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胎教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目前对于胎教还没有科学的结论,我们古代的胎教,不主张对胎儿的自然发育过程进行直接干预,要求孕妇注重营养、调适情绪、重视自我修养、预防感染疾病、减少外界环境伤害,目的在于避免间接地伤害胎儿发育,经过了数千年实践的检验,更具备一定的科学性。
【关键词】胎教知识 感觉器官 信息刺激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3.00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生优育已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胎教,已为人们普遍接受并高度重视。笔者为了解大众胎教观念,摸清胎教现状,2018年12月做过一次在线问卷调查,对象是笔者所在大专院校的同事与学生,按年龄段以及未婚和已婚状况,分成九个组别,所有参与调查的人,都认为胎教“对胎儿的发育和今后的成长有用”,所不同的是,已婚有育儿经验的有半数以上认为还应“看胎教方式是否科学”。进行胎教的方式,普遍认为,一是抚摸拍打,所谓与胎儿互动,二是让胎儿听音乐,三是与胎儿对话交流。与之相适应,全国各地胎儿大学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化的产业。在此情形下,利益的驱动,鱼龙混杂,虚假宣传,让人们无从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需要我们大力普及科学的胎教知识,让人们形成正确的胎教理念,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
一、关于胎教的概念
胎教,就其概念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胎教,指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胎儿在生理上以及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同时又要确保孕妇顺利地度过孕产期,因而采取的精神、饮食、环境、劳逸等各种保健措施。狭义的胎教,则是根据胎儿身体各种感觉器官发育成长的现实情况,所采取的有针对性地、主动地给予合理适当的信息刺激,促使胎儿尽快建立起条件反射,从而更进一步促进其大脑机能、躯体的运动机能、各种感觉机能以及神经系统的成熟。由概念来看,广义与狭义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目前所倡导的胎教,就其功能而言,实际上偏重于狭义的胎教,譬如人们所了解的诸如抚摸胎教、音乐胎教、语言胎教等。形形色色的胎儿大学,主要是针对这一需求而开展的,将其作用夸大到神乎其神的地步,以此吸引孕妇的参与。
二、胎教仍存在很大分歧
目前学界对于胎教,观点上存在很大的分歧,就客观实际而言,胎教还没有成为一个科学体系。但是对于胎儿有感知这一点,学界还是一致认可的,社会上的一些胎教机构正是利用这一点,进行夸大宣传,达到个人目的。国内的部分专家学者以及抱着各种目的不遗余力的倡导者们,宣称新式胎教是西方在对胎儿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目的在开发胎儿的智力潜能,能够大大提高出生人口的智力素质,为国家为家庭培养智力优秀的下一代,从而大大提高整个民族的智力素养。采取的方式就是与胎儿谈话、教胎儿认字母、做算术、学乐谱等,对胎儿直接施教,从而提高胎儿的智商,让每个胎儿都成为“天才儿”,因此将这种胎教称为“智力胎教”“直接胎教”等。这种观点目前已经被大多数普通百姓所接受,触角所及,已经包括教育、生育等广泛的社会领域,介绍这方面的资料,诸如书籍、光盘、磁带等大量出版,成为书店的热销货。在这种趋势下,胎儿学校也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因为迎合了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令许多青年夫妇如同虔诚的宗教徒一样,每天放音乐、颂诗文、与胎儿对话。
持相反观点的学者则认为,这种神乎其神的胎教,其实没有多少科学依据,甚至恰恰相反,违背了胎儿心身发展的规律。这种胎教所施予胎儿的智力教育,超越了胎儿自身该阶段心理发育的水平,根本上不能被胎儿所接受;相反所带来的问题是,每天不停地跟胎儿进行谈话,还要教胎儿各种文化知识,并且频繁地刺激胎儿促使其进行运动,则有可能打破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对胎儿生长发育的秩序环境形成破坏,从而可能造成某些严重的不良后果。就如同人类肆意破坏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所导致的各种自然灾害一样,遭到惩罚和报复。据统计现在学龄儿童发病率高达3%,还有让医学专家、心理学家都束手无策的“儿童多动症”等,其病因虽然还没有找到,但是,医学上已经肯定,这是儿童神经系统在其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疾病。我们是否可以联想到所谓的智力胎教中,对胎儿进行的过量或不正当刺激呢?
其实,这种所谓的智力胎教,在西方并没有被推广,也没有被人们普遍接受,只有几个人写出了几本胎教可以提高胎儿智力体会的小册子,少数热衷此事的私人医生在他们的诊所中办了几次胎儿大学而已,响应者寥寥,并没有像我们国内这样如火如荼。我国著名的儿科专家丁宗一教授曾对此事发表过自己的看法:“胎教没有严格的生理学研究基础,不利于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对目前人们趋之若鹜的智力胎教给予了中肯的批评。他认为,对于幼小的胎儿而言,大部分在子宫封闭环境中的时间,其实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他们还不具备自主的认知能力,自然也不可能接受教育。无论是听音乐还是对胎儿的抚摸,都是在人为地干扰胎儿自身的正常生活环境。因为孩子在胎动的时候,有可能是伸懒腰、活动一下手脚,我们此时去拍打胎儿,只能引起胎儿的躁动不安,从而可能影响他进入睡眠状态,如果这样的刺激时间一长,势必会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同时,每个胎儿生长发育的好坏,其实是由各种因素协同作用才能决定的。不可能因为我们的某些外来因素的刺激,就会促使其单方面的快速发育。我国著名育儿专家张思莱在其《张思莱育儿手记》中对其怀孕的女儿的建议是:“不要做这些所谓的胎教,而要做到在怀孕期间摄入全面均衡的营养;保持愉快的心情;多呼吸新鲜的空气,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你和胎兒的健康。不要拿孩子去试验还没有科学依据的胎教,如果出了问题,我们将一辈子得不到安宁。”
三、我国古代胎教思想习俗
其实,我国古人很早就实行了胎教,现在据史料所知最早进行胎教实践的,应当是在商末周初,《列女传·周室三母》中记载:“太妊之性,端一诚庄,惟徳能行。及其妊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圣,太妊教之,以一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太妊为能胎教。”《大戴礼记》中记载了周代另外一个胎教实例:“周后妃妊成王于身,立而不歧,坐而不差,独出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这两个最早的胎教事例,说明早在周王朝的时候,王室就非常重视孕妇的思想品德与行为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影响作用,并且已经认识到,胎儿的成长发育,跟母亲的心理行为举止关系非常密切。 不但贵族王室实行胎教,民间胎教也可以说源远流长。最有名的当推孟母,据《韩诗外传》记载,孟母在怀孟子的时候,谨行:“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并且还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胎教原则,称为“四不戒律”:“目不视恶色,耳不闻恶声,心不妄想,非礼勿视。”先秦时期的胎教,主要是妇女怀孕后,要求从思、视、听、言、动等方面随时加以注意。汉代以后,胎教以此为基础,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基本完整的体系。如贾谊在其所著《新书》中,专设胎教一篇,对胎教的必要性加以论述。他认为男子娶妻时,选择的标准是“孝悌世世有行义者”,胎教的主要内容应当是礼教,即“正礼胎教”。南北朝时颜之推将胎教内容写进了其家训之中,主张孕妇应当安居闲静、谨守礼法,目的在于让胎儿受到良好的影响。唐代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千金方·养胎》中提出,养胎应“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居处简静”,“庶事清净”,“口诵诗书,古今箴诫”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如何逐月养胎的方法。到了明清时期,胎教理论趋于更加完善,清末的康有为在其《大同书》中,对胎教的重要性作了强调,并论述了胎教之法,还提出了建立胎教院——“人本院”。由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古代的胎教,是一种广义的,可以称为“母教式胎教”或者“间接胎教”,与目前盛行的所谓智力胎教有很大的不同。
四、结论
胎教问题,在目前还没有形成科学体系、专家学者存在严重观点分歧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我们严格加以分辨,分清真伪。我们所谓的普及科学的胎教知识,就是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把经实践检验确实有用的东西普及到群众中,让那些打着科学的幌子招摇撞骗者露出真相。我认为,我们古代的胎教,不主张对胎儿的自然发育过程进行直接干预,要求孕妇注重营养、调适情绪、重视自我修养、预防感染疾病、减少外界环境伤害,目的在于避免间接地伤害胎儿发育,经过了数千年实践的检验与发展,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应当结合现代脑科学、心理学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在社会上加以大力宣传和普及。
参考文献
[1]《胎教指南》,赵霞、赵丽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8.
[2]《张思莱育儿手记》,张思莱著.中国妇女出版社2011-04.
[3]《列女傳》[汉]刘向、刘晓东.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4]《韩诗外传选译》晨风、刘永平编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
[5]《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清]陈梦雷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
【关键词】胎教知识 感觉器官 信息刺激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3.00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生优育已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胎教,已为人们普遍接受并高度重视。笔者为了解大众胎教观念,摸清胎教现状,2018年12月做过一次在线问卷调查,对象是笔者所在大专院校的同事与学生,按年龄段以及未婚和已婚状况,分成九个组别,所有参与调查的人,都认为胎教“对胎儿的发育和今后的成长有用”,所不同的是,已婚有育儿经验的有半数以上认为还应“看胎教方式是否科学”。进行胎教的方式,普遍认为,一是抚摸拍打,所谓与胎儿互动,二是让胎儿听音乐,三是与胎儿对话交流。与之相适应,全国各地胎儿大学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化的产业。在此情形下,利益的驱动,鱼龙混杂,虚假宣传,让人们无从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需要我们大力普及科学的胎教知识,让人们形成正确的胎教理念,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
一、关于胎教的概念
胎教,就其概念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胎教,指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胎儿在生理上以及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同时又要确保孕妇顺利地度过孕产期,因而采取的精神、饮食、环境、劳逸等各种保健措施。狭义的胎教,则是根据胎儿身体各种感觉器官发育成长的现实情况,所采取的有针对性地、主动地给予合理适当的信息刺激,促使胎儿尽快建立起条件反射,从而更进一步促进其大脑机能、躯体的运动机能、各种感觉机能以及神经系统的成熟。由概念来看,广义与狭义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目前所倡导的胎教,就其功能而言,实际上偏重于狭义的胎教,譬如人们所了解的诸如抚摸胎教、音乐胎教、语言胎教等。形形色色的胎儿大学,主要是针对这一需求而开展的,将其作用夸大到神乎其神的地步,以此吸引孕妇的参与。
二、胎教仍存在很大分歧
目前学界对于胎教,观点上存在很大的分歧,就客观实际而言,胎教还没有成为一个科学体系。但是对于胎儿有感知这一点,学界还是一致认可的,社会上的一些胎教机构正是利用这一点,进行夸大宣传,达到个人目的。国内的部分专家学者以及抱着各种目的不遗余力的倡导者们,宣称新式胎教是西方在对胎儿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目的在开发胎儿的智力潜能,能够大大提高出生人口的智力素质,为国家为家庭培养智力优秀的下一代,从而大大提高整个民族的智力素养。采取的方式就是与胎儿谈话、教胎儿认字母、做算术、学乐谱等,对胎儿直接施教,从而提高胎儿的智商,让每个胎儿都成为“天才儿”,因此将这种胎教称为“智力胎教”“直接胎教”等。这种观点目前已经被大多数普通百姓所接受,触角所及,已经包括教育、生育等广泛的社会领域,介绍这方面的资料,诸如书籍、光盘、磁带等大量出版,成为书店的热销货。在这种趋势下,胎儿学校也应运而生,如雨后春笋。因为迎合了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令许多青年夫妇如同虔诚的宗教徒一样,每天放音乐、颂诗文、与胎儿对话。
持相反观点的学者则认为,这种神乎其神的胎教,其实没有多少科学依据,甚至恰恰相反,违背了胎儿心身发展的规律。这种胎教所施予胎儿的智力教育,超越了胎儿自身该阶段心理发育的水平,根本上不能被胎儿所接受;相反所带来的问题是,每天不停地跟胎儿进行谈话,还要教胎儿各种文化知识,并且频繁地刺激胎儿促使其进行运动,则有可能打破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对胎儿生长发育的秩序环境形成破坏,从而可能造成某些严重的不良后果。就如同人类肆意破坏自然环境与生态平衡,所导致的各种自然灾害一样,遭到惩罚和报复。据统计现在学龄儿童发病率高达3%,还有让医学专家、心理学家都束手无策的“儿童多动症”等,其病因虽然还没有找到,但是,医学上已经肯定,这是儿童神经系统在其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疾病。我们是否可以联想到所谓的智力胎教中,对胎儿进行的过量或不正当刺激呢?
其实,这种所谓的智力胎教,在西方并没有被推广,也没有被人们普遍接受,只有几个人写出了几本胎教可以提高胎儿智力体会的小册子,少数热衷此事的私人医生在他们的诊所中办了几次胎儿大学而已,响应者寥寥,并没有像我们国内这样如火如荼。我国著名的儿科专家丁宗一教授曾对此事发表过自己的看法:“胎教没有严格的生理学研究基础,不利于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对目前人们趋之若鹜的智力胎教给予了中肯的批评。他认为,对于幼小的胎儿而言,大部分在子宫封闭环境中的时间,其实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他们还不具备自主的认知能力,自然也不可能接受教育。无论是听音乐还是对胎儿的抚摸,都是在人为地干扰胎儿自身的正常生活环境。因为孩子在胎动的时候,有可能是伸懒腰、活动一下手脚,我们此时去拍打胎儿,只能引起胎儿的躁动不安,从而可能影响他进入睡眠状态,如果这样的刺激时间一长,势必会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同时,每个胎儿生长发育的好坏,其实是由各种因素协同作用才能决定的。不可能因为我们的某些外来因素的刺激,就会促使其单方面的快速发育。我国著名育儿专家张思莱在其《张思莱育儿手记》中对其怀孕的女儿的建议是:“不要做这些所谓的胎教,而要做到在怀孕期间摄入全面均衡的营养;保持愉快的心情;多呼吸新鲜的空气,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你和胎兒的健康。不要拿孩子去试验还没有科学依据的胎教,如果出了问题,我们将一辈子得不到安宁。”
三、我国古代胎教思想习俗
其实,我国古人很早就实行了胎教,现在据史料所知最早进行胎教实践的,应当是在商末周初,《列女传·周室三母》中记载:“太妊之性,端一诚庄,惟徳能行。及其妊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言,生文王而明圣,太妊教之,以一识百。卒为周宗,君子谓,太妊为能胎教。”《大戴礼记》中记载了周代另外一个胎教实例:“周后妃妊成王于身,立而不歧,坐而不差,独出而不倨,虽怒而不詈,胎教之谓也。”这两个最早的胎教事例,说明早在周王朝的时候,王室就非常重视孕妇的思想品德与行为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影响作用,并且已经认识到,胎儿的成长发育,跟母亲的心理行为举止关系非常密切。 不但贵族王室实行胎教,民间胎教也可以说源远流长。最有名的当推孟母,据《韩诗外传》记载,孟母在怀孟子的时候,谨行:“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并且还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胎教原则,称为“四不戒律”:“目不视恶色,耳不闻恶声,心不妄想,非礼勿视。”先秦时期的胎教,主要是妇女怀孕后,要求从思、视、听、言、动等方面随时加以注意。汉代以后,胎教以此为基础,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基本完整的体系。如贾谊在其所著《新书》中,专设胎教一篇,对胎教的必要性加以论述。他认为男子娶妻时,选择的标准是“孝悌世世有行义者”,胎教的主要内容应当是礼教,即“正礼胎教”。南北朝时颜之推将胎教内容写进了其家训之中,主张孕妇应当安居闲静、谨守礼法,目的在于让胎儿受到良好的影响。唐代孙思邈在其所著的《千金方·养胎》中提出,养胎应“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居处简静”,“庶事清净”,“口诵诗书,古今箴诫”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如何逐月养胎的方法。到了明清时期,胎教理论趋于更加完善,清末的康有为在其《大同书》中,对胎教的重要性作了强调,并论述了胎教之法,还提出了建立胎教院——“人本院”。由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古代的胎教,是一种广义的,可以称为“母教式胎教”或者“间接胎教”,与目前盛行的所谓智力胎教有很大的不同。
四、结论
胎教问题,在目前还没有形成科学体系、专家学者存在严重观点分歧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我们严格加以分辨,分清真伪。我们所谓的普及科学的胎教知识,就是要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把经实践检验确实有用的东西普及到群众中,让那些打着科学的幌子招摇撞骗者露出真相。我认为,我们古代的胎教,不主张对胎儿的自然发育过程进行直接干预,要求孕妇注重营养、调适情绪、重视自我修养、预防感染疾病、减少外界环境伤害,目的在于避免间接地伤害胎儿发育,经过了数千年实践的检验与发展,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应当结合现代脑科学、心理学等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在社会上加以大力宣传和普及。
参考文献
[1]《胎教指南》,赵霞、赵丽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08.
[2]《张思莱育儿手记》,张思莱著.中国妇女出版社2011-04.
[3]《列女傳》[汉]刘向、刘晓东.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4]《韩诗外传选译》晨风、刘永平编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
[5]《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清]陈梦雷等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