的讲授,还需要引导
“读书,是孩子们净化灵魂,升华人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新教育之梦》中阐明了阅读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所发挥的独特促进作用。自由阅读突出了学生的兴趣和体验,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从而赋予了学生更广阔的自由空间。然而,要想让自由阅读这种新颖健康的阅读方式走向常态,就必须注重构建自由阅读的方式,摆脱教师监督、学生受训的惯性行为,营造既宽松又高效的阅读环境,让自由阅读彰显它的独特魅力。  一、对比读——自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