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促民族进步创新伴梦想前行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_lang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赖绍聪,二级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组部第一批“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教学名师)”,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陕西省首批“三秦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负责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陕西省优秀教材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地矿行业最高终身荣誉奖“李四光奖”等多项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90余篇,58篇论文被“SCI”收录,26篇论文被“EI”收录,出版著作3部、教材5部。在地质科研领域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在教学领域发挥创新思维,有效推动了地质学科发展。
  以史为鉴,敢于直言,尽显学者的赤诚无私的心态;不断创新,更要不断反思,在科学家赖绍聪心中,科学和真理更需要坦荡的情怀。
  “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奉献,为国家奉献,为社会奉献,为人类奉献,在奉献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在奉献中享受最快乐的人生,为学科奠基,为教育铺路。”这是国家级教学名师赖绍聪的价值观,也是他的人生信条,他正是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在教育领域和地质科研领域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更为国家的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首先是一位老师
  在赖绍聪的简介中,陕西省教学名师、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与师者相关的称号总是写在最前面,因为在所有人眼中,他首先是一位老师。他总是会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在著书立说和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他更会将自己的真知灼见用独特的方式在更大的层面中传播。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将最前沿的思想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引领学生不断为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今年6月份,在公路学院进行访问时,赖绍聪自己所作的《如何做好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报告中,结合自己30余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从教学的内涵、教学设计的概念、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等四个方面综述了高校课堂教学的理论思想、组织方法、教学环节及活动组织等内容。他认为,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能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探索精神、学习能力和践行能力的当代大学生,在凝练教学内容时应该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肩上认识世界,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要以学习者为出发点,强化“思想方法”的渗透,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学法指导”,从而激发“创新思维”。他还结合自己从事的专业课教学,着重从基础信息分析、教学内容的凝练、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教学方式的组织以及教学反思与评价五个方面详细讲解了教学设计的内容。对于教学方向,赖教授鼓励青年教师用教学科研“两条腿”走路,找准目标,多向前辈学习,勇挑重担,早日脱颖而出,达到自己的心中的目标。这让参会老师们受益匪浅。也证实了他在教学领域的用心和独到的见解。
  在教学过程中,赖绍聪懂得因材施教,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但从整体上来说,最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全新的地学观和创新能力。在对基地班学生的教学中,赖绍聪进行了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探索,针对以往岩浆岩岩石学课程教学多以观察为主的缺点,他一方面突出重点,精简过于繁琐的记忆性内容;另一方面提出一些学科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及相应的参考文献,通过学生自主的阅读,写出该方面学科发展综述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同时,在学习教学中只提供基本岩石素材,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多种方法对所提供的岩石样品/薄片进行分析,最终做出岩石鉴定及分析报告。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过程中,他注重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经常要求研究生独立进行野外和室内创新性科学研究,并采取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基本训练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注重对于创新能力、科学道德、严谨学风和敬业精神的培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更让他们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习惯。
  当然,赖绍聪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教学上,他还是“岩浆岩岩石学”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岩浆岩岩石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晶体光学与岩石学”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级教学研究课题7项、省级教学研究课题6项、校级教学研究课题5项,在促进高校教育创新发展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还是一位科学家
  一个人能够在教育领域获得累累硕果已实属不易,一个人能够在科研领域过关斩将也非常困难,而一个人能够在教育和科研领域获得双丰收更是很多人望尘莫及的。但赖绍聪做到了,“李四光地质科学奖教师奖”这项中国地质行业最高层次荣誉的获得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实,赖绍聪能够走上地质科研的道路,还要感谢一部与他同龄的电影—《勘探队员之歌》,电影中人物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执着坚韧的爱国情始终萦绕在他的心中,牵引他走进华东地质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矿物岩石专业,在地质学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之后,他又在母校地球化学专业攻读工学硕士学位,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先后获得岩石学专业研究生学位和理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赖绍聪瞄准了地球科学领域最为基础的学科领域之一的岩石学,并运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岩浆起源、演化、岩石成因,岩浆活动与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系探讨等学科前沿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对我国地球科学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矿产资源及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多年来,赖绍聪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专题、重点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其他省部级项目及横向课题共30余项。尤其是在青藏高原火山作用与与构造演化研究中,他论述了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火山岩主要是以陆内造山带钾玄岩系列岩浆活动为主体;通过对藏北和可可西里地区新生代第三系火山岩的研究,他认为青藏高原北部具有一个特殊的富集型上地幔和榴辉岩质下地壳类型;对可可西里及芒康岩区发现的透长石及石榴子石巨晶,他利用衍射及探针等方法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与他人合作,参与了以高喜马拉雅地区为例,从地质学、岩石学、地球化学、实验岩石学和地球物理学等多方位对白云母花岗岩形成过程的研究。这些研究为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和矿产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秦岭造山带岩浆作用与构造演化方面,赖绍聪利用地质地球化学、岩石大地构造学、岩石物理化学及相平衡理论多学科共同约束,探讨了秦岭造山带勉略缝合带火山岩系列组合,岩浆起源及其演化,源区物质组成及其上地幔类型,提出了造山带深部过程动力学的岩石地球化学约束,论证了蛇绿岩类型及其大地构造含义。从理论的角度揭示了区内不同岩石构造组合的板块构造环境与过程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反演和再造古老造山带的构造格局与演化历史,提出了勉略缝合带形成演化过程的岩石大地构造学模型。勉略带蛇绿岩的厘定和精细解析,不仅为秦岭大别第二条缝合带的存在及其东延细节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还对中国大陆造山带基本特性、特征及大陆动力学探索的基本问题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科研依据。
  而今,“科学中国人基础科学研究领域(2014)年度人物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青年地质科技奖”“陕西青年科技奖”等一项项奖励的获得,不仅是对赖绍聪科研成果的认可,更是对他的一种激励。
  他,更是一位探索者
  地质学地域特性使得长期以来矿物岩石课程体系缺乏国家化视野,知识老化,前沿科研成果融入不足,教学方法传统、落后,严重制约了地质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赖绍聪在教学和科研之余,不断思考教学体系的创新与改革,并带领“晶体光学与岩石学”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以西北大学地质学系76年来矿物岩石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和优质教学资源积累为基础,密切结合当前国际地学发展趋势,努力统筹矿物岩石课程群不同阶段、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计划,重新梳理优化课程群基础教学核心知识,实质性地形成了特色鲜明、与国际接轨的“基础—理论—前沿—探索”四层次矿物岩石学课程群理论课程教学新体系。同时,他们还首创了符合当代地质学发展趋势、含课程群实践教学全部核心知识、导航整个矿物岩石学基础实践教学知识地图的“基础训练—能力提升—探索创新”三维度矿物岩石课程群信息化实践教学新体系。为积极应对当前研究型大学所普遍面临的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的趋势,团队以传统教学模式与当代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抓手,自主开发研制,创新性地建成了晶体三维结构3D可视化教学平台、全球典型矿物岩石信息库平台、虚拟偏光显微镜教学平台以及国际先进水平的显徽数码互动实验教学平台等融资源、互动、交流为一体的数字化信息化教学四平台。形成了以国际化视野创建的矿物岩石课程群434教学新体系。
  如今,这一新型教学体系已经大大提高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地质学专业成为西北大学唯一的“六星级”顶尖专业,在国家基金委3次基地评估中均被评为全国优秀理科人才培养基地,十余年中先后向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香港大学等单位输送了大批本科毕业生,成为我国地质科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
  从理论到实践,从创新到实用,从探索到突破,行坚意笃。不变的探寻,只为在无悔的人生中实现心中的那个梦想—中华儿女的“美丽中国梦”!
其他文献
授权公告号:CN205273309U  专利权人:花俊仕  摘要:  现在车上安装的倒车影像、雷达影像等都是以第一人视角做的,即坐在车里看外面,从主观方面来说这不能有效保障行车安全。并且现在的摄像装置大多都是固定的,不能全方位地看到周围的影像,新手在道路拥挤的情况下,停车、倒车时也经常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因此,我们开发出一种汽车360度全景系统。  本实用新型开发了一种汽车360度全景装置,包括汽车
期刊
申请公布号:CN102943857A  申请人:朱兴成  摘要:  本发明名称为 传动装置,属机械力学和液压技术领域。针对传统的机械力学中可以省力的杠杆在动力的作用下A、B两端移动的距离不相等的问题, 传动装置以齿段齿轮将动力大小不变地分别作用于可以省力的杠杆A端,B端产生的平衡力通过液压装置保持平衡力并增大B端在平衡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再用齿段齿轮集聚平衡力,从而使可以省力的杠杆B端在平衡力的
期刊
摘要:针对不锈钢件冲孔翻边时存在的开裂问题,制定出改变应力状态工艺方法,解决了塑性差的不锈钢件冲孔翻边时开裂的问题。  关键词:塑性;应力;应变;变形;摩擦力  一、引言  汽车消声器由于受到工作环境的影响,要使用耐腐蚀的不锈钢制造。众所周知,不锈钢中各合金元素含量较高,因此它有较高的硬度、强度,但是,受到合金元素的影响,其塑性有所降低。在冲孔翻边时,材料塑性的降低,也影响了冲孔翻边后的工件质量。
期刊
专利号:ZL201620053328.4  专利权人:张俊芳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铝内塑门窗专用的断桥铝塑共挤型材及其生产方法。该型材是一种用于门窗上体现为室外可视部分为铝合金、室内可视部分为塑料的断桥铝塑共挤型材。该型材是在现有通用的断桥铝型材、铝塑共挤型材和铝塑复合型材三者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一种新型节能型材。用该种型材制作的门窗,无论是平开式还是推拉式,室外铝合金耐紫外线照射、不老化,
期刊
授权公告号:CN204368302U  专利权人:陆惠平  摘要:  现有的爬梯车通常可以实现基本的上下楼梯功能,但是现有的爬梯车通常座椅是与车架刚性连接在一起的,这些爬梯车爬梯或者下梯时,座椅会与车架一起倾斜,具体为上楼时,座椅会向后倾斜,下楼时,座椅会向前倾斜。座椅倾斜就会导致重心不稳,从而对座椅上的使用者造成安全威胁。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爬梯车上下楼座椅会倾斜,造成重心不稳的缺陷,本专利提供一
期刊
据国外媒体报道,如果宇宙允许开放类时曲线,那么旅行者就不可以通过时间旅行回到某个时间点上,这样的曲线无法与过去产生任何相互作用。目前科学家试图利用量子信息验证这样的能力,事实证明一个未打开的消息是非常有用的。如果实验者发送过去实验室的纠缠信息,未来是否能够收到?纠缠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只在量子物理学领域出现,它创造了时间旅行各系统之间的相关性,这些相关性可帮助量子计算。  谷歌的研究人员戴维·培根在
期刊
在2016年5月30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那么,想要真正实现各个领域的创新,就必须明确每个领域需要解决的问
期刊
《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和理念能否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变革。“问题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又是一种学习方法。其显著特征是: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围绕问题组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究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期刊
黄维平,男,生于1954年3月,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工程系副主任。1982年1月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1986—1996年在大连理工大学工作学习,主要从事结构振动、结构抗震核试验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6—1998年在西南交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1998年至今在中国海洋大学工作,主要从事海洋工程结构振动控制与健康监测、深海浮式结构/立管/系泊
期刊
在当今的学校管理中,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时尚的课题。特色教育是学校核心发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是一种风格,它让学校走上审美的境界。特色是一种质量,会改变学校的命运。那么,特色建设应该怎么做?笔者经过学习研究和探索实践,认为以下四个方面的“点”值得重视和落实。  一、把握立足点—继承创新  学校特色建设应当是全体师生在学校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教育实践创造出来的。它有校园历史基础,也有现实时代要求。特色
期刊