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阶段,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小学体育教学以及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为迎合新教育形式的发展,教师应以新课程改革目标为依托,不断丰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本文将重点分析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以期进一步发挥体育课程的教育职能,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体育游戏;小学;教学
前言: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观念,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以达到开发学生潜能、锻炼其思维能力的目的。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体育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课堂实践与新元素的融合也越来越深入。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而且好奇心较强,表现欲望强烈,他们更乐于参与各项游戏活动,也能在游戏中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1]。基于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性格特点出发,不断探索形式多样的游戏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其身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同时教师也应注重课堂节奏的把握以及游戏的选择,要确保游戏教学顺利、有序的开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游戏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形成,新鲜事物对于他们来说有着无穷的吸引力,一节课下来教师常常会耗费不少时间来帮助学生来解答与教学内容关联性较低的问题,为兼顾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好奇心驱动作用,并利用游戏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设计教学游戏时,教师应紧紧把握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与实际需求,让学生能够在欢乐的游戏中完成体育知识的学习以及技能的锻炼。同时教师也应转变教学风格,加强与学生的有效交流,并根据其兴趣偏好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使其能在完全无压力的状态下参与到游戏教学中。
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有效的体育学习方法与锻炼技能,但由于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一些体能不强的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为此,教师应按照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原则设计教学游戏,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划分兴趣学习小组,并为学生布置小组任务,让体育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带动课堂活跃度较低的学生,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教师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应把握好难易度,避免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身体负荷,同时在游戏动作的设计上尽量减少重复,以免学生在反复地练习中产生枯燥感、烦闷感。以“双人蹲跳”为例,这一游戏能重点锻炼学生的腿部力量,练习形式难度低,只要学生相互配合,就能获得良好的成绩。此类游戏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有助于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同时大部分学生都对故事充满兴趣,教師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有趣的故事情境,以达到思想教育与身体锻炼的双重目的。比如,在进行“蹲跳起”教学时,可以设计“小青蛙捉害虫”的游戏,先让学生模仿农民伯伯的样子进行田间劳动,然后加入发现“害虫”的情节,接着组织学生模仿小青蛙的样子去捕捉。教师最好提前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草帽,青蛙样式的头箍等,以引导学生充分地置身于故事情节中,从而有效发挥游戏教学的趣味教育作用。
二、利用游戏教学的实践性,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育性是给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第一要义,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绝不能脱离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应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为目标,通过探索学生接受度更高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体育知识储备。游戏教学实践性较强,学生能在玩耍中更为高效地掌握各项运动技能,比如在练习投球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机械性的投球、捡球,那么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可如果与花样式的游戏相结合,为学生设计关卡,每一关规定要连续投进指定的球,过关后可拿到一颗糖,这样学生都会热情高涨,即使连续练习一整节课,都不会觉得累。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有限,且缺乏有效的记忆方法,可能会忘记以前学过的知识,这是正常的现象。再加之体育课程安排较少,有的学校可能一周就一节课,一些学生可能上这节课时已经忘了上节课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教授体育动作要点的同时,可以渗透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并在组织新游戏的过程中将新旧知识点相融合,以加强对知识的复习。例如,在锻炼学生跳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有效的跑步练习。教师可以将绳子放在指定位置,然后让学生分组在100米外进行排队,在比赛开始后学生要先快跑100米,然后拿到绳子跳绳10次,接着跑回起点位置,后一名学生与其击掌后重复刚才的流程,最后比一比哪一组用时最短。好胜是小学生的重要心理特性,每一名学生都渴望教师赞扬的声音,所以在比赛的过程中会格外努力。同时游戏竞赛能有效提高学生在锻炼中的兴奋程度,不仅有助于提升其身体的敏捷性,也能使其形成一定的肌肉记忆,从而更好的掌握学习成果。
三、利用游戏教学的健康性,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受年龄的影响,小学生常常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所以教师应利用游戏教学的健康性锻炼其基本能力。待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一定的兴趣之后,在设计游戏时应注意加入一些技术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小学生要经过六年的跨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运动素养能得到显著提升,所以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身体健康教育已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注入引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进一步提高其身体素质的同时,要注重锻炼其意志力,以实现其身心的健康发展[2]。
在通过体育锻炼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对训练强度进行合理的把控,虽然反复训练对提升身体素质有着较好的作用,但如果训练时间过长,也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一方面,小学生天性活泼,反复进行单调、枯燥的训练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导致训练态度不端正,影响整体训练效果。另一方面,小学生的身体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过量的训练可能会超出学生的身体负荷,造成一些意外的损伤,进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在应用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只有充分把握课堂教学的安全性,才能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训练任务。以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抵触的长跑项目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将长跑设计成一种小组对抗游戏。游戏的最终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块拼图,每个小组成员跑完一圈,就可以获得一块拼图,想要比其他小组更快完成拼图,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竭尽全力。在这种竞争氛围的激励下,学生跑步消极、怠惰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大家能齐心协力地完成长跑任务。这种体育游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身体素质训练的效果,还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结束语:随着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逐步推进,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生理状态出发,探索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游戏教学方案,以促进学生身体与智力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炜烽.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哲理:论坛版,2010(4):139-140.
[2]陈宁.浅论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J].青少年体育,2017(5):71-72.
作者简介:
黄炎1983年9月 女,汉,皖六安市金安区,学历专科,小学二级, 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关键词:体育游戏;小学;教学
前言: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观念,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以达到开发学生潜能、锻炼其思维能力的目的。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体育课程体系不断完善,课堂实践与新元素的融合也越来越深入。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而且好奇心较强,表现欲望强烈,他们更乐于参与各项游戏活动,也能在游戏中掌握更多的运动技能[1]。基于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性格特点出发,不断探索形式多样的游戏教学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其身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同时教师也应注重课堂节奏的把握以及游戏的选择,要确保游戏教学顺利、有序的开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游戏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形成,新鲜事物对于他们来说有着无穷的吸引力,一节课下来教师常常会耗费不少时间来帮助学生来解答与教学内容关联性较低的问题,为兼顾教学效率与质量,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好奇心驱动作用,并利用游戏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设计教学游戏时,教师应紧紧把握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相关内容与实际需求,让学生能够在欢乐的游戏中完成体育知识的学习以及技能的锻炼。同时教师也应转变教学风格,加强与学生的有效交流,并根据其兴趣偏好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使其能在完全无压力的状态下参与到游戏教学中。
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有效的体育学习方法与锻炼技能,但由于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一些体能不强的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为此,教师应按照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原则设计教学游戏,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划分兴趣学习小组,并为学生布置小组任务,让体育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带动课堂活跃度较低的学生,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另外,教师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选择游戏内容时应把握好难易度,避免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身体负荷,同时在游戏动作的设计上尽量减少重复,以免学生在反复地练习中产生枯燥感、烦闷感。以“双人蹲跳”为例,这一游戏能重点锻炼学生的腿部力量,练习形式难度低,只要学生相互配合,就能获得良好的成绩。此类游戏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有助于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同时大部分学生都对故事充满兴趣,教師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有趣的故事情境,以达到思想教育与身体锻炼的双重目的。比如,在进行“蹲跳起”教学时,可以设计“小青蛙捉害虫”的游戏,先让学生模仿农民伯伯的样子进行田间劳动,然后加入发现“害虫”的情节,接着组织学生模仿小青蛙的样子去捕捉。教师最好提前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草帽,青蛙样式的头箍等,以引导学生充分地置身于故事情节中,从而有效发挥游戏教学的趣味教育作用。
二、利用游戏教学的实践性,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育性是给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第一要义,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绝不能脱离课程标准与教材教法,应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为目标,通过探索学生接受度更高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体育知识储备。游戏教学实践性较强,学生能在玩耍中更为高效地掌握各项运动技能,比如在练习投球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机械性的投球、捡球,那么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可如果与花样式的游戏相结合,为学生设计关卡,每一关规定要连续投进指定的球,过关后可拿到一颗糖,这样学生都会热情高涨,即使连续练习一整节课,都不会觉得累。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有限,且缺乏有效的记忆方法,可能会忘记以前学过的知识,这是正常的现象。再加之体育课程安排较少,有的学校可能一周就一节课,一些学生可能上这节课时已经忘了上节课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教授体育动作要点的同时,可以渗透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并在组织新游戏的过程中将新旧知识点相融合,以加强对知识的复习。例如,在锻炼学生跳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有效的跑步练习。教师可以将绳子放在指定位置,然后让学生分组在100米外进行排队,在比赛开始后学生要先快跑100米,然后拿到绳子跳绳10次,接着跑回起点位置,后一名学生与其击掌后重复刚才的流程,最后比一比哪一组用时最短。好胜是小学生的重要心理特性,每一名学生都渴望教师赞扬的声音,所以在比赛的过程中会格外努力。同时游戏竞赛能有效提高学生在锻炼中的兴奋程度,不仅有助于提升其身体的敏捷性,也能使其形成一定的肌肉记忆,从而更好的掌握学习成果。
三、利用游戏教学的健康性,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受年龄的影响,小学生常常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所以教师应利用游戏教学的健康性锻炼其基本能力。待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一定的兴趣之后,在设计游戏时应注意加入一些技术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身体能力。小学生要经过六年的跨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运动素养能得到显著提升,所以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身体健康教育已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教师应注入引入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进一步提高其身体素质的同时,要注重锻炼其意志力,以实现其身心的健康发展[2]。
在通过体育锻炼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对训练强度进行合理的把控,虽然反复训练对提升身体素质有着较好的作用,但如果训练时间过长,也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一方面,小学生天性活泼,反复进行单调、枯燥的训练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导致训练态度不端正,影响整体训练效果。另一方面,小学生的身体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过量的训练可能会超出学生的身体负荷,造成一些意外的损伤,进而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在应用游戏教学法的过程中,只有充分把握课堂教学的安全性,才能让学生保质保量地完成训练任务。以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抵触的长跑项目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将长跑设计成一种小组对抗游戏。游戏的最终目标是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块拼图,每个小组成员跑完一圈,就可以获得一块拼图,想要比其他小组更快完成拼图,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竭尽全力。在这种竞争氛围的激励下,学生跑步消极、怠惰的情况就会大大减少,大家能齐心协力地完成长跑任务。这种体育游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身体素质训练的效果,还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结束语:随着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逐步推进,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生理状态出发,探索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游戏教学方案,以促进学生身体与智力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炜烽.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哲理:论坛版,2010(4):139-140.
[2]陈宁.浅论体育游戏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J].青少年体育,2017(5):71-72.
作者简介:
黄炎1983年9月 女,汉,皖六安市金安区,学历专科,小学二级, 研究方向: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