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及互联网已经得到普及,计算机应用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技能之一,與之有关的教学也成为了我国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中职院校开展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当前中职院校该课程的教学实践存在着诸多落后之处,本文分析了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中职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是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前重要的教育阶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重要,良好的计算机素养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工作。《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工作实践中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我国中职院校的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教学的关键。
1.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在进行计算机知识教学时,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仍沿用“灌输式教学”的观念,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一味地将自己视为教学课堂的主体,一个人掌控着整个教学课堂,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缺乏课堂参与感,对于教师课堂上死板的教学内容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很多教师不重视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公式化,导致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印象不佳,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教学内容不符合实际的工作需求
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常常与社会实践需求相脱节,并不符合学生工作的实际需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经常照本宣科,讲授课本上的知识,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有时还需要教师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教学。除此之外,一些中职院校在开展此课程时,采用完全一致的教学方案,没有根据学生的职业方向进行细化,所学的内容和案例过于系统化,这就使得学生学到的计算机技能可能会在日后的工作中毫无用武之地,违背了该课程培养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初衷。
1.3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课堂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受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影响较大,只重视向学生传授应试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低,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大打折扣。一些教师还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忽略了教学形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性,枯燥的教学设计导致学生对于计算机技能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和考试,并没有做到学以致用。
2.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2.1创新教育理念,重视个性化教学
中职院校开展计算机应用课程时,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时教授学生基本的操作知识即可,更多的是为提供学生提供自主操作的平台和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练习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注重个性化教学。例如,讲授“Excel表格”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操作,如计算、排序等应用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操作,触类旁通,主动探索计算机的应用技能。
2.2教学联系职业需求,做到学以致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适当地摒弃教材中落后的教学内容,紧随时代发展的趋势,传授前沿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价值取向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具有专业特色,符合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例如,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调查分析了解不同班级学生的职业倾向,对于文科类选择的学生重视Word排版、Powerpoint设计等的教学,对于理科类选择的学生重视编程等方面的教学。
2.3丰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结合最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组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效果。当前应用较多的教学方法有互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分组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种类多样,教学手段各有所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例如,教师在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关内容时,可以选择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设定购买计算机的价格以及系统要求,让学生自主组配和选择相应的电脑。
结束语: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完善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我国中职院校在开展该课程时存在着种种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将教学与职业规划紧密联系,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浅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J].李瑛.科学咨询.2020(19):152.
[2]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黎锋.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05):133、138.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
中职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是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前重要的教育阶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重要,良好的计算机素养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工作。《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工作实践中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我国中职院校的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教学的关键。
1.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观念陈旧落后
在进行计算机知识教学时,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仍沿用“灌输式教学”的观念,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一味地将自己视为教学课堂的主体,一个人掌控着整个教学课堂,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缺乏课堂参与感,对于教师课堂上死板的教学内容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很多教师不重视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公式化,导致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印象不佳,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教学内容不符合实际的工作需求
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常常与社会实践需求相脱节,并不符合学生工作的实际需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经常照本宣科,讲授课本上的知识,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更新较慢,有时还需要教师结合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进行教学。除此之外,一些中职院校在开展此课程时,采用完全一致的教学方案,没有根据学生的职业方向进行细化,所学的内容和案例过于系统化,这就使得学生学到的计算机技能可能会在日后的工作中毫无用武之地,违背了该课程培养学生计算机技能的初衷。
1.3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传统的计算机应用课堂上,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受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影响较大,只重视向学生传授应试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低,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大打折扣。一些教师还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忽略了教学形式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性,枯燥的教学设计导致学生对于计算机技能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和考试,并没有做到学以致用。
2.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2.1创新教育理念,重视个性化教学
中职院校开展计算机应用课程时,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时教授学生基本的操作知识即可,更多的是为提供学生提供自主操作的平台和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练习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注重个性化教学。例如,讲授“Excel表格”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操作,如计算、排序等应用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操作,触类旁通,主动探索计算机的应用技能。
2.2教学联系职业需求,做到学以致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适当地摒弃教材中落后的教学内容,紧随时代发展的趋势,传授前沿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价值取向进行个性化教学,使学生所学的内容具有专业特色,符合学生未来的发展需要。例如,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调查分析了解不同班级学生的职业倾向,对于文科类选择的学生重视Word排版、Powerpoint设计等的教学,对于理科类选择的学生重视编程等方面的教学。
2.3丰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打破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结合最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组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效果。当前应用较多的教学方法有互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分组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种类多样,教学手段各有所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选择。例如,教师在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关内容时,可以选择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设定购买计算机的价格以及系统要求,让学生自主组配和选择相应的电脑。
结束语: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完善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我国中职院校在开展该课程时存在着种种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将教学与职业规划紧密联系,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 浅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J].李瑛.科学咨询.2020(19):152.
[2]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黎锋.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05):13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