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lie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他们的思维就会保持在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作为自己内心的需要,而不是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但是,兴趣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学来的,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①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②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③利用语文中的历史人物、典故、作家的童年趣事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④利用语文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学中要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的美联系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创造出教学中的各种美,才能引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激起学生智能的涟漪,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
  二、新教法、新课堂都是创新的范畴
  课堂创新教学,不是一个表演,而是一种观念,指导于教学时的一种习惯,何为创新,就是不拘一格,教学内容的不拘一格,课堂结构的不拘一格,师生互动的不拘一格,只要是适合学生思维和心灵的健康美,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拘一格。
  关于课堂结构,很多表演课做到了不拘一格,那么,试问,在平常教学中,教师教学是否不拘一格?很多公开课是一种纯表演,是让人说喜不说忧的课,而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诸如地域性、人文性都各有新异,这不拘一格就是一种创新,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思想,不能为表演才想起小组讨论、探究合作、师生互动等,师道尊严,不是在思维定势上的一种尊重,这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再创造的灵活性,并不局限到某一点、某一课,是很多的时间和空间都是一种创新的天地。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由于地域不同,其学科创新内涵不同,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三、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并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则学生“众鸟乱飞”,那么就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而学生也会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转变观念,注意要先“扶”着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引导。这样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法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可以在新课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敢于质疑,释疑,提高自己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是他们能够着手发现。如: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简单的改写,续写等。当然,在刚训练时,教师要做一定的指导,“扶”着学生学习,在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即可“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完成。而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教师才作适当点拨。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开拓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学生学不会,根本不知道怎样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较肤浅;提出的问题有一定思考价值。这些情况采取一种教学方式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要有多手准备,有多种教学方法,伴随学生思维情感的变化和发展,灵活地掌握和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真正培养学生善于学习的习惯。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要打破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教材的限制。增加一些紧密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比如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到语音室、电教室,甚至社会上参加实践活动;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化教学、计算机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引入课堂;要解放学生的脑,让他们去想;要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去干;要解放学生的眼,让他们去看;要解放他们的时间,解放他们的空间,让他们展开思维的翅膀,自由地飞翔。
  五、优化教学过程,致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斯宾塞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多些。”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优化教学过程,除巩固基础知识外,应侧重创造力的培养。应注意利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重引导学生的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由此,努力开拓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具有广博的知识,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利于学生发现各种知识的联系,触发联想,形成新认识。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双基教学和训练,又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积极评估,鼓励创新
  学生需要体现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学生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作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到的见解”“老师还没想出来你已经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的鼓励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总之,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时代的需求,必须时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并要努力探索培养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方法,这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奋斗。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也不仅仅就是进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更应当让学生能够获取精神文化的成长.学生精神文化的成长,离不开具体的阅读感悟,我们
期刊
读写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写作教学,以现行考试制度,写作往往占据近一半的分值,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写,存在着诸多问题,有时也还显得
期刊
核心素养教学是当代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势.核心素养教学要求教师关注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
【摘要】现代教育作为一项育人的教育系统工程,小学德育是作为这项系统工程的基本阶段,可见它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因此,实效性的德育工作才有利于小学德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技能,了解更多的社会知识。本文主要结合工作实际,通过探讨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来全面提高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关键词】小学教育;实效性;德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
听障学生在离开学前语训班进入普小随班就读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与人交往困难。资源教师要把对听障学生进行坚持不懈的语言训练当作首要任务。一、练好字词句,推动创造性思维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实践法并且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手指游戏在教学中运用方法、意义进行研究,充分发挥手指游戏的趣味性,让幼儿在游戏中观察,记忆,想象,思维,以期能够更好的将手指游戏应运用于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各种感官,在动手、动脑游戏活动中轻松自然接受教育,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手指游戏;幼儿教中;实践运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视听觉障碍学生由于身体上的缺陷导致某些认知能力不足和心理焦虑,因此,当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时,教师不但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而且更应关注他们的学习和成功动机。教
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男子游泳水平低于女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身体素质和形态的差距较大 ,另外现行的训练体制的衔接对男子竞技游泳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通过第 2 7届奥运会、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