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历史教学;人文素养;爱国主义精神;创新意识;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2—0121—01
历史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高中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既包含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又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高中历史教学一直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道德修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习历史课程,有助于提高高中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也能教会学生汲取历史教训、经验,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高中生人文素养的举措。
一、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基础,在历史课上投入情感
作为人文素养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爱国主义精神是所有精神的核心,如果一个人做不到爱国,没有爱国主义精神,那么,即使这个人再优秀,他的人文素养也是残缺的,不完整的。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要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开始,并辅之以其他精神或情怀的渗透,让高中学生从所学历史知识中自己去体会,去感悟,然后再一点一点地提升自己的情操和人文素养。除此以外,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倘若没有情感的投入,那么会让高中学生感受到历史课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而且,枯燥无味的历史教学虽然可以让学生知道、了解并记住某些知识点,但是却无法让学生感悟到这些知识点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经验教训,从而使得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不到培养和提高。因而,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基础,在历史课上投入一些情感。例如,在学习《近代中国革命史》这部分知识时,高中历史教师就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并将这些情感通过知识的传授传递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这些情感体会到中华民族救国存亡运动的艰难险阻以及中国人民为了国家、民族存亡不惜牺牲一切的坚定决心。虽然近代仁人志士发起的救国运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历史的发展,他们身上表现出的精神是值得每一位高中生学习的。
二、延伸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培养其人文素养的一种方式。而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只是带领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简简单单的学习,划出每一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而没有去深入探究那些隐藏在课文知识内容背后的人文内涵。这样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不仅没有做到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难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高中生的历史学习成绩,而且更无法实现对高中生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高中历史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延伸。例如,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五四运动产生的背景、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比如,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网络、历史书籍等寻求历史真相,并对其内容进行相关的总结和归纳。最后,得出五四运动之所以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高中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而且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和总结,还能体会到历史背后的辛酸和不易,以及珍贵的人文精神,实现了培养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三、通过评价历史人物、事件等来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养
俗話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每一个高中生都要关注国家的发展,铭记历史。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是高中生必须学习的一项技能。在对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高中历史教师要告诉学生:应将历史人物或者事件置于特定的环境下,多角度、多方面、客观辩证地去评价。因为,在对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不仅仅只是看它积极的一面或者消极的一面,最重要的是看这个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对历史的发展所起的客观作用,或者说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给社会的发展或者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和影响,然后再从中学习它所蕴含的精神,或者汲取它的经验教训。教师要教会学生正视历史,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编辑:孟 刚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2—0121—01
历史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高中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既包含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又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高中历史教学一直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及道德修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习历史课程,有助于提高高中学生的鉴赏能力,同时,也能教会学生汲取历史教训、经验,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高中生人文素养的举措。
一、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基础,在历史课上投入情感
作为人文素养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爱国主义精神是所有精神的核心,如果一个人做不到爱国,没有爱国主义精神,那么,即使这个人再优秀,他的人文素养也是残缺的,不完整的。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要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开始,并辅之以其他精神或情怀的渗透,让高中学生从所学历史知识中自己去体会,去感悟,然后再一点一点地提升自己的情操和人文素养。除此以外,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倘若没有情感的投入,那么会让高中学生感受到历史课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而且,枯燥无味的历史教学虽然可以让学生知道、了解并记住某些知识点,但是却无法让学生感悟到这些知识点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经验教训,从而使得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不到培养和提高。因而,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爱国主义精神为基础,在历史课上投入一些情感。例如,在学习《近代中国革命史》这部分知识时,高中历史教师就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并将这些情感通过知识的传授传递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这些情感体会到中华民族救国存亡运动的艰难险阻以及中国人民为了国家、民族存亡不惜牺牲一切的坚定决心。虽然近代仁人志士发起的救国运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历史的发展,他们身上表现出的精神是值得每一位高中生学习的。
二、延伸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培养其人文素养的一种方式。而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只是带领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简简单单的学习,划出每一节课的重点让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而没有去深入探究那些隐藏在课文知识内容背后的人文内涵。这样的高中历史教学方式,不仅没有做到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难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高中生的历史学习成绩,而且更无法实现对高中生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高中历史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延伸。例如,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五四运动产生的背景、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比如,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如网络、历史书籍等寻求历史真相,并对其内容进行相关的总结和归纳。最后,得出五四运动之所以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高中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意识,而且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和总结,还能体会到历史背后的辛酸和不易,以及珍贵的人文精神,实现了培养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三、通过评价历史人物、事件等来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养
俗話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每一个高中生都要关注国家的发展,铭记历史。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是高中生必须学习的一项技能。在对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高中历史教师要告诉学生:应将历史人物或者事件置于特定的环境下,多角度、多方面、客观辩证地去评价。因为,在对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进行评价时,不仅仅只是看它积极的一面或者消极的一面,最重要的是看这个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对历史的发展所起的客观作用,或者说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给社会的发展或者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和影响,然后再从中学习它所蕴含的精神,或者汲取它的经验教训。教师要教会学生正视历史,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编辑:孟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